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理論不可或缺,但它卻和量子理論相悖

2020-11-25 IT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但仍令物理學家頭痛不已。不僅因為愛因斯坦提出的等式極難解開,還因為該理論與另一項重大的物理學成就——量子理論相衝突。

問題在於,粒子都具有量子性質。例如,它們可以同時身處兩地。這些粒子也擁有質量,有了質量就會有引力。但由於引力沒有量子性質,我們無法弄清一個處於量子疊加態的粒子的引力大小。為解決這一問題,物理學家需要建立起「量子引力」理論;亦或者,既然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其實是時空的彎曲,物理學家需要為時間和空間的量子性質建立起一套理論。

即便對理論物理學家這樣的高智商人群來說,這也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物理學家就知道,量子引力對建立自然法則秩序來說不可或缺。但80年過後,人們仍未找到解決方案。主要障礙在於實驗指導的缺失。量子引力極為微弱,從未被人類探測到,因此物理學家只能依賴於數學,而在數學的迷宮中又極易迷失方向。

人們之所以難以獲得量子引力的可觀測跡象,主要因為目前所有可能開展的實驗都不外乎兩類:要麼用又小又輕的物體測量量子效應,要麼用又大又重的物體測量引力效應。在這兩種情況下,量子引力效應都極其微弱。要想觀察到量子引力效應,就需要利用一個沉重的、但又有顯著量子性質的物體,而這種物體很難找到。

物理學家倒是知道幾種具有較明顯量子引力效應的天然事件,但研究起來也不容易。在能量密度很大、時空彎曲很強的情況下,其實並不存在非量子化的引力。這裡要說清楚一點:天體物理學家所謂的「強」時空彎曲,對量子引力研究者而言仍然很「弱」。黑洞尤其如此:黑洞事件視界處的時空彎曲仍不夠強,不足以產生顯著的量子引力效應。

物理學家認為,只有在黑洞中央和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不久,時空彎曲才能強到令廣義相對論失效。在這兩種情況下,被劇烈壓縮的物質密度極高、且存在顯著的量子行為,可以產生量子引力效應。但不幸的是,我們無法觀察黑洞內部。要想通過目前的觀測重建宇宙大爆炸當時的情況,也無法表現出量子引力行為。

要想產生顯著的量子引力,應該還可以通過質心能量極高的粒子碰撞實現。如果有一臺足夠大的粒子對撞機(估測結果顯示,按照現有技術,這臺粒子對撞機需要有銀河系那麼大),你就可以把足夠的能量集中在一小塊空間上、從而產生足夠強的時空彎曲。但這樣一臺對撞機可不是說造就造的。

除了強時空彎曲外,還有另一種引力的量子效應可以被觀測到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常被人們忽視掉:創造沉重物體的量子疊加態。這會產生一種近似結果:物質具有了量子效應,但引力理論(即半經典限制)並不會失效,這樣便能體現引力真正的量子效應。目前有幾支實驗團隊正在嘗試實現這一機制,也許能藉此探測到上述效應。不過他們還差著好多個數量級,所以離真正成功仍有一定距離。

為何物理學家不對這種情況做進一步研究呢?很難解釋科學家為什麼想做某件事、卻不去做另一件事。我們只能從理論角度猜測,這種情況也許並不是那麼有趣。

前文說過,物理學家還沒有量子引力理論,但這話並不全對。引力可以被量子化,上世紀60年代,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和布萊斯·德維特(Bryce DeWitt)已經用普通的量子化方法進行了成功嘗試。但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理論(微擾量子引力)在物理學家希望利用該理論的強彎曲機制中卻會失效(微擾不可重正性)。因此,該理論如今僅被視作一種完整量子引力理論在低能量下的近似情況(有效理論)。

上世紀60年代時,幾乎所有量子引力研究都著重於發展並完善該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嘗試包括弦理論、圈量子理論、漸進安全、因果動力學三角剖分等等。然而,上述涉及到處於量子疊加態的沉重物體的情況都不包括強時空彎曲,因此也被歸入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提出的一系列缺乏趣味、可能已得到充分理解的一類理論之中。諷刺的是,出於這種原因,人們幾乎沒有從上述任何一種角度出發、為這類實驗提出過理論預測。

目前該領域的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微擾量子引力一定是任何量子引力理論的低能量下限。但也有少數人堅決表示反對,理由有如下幾條。

第一點從哲學角度出發。反對者認為,從概念上來說,我們不大可能從一套欠基礎的理論(量子引力)中衍生出一套更基礎的理論(非量子引力),因為就定義而言,衍生出的理論應當為欠基礎理論才對。確實,楊-米爾斯理論的量子化過程簡直是一場邏輯學噩夢。你先從一套非量子理論開始,再把這套理論搞得更加複雜、以此建立另一套理論。如果你再向新理論中引入經典限制條件,你得到的新理論無論如何也無法得到正確解讀。既然如此,你一開始又為何要從這裡出發呢?

答案也顯而易見:我們這樣做,是因為這麼做有用;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歷史上的意外,而不是因為這麼做從道理上說得通。對務實的物理學家來說,這麼做無可指摘。但要證明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引力研究,還需要更令人信服的理由才行。

另一種反對微擾量子化的觀點認為,你不可能通過使水量子化來研究原子物理。所以,如果你認為引力並不是一種基本相互作用,而是大量微觀成分的集合行為,那麼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化就大錯特錯了。

持這種觀點、即認為引力只是解釋一些未知微觀成分行為的綜合理論的人,其實是沿用了一種名叫「衍生引力」(emergent gravity)的概念。該理論支持者包括泰德·雅各布森(Ted Jacobson)、薩努·帕德曼納班(Thanu Padmanabhan)、以及埃裡克·韋爾蘭德(Erik Verlinde)等人,他們認為引力法則可以被改寫成類似熱力學法則的形式。該領域的專家們對這種理論的態度仍然搖擺不定,有時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驚人的想法」,有時則又認為「有點意思,但意義不大。」

但無論如何,如果你認為衍生引力是解決量子引力問題的正確思路,「就我們所知的引力理論在何種情況下會失效」這個問題就變得更複雜了。它在高度時空彎曲的情況下應當仍然會失效,但除此之外,也許還存在其它與廣義相對論相背離的情況。

例如,韋爾蘭德認為暗物質和暗能量是量子引力的殘餘物。如果你相信這一點,那我們就已經找到量子引力存在的證據了!還有人提出,如果時空由微觀成分構成,就應當具有黏性等整體性質,或產生雙折射、光色散等通常與晶體有關的效應。

總結一下:該領域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在強時空彎曲的情況下,引力應當具有顯著的量子效應。部分量子引力理論認為,在長距離、低加速、或低能量狀態下也可能出現明顯偏離廣義相對論的情況。我們可以藉助沉重物體的量子疊加態探測量子引力效應,但這種可能性常常被人們無視。

希望在我們有生之年,科學家能夠找到量子引力的實驗證據。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
    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卻無法描述引力,引力一直無法被統一起來。目前描述引力最為精確的理論是愛因斯坦創立的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已經得到了包括引力波在內的等諸多宇宙現象的支持。目前,物理學家所要做的是就是要把四種基本力結合在一起,創立一種能夠描述一切的大統一模型。量子引力理論就是這樣一種理論,它想要把廣義相對論量子化,進而統一包括引力在內的四種基本力。
  • 引力量子—邁向「大一統理論」的關鍵一步
    宇宙中所有的基本力都遵循量子力學定律,只有一個例外:引力。找到一種將引力納入量子力學的方法,將使科學家們向「萬物理論」邁進一大步。「萬物理論」可以從基本原理出發,全面解釋宇宙的運行。在探索引力是否是量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是檢測長期假設的基本引力粒子——引力子。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量子引力理論是一種結合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假想理論,它可以解答一些我們關於物理世界的深刻提問,稱它為物理界的聖杯實至名歸。為什麼我們需要量子引力理論?圖解:圖例是想像中環的透視圖環圈量子引力理論只涉及到時空的理論,不討論量子力學研究的物體範疇,它是一種背景獨立的理論,可以準確計算許多引力理論的問題,不像弦理論只能間接通過加和無限個可能的結果得出結論。
  • 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題目: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人:盧建新 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 報告時間:2019年9月25日10:00 報告地點:中心校區唐敖慶樓C603報告廳 報告摘要: 本報告將通俗介紹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引力,超弦/M-理論在量子引力和相互作用統一理論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超弦/M-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該理論的研究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等。
  • 圈量子引力理論的起源——惠勒-德維特方程
    不誇張地說,在21世紀,理論物理學家的終極目標就是找到一個能夠融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新理論,或者叫量子引力理論。事實上,這項工作起始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但至今進展緩慢。很多觀念得以澄清,一些技巧和一些一般性的概念也得以鞏固,並且,一些成果也逐漸顯露了出來,比如說超弦理論、M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理論等。如果要將為量子引力理論做出貢獻的物理學家的名字全部列出來,那將是一份非常長的名單,如果一定要從中挑出一位為之做出最大貢獻的科學家,那麼這個人一定是約翰·惠勒——一位橫跨20世紀物理學的傳奇人物。
  • 圈量子引力理論預言的空間像原子一樣
    量子和引力理論量子力學理論在20世紀的前25年被論證,這一發展過程與確認物質由原子組成緊密相關。量子力學方程所需要的某些量,如原子的能量,只能來自於特定的離散單元。量子理論成功預言了原子的屬性和行為,以及組成它們的基本粒子和力。在量子理論得到論證的同時,愛因斯坦構建了關於引力的理論——廣義相對論。
  • 圈量子引力理論表示會!
    圈量子引力理論:「會的。」黑洞向白洞過渡的藝術想像圖。圈量子引力理論通過將時空量子化,來擴展廣義相對論,它預言黑洞會演化成白洞。圖片:F. Vidotto/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黑洞,是人們所熟悉的非凡天體。
  • 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結合,未解之謎
    引力雖然是人類認識到的第一個基本力,但人們卻對其了解最少。物理學家可以精確地預測引力對恆星和行星的影響,但是沒人知道力如何與微小粒子或量子相互作用。因此,人們寄希望於一個引力規則控制所有星系,夸克及其之間所有事物的簡單期望推動了量子引力理論。
  • 【科技專題】在真相與後真相之間——量子引力理論蘊含的時空觀
    然而,隨著試圖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量子引力理論的探索,真相時代所形成的關於時空與物質的觀念受到了挑戰,量子引力理論給出了更為本質的關於時空與物質的認識。與此同時,相互競爭的量子引力理論並存的狀態又使得關於時空與物質的本質變得撲朔迷離,突顯了後真相的意義。文章從關於時空的認識展開,分析量子引力理論中時空的後真相特質,指出後真相時代科學哲學理論變革的必要性。
  • 黑洞信息讓物理學家陷入困境——量子引力理論或許是其歸宿
    當我瀏覽我的新聞訂閱時,我發現這篇文章的論點異常清晰,其看似不可避免的邏輯導致了一個悖論,無可否認,這反而增加了它的吸引力。你也可以用金屬線拼圖來困住我如果黑洞信息丟失是一個宇宙偵探,那麼量子理論將是受害者。史蒂芬·霍金在上世紀70年代初證明,如果把量子理論與引力結合起來,就會發現黑洞一定會釋放出熱輻射。
  • 「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中國「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吳蘭)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消息說,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超弦理論為什麼能輕易解決量子力學無法解決的引力問題?
    如果你了解什麼是超弦理論,你會感嘆到它的框架是那樣的迷人(也可以在最下方查看我的其它文章),但更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超弦理論能緩和引力與量子力學之間的對立。我們都知道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不共戴天的,廣義相對論講述的是時間和空間體系,而量子力學卻說世間萬物都在被量子觸摸。
  • 弦理論過於縹緲,科學家找了新的理論來解釋引力
    幾十年來,大多數物理學家都同意弦理論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大尺度描述自然定律)與量子力學(最小尺度描述它們)之間缺少的那一環。但是,由荷蘭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現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即弦論並不是唯一可以形成這種聯繫的理論。他們證明,有可能構建一個無須遵守弦理論且符合物理學所有基本定律的量子引力理論。
  • 一文看懂:重力、引力、引力子、弦理論、圈量子引力論之間的關係
    先聲明下,今天的文章很難懂,我光資料就準備了兩天,加上我平時的物理和天文學的積累,才總結出了這篇文章,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本文主要說的是這些理論的聯繫,並不是講明白這些理論本身,當然我會嘗試著做一些解釋,如果看了之後有一種沒看懂或者世界觀崩塌的感覺,沒關係,這很正常,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過咱的目的不是搞懂它,而是比別人多懂一點就行,那我們開始吧。
  • 一文看懂:重力、引力、引力子、弦理論、圈量子引力論之間的關係
    先聲明下,今天的文章很難懂,我光資料就準備了兩天,加上我平時的物理和天文學的積累,才總結出了這篇文章,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本文主要說的是這些理論的聯繫,並不是講明白這些理論本身,當然我會嘗試著做一些解釋,如果看了之後有一種沒看懂或者世界觀崩塌的感覺,沒關係,這很正常,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過咱的目的不是搞懂它,而是比別人多懂一點就行,那我們開始吧。
  • 段一士先生的講義:《廣義相對論與引力規範理論》
    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撰寫和編著了《量子場論》《拓撲規範場論》《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規範理論》《規範場理論》《額外維》《宇宙學》《超對稱和共形場論》等二十餘門理論物理基礎和前沿課程的教材和講義。段一士先生在蘭州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六十年, 留下了大量的講義和筆記手稿.
  • 除了弦理論,還有一個圈量子引力理論候選
    換句話說,當今人類科技發展所依賴的兩大物理學支柱理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只能描述和解釋宇宙中5%的物理現象,而宇宙中另外的95%,當代物理學是無法理解的,這也說明了當代物理學遠未完善。它擅長將傳統的牛頓引力概念模型化,在理論中引力不再被看作是一種「力」,而是具有質量的物體造成時間的扭曲表象。而在極微小的宇宙尺度上,量子力學也是成功的,它認為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是最基本的粒子,量子粒子是實體的微小擾動,具有波動特性。科學家得到了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的量子理論,但卻沒有引力的量子理論。
  • 萬物理論的最後一塊拼圖?將引力與量子力學統一,連愛因斯坦都沒有...
    原始宇宙是引力波的另一個來源,如果引力波能被探測到,那麼這個發現就能幫助物理學家設計出一種量子引力理論。宇宙中所有的基本力都遵循量子力學的定律,除了引力。找到一種將引力融入量子力學的方法,將使科學家向「萬物理論」邁進一大步。「萬物理論」可以從基本原理上完全解釋宇宙的運行。在探索引力是否為量子的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是探測長期以來假設的引力基本粒子,引力子。
  • 為什麼說廣義相對論肯定不是終極引力理論?
    根據牛頓引力理論,控制天體運動的力和讓蘋果掉到地上的力都是引力。引力無處不在,只要物體有質量,它們之間就會產生引力作用。 牛頓引力理論的缺陷 雖然萬有引力定律在很多時候非常有效,它甚至還準確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但卻無法完美解釋一種天文現象——水星軌道近日點的反常進動。
  • 天體物理學信號做了LHC無法做到的事情:約束量子引力和弦理論
    如果量子引力或弦理論的某些模型是正確的,當光子在宇宙中傳播時,超過某個能量閾值的光子應該會衰減。HAWC的合作團隊,發現不存在這樣的中斷。然而,許多超越標準模型和廣義相對論的想法——比如弦理論或量子引力的大多數表現形式——可能會破壞這種對稱性,從而影響我們對宇宙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