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礦業界
2020 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國際油價波動對全球石油工業產生嚴重影響,市場需求疲軟,供給持續過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EIA預測,2020 年全球能源需求總量將下降5%,為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大降幅。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能源需求驟減、油氣價格下跌,全球各大能源供應商紛紛給油氣勘探項目「踩剎車」,不再急於開發新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勘探和開發支出大大低於2020年初預期。202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項目的批准數預計比去年大幅下降75%以上。
據Rystad Energy分析,2020年全球批准的油氣項目總值為470億美元,其中約270億美元預計將用於海上項目,200億美元預計將用於陸上項目。2019年全球批准的總值為1970億美元,其中1090億美元用於海上項目,880億美元用於陸上項目。
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批准的油氣項目總值為290億美元,其中160億美元為海上項目,130億美元為陸上項目。如,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已經將油氣勘探規模削減30%,相當於減少100億美元投資。Rystad Energy預測,如果石油價格長期停留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低位,到2022年全球還將有150家能源企業走向破產。
1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造成全球鑽井活動比2019年大幅下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油氣鑽井活動顯著下降。據Wood Mackenzie目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多數鑽井已經延期或關停。
截至目前,全球(不包括中國)已完成的鑽井活動比往年減少約83%。去年活動頻繁的澳大利亞預計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同比下降約54%,其次是南美下降約53%,非洲下降約51%。
今年已完成的常規井總數大幅下降,同比下降約450口,截至2020年8月底,已完成常規井約869口。其中,640口井位於中國。在剩餘的229口井中,陸上鑽井佔57%,海上鑽井佔43%。截至8月底,澳大利亞完成了40口井,位居榜首,其次是西歐,完成了32口井。
2
新冠肺炎疫情給油氣勘探與生產帶來新的成本管控壓力
受疫情影響,國際油價震蕩走低,全球原油需求銳減,直接導致國際油價進入下行通道,BRENT油價兩次跌破55美元/桶,WTI油價一度跌至49.35美元/桶,給油氣勘探與生產帶來新的成本管控壓力。
近年來,隨著全球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提高,地表/地下條件日益複雜,規模效益儲量發現難度日益加大,非常規、超深層、深水等高投入、高成本油氣產量佔比不斷增加,全球油氣勘探與生產一直承受著較大的成本上升壓力。
2014年油價暴跌以後,全球油氣企業採取多項措施降本增效,上遊效益在2019年有所好轉,而此次油價下跌,對本來就承受較大壓力的油氣上遊業務無疑又進一步增加了成本管控壓力。
3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我國海外油氣地緣政治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產生深刻影響,為油氣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世界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地區之間難免不會出現矛盾,而疫情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成為誘發這些矛盾升級並導致地區局勢不穩定的導火索。
疫情期間,中東的恐怖襲擊事件就比疫情之前更為頻繁。恐怖主義組織打著病毒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的旗號,不斷製造流血衝突事件,成為地區不穩定的重要根源。
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美國此次疫情防控較為失敗,為逃避責任和轉移國內民眾注意力,屢屢對中國進行汙名化攻擊,同時無所不用其極,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對中國進行打壓和遏制。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中國油氣行業海外發展而言均是新情況、新挑戰。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