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同學們會經常到實驗室去親自動手實驗,做實驗前要對所用的儀器進行觀察,可有些同學不知道怎樣觀察,觀察什麼,結果實驗時出現了使用錯誤或測量結果誤差過大等情況。由此可見,學會觀察實驗儀器,對做好實驗,學好物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觀察儀器的銘牌、說明書
對儀器說明書、銘牌的觀察,注意觀察儀器的名稱、作用、使用方法、使用條件、注意事項及其它的規定標準,如滑動變阻器的銘牌上標有「滑動變阻器1.5A,500」,就是該滑動變阻器允許通入最大電流是1.5A,最大電阻值為500。
如天平說明書上,有如何校水平、安裝、校平衡、如何操作、規定標準、使用注意事項等。如規定標準中稱量200克,感量0.02克、其稱量表示每次最多能稱200克,感量表示能稱出最小量為0.02克,小於0.02克,天平就感覺不出來了,天平的感量越小,它的準確度越高。
二、觀察儀器的構造
儀器的構造觀察,主要是觀察儀器的結構、每個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用途、測量範圍、怎樣使用等。例如,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漲冷縮的性質製成的。溫度計的底部都有一個玻璃泡,內盛液體,上部是一頂端封閉內徑很細而均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溫度計由於用途不同,測量範圍也不一樣,如體溫計的測量範圍是: 35~42C; 寒暑表的測量範圍是:-20C~50C,所測溫度不允許超過測量範圍。使用時應使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按觸,等溫度恆定後才能讀數。再如,電流表有兩個量程,一個是0~0.6A,另一個是0~3A;有正負接線柱。使用時,電流必須從「+」接線柱流入電流表,從「一」接線柱流出,所測電流不能超過所使用的量程。
三、觀察儀器的刻度
對物理儀器刻度的觀察,主要就是弄清刻度的最分度值是多少,即每個最小格之間值是多少,由此可確定估讀到哪個單位,準確度只能達到最小分值。讀數是準確數加一位估計數。同學們用的刻度最小刻度是1毫米,若測物體長度為3.45釐米,則其準確值是3.4釐米,而0.05釐米是估讀數值。
還要觀察儀器的零刻度,如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不使用磨損的零刻度線;電流表、電壓表、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若不指在零刻度,需先調到零刻度後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