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今天要講述的是四月份上映的一個電影《起跑線》。
這部片子由薩基特·喬杜裡作為導演,講述他和他的太太為他的女兒找更好地學校,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各種辦法,搬家到名校的學區房,通宵排隊領報名表,參加孩子和家長的面試補習班。平民窟裡的新朋友希亞姆一家對他們非常照顧,甚至在女兒皮婭被錄取有抽籤資格後,朋友西亞姆因為擔心拉吉付不起學費要用自己的生命幫助皮婭換取學費。這喚起了拉吉的良知和善良的本性。於是懷著愧疚他和妻子開始做慈善為公立學校捐款捐物。
直到被西亞姆發現,同時拉吉也發現了名校校長將學校做成了生意,此後決定讓孩子退出名校和好朋友一起就讀公立學校的故事。促使夫妻倆如此「不顧一切」的要辦女兒塞進名校的原因就是媽媽的焦慮,她認為只要女兒進不了名校,就不能穿越階層,最終都會歸結到失敗的人生。丈夫因為愛妻子所以盡全力去做讓妻子高興不要焦慮的事情。影片中妻子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英文在印度不只是一門語言,它更代表著階級。
影片有個片段特別有意思引得全場哄堂大笑,講的是這地夫婦準備入學面試,考官問:如果你的孩子如果早晨不想上學,你會怎麼辦?拉吉直接回答:「給她個棒棒糖!」 正確答案應該是:「我會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然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打開心結」。只是平時多數父母都是用「棒棒糖賄賂法」打發孩子的,包括我家爸爸,所以當時他覺得好好笑,我們都哈哈大笑,全場都在哈哈大笑,笑這自己在生活中不以為然的荒唐行為。生活好像是碾壓式的給我們個錯覺:趕緊解決眼前危機才是最最重要的,至於以後的放以後再說。
在電影的尾聲,名校請公立學校的孩子們來一起表演節目,表演完了大家都為名校的孩子鼓掌喝彩,但當拉吉不顧妻子阻攔走上臺介紹這些公立學校的孩子並邀請大家為他們喝彩的時候,場面尷尬了,鴉雀無聲。接下來拉吉掀起了影片的高潮,他在臺上發表了一段精彩的演講,大意是:名校究竟能教給孩子們什麼?僅僅是說好多門外語,會各種才藝,這些有什麼意義。拉吉的女兒皮婭在進名校的路上學到的最寶貴的品質都是那個貧民希亞姆的兒子教的。但是學校過分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很容易忽略品格的薰陶。而家長們憑什麼要相信這個把學校當生意當成報復工具的校長的呢?
在座的家長有的想鼓掌但卻被制止,有的內心認同但不敢表露,只有妻子米塔站起來為丈夫鼓掌,她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愛上眼前的這個男人。拉吉對妻子說:我首先得是一個好人,然後才能是一個好丈夫和一個好爸爸。不合格的家庭教育培養不出合格的孩子,無非只是製造了一個沒有人性的高智商機器,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孩子嗎?你究竟想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這取決於你自己是如何做的。
小編就說到這裡了,有什麼意見可以發表在評論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