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豪豪的家人介紹,1月20日,豪豪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家人以為孩子感冒了,但在當地醫院治療後,豪豪依然高燒不退。醫生進一步檢查發現,一枚圖釘卡在了孩子的支氣管中。而對如何吞下圖釘,豪豪茫然不知。26日晚,家人將孩子送到省兒童醫院。
「從孩子的X光片上可以看到,在他的右側支氣管內有一枚圖釘,釘尖朝上。」該院耳鼻喉科醫生謝駿告訴記者,這種大號的較長圖釘卡喉十分罕見,取出圖釘的手術難度非常大,主要擔心夾取圖釘通過氣門時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萬一發生脫落,就只能做開胸手術。
幸運的是,昨日,醫生順利通過支氣管鏡取出了卡在豪豪支氣管內的圖釘。
統計 氣管異物患兒多為3歲以下幼兒
「每年寒暑假都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季節。」省兒童醫院副院長肖政輝表示,以2014年為例,該院全年共收治意外傷害住院患兒2050例,其中寒暑假收治患兒近700例,佔全年的34.15%。
該院統計顯示,在意外傷害患兒中,氣管異物患兒居第一位,並且多為3歲以下的幼兒,而骨折、燒燙傷、中毒等患兒大多是4-6歲的學齡前幼兒和6-12歲的學齡期兒童。
分析 家長看護不到位是意外傷害主因
「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很多是由於家長看護不到位。」肖政輝說,超過半數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或小區內,如果家長看護更細緻一些,很多意外傷害完全可以避免。
「家長要加強保護兒童的意識,學習和掌握意外傷害的急救知識和方法。」肖政輝表示,家長應掌握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安撫孩子緊張情緒等技能,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教給孩子簡單的應對意外傷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傷、流鼻血、被開水燙了時,應怎樣減輕傷害等。此外,家長可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參與專項安全教育與參與式培訓,進行實戰模擬,讓孩子遇到意外時能自救。
安全錦囊
1.如何避免發生氣管異物?
家長平時要將小異物收好,如紐扣、硬幣等;3歲以下兒童慎吃堅果、豆類和黏凍食品(湯圓、果凍等);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強行餵東西,帶刺的魚肉不要餵給孩子吃,吃飯時不要說話,不要逗小孩大笑,孩子走路時最好嘴裡不含食物。
一旦孩子吞入異物,要注意孩子有無嗆咳、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等現象,如有上述現象說明異物進入氣管,需要到醫院緊急處理,否則會引起窒息。
2.如何避免發生骨折等外傷?
選擇適合兒童年齡、身高、體重的遊戲器材,告誡孩子不要擅自攀爬高處;窗戶安裝窗欄、樓梯的高度和坡度應全面考慮孩子的身高,注意挪開窗邊放置的床、凳子、椅子等物品;在洗手間、洗手盆前和樓梯等放上防滑墊。
3.如何避免兒童燒燙傷?
浴室和廚房是兒童發生燒燙傷最常見的場所,一定不要讓孩子單獨停留在這些地方。給幼兒洗澡時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熱水瓶、熱湯等不要放在幼兒可以觸摸到的地方;不要在餐桌上放置臺布,以免兒童扯拽將餐桌上的熱湯打翻造成燙傷;過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時一定要看管好兒童,不要讓孩子單獨燃放。(長沙晚報記者 唐江澎 製圖/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