2020-12-22 15:1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小翔 通訊員 方序 魯青
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套房子,瓣膜就相當於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門打不開或關不攏,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導致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直至心臟「罷工」。
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這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5年生存率約34%,10年生存率僅約14%。在全球,三尖瓣反流的經導管介入治療更是心臟瓣膜病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12月15日,浙大二院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經導管三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中國大陸首例人體臨床應用。這也是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手術。
兩扇「心門」關不牢
血液從「門縫」反流
對吳阿姨(化名)來說,瓣膜介入手術是唯一的救命稻草。79歲的吳阿姨,她有數十年的心房顫動病史,因為沒有及時治療,導致右心房、右心室擴大,三尖瓣大量反流。
一年多前,吳阿姨開始感到胸悶氣急,下樓散個步就氣喘籲籲,反覆出現腹水、雙下肢浮腫等不適。她的家人帶著吳阿姨輾轉於國內多家著名醫院,但因為高齡、合併房顫、冠心病、腎功能不全、高尿酸敗血症等而被告知外科開胸手術風險極大,沒有合適的治療方法。
近一個月來,她的病情愈發嚴重,晚上睡覺躺平時好像胸口壓著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生活質量極差,老人甚至有了絕望的念頭。吳阿姨和家人慕名找到浙大二院心臟瓣膜團隊的專家,王建安教授反覆多次組織團隊對吳阿姨進行評估。經胸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後發現,吳阿姨除了三尖瓣有極重度的反流外,主動脈瓣也有重度反流。
團隊反覆多次討論,針對吳阿姨的情況,量身定製了手術策略: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解決主動脈瓣反流的問題,後採用經股靜脈途徑三尖瓣修復術。
微微創「訂書機」手術
為心臟瓣膜病患者帶去希望
12月8日,王建安帶領團隊為吳阿姨成功完成了經導管主動脈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幾乎無創。
完成導管下主動脈瓣置換術後,吳阿姨的胸悶得到了一些緩解,但還沒有達到最佳效果。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劉先寶說,這符合團隊術前的評估和預期,因為吳阿姨的三尖瓣反流也很嚴重,只有繼續修復這扇「心門」,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質量。
一周後,吳阿姨身體狀況基本穩定,迎來了第二次瓣膜介入手術。王建安說,三尖瓣的解剖極其複雜,擁有相比二尖瓣更大的瓣環和瓣膜面積,瓣環組織更脆弱,瓣葉和腱索更菲薄,且毗鄰結構複雜,極易產生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為了保證手術的安全和效果,心臟瓣膜團隊在術前反覆研究三尖瓣解剖、影像和手術操作,制定了嚴謹周密的治療方案,進行了科學全面的圍術期管理,確保患者在最佳的狀態下接受手術。
手術在全麻狀態下進行。經股靜脈入路,在經食道超聲和X射線引導下,將瓣膜夾合器械Dragonfly-T輸送到右心室,捕捉和鉗夾三尖瓣前葉和隔葉並關閉瓣膜夾子,經食道超聲反覆確認手術效果後,最終釋放三尖瓣瓣膜夾子。通俗來說,手術就好比是用訂書機將原本關不攏的三尖瓣進行固定,使得三尖瓣這扇「門」能夠正常開合。而手術採用導管穿刺的方式進行,創傷截面只有一顆圖釘大小,屬於微微創級別。
手術當天,吳阿姨胸悶氣急的感覺基本上消失了。第二天,她就自主下床活動。術後兩天,吳阿姨感覺良好,順利出了院。「心臟瓣膜病是未來人類健康的重大挑戰之一,患者對生命無限渴望的真實需求,才是我們不斷努力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動力源泉。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戰勝心臟瓣膜疾病做出更大的貢獻。」王建安如是說。
16086214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