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掘巖,量天測海,AI助力油氣勘探 - 地球物理學勘探篇

2020-12-03 機器之能

油氣歷來是能源領域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探明石油可採資源量為5 350.0x108 t、凝析油可採資源量為496.2x108 t、天然氣可採資源量為588.4x1012 m。世界上針對油氣探索領域的主要方法為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學勘探,以及鑽井勘探。其中,地球物理學勘探正在利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大數據技術從地震波,重力,電磁等多維度大範圍提高油氣田勘探準確性以及精度。

作者 | 田辰

一、油氣勘探下地球物理學勘探的大環境

近幾年來,國際油氣價格持續波動,並在2017年達到近5年來油氣市場交易總額最低點。全球範圍內全年交易總額僅為3435億美元。雖然,全球範圍內常規油氣資源儲量仍然豐富,但各大公司都在防患於未然,開始持續加注油氣勘探領域,希望通過增加探明儲量,以增加資產,從而應對全球油氣價格的不確定性。

自2017年起,各大地球物理學勘探學術會議上機器學習相關研究開始出頭,並在2018年成爆發狀態。以國際勘探地球物理行業技術會議(SEG)為例,2018年人工智慧相關研究論文投遞數是2017年的近7倍左右,所涉及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多個領域。更有多家國際油氣巨頭公司如英國石油,道爾達,艾默生在去年都明確表示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技術將成為地球物理學勘探的中堅力量。本文將對近年來人工智慧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領域的技術、方向與案例做簡單介紹。

全球範圍內全年交易總額(數據來源:安永)

二、地球物理學勘探中主要人工智慧技術領域

計算機視覺:是指機器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和測量,並進一步進行圖像處理的技術。在地球物理勘探中計算機視覺被廣泛應用於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數據分析。而在地震勘探另有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作業者快速識別斷層及褶皺,發現油氣資源,實現收益最大化。

機器學習:是指利用規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的算法。目前,在地球物理學勘探機器學習被廣泛應用於油氣勘探中電磁,地震數據分析、微地震信號檢測,斷層拾取,初至拾取,近地表建模,鹽丘頂底等場景。

深度學習:是指讓多層神經網絡可以進行訓練與學習的方法。而其中最為常見的方法就是卷積神經網絡。目前,卷積神經網絡已在地球物理學領域逐步落地,近期,其在利用三維地震數據預測鹽丘頂面的結果精確度已與人工解釋結果相接近,並大幅度降低鹽丘頂底面拾取處理的周期。

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技術的體系龐大,基礎技術包括數據採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倉庫等。正式如此,大數據正在成為各大行業的用來加速數位化進程的必不可缺手段,在地球物理學勘探領域也不例外,以數字數據為基礎的智能化分析正在逐漸取代人工分析走上舞臺。

自監督學習:是在沒有明確提供標籤的情況下進行目標標籤的自由獲取,並通過挖掘數據的性質,從中學習並生成所需的標籤信息。目前,自監督學習在自動拾取與地表建模領域正在進行嘗試。

生成對抗網絡:是非監督學習的一種方法,可通過兩個神經網絡之間的互相博弈進行學習,該網絡經常用於生成以假亂真的圖像數據和改善已有圖像數據的質量。這讓該技術在智能去除地震道數據噪點以及生成模擬地震道圖片數據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像增強:是指利用不同算法針對空域內相關圖像數據的灰度變換,對比度,曝光度,高反差進行調整,以讓圖像變得清晰可見,並去除不必要的噪點。在地球物理學勘探領域被廣泛應用對圖像數據的清晰度增強。

三、地球物理學勘探中人工智慧的應用任務方向

四、地球物理學勘探部分落地案例簡述

WesternGeco:Schlumberger 公司旗下的WesternGeo 可利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技術多維度分析地震勘探數據,其中包括鹽丘頂底自動化解析,海底地質結構解析,3D地震數據結構層成像。

沙特阿美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已開始嘗試使用多層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進行斷層數據分析,通過使用超過10萬的斷層與非斷層的樣本進行訓練,該模型利用地震數據對斷層的識別準確率可接近74%。

艾默生:艾默生Paradigm子公司使用深度學習以及卷積神經網絡將地震道分成一系列重疊的時間窗口數據段進行初至有效數據篩選,該模型可有效排除幹擾數據,並使用能量比法精確初至的對應時間。

雪佛龍:雪佛龍公司已開始嘗試使用生成對抗網絡以提高二維以及三位地震剖面數據的解析度,該技術可廣泛應於針對地震圖片數據的超解析度處理領域。

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實驗室在嘗試基於卷積神經網絡概念建立全波形反演網絡模型「InversionNet」,並加入Atrous卷積模塊以提升對地震道數據記錄的速度。

五、人工智慧技術在地球物理學勘探的局限性

地球物理學勘探數據集不統一:由於在人工智慧方面算法和技術的研究往往需要海量的專業性數據,而在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合成地震與實際地震的數據集標準並不統一,而且公開數據集有限,所以人工智慧的相關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六、人工智慧技術在地球物理學勘探的發展趨勢

電磁,重力,深水正在成為新的地球物理學勘探新領域:地震勘探一直是地球物理學勘探領域的核心,但近幾年,隨著未知油氣田的物理環境正在變得更為複雜,後續針對電磁,重力,以及深水勘探的人工智慧技術將可能越發重要。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推動我國緻密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技術進步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非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地球物理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組織的結題驗收,被專家組評定為「優秀」通過項目實施,提升了項目團隊的學術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能力,促進了西安交大非常規油氣與深地探測團隊的建設,推動了我國緻密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技術的進步。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海洋油氣資源豐富,但總體勘探程度相對較低,海洋油氣是我國長期、大幅增產的重要領域。研究分析當前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形勢及發展特點,對進一步發展我國海洋油氣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1. 海洋油氣儲量豐富,探明率低,是未來重要資源儲備基地全球海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
  • 中國將來的油氣勘探 低成本技術是關鍵
    所以整個過程可以總結出油氣的勘探實際上是個大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千軍萬馬作戰的系統協同作戰的行業。簡單來講,這個系統工程有兩條腿,這兩條腿就是我們的兩大工程,一個是鑽井工程,一個是地球物理工程;它也有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就是綜合地質研究,及其決策部署系統;還有兩隻手,一手要抓發現、抓儲量,有油氣出來,另一隻手就是抓基本的地質認識,要研究這種地下的結構,研究油氣的分布規律。
  • 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隨著陸地常規油氣資源的枯竭,深海這一極具油氣勘探潛力的區域逐漸得到重視。特別是2010年以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深海油氣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能源接替領域。據《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和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70.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43%,而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已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例如,2020年10月,南非在該國海域發現了一座深海油氣田,該油氣田很可能就結束了南非油氣進口的歷史。那麼,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的現狀如何?
  • 把脈地球的「尖兵利器」:地球物理勘探專業解析
    其次,就是物理學和地質學,既要深入學習各種物理場,又要掌握基礎的地質知識,「地球物理」的英文單詞「Geophysics」本身就是由「地質學Geology」和「物理學Physics」合成而來。第三,就是計算機,大量數據的正確處理需要擁有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近年來地球物理勘探專業所經歷的一場飛速發展,就主要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 火山巖油氣勘探前景看好
    隨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難度不斷加大,火山巖(含火山碎屑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在20多個國家336個盆地中發現火山巖油氣藏或油氣顯示。
  • 地球物理公司:零距離感受綠色能源勘探
    綿竹市漢旺鎮居民張富林手持義務宣傳員聘書,激動地表示:「油氣開發好處多多,回去以後一定要多宣傳,讓更多人消除疑慮,都來支持國家油氣開發建設。」    今年,中國石化綿竹三維地震勘探項目運行任務繁重,施工正快馬加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5.12」大地震後,連年餘震,巖體破碎,當地居民對地震勘探及其敏感,綿竹三維項目運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 火山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
    隨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難度不斷加大,火山巖(含火山碎屑巖)油氣藏已成為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在20多個國家336個盆地中發現火山巖油氣藏或油氣顯示。
  • 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在南京成功召開
    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在江蘇南京隆重召開。 特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陳顒,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陳曉非和來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地球物理學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油田企業等單位500餘名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 本次會議旨在推進地球物理技術創新助力國家能源戰略。
  • 深部油氣資源將成勘探新領域
    有機成因理論因其可以較為準確地指導油氣生產,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但隨著現代觀測及實驗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近年來眾多新型油氣藏的湧現,無機成因學說和無機油氣資源再次得到科學家的關注。無機油氣主要是指地幔捕獲的地球早期原始氣體或水巖反應(費託合成)形成的油氣,以無機烷烴氣、氫氣、二氧化碳以及稀有氣體為主。
  • 石化油服助力中國石化在重慶試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石化油服助力中國石化在重慶試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2021-01-11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油氣勘探開發正面臨什麼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國際石油市場供應不確定性加劇,使得我國油氣供應安全再一次受到高度關注,因此提升國內油氣供應能力成為重大戰略選擇。就當前發展態勢看,我國油氣資源稟賦依舊具備,但資源稟賦條件變差,未來勘探開發難度加大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
  • 攻克超深層海相油氣勘探難題
    元壩構造位於四川盆地北部深凹陷,四周高中間低,像個大鍋底,無明顯構造背景,按照「水流低處、氣升高處」的常規和傳統構造油氣勘探思路,被認定是勘探潛力小、難度大的地區。    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石油勘探工作者在元壩地區進行了實驗性的二維地震工作,以陸相淺層油氣為目標打了4口探井,雖有油氣顯示,但均未獲得工業氣流。
  • 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形成機制與勘探
    該理論的建立是我國繼陸相生油理論和複式油氣聚集理論之後的又一理論創新,是對世界石油地質理論的重要貢獻,對陸相斷陷盆地勘探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該成果獲2003年度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科研課題由勝利油田聯合石油大學等院校合作完成。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油藏工程、計算機工程等領域。
  • 國家能源局: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 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力度
    油氣勘探獲多點突破、成熟探區不斷解鎖新潛力……「十三五」以來,我國著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向高質量發展,油氣增儲上產穩步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效勘探,是我國油氣企業在勘探開發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氣企業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頂層設計,大力加強新一代油氣地質理論創新,加快油氣勘探開發、提高石油採收率等關鍵技術創新,積極推動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向高質量發展。
  • 青海油田:實現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
    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公司歷經10餘年科研攻關創立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實現了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在該理論指導下,柴達木盆地環英雄嶺地區連續發現淺層、中層和深層油藏,包括五類6個大油氣田。
  • 我國深海油氣「磁日變」勘探技術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廣州12月9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勘探技術——遠海區低功耗全向性磁日變觀測系統,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海海域成功通過海上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突破深海油氣「磁日變」高精度勘探技術瓶頸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據介紹,磁法勘探是當前油氣資源前期勘探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 諧振:一種特殊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康海霞/文地震勘探是指人工激發所引起的彈性波利用地下介質彈性和密度的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人工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傳播規律,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解決油氣勘探問題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是鑽探前勘測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質勘查、區域地質研究和地殼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
  • 外資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限制放開,油氣和頁巖油氣產業鏈企業將受益
    7月30日起,外資進入油氣勘探開發、城市燃氣等限制將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6月30日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清單條目由48條減至40條。同日發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
  • 砥礪前行三十載矢志創新再騰飛——寫在油氣地球物理研究所而立之年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地球物理所)30年科研創新路,幾代物探人砥礪前行,矢志鍛造技術利器,為我國油氣勘探發現、增儲上產和物探科技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以翁文波先生為代表的地球物理學家,為國內物探事業開天闢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球物理所為上遊業務發展而生,應勘探開發新需求而動。1989年7月,為開展油氣藏特徵橫向預測,為滾動勘探開發提供更充分的依據,經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批准,錢紹新先生領銜籌建勘探院儲層橫向預測中心。同期,引進國外先進軟體結合自主研發,初步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地震橫向預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