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永遠遵循著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按照優勝劣汰的法則滅絕、演化。
恐龍的滅絕為人類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而當人類出現之後,這一現象卻發生了變化,地球上很多生物都在人類的幹預下,走向了滅絕的道路。
尤其是現在,地球由於人類的活動正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聯合國環境署曾發布一篇報告「目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至少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快數十至數百倍。」
只是最近發生的事非常奇怪,很多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動物又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這當然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呢?難道是環境在逐漸變好嗎?
這讓科學家們的心情是又喜又憂,喜的是這也許是地球環境變好的表現,憂的是這或許是預示著地球將會有大事情發生。
枯魯杜鵑最早是被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1929年標本記錄下來的,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都並沒有發現其實枯魯杜鵑是一個新的物種,大家只是把它當作粘毛杜鵑的亞種。
不過,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的研究它,最終還是發現了它新物種的身份,並且在1978年為它取名為枯魯杜鵑。
枯魯杜鵑屬於灌木,生於海拔3350-3550米的松林中。因為海拔比較高,所以喜涼爽溼潤的氣候,惡酷熱乾燥。
然而,當科研人員發現它的「真實身份」後,它卻玩起了「失蹤」,最後一次發現枯魯杜鵑的時間是在1929年,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枯魯杜鵑一直消失在人們的面前,所以枯魯杜鵑一直都是被人們認為已經是滅絕的物種。
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但是令人興奮的是,在最近的一次野外考察當中,我們的研究人員無意中卻發現了枯魯杜鵑,這一發現,可是在生物界炸開了鍋,本已經滅絕的物種又出現了,這是多麼的令人興奮。
雖然只發現了一株的枯魯杜鵑,但是卻已經徹底改寫了它野外滅絕的歷史,那麼,枯魯杜鵑的出現,是否證明地球環境在逐漸變好呢?
象龜,在生物分類學被稱為爬蟲綱象龜屬,是陸生龜類中最大的一種,因腿粗像象腳而得名。象龜非洲、美洲、亞洲及若干位於大洋洲的島嶼,喜食沙漠中被稱為「沙漠英雄花」的仙人掌。
作為世界上最大型的陸龜,當然也被人稱為「龜中巨人」,特別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其身長可達一個成年人的身高,即1.8米。
我們都知道龜的壽命是特別長的,而象龜更是當之無愧的壽星,只不過可惜的是,由於人類大量捕獵,已瀕臨滅絕。
注意,是瀕臨滅絕,不是已經滅絕,而我們所說的滅絕的象龜,是象龜屬中的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象龜屬包括12個品種,而已經定義滅絕的就佔了兩種,分別是
和安哥洛卡象龜,而早在一個世紀之前,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就被認為因火山活動滅絕。
在今年2月17日,一支聯合考察隊在位於厄瓜多的費爾南迪納島發現了一隻曾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雌性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如果找到另外一隻同種類異性象龜,將立即進行人工繁殖項目,來保護這一命運悲慘的生物。
這次的發現可是十分重要,這可能意味著一個物種生存狀態的改變。
不管怎樣,我們人類總不能到幾百年或者幾千年後孤獨終老,其他生物的存在對自然環境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還能陪伴著我們人類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