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王宜林:加強深水油氣、可燃冰和新能源前期研究

2020-12-02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據中國石油網6月5日消息,6月4日上午,中國石油集團黨組召開擴大會議。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主持會議並講話。

  王宜林指出,按照公司科技委員會部署,依託重大工程項目,組織好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服務支持等領域技術攻關,加強深水油氣、可燃冰和新能源前期研究,做好新一輪國家重大專項接替準備,確保油氣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王宜林:中石油形成責任落實的大扶貧格局
    王宜林:中石油形成責任落實的大扶貧格局 發布時間:2018-10-23 13:53:38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殷曉霞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中石油,王宜林,扶貧,責任,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經濟
  • 可燃冰:點亮深海新能源曙光|天然氣|油氣|天然氣水合物_網易財經
    甚至有科學家提出,僅僅是海底的可燃冰儲量,就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具體到中國,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區,也是我國可燃冰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最好的地區、調查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區。此次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中石油集團下屬的中國石油海洋工程公司是這次試開採工程的總承包商。
  • 中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開發啟動 盤點那些在南海找到的新能源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12日對外宣布,中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正式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建成投產後將供氣給香港、廣東及海南地區。  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南海。回顧往昔,南海不斷給中國新能源的發現、開採和利用帶來驚喜!去年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
  • 中國首次在南海試採海底可燃冰獲成功 中央致賀電
    超額完成預定試採目標 中國「領跑」世界海底可燃冰勘探開發  承擔此次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並成功試採可燃冰的「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正是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海洋工程公司聯合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臺運營服務合同。
  • 中國首次試採海域可燃冰成功 中集「藍鯨1號」承擔重任
    超額完成預定試採目標 我國海域可燃冰勘探開發實現世界「領跑」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作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石油集團、中集來福士等單位的配合下,5月10日起,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
  • 近年我國油氣勘探十大重要發現出爐!中石油佔幾成?
    近年來,無論陸地、海域、常規和非常規,我國油氣勘探都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發現,這些發現提振了國內油氣勘探的信心。2019年6月2日至4日,第八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北京舉辦,會議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油氣勘探領域的十大重要發現!
  • 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在南海開始進行深水地震勘探(指利用人工激發的彈性波來觀測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陸續發現了一批大中型油氣田。2005年以來,在南海北部深水區已發現14個大中型深水油氣田,油氣累計探明儲量約3.9億噸油當量。
  • 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紀實
    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團隊,以方法研究室、物性實驗室、研究生工作站、6個成果研究中心和每年十多個生產隊伍、數十個項目、上萬個測點的測試和生產應用為平臺,採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聯合美國猶他大學、科羅拉多礦業學院、聖地牙哥海洋中心和國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中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中科院等十多家科研院校等國際國內前沿地球物理科研團隊,在「十一五
  • 國家能源局: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 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力度
    「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氣勘探圍繞重點盆地、重點區塊、重點領域,加大風險勘探力度,加強非常規油氣勘探,獲得了多個重要發現——  中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內勘探獲得重大發現,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發現了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
  • 中石油將在頁巖氣開發等領域加快創新與合作步伐
    中石油將在頁巖氣開發等領域加快創新與合作步伐 2020-11-05 21:36:02 責任編輯:房家梁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厚良5日透露,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石油一方面將在天然氣及LNG一體化、頁巖氣開發和深水超深水等重點業務領域加快創新與合作步伐
  • 南海資源豐富成各國關注熱點 油氣儲備南北不均
    據估計,這裡的石油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200億噸油當量;這裡還有豐富的礦物資源,含有錳、鐵、銅、鈷等35種金屬和稀有金屬錳結核;盛產各種海產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種,正因如此,南海也成為周邊各國關注的熱點。  南海到底有多少資源?它為何會吸引眾多目光?南海深水油氣以及南海新能源——可燃冰的開發遠景如何?
  • 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這種神秘物質,早在1810年首次在實驗室發現,19世紀末被一個石油公司在北極永久凍土帶中發現。現已初步揭開這種神秘物質——「天然氣水合物」的面紗。它由水和甲烷組成,即水和天然氣的混合物,甲烷是由細菌分解有機物和石油熱解時產生的,在地球深處處於高壓、低溫(零下40攝氏度)特定的條件下才穩定存在,多數蘊藏在地球高緯度的永久凍土帶或深海底100-300米的地下。由細菌分解有機物的甲烷正是由地質時期的動植物遺骸在高溫低壓下釋放出來的,在高溫低壓環境下甲烷吸入水分子而形成結晶體,故呈固態白晶體狀。還有一點即燃的特性,很像「固體酒精」。
  • 中國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領域,2030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開採!
    該次海域可燃冰首次試採圓滿成功,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可燃冰試採已然取得世界性突破,但是對其價值潛力和商業化開採可行性的爭論和質疑,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 ...HK):支持油氣管網經營機制改革 四川榮縣地震與開採頁巖氣無關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中石油(00857-HK)公布全年業績,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股東應佔淨利潤約525.9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幅增加130.7%。派未期息每股6.271分,加上特別息每股2.729分,共派息9分。
  • 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目前,海洋油氣是我國油氣產量最主要的增長來源,「十一五」以來,我國石油產量的增量超過60%來自海洋,海洋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油氣接替區。同時,中國海油向深水領域進軍,開闢油氣產量新增長點,拓展海洋石油工業發展新空間。中國海油還積極開展海上風能、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利用試驗,探索利用多種形式的海洋資源。 有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 中石油十大油氣田領導大調整
    二、大慶油田領導調整董煥忠不再擔任大慶油田副總經理、大慶油田黨委委員,調任西南油氣田。三、塔裡木油田領導調整原長慶油田副總經理、安全總監沈復孝調任塔裡木油田副總經理、黨工委常委。何江川不再擔任塔裡木油田常務副總經理,調往長慶油田任職。
  • 西南石油大學「可燃冰」研究優勢突出人才培養舉措豐富
    西南石油大學「可燃冰」研究優勢突出人才培養舉措豐富   「可燃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正式開鑽,標誌著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深水戰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使我國深水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能力,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完成「981」平臺首鑽的第一任平臺經理鄧明川和前任平臺經理來宣朝都是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  這足以說明西南石油大學的石油學科優勢突出,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在國家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學校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二。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2017年,我國科研工作者將蘊藏在海底的可燃冰點燃為熊熊火焰。今天,捷報再傳——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功。「神狐火炬」再一次點亮新能源時代曙光!振奮之餘,會發現正是無數前輩對可燃冰的不斷探索,共同奏響了一曲「冰」與火之歌。
  • 金曉劍:挺進中國海洋油氣深水時代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中海油一直在為走向深海做戰略性研究和戰略性探索。直到2006年,中海油與加拿大石油公司哈斯基在南海合作,成功發現了中國第一個深水氣田「荔灣3-1氣田」。這一次的重大突破,真正打開了中國油氣的深海之門。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從國外研究機構對全球各行業數位化程度的研究結果來看,油氣行業數位化程度幾乎排在最末端,僅有3%~5%的油氣設備應用了數位技術。未來數位技術在油氣行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IEA預測,數位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能夠讓油氣生產成本減少10%~20%,讓全球油氣技術可採儲量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