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擔心深水淹死龜?淺水不僅能淹死烏龜,弊病更比深水多太多

2021-01-11 鶇龜先生

到底是深水養龜好,還是淺水養龜好,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喜歡大水體深水養著,有人喜歡淺水過背,還有人喜歡幹養。每個人對養龜的理解和所採用的做法千差萬別。那麼烏龜到底是深水養好,還是淺水養好呢?

自然界烏龜生存的水深是米單位

野外烏龜生存的水深以米計算

到底養烏龜是深水好,還是淺水好,就如我們之前說過的烏龜餵什麼食物好一樣,我們先來看看野外烏龜的生存環境再說,這是烏龜生活的原生態。只有明白了野外烏龜生活的水體是什麼樣的,才能有針對性的討論水深還是水淺問題。

烏龜作為被大家飼養比較多的爬寵,野外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或池塘中。比如筆者所在的長江裡,就生活著很多的烏龜。江河湖泊這些水體,可是和我們家養的環境,天壤之別。自然水體深淺的劃分,它的單位是米。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家養的環境,其實都是淺水,沒有深水。我們所謂的深淺,實質上是深的淺水,還是淺的淺水問題,根本達不到深水標準,差太多了。

家養環境無論深淺都是極淺水

由於「淺水過背」信奉者甚多,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所謂的深水養或淺水養,其標準就是這個「淺水過背」。如果你採用的是剛好過背的水或者稍微過背的水,這屬於淺水(水深約3-5釐米深)。如果水深已經遠遠過烏龜背了,就可以認為是深水了(水深一般在10釐米以上)。

由此可見,烏龜生存的原生態,其水深多以米為單位劃分深淺。家養環境與之相比,無論深淺都屬於極淺極淺的水。其實大可放心加深水位,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加深,是認為水深了烏龜會淹死。那麼,真的是水深了,烏龜會被淹死嗎?

烏龜確實會被淹死,但機率低,而且也和水深淺關係不大

很多人都認為烏龜生活在水裡,肯定是不會淹死的。事實上,烏龜確實能被淹死。雖然生活在水中,但是烏龜畢竟不是魚。魚是用鰓呼吸直接「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氣,而不是空氣。但烏龜不同,它沒有鰓這種器官,烏龜是用肺呼吸的,要直接呼吸空氣,而不水中的溶解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能看見烏龜在水中活動一會,就要上浮到水面,伸頭呼吸的原因。如果烏龜上浮呼吸的這一過程,因為各種原因被打斷,不能及時呼吸到空氣,烏龜就會被憋死。

烏龜需要伸頭呼吸,無法呼吸就會淹死

常見的造成烏龜淹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在水中被卡住或纏住無法上浮呼吸而憋死。自然界中,比較常見的是烏龜被水草纏住,或被人為下的網掛住,無法及時上浮呼吸,最後淹死了。比如在地籠中經常能看到魚活著,而烏龜死了,就是這個原因。家養環境中,如果水底設計太複雜,特別是孔洞很多,烏龜一旦被卡住,也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淹死。四腳朝天后無法及時翻身而憋死。烏龜行動緩慢且較為笨拙,摔個仰面朝天的情況,也不少見。這種情況如果是反生在陸地,烏龜通常伸出脖子,以頭觸地,然後支撐身體翻身;如果是在水中,通常是藉助水的浮力,實現翻身。在水中,如果水太淺,也有可能翻不過來而憋死。水淺時,水的浮力有限。如果水的浮力剛好可以託起烏龜身體,但又不足以在水中實現翻身,同時也不能使烏龜頭部觸底,這時可能就淹死了。這就是所謂的「淺水淹死龜」。水足夠深的話,因為浮力大,烏龜反而容易翻身,不容易溺亡。烏龜因虛弱體力不支而淹死。已經病的很嚴重的龜,四肢無力,可能會因體力不支而淹死,如水太深,烏龜沒有力氣遊到水面呼吸。這種情形其實極少,健康的龜,不會因為體力而淹死,實際就算沒有曬臺和墊腳石,烏龜也是可以四肢攤開,漂浮在水面上的。即便是生病嚴重的龜,也早就應該被發現而隔離出來了。退一步講,如果有龜虛弱到連上浮到水面呼吸的力氣都沒有,你確定這龜在淺水就能活?

無曬tai烏龜仍可以漂浮在水面

由此可見,烏龜沒有鰓,是用肺呼吸空氣,不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所以必須不斷上浮吸氣。如果這個過程被中斷,就可能因為沒有及時呼吸而憋死。這種因無法呼吸而被淹死,深水和淺水都可能出現。但總體機率還是很小的,無需過度擔心,就如走在路上就有交通事故的可能,但我們難道就從此不出門了嗎?這是因噎廢食。

水體過淺產生的水質和溫差問題是烏龜致病的兩大主因

烏龜經常生病,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水質惡化、溫度波動大(溫差大)以及餵食不合理。除了餵食是主人的原因外,其他兩方面(水質和溫度)都和水體有關。水質穩定、溫度不劇烈變化,烏龜通常很難生病。而水質和溫度,這兩個條件,很小很淺的水體,不僅保證不了穩定,甚至就是直接導致烏龜生病的主因(下文具體分析)。而深度足夠的大水體,有助於保持水質和溫度的相對穩定,烏龜不容易生病。

大點水體養龜不容易生病

很多朋友都反映,龜苗很難養,動不動就團滅,全部死亡了,特別是剛孵出的硬幣苗,更不耐折騰。實際上,硬幣苗與亞成龜和成年龜相比,可塑性更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但是因為剛出殼,對環境的突變確實缺乏抵抗力,例如水質波動大,溫差大,苗子很容易出問題。之所以出現團滅,很可能是因為這些朋友,養龜的容器很小,水也很淺造成的。水體小沒有緩衝能力,經常稍不留意就腐皮腐甲、感冒、腸炎,甚至肺鹽(炎)等,極有可能死的一個不剩。

筆者十多年前從超市水產櫃檯,煲湯用的烏龜中,買了兩隻烏龜,從此開啟了養龜之路。開始的時候,自然也是小白一個,都是按照「養龜大神」給出的建議,選擇的是淺水過背養龜之法。在早春深秋,溫差大的時候,養的龜經常出問題,甚至死掉。百思不得其解,都是按照大神的經驗來的啊。後來在湖邊遊玩,看見湖裡有隻烏龜悠哉遊哉,這才想明白了,自然界的烏龜,怎麼可能生活在淺水過背的環境?就算是龜苗,也絕不可能!因為,這樣的話,哪些涉禽水鳥,都要把它們吃絕了。從此,徹底拋棄了淺水過背,以深的淺水來養龜,卻極少出現問題。這是因為,與淺水相比,深水養龜的優點實在是太多了(後文論述)。

淺水養龜害處多多,優點全無,淺水過背不值得推薦

除了合理餵食,要想烏龜不經常生病,需要保證水質和溫度的穩定,不能劇烈變化。而水質和溫度這兩個條件,淺水一個也保證不了。水體很淺很小的話,無論你怎麼操作,水質都容易惡化,溫度也容易大起大落。採用淺水養龜的優點真沒有,所謂的防止淹死,實際淺水也一樣淹死烏龜,甚至機率還比深水大。而淺水養龜的害處,可謂是多多:

水質難穩定,容易惡化。我們知道,水體具有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對進入其中的汙染物,具有遷移轉化、稀釋擴散的能力。水體越大,相同的汙染物進入水中,濃度越低,危害越小,反之,水體越小,汙染物的濃度就越大,危害也越嚴重。相同容器,水越淺則水體越小,對汙染物的容納和處理能力則越低,水質髒的更快。水髒了,換與不換,都有問題。換水不及時,汙染物濃度會越來越大,容易造成烏龜生病。但是換水太頻繁,同樣也是水質不穩定,腐皮腐甲等問題容易出現。溫度難穩定,溫差大。水由於巨大的比熱容,因而對外界氣溫具有緩衝能力。和劇烈變化的氣溫不同,水對熱量的吸收和釋放,都是很緩慢的。這樣即使氣溫突然變化,而水溫卻可以緩慢變化,溫差不至於過大。但這需要大的水體才有效果,很小的一點淺水,幾乎沒有什麼緩衝能力,容易忽冷忽熱,進而導致烏龜生病,如感冒,嚴重的甚至肺鹽(炎)。很多朋友養的硬幣苗團滅,溫差過大很可能是根本原因。

容器大水深,龜苗反而不容易chu'shi

3. 淺水養出的龜,體質差。龜苗利用淺水過背養,水深不過兩三釐米,這麼淺的水,烏龜伸頭呼吸空氣毫無壓力,這樣就不會被淹死了。這樣的設想是不是看上去很完美?但是,設想和現實不是一回事。水過淺,烏龜根本不運動,和深水中經常遊泳的烏龜不同,淺水龜體質很差。也許真的是無法淹死了(實際也是存在的),但水質極易水質惡化,溫度經常大起大落,在大溫差下,龜苗一個個生病倒下,死的一個不剩,團滅也不是個別現象。難道這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深點水養龜苗體質更好

大水體深水養龜好處多多,值得推薦

和淺水不同,淺水對水質和溫度,都無能為力,控制不了,烏龜容易生病。而大水體的深水,在這兩方面,優勢明顯。

水質更容易穩定,不需頻繁換水。相同容器,水越深水體越大,對汙染物的處理能力越好越好。舉個例子,一滴紅墨水滴入一碗水,整碗水都變色了。而同樣的一滴墨水,滴入一大盆水裡面,墨水會慢慢消失,水顏色並無多少改變。這就是水體大小對相同汙染物稀釋處理能力的差別。水體越大,水質越容易穩定,不需頻繁換水,能夠給烏龜提供一個穩定的水質環境,不容易腐皮腐甲。溫度更容易穩定,不會忽冷忽熱溫差大。水體大了,對外界溫度也具有較好的緩衝,使溫度不至於大起大落。溫差不大,烏龜就不容易感冒和消化不良,也不容易進一步惡化為腸炎或肺鹽(炎)等,危及生命。

大水體更有助於營造穩定環境

烏龜不容易淹死。和很多人理解的相反,深水並不容易淹死烏龜,而淺水有更大可能。很多朋友採用的都是淺水過背,水真的很淺,可烏龜淹死的也並不少見,即所謂的「淺水淹死龜」。這是因為,水太淺浮力不夠,烏龜翻身以後,沒有再翻回來就淹死了。而深水因為浮力足夠,就算烏龜在水裡翻了,也能很快翻過來,反而不容易淹死。體質好,少生病。這個很好理解,淺水烏龜幾乎不運動,你整天躺床上吃了睡,睡了吃,體質能好嗎?而深水,烏龜經常遊泳,體質得到充分鍛鍊,身體棒棒的,更不容易生病。淺水則正相反,吃飽了缺乏運動,即便長的很胖,也是虛胖,體質很差,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外形更漂亮,更健壯。深水出來的烏龜,是個遊泳健將,經常鍛鍊的結果,是體質好,烏龜殼更漂亮。不會出現在淺水中常見的塌背等影響美觀的問題。

深水出好龜

總結篇:大水體深水養龜好處多,深水可普適,但淺水有條件

餵食、水質和溫度,是造成烏龜生病的三大主因,其中餵食是主人的原因,此處我們不討論。只說水質和溫度。一般而言,只要水質和溫度能穩定,不大起大落,烏龜都不容易生病出問題。控制水質和溫度的方法有很多,而採用大容器深水養,就是其中一個極其簡單的方法,省心、省事、省時。

退一步來說,採用大水體深水,就算你養不好烏龜,但想養死也很困難。而很小一點的淺水,稍不留意,腐皮腐甲,感冒、肺鹽(炎)、腸炎,常常接踵而至。

這裡並不是說淺水一無是處。淺水不是萬能的,它有適用條件。只有能有效控制溫度的養殖場溫室養龜,才適合淺水過背。淺水缺乏運動,就如養豬,長得確實快。實際上,溫室龜是這樣餵養出來的,個頭大,體質差。

如果不是溫室條件,無法控制溫度穩定,還是建議大容器深水養更好。至於所擔心的淹死烏龜問題,這沒必要過分擔心,甚至杞人憂天,因噎廢食。實際上,烏龜淹死深水和淺水都有,淺水淹死的烏龜,機率並不低。或者咱們直白點說,深水大水體養龜,只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偶爾淹死,而淺水除了淹死以外,還有更頻繁的腐皮腐甲、感冒、腸炎、肺鹽(炎)等問題,一不小心,可能就團滅。深水和淺水,哪個更有優點,明眼人一看便知。

相關焦點

  • 烏龜不會淹死?這恐怕是你對它最大的誤解
    說起烏龜,沒有飼養經驗的人可能會下意識地覺得它們都是遊泳健將,像魚一樣整體生活在水裡。作為一名養龜人,我們當然不可能再犯把陸龜扔到水裡養這類低級錯誤,但即便是水龜,它們的遊泳能力也相差很大,並不是個個都是遊泳健將。
  • 深水養龜,淺水養龜,哪個才是真的好?
    我們日常飼養龜的操作中,有的龜友認為龜是生活在水裡的,水性一定很好,水深點有觀賞性,結果龜溺水了;有的龜友介於這種情況,覺得龜不是魚,水性不好的,還是淺水飼養。到底龜是要深水還是淺水飼養?這是分情況考慮的,相信大自然狀態下,多深的湖水啊,難道不比我們自己家養的水深嗎,照樣活得好好的。首先,龜苗不適合太深的水飼養,通常來說,水深過背甲2-3釐米就好,曬臺還是要的哦。有些龜友愛龜心切,就放了一點點水,甚至都沒有過裙邊。這就不對了!水位太低龜沒有安全感,而且太低的水位,龜都不會進食,更別提健康了。
  • 鱷龜深水飼養與淺水飼養,哪個更好?
    對於鱷龜深水養還是淺水養這個問題有著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說是深水養好,因為鱷龜本身就屬於深水龜,在野外也是處於水位較深的位置。也有人說淺水飼養更好,這樣更容易餵食與呼吸。 首先得了解什麼水位才算深水,什麼才算淺水。
  • 養烏龜是選小龜還是大龜好?其實大小龜各有特點,掌握正確方法小...
    大家普遍認為,龜苗(小龜)過於脆弱,不適合新手飼養,而多推薦養大龜,認為它們抗病能力強,不容易養死。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值得商榷的。鶇龜先生養龜的這十多年間,既養死過大龜,也養死過龜苗(小龜)。通過系統梳理總結,發現關鍵還是要把握烏龜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其實龜苗比大龜更好養。否則,兩者可能都不好養。
  • 大名鼎鼎的「淺水過背」究竟是利龜還是害龜?
    「淺水過背」廣在養龜圈流傳,在買龜時,龜商,都以:「淺水過背」教給眾多新手。有的新手還會用極低的水位去養龜,生怕龜會淹死。而且不僅僅剛入龜坑的新手迷信於此,還有數多老龜友也追捧於「淺水過背」。卻不知這大名鼎鼎的「淺水過背」弊大於利。也成了養龜道路上的一大阻礙。什麼是淺水過背?
  • 深水養龜有風險,並不是所有的水龜都適合深水飼養
    之前和大家介紹了深水養龜的方法,深水養龜有著利於觀賞、保持水質穩定、增強龜的運動量、減少應激反應等諸多好處,但同時深水養龜相對於淺水有著更高的風險,並不是所有的水龜都適合深水飼養。深水養龜最大的風險就是溺水了,龜雖然生活在水中,但是靠肺呼吸的,需要頻繁地浮出水面來呼吸換氣。在淺水中龜能夠很輕鬆地把頭伸出水面來換氣,而在深水中就需要不停遊動或爬到岸上來換氣。能夠深水飼養的龜至少都有這樣的特點:水性好、體質強。
  • 養烏龜經驗之談—深水養龜的理由(值得學習)
    我養巴西烏龜也有半年多了,比起養幾年甚至十幾、幾十年的前輩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從論壇與各個養烏龜的朋友那裡學習到不少東西,也明白不少東西。經過兩個月的投入與觀察。烏龜成長比以前任何時間都要精神與健康。我曾說過,醫好一隻烏龜並不會帶來成就感,而養好一隻烏龜那種愉越的心情是不可言喻的。
  • 深水養龜有訣竅,想養出好龜,這個方法值得嘗試
    有人選擇淺水飼養,認為安全風險低;有人選擇深水飼養,認為更有利於龜的成長。俗話說「深水出好龜」,從自身養龜經驗來說,我更推崇深水養龜。深水養龜的好處我認為有這些。利於觀賞性。毫無疑問,深水養龜的觀賞性是要強於淺水的,不論是從欣賞造景,還是從欣賞龜的姿態來說,深水養龜都更有樂趣。利於龜活動。
  • 草龜可以深水養嗎 草龜適合多深的水飼養
    幾乎是養龜人的必養品種。不管你現在是多麼資深的養龜人士,你可能都沒忘記當初把小草龜拿在手裡把玩的激動心情。現在小夥伴們的寵物已經不局限於小狗小貓了,更多的是個性化的寵物,選擇適合自己的寵物才是趨勢所在。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養龜的群體在不斷的擴大,選擇養龜的人越來越多,既然養龜的小夥伴多了,就不免要老生常談一下,普及一些養龜的小技巧。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飼養草龜的水位問題。
  • 很多人都說深水養壯龜,你們敢信嗎?
    不過,若是深水飼養龜,還是好處多多的。還真可以養出壯龜。深水可以加強龜的運動量。水深了,證明水的容積就大了,那麼龜可以享受到的水域就增加了。自然可以開心暢快地發揮自己的遊泳本能了。這樣無形中增加了龜的運動量,同時需要到水面上換氣,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龜的肺活量。這樣飼養的龜更為的活躍與健康。
  • 北方室內冬季有暖氣烏龜不冬眠怎麼辦?詳解冬天供暖烏龜飼養方法
    這些地區飼養寵物龜的朋友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室內有暖氣,烏龜根本不冬眠,這烏龜到底應該如何養才好?同時,很多朋友也擔心,一直無法冬眠,會不會對烏龜產生不好的影響?今天小編就來探討一下,北方室內有暖氣條件下,飼養烏龜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供朋友們參考。文中所指的烏龜,為常見的水龜和半水龜,如草龜、花龜和巴西龜等,不含陸龜和熱帶龜。
  • 秋天釣魚深水還是淺水 寒露節氣釣魚很有講究
    馬上就是寒露了,這個節氣之後就進入深秋了,喜歡釣魚的人一定知道,寒露之後是釣魚的最佳時間,不過秋天釣魚深水好還是淺水好呢?   常言道:「春釣淺,秋釣深」,於是很多新人在進入秋季之後就改釣深水。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正確。
  • 冬季晴天1到8度,釣魚應該釣深水還是淺水?
    冬季相對來說是不利於垂釣的,主要是受到溫度的影響,不僅人在戶外受不了,魚的活性也很差,對食物的需求小,吃餌不積極,有點類似於青蛙的冬眠狀態。不過好在魚有一定的耐寒性,加上冬季晴好天氣溫度會小幅度回升,正是這樣一個機會,讓魚可以補充體力,在冬季我們應該釣深水還是淺水呢?結合我自身經驗和大家來談談這個問題。
  • 龜的養殖,龜的分類與種類,烏龜的養殖知識
    今天給大家說說烏龜養殖知識,龜的分類與種類,起源於共同的祖先龜是古老的、特化的一支爬行動物,早在兩億年前的晚三疊紀,它們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且家族興旺,種群多樣。龜的分類與種類,烏龜既是一個特有的專有名稱,是龜類的一種,稱為狹義上的烏龜;同時它也是一種通稱,我們習慣將一些常見的龜都叫為烏龜,這是廣義上的烏龜,所以今天講述的是廣義上的烏龜。
  • 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特別是2010年以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深海油氣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能源接替領域。據統計,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佔全球石油總量約34%,其中約60%分布在大陸架淺水區,而其餘40%分布在深水和超深水區。因此,如果掌握了深水海洋石油資源勘探技術,將會給人類帶來豐厚的回報。
  • 烏龜潛水時間那麼長,難道不會把自己憋死?
    可是龜就這麼點,吸一口氣能憋多長?總是會令龜友擔心它會不會把自己淹死。對於這種「自殺」行為,不是特定條件下,動物一般是不會做出這種舉動。它們的思維並沒有我們人這麼複雜,好好活下去就是它們的本能。如果溺水死亡,只能是人為因素的幹擾所致。我們平時會看到,龜在曬臺上休息的時候,脖子會一鼓一鼓的,像青蛙那樣。很多龜友緊張它是不是病了,其實這是龜正常的呼吸,很正常的情況,無需緊張。
  • 烏龜冬眠方法—淺水冬眠大法詳解(最適合新手)
    龜友們都知道,冬天正常冬眠的龜體質要比加溫過冬的龜好很多,但是對於初入龜坑的龜友來說冬眠就是一道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最容易操作,而且簡單實用的一個冬眠方法——淺水冬眠法。我從2011年開始養龜現在家裡有七八個品種的水龜,一共三十多隻,每年包括龜苗都是淺水冬眠,從來沒出過問題。廢話不多說步入正題:1、準備好烏龜冬眠用的容器,水盆整理箱都可以。2、把晾好的自來水倒入容器中,水位淹過龜背甲1—2釐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