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2020-12-03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鄢偉,張莉,雷振宇,劉建平(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知識就是力量》微平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油氣資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作為「第一能源」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不僅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和經濟命脈,而且影響到能源安全和國家穩定,也是世界大國間政治和經濟角逐的焦點之一。

隨著陸地常規油氣資源的枯竭,深海這一極具油氣勘探潛力的區域逐漸得到重視。特別是2010年以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深海油氣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能源接替領域。

據統計,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佔全球石油總量約34%,其中約60%分布在大陸架淺水區,而其餘40%分布在深水和超深水區。因此,如果掌握了深水海洋石油資源勘探技術,將會給人類帶來豐厚的回報。

當前我國的油氣資源形勢極其嚴峻,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據《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和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70.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43%,而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已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例如,2020年10月,南非在該國海域發現了一座深海油氣田,該油氣田很可能就結束了南非油氣進口的歷史。

那麼,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的現狀如何?深水油氣勘探難在哪裡?


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發展及分布狀況

中國海域油氣資源非常豐富,油氣資源量超過850億噸油當量,是東亞最大的含油氣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氣區之一

在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中,南海油氣資源最為豐富,佔中國海域油氣地質資源量的比例超過75%。其次是渤海,油氣地質資源量佔14%左右。據評估,中國深水油氣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其資源量佔南海總油氣資源量近一半。

△中國南海風光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中國深水油氣勘探歷史較短,但發展十分迅速。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在南海開始進行深水地震勘探(指利用人工激發的彈性波來觀測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陸續發現了一批大中型油氣田。2005年以來,在南海北部深水區已發現14個大中型深水油氣田,油氣累計探明儲量約3.9億噸油當量。2019年,中國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成功測試永樂8-3-1探井,標誌著該盆地深水勘探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南海南部,中國也進行了系統的地震調查和綜合評價,但還沒有進行油氣開發。

總的來說,中國深水油氣資源豐富、起點低、發展快、潛力巨大。但是,中國深水沉積盆地地震測線密度低、鑽井少,相比墨西哥灣、北海等深水海域的勘探程度差距較大,因此,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特別是南海南部,還需大力投入和推進。


深水油氣勘探用的什麼裝備?

近10年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與裝備製造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球約有400座各種類型深水油氣生產裝備在役。

這些深水油氣開發裝備主要包含用於深水油氣鑽探或者生產處理的平臺或其他浮式裝備,例如:順應塔平臺(CT)、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深吃水單立柱平臺(Spar平臺)、浮式生產儲油外輸裝置(FPSO)、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存外輸裝置(FLNG)、浮式鑽井生產儲油裝置(FDPSO)等。

△全球主要的深水油氣生產裝備(據杜慶貴等, 2018)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自主設計建造的「海洋地質八號」三維地震調查船、「海洋地質九號」地球物理地質綜合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相繼入列,與現有「海洋地質六號」、「海洋地質四號」等調查船一起,構成覆蓋淺水、深水及超深水等全海域海洋地質調查裝備及技術探測體系,深水油氣勘探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十號」,可實現全球無限航區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工作。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八號」,高精度短道距地震電纜三維物探船,可實現全球無限航區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工作。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海洋地質六號」在南海北部深夜淺鑽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搭乘在「海洋地質六號」的「海馬號」無人深潛器,最大水深4500米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經過多年努力探索,中國已初步形成海上大中型油氣田勘探地質理論與開發技術體系,掌握了300m水深油氣田開發工程成套技術,基本實現了1500m水深條件下的油氣田自主開發。

2017年,「藍鯨1號」和「藍鯨2號」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相繼入列,標誌著中國深水鑽探裝備走在世界前列,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邁上新臺階。

△「藍鯨一號」-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9米。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深水油氣勘探究竟難在哪?

首先是經濟方面的挑戰。

相對於陸地或者淺水,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成本較高,屬於高投入、高風險的投資,能否具有「經濟性」是石油公司決策深水油氣項目是否實施的重要參考,也是影響深水油氣勘探中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內外多數石油公司只有在國際油價高於60美元/桶時,才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而近年供應過剩導致油價走低,使得石油公司考慮深水油氣開發項目更加謹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球石油需求驟降,經濟增長乏力,目前一直在40美元/桶左右。低油價導致大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甚至破產。其中,5大國際石油巨頭出現「集體虧損」,而殼牌和BP虧損均超百億美元。這種情況下,如何運用組織和管理手段優化運營,提升勘探開發效率,降低成本是石油公司推進深水油氣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

△疫情以來油價下跌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其次是技術方面。

雖然陸地油氣勘探方法和技術在海上可以使用,但由於受到惡劣海洋地理和海水環境的影響,許多方法與技術受到限制。

例如,地面地質調查法能在陸地使用,在海上則很難大規模展開;重力勘探,磁力勘探,電法勘探到海上需轉到勘探船上進行,且測量結果易受到海水環境的影響;深水鑽井需要面臨海底低溫高壓、壓力窗口窄、淺層地質風險大等外部環境問題,因此對勘探開發相關技術組合和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除此以外,深水高精度和複雜海況地震採集技術和裝備、深水資料處理解釋技術、深水少井/無井儲層及油氣預測技術等核心技術仍需要攻關解決。

另外,安全方面也非常關鍵。海上勘探不僅要考慮水深、風浪、潮汐、海流等自然地理環境影響,還要考慮地基泥層衝刷、材料老化、構件缺陷等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而且海上事故搶險和救援比陸地困難很多,因此,海洋勘探面臨的安全挑戰更大,稍有疏忽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

2014年4月,BP公司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漏油事件」導致11人死亡,約300萬桶原油洩漏,並對該海域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最終BP公司在事故罰款、賠償等後續處理上的花費超過400億美元,數年後才恢復過來。

△高精度三維地震成像技術

圖片來源:埃克森美孚,2019

隨著油氣勘探開發新技術、新裝備以及新材料的應用,今後深水油氣勘探也必然邁向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20世紀,地震勘探經歷了從二維-三維-高精度三維的技術變革,21世紀則發展為三維可視化(VR)和四維地震技術,能讓我們進入虛擬地下世界探尋礦藏。

人工智慧和增強現實技術將在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的數據採集、處理、地質解釋以及油氣識別等方面帶來革新。區塊鏈技術,也被稱為分布式記帳技術,從油氣出井到消費終端,中間每個交易環節可利用該技術進行跟蹤、確認和執行,大幅優化貿易流程從而提高油氣公司運作效率。智慧機器人技術、智能材料能夠實現鑽井、油氣生產少人化、無人化、遠程化操控,大幅度提升鑽井效率、質量和安全性。

△先進的鑽探模擬器,模擬深水鑽探環境和過程

圖片來源:埃克森美孚,2020

△智能海底工廠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石油,2019


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給傳統石油行業帶來一次全方位的革命,推動油氣勘探向更「深」處邁進。


相關焦點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從探明程度看,海洋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總體探明率僅分別為23.7%和30.6%,尚處於勘探早期階段。其中,淺水(水深小於400米)、深水、超深水的石油資源探明率分別為28.1%,13.8%和7.7%;天然氣分別為38.6%、27.9%和7.6%。未來,海洋油氣具有極大的勘探開發潛力,是全球重要的油氣接替區。2.
  • 中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勘探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28日發布消息稱,該公司近日在中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成功測試永樂8-3-1探井,獲百萬方優質天然氣流,創造了中國海域潛山天然氣測試產能新記錄,標誌著中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勘探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 國家能源局: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 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力度
    油氣勘探獲多點突破、成熟探區不斷解鎖新潛力……「十三五」以來,我國著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向高質量發展,油氣增儲上產穩步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100億立方米,相當於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  今年9月,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順利建成投產,該油田群高峰年產量可達350萬噸,可滿足400多萬輛家用汽車一年的汽油消耗。
  • 金曉劍:挺進中國海洋油氣深水時代
    深水和深層油氣勘探開發與航空航天工業,並稱為21世紀兩大尖端高科技行業。高風險、高投入、高科技、高回報是海洋油氣開發的特點,而挺進深水區域則將這一特點推向極致。據金曉劍介紹,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以下簡稱「中海油」)建設南海大氣區的快速追趕腳步從未停歇。
  • 近年我國油氣勘探十大重要發現出爐!中石油佔幾成?
    原創:中國石油報 記者|黃褀茗張舒雅 種種數據表明,2018年是我國的勘探大年,2019年這一趨勢有增無減。近年來,無論陸地、海域、常規和非常規,我國油氣勘探都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發現,這些發現提振了國內油氣勘探的信心。
  • 挖土掘巖,量天測海,AI助力油氣勘探 - 地球物理學勘探篇
    油氣歷來是能源領域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探明石油可採資源量為5 350.0x108 t、凝析油可採資源量為496.2x108 t、天然氣可採資源量為588.4x1012 m。世界上針對油氣探索領域的主要方法為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學勘探,以及鑽井勘探。
  • 油氣勘探開發正面臨什麼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國際石油市場供應不確定性加劇,使得我國油氣供應安全再一次受到高度關注,因此提升國內油氣供應能力成為重大戰略選擇。就當前發展態勢看,我國油氣資源稟賦依舊具備,但資源稟賦條件變差,未來勘探開發難度加大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
  • 中國將來的油氣勘探 低成本技術是關鍵
    網易新聞:在油氣勘探開發這個系統裡,有沒有什麼技術是不可或缺的?金之鈞:鑽井技術是必不可少的。鑽井技術最主要的是有驅動,有鑽頭在地下通過旋轉來磨損巖石,往地下打。有一句話說登天難,我們現在的行話是,入地也難,入地比登天還難。現在探索太空已經到火星了,但是我們地下的鑽,最深的鑽才打到一萬三千多米,取巖心的鑽打到一萬兩千多米。
  • 中石油王宜林:加強深水油氣、可燃冰和新能源前期研究
    王宜林指出,按照公司科技委員會部署,依託重大工程項目,組織好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服務支持等領域技術攻關,加強深水油氣、可燃冰和新能源前期研究,做好新一輪國家重大專項接替準備,確保油氣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 深海將成油氣穩產增產主戰場
    「截至2018年底,我國深水油氣勘探屢獲突破,發現14個大中型氣田,累計發現天然氣探明儲量3500億立方米,原油探明儲量7000萬噸。目前,全球已發現常規油氣海域佔32%,其他為待發現海域,未來油氣產量增長點仍在深海海域。」中國海油總地質師謝玉洪日前在2019深海能源大會上表示。
  • 姜正龍:探索海上油氣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深水-超深水大型油氣田的發現使海上油氣前景一片光明。」姜正龍感慨道。心懷大志 闖油氣難關20多年來,專注油氣勘探。全球約30%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賦存於海底,海上油氣產量所佔比例越來越高,未來有望突破40%。
  • 外資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限制放開,油氣和頁巖油氣產業鏈企業將受益
    7月30日起,外資進入油氣勘探開發、城市燃氣等限制將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6月30日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清單條目由48條減至40條。同日發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
  •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油氣勘探面臨新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能源需求驟減、油氣價格下跌,全球各大能源供應商紛紛給油氣勘探項目「踩剎車」,不再急於開發新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勘探和開發支出大大低於2020年初預期。202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項目的批准數預計比去年大幅下降75%以上。
  • 火山巖油氣勘探前景看好
    隨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難度不斷加大,火山巖(含火山碎屑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在20多個國家336個盆地中發現火山巖油氣藏或油氣顯示。
  • 火山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
    隨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難度不斷加大,火山巖(含火山碎屑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在20多個國家336個盆地中發現火山巖油氣藏或油氣顯示。
  • 攻克超深層海相油氣勘探難題
    郭旭升舉起一塊巖石開心地說:「這麼好的儲層,哪能不高產?」    元壩構造位於四川盆地北部深凹陷,四周高中間低,像個大鍋底,無明顯構造背景,按照「水流低處、氣升高處」的常規和傳統構造油氣勘探思路,被認定是勘探潛力小、難度大的地區。
  •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結果顯示南海資源豐富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是國土資源部組織實施的一項基礎性、先行性的油氣地質工作,目標是實現油氣新發現和重大突破,優選有利目標區和勘探接續區。據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相關負責同志介紹,2004年啟動的第一批15個項目,迄今已評審驗收了13個項目。
  •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談油氣勘探艱苦歷程
    另外,1978年,在塔裡木北部,又發現了奧陶系有一套生油巖也沒有變質,而且井洞裡還有原油,所以,這兩次勘查,對塔裡木古生代的油氣前景做了肯定,因此,首次提出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大型含油氣區。 剛才說1978年,我組建了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揮部,就是現在的西北石油局。這個指揮部先在塔西南做油氣勘探,在塔西南做了一個年多勘探工作後,發現兩大難題:就是目的層埋藏太深和地表構造太複雜。
  • 國土資源部:將有序開放油氣勘查開採
    國土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地質勘查司司長於海峰指出,五年來,全國石油儲量基本穩定,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7億噸,年均探明11.4億噸,同比下降7.9%;石油產量穩步增長,年均產量2.08億噸,同比增長7.2%;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92萬億立方米,年均探明7849億立方米,年均產量1192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1.5%和39.8%;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速推進
  • 青海油田:實現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
    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公司歷經10餘年科研攻關創立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實現了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在該理論指導下,柴達木盆地環英雄嶺地區連續發現淺層、中層和深層油藏,包括五類6個大油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