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高新區面向全球吹響廣招天下賢能的「人才集結號」,引來5700多人報名競爭148個工作崗位。一番激烈角逐過後,131人脫穎而出!
5日,是這些優勝者們正式奔赴各自工作崗位的日子。他們都來自何方?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將為高新區帶來什麼變化?近日,本報記者獨家全程參與在市委黨校舉行的高新區崗前培訓班,為你揭曉這些謎……
【人物名片】逄錦波
原淄博保稅物流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經濟學博士。
現職務
高新區戰略發展與宣傳策劃局局長
「要儘快轉變角色適應新崗位,發揮鯰魚效應」
這次面向全球招聘,高新區管委會的不少機要部門都拿出了一把手、二把手的崗位面向社會招「能人」。比如高新區體制機構改革後,整合了以前發改委宏觀研究職能、政研室調研職能、宣傳部宣傳職能以及品牌推廣策劃職能的戰略發展與宣傳策劃局,在各職能部門中堪稱「高大上」,這個局就面向全球招聘局長。
經過層層選拔,擬聘任這一職位的逄錦波,曾在青島大學、青島市建委、四方區政府工作過,後來到淄博高新區主持經濟發展工作,最近幾年負責籌備淄博的保稅物流園區,任園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3天的崗前培訓結束後,作為培訓班班長的逄錦波代表全體學員表態:「來到高新區成為高新人,就要領會高新區改革的精神和意圖。我們要儘快轉變角色,適應新崗位,發揮鯰魚效應。」據了解,這位有著深厚經濟學功底以及豐富經濟開發區管理運作經驗的新局長,是位名副其實的「實戰派」。
【人物名片】王來軍
原棗莊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經濟學博士。
現職務
高新區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
「環境好人才聚,高新區改革活力把我吸引來了」
今年剛成立的高新區協同創新中心也將迎來一把手。剛剛履新這一職位的王來軍,之前是棗莊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今後他將主要致力於科技成果招商和落地轉化。「我來高新區的原因很簡單,環境好人才聚。體制機制改革為高新區增添了活力,也吸引來了人才。而新加盟的人將進一步激發高新區的活力。」王來軍說。
協同創新中心的職能主要側重和高校、科研院所對接,促進科研成果儘快落地、產業化,轉化成經濟效益,同時打造高新區的高端技術人才團隊。因此,這一單位的一把手需要既懂招商又有專業背景的人士擔當。王來軍在棗莊高新區就分管發改、經信、科技、招商等工作,在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方面建樹頗多。
【人物名片】徐風
原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招商局局長
現職務
高新區新興服務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這裡值得拼搏一把,這裡是幹事創業熱土」
「正式開展工作了,幹勁很足壓力也很大。」首日到崗的徐風一整天都很忙:了解部門招商情況、與同事交流交接工作、構思KPI指標分解辦法……這讓徐風一刻也停不下來。徐風這次應聘的是高新區新興服務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今後他將主持這個單位的日常工作。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徐風在這次高新區崗前培訓班中算是「老大哥」。在沿海城市做了20多年政府招商的他,如今放棄安穩的工作和職位,隻身一人來濟南。「濟南高新區的魅力讓我覺得這裡值得拼搏一把,這裡是一片幹事創業的熱土。」
徐風將要履職的地方,位於高新區發展勢頭迅猛的漢峪金谷。這裡聚集著濟南絕大多數融資租賃公司。總部經濟、金融類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將是他未來工作的著力點。
【人物名片】李秀華
曾在政府部門做統計工作十幾年
現職務
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招商統計部職員
「我想換個活法,感受一下朝氣蓬勃的環境」
其實,不只是領導崗位,高新區這次招聘的普通工作人員同樣個個「身懷絕技」。在政府部門做統計工作的李秀華,被分到了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招商統計部。她的到來讓新單位部長高興得眉開眼笑。「我們總算請來專家了!」
原來,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是今年高新區新成立的招商服務部門,負責制定和統計各園區招商指標。隨著職能的明確,對統計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可從各部門抽調的人手大多從事財務工作,沒有專業的統計人員。李秀華多年積累下的投資統計經驗,正好彌補了這一短板。「我個人比較喜歡高新區的氛圍,節奏快、效率高。我自己也想換個活法,感受一下朝氣蓬勃的環境。」李秀華這樣解釋自己將公務員身份封存,來高新區的原因。
揭秘 培訓課全是「乾貨」 領導向新員工「抖家底」
高新區招商引資數據、產業集群數據、各園區發展數據……幾天前,在市委黨校舉行的崗前培訓班上,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徐群從濟南經濟史說起,邏輯嚴謹地向新招人員解釋高新區的發展方向和理念。副主任張端武則用數據說話,面對剛入職的工作人員抖出了高新區的「家底兒」。如此單刀直入、只講「乾貨」的培訓,無疑是為了讓新進人員儘快熟悉情況,快速上手投入工作。
「過去我們的幹部交流不順暢,很多年幹部進不來、上不去,專業人才缺得厲害。」徐群說,這次人事制度改革對過去的管理架構做了大調整,將以扁平化的管理為主。不拘一格聘用人才,只要是適合高新區、有助於高新區發展的人,我們都願意錄用。
高新區人力資源部常務副部長裴長青則在培訓時詳細解讀了高新區已經在實施的KPI考核制度。「以後高新區的工作人員,無論以前是公務員、事業編,還是企業合同制,都將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全員聘用制,實施無差別人力資源管理。通俗來說就是:不論有沒有編制,同工同酬,根據業績考核薪酬。在編人員到退休時,才能恢復按級別拿工資的待遇。」
領導班子也不例外,也要參加KPI考核。被考核人員被強制分成最好、中間、落後的三檔,各佔15%、80%和5%。裴長青解釋,考核落後的人員會被末位淘汰,儘管他們不一定是不幹事的,甚至還可能是優秀的,但相較於標杆員工來講仍有不足。「這是為了要在高新區形成你追我趕的工作局面。」裴長青說。
記者了解到,高新區這次招聘人員,有的來自政府部門,也有的來自企業。但無一例外擁有符合招聘崗位需求的素質和專項技能。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佔到了48%。
相關新聞
高新區每天新增35家企業
高新區這次為啥要招這麼多人?從管委會副主任張端武給出的數據中可見端倪。「高新區每天平均新註冊企業35家,人力資源結構年輕,是濟南最具經濟活力的地方。」
與此同時,日前濟南市將3000多項市級行政權力逐步下放給高新區,力度空前,對區域招商引資及營商環境建設帶來了大利好。此外,高新區已經在使用市直相關部門行政審批2號章,不出高新區就能辦理所有審批事項。這些因素使得高新區各項社會、經濟職能高速運轉。而有數據顯示,高新區行政人員編制僅佔其他行政區的1/3左右,管理人員缺口大、專業人才尤其緊缺,吸納優秀的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勢在必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