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已有40年歷史的電晶體改變了通信行業

2020-12-05 環球網

1977年在日本厚木的富士通實驗室擔任電子工程師時,IEEE終身Fellow三村隆史(Takashi Mimura)開始研究如何更快地製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 1966年發明的MOSFET是當時當時最快的電晶體,但Mimura和其他工程師希望通過增強電子遷移率(使電子能夠快速移動通過半導體材料)來使其變得更快。

富士通的Syoshi Hiyamizu(左)和IEEE研究員三村隆史(Takashi Mimura)測試了第一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右邊是第一個商用HEMT。

Mimura開始研究替代MOSFET中所用矽的替代半導體,他希望這會是解決方案。 但是在研究過程中,他無意中發現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有一篇貝爾實驗室文章發表的文章,裡面談到異質結超晶格(heterojunction superlattices)——一個有著顯著不同的兩種或更多種半導體結構的超晶格,其使用的調製摻雜技術(modulation-doping )以在空間上分開傳導電子和帶隙以開發他們的母體施主雜質原子。 這激發了Mimura創造了一個新的電晶體——HEMT。

1979年,他發明了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他的HEMT使用異質結超晶格來增強電子遷移率,從而提高了速度和性能。 現在,本發明為手機,衛星電視接收機和雷達設備供電。

據介紹,HEMT由半導體薄層(n型砷化鎵和鋁砷化鎵)以及異質結超晶格組成; 它具有自對準的離子注入結構和凹槽門結構。 在n型砷化鎵(高度摻雜的窄帶隙)和鋁砷化鎵(非摻雜的窄帶隙)的層之間形成用作二極體的超晶格。 使用不同的帶隙材料會在超晶格中形成量子阱。 阱使電子快速移動而不會與雜質碰撞。

而自對準的離子注入結構由漏極,柵極和源極組成,它們位於n型砷化鎵第二層(凹入柵結構)的頂部。 電子源自源極,流經半導體和異質結超晶格進入漏極。 柵極控制漏極和源極之間的電流。

在厚木富士通實驗室底層的展覽室裡,有一塊紀念碑寫道:

HEMT是第一個在兩種具有不同能隙的半導體材料之間結合界面的電晶體。 HEMT由於其高遷移率的溝道載流子而被證明優於以前的電晶體技術,從而具有高速和高頻性能。 它們已廣泛用於射電望遠鏡,衛星廣播接收器和蜂窩基站,成為支持信息和通信社會的一項基本技術。

相關焦點

  • 2019年通信策略深度:通信行業四大趨勢全解析
    從歷史來看,4G周期,中國移動試商用的基站規模在2萬多站,宣布商用時開通的基站規模在8萬站(當時仍有10萬多基站在建設中),因此我們預期2019年中國開通5G基站10萬站左右,2020年再新開通50萬站左右概率較高。這些都可以支撐我們關於「通信行業景氣持續向上,2020年業績彈性較大」的判斷。
  • 電晶體發展歷史
    來源:內容由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謝謝。 得益於電晶體的出現,才有了如今電子產品的昌盛。因此,電晶體也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它的出現為集成電路、微處理器以及計算機內存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自電晶體誕生到如今,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電晶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電晶體的歷史-電子發燒友網
    打開APP 電晶體的歷史 旺材晶片 發表於 2020-11-19 14:07:55 現代計算機通過執行幾十年前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正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
  • 國慶節遊園已有40年歷史 分"大年"與"小年"
    原標題:國慶節遊園已有40年歷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昨天,北京文史館館員、民俗專家趙書介紹,北京的國慶活動,經歷了從遊行到遊園的變化。   1953年   上午遊行下午跳集體舞   趙書說,他第一次參加國慶的活動是1953年的國慶遊行。
  • 通信行業深度報告:5G,物聯網,雲計算,軍工通信
    風險提示:5G 投資規模及用戶數發展低於預期;物聯網應用發展低於預期; 海外貿易爭端懸而未決的風險;市場系統性風險;行業規模測算偏差風險 等  行情回顧與展望   通信指數先強後弱,基金持倉歷史低位  通信指數行情先強後弱,5G 建設階段性放緩。
  • 電晶體的來源及發展歷史
    打開APP 電晶體的來源及發展歷史 發表於 2019-08-18 10:08:58   半導體電路   半導體電路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了
  • 中國電信終端年度評測:5000元以上通信性能第一是華為 Mate40 Pro
    報告對14個品牌的62款5G全網通手機進行了測評,上個月剛剛面市的華為Mate40 Pro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摘得了5000元+檔位的通信性能綜合評測、5G手機SA性能評測雙項第一,以及3500元及以上檔位AI應用語音助手評測第一! 《中國電信終端洞察報告》是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智能終端研究所每年發布的電信終端洞察報告,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 電晶體革命獲利史
    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Dawon Kahng和Mohammed Atalla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緊湊型半導體MOSFET電晶體,這不是歷史上第一個電晶體,但它是第一個可以小型化並實際生產的電晶體。當我說「大量生產」時,我的意思是……分析師吉姆·漢迪(Jim Handy)在與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的談話中估計,自1947年第一臺原型機以來,已經製造了約13 sextillion(13後邊是21個零)個電晶體。實際上,截至2018年,地球上的電晶體數量可能超過沙粒。直到一年前,它們的規模一直在縮小。
  • 通信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圖」
    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於1984年發射升空。1997年發射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則標誌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商業運營時代。2016年發射了我國第一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二、衛星通信行業收入分析衛星通信行業2018年收入約1,270億美元,應用主要分為衛星消費通信、衛星固定通信
  • 年終盤點 | 2020年全球衛星通信行業大事記
    來源 | 衛星與網絡 文| 《Via Satellite》Rachel Jewett 譯| 沈永言 看到2020年全球衛星通信行業的進展,行業觀察人士幾乎會大吃一驚。
  • 半導體工藝40年(中)
    180nm、130nm、90nm、65nm、40nm、28nm、16nm(納米)。。。一路發展,這個叫做技術節點,是ITRS(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藍圖)根據工藝技術的發展制定的,2010年開始提出「等效擴展」(而不是幾何擴展)。
  • 燃料電池行業投資報告:氫氣作為工業氣體已有很長使用歷史
    氫氣的擴散速度是天然氣的3.8倍,但洩露能量僅約為天然氣的40%;  氫氣具有最大的浮力和擴散性,洩漏的氫氣將會很快上升並向各個方向快速擴散,使得濃度難以達到爆炸所需濃度;  氫氣的爆炸能量是常見燃氣中最低的,僅為汽油氣的1/22;  目前燃料電池車用的儲氫瓶都選用鋁內膽碳纖維纏繞, 並且燃料運輸管道大多採用316不鏽鋼材質,可避免氫脆產生的安全風險
  • 相對論改變世界100年
    過去是實驗→方程→對稱性,但愛因斯坦認為「這個鏈很有趣,如果從洛倫茲對稱性以外的對稱性出發,推導出方程,再利用它進行實驗,不是更好嗎」?愛因斯坦成功地實現了這個關係的倒置。他所說的這種新的對稱性就是引力場方程在非歐幾裡德空間的協變。相對論的建立也把化學和生物學推向了新的高峰。19世紀末,化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 吉水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生產項目 - 吉安市人民政府
    四、市場前景分析  在當前迅速發展的液晶顯示技術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以其大容量、高清晰度和高品質全真彩色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非晶體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市場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而非晶矽薄膜電晶體由於其低遷移率、電導率等性能,嚴重製約了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發展。隨後的納米矽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依靠其本身具有高電導率、高遷移率的優越性以及當前納米技術的進展而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新亮點。
  • 三分鐘讓你看懂光纖通信
    光纖通信是現代通信網的主要傳輸手段,它的發展歷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經歷三代:短波長多模光纖、長波長多模光纖和長波長單模光纖。採用光纖通信是通信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目前中國光纖通信已進入實用階段,此外,現在已有多個國家宣布不再建設電纜通信線路,而致力於發展光纖通信。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1964年,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如是說。這個奇異的微觀世界,無法用經典物理理論解釋。量子作為物理世界的最小能量單位,具有不可分割性。當一對量子發生糾纏時,兩者無論分離多遠,只要一方運動發生改變,另一方同步做出相應變化。
  • 集成電路:從電子管、電晶體到CPU
    這也確定了ENIAC的歷史地位,並確定了電子管在計算機發展中的重要性。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的歷史照片  電晶體計算機:縮小為衣櫥大小  因此在電晶體技術投入實用後,計算機的計算元件也迅速的電子管向電晶體進化,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功第一臺使用電晶體線路的計算機,取名「催迪克」(TRADIC),裝有800個電晶體。而計算機的體積,也由ENIAC的房間般大小,縮小為衣櫥般體積。電晶體快速的開關速度和結構的簡化以及在催迪克上引入的浮點運算,讓其速度有了極大的提高。
  • 揭秘日本電子行業的興衰!歷史驚人相似,中國能學到什麼?附下載:智...
    近些年,中國電子行業突飛猛進,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的強力打壓,而歷史上,日本的電子行業也經歷過一段類似的時期。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以日本為鑑 , 看中國電子行業未來之路》,通過還原日本電子產業的興衰史,看中國電子行業的發展方向。
  • 在這個電晶體中就能做到
    圖片來源:jorik/Shutterstock.com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電晶體雷射器,它可以轉換電子和光子這兩種穩定的能量狀態。在未來,這種電晶體的數據傳輸速度能比傳統的數字設備快100倍。電晶體雛形具備雙穩態特性,這是一種可以在光學和電信號輸出之間交替轉換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基於光的計算機系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微電子工程師Milton Feng表示:「將具備雙穩定性的電晶體植入計算機晶片中,將顯著提高處理速度,因為這些器件可以在不受電子電晶體限制的條件下進行通信。」
  • 晶片破壁者: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奇蹟」尋蹤
    最早的真空三極體的信號放大作用,被貝爾實驗室用於電話通信中,解決了弱信號的遠距離傳輸問題,但是放大器的增益仍存在不穩定的問題。1927年,時年29歲的年輕工程師布萊克開始著手研究這一問題,提出了負反饋放大器的解決方案,並在1936年將負反饋放大器引用在電話機的放大線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