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雪豹保護者,從業路上的最大障礙居然是:臉盲?

2020-12-06 中科院物理所

從業之前,我對野外動物保護的想像是:行走於大漠、高山、或雨林,暗中觀察野生動物的行為,以及和不法分子鬥智鬥勇,像超人一樣拯救被人類傷害的野生動物——反正各種帥就對了。

高山上的雪豹 | 貓盟

入坑後才發現,別人用來行走的高山我得用四肢爬,山上根本看不到我研究的雪豹,遇見最不法的分子是飛機上的鄰座大哥,他告訴我某種野生動物治好了他孩子的病……以及,現實中的我,並沒有掌握救助受傷野生動物的技術……

以及,更加沒想到的是:橫亙在我與雪豹保護之間的最大障礙,居然是臉盲

窺一斑而知全豹……嗎?

要保護,就要先調查,了解這片區域大約生活著多少只雪豹。

我們在雪豹可能經常經過的地方布設了紅外線觸髮式相機。只要相機前有動物經過(或任何風吹草動),相機就會啟動、拍攝。每隔幾個月,我們要去給紅外相機換電池和儲存卡,同時收穫幾十到上萬張照片。

拿到照片,首先要篩出含有雪豹的部分,哪怕只有一個尾巴尖尖,或是半張糊焦的大臉,都要算上。

雪豹:魔鏡啊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雪豹?

紅外相機:是您!您是這荒野中最閃耀的燈球~ | 貓盟

但是,光統計拍到了多少張雪豹照片是不夠的——你想,萬一這片區域有一隻鏡頭感很強、天天在紅外相機前面晃悠的雪豹,即使拍它拍到1000張,那也只能算是一隻孤芳自賞的雪豹。

為了確定我們拍到的海量照片裡到底有多少雪豹,我們使用大家生物課上學過的「標誌重捕法」來估測雪豹數量:每隻雪豹身上的花紋不一樣,通過對比花紋圖案,能夠區分不同的雪豹個體,並統計每隻個體在紅外相機中出現的次數。

這樣一來,我們就要先從成千上萬張紅外相機照片中挑出拍到了雪豹的,再一張張仔細看每一張雪豹照片都拍到了哪位雪豹,從而完成個體識別工作。

一般來說,至少會有兩個人獨立進行個體識別工作,如果遇到不一致的結果,會打到對方同意自己請第三方進行裁定。

「數據看瞎眼」中……(她們在做金錢豹的個體識別) | 貓盟

那麼問題來了:個體識別的準確率如何?

反正,我覺得我認得挺準的(所有雪豹研究者:好巧哦,我也認為自己認得準)。就算我馬失前蹄,相信我的同事也會監督糾正的。

個體識別:

不光菜鳥翻車,老司機也翻了

不過,用野外數據做個體識別從來都沒有正確答案,因為我們從未確定走過紅外相機前的雪豹都是誰

這不,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生態學系的野生動物學家奧詹·詹森(rjan Johansson)帶領著研究團隊做了項研究,想要看看雪豹個體識別的正確率究竟如何。

研究團隊用心良苦地在動物園裡放了紅外相機,拍了16隻雪豹。這樣就有了100%正確的參考答案。

他們從照片中選出了40組,每組由一系列連續拍攝的同一隻雪豹的照片組成。每隻雪豹會在這40組照片中出現1~5次,模擬出了真實的個體識別情況。為了比較系統的訓練是否有用,團隊共請了4位專家和4位菜鳥參與個體識別。在測試者給出個體識別的結果後,研究者結合每隻雪豹的拍攝次數,進行了一系列在實際雪豹調查過程中使用的模型運算,得到最終的雪豹數量。但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結果——

有點尷尬。

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這兩隻雪豹是不是同一隻?(答案見文末)| 參考文獻[3]

團隊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表明:測試者的錯誤率高達12.5%,也就是說,每個人的40組照片鑑定結果中,平均有5組是錯的,其中,專家的錯誤率將近10%,菜鳥的錯誤率大約為15%。

另一個結論是:比起「把兩隻不同的雪豹看作一隻」,測試者更容易出現過度區分的問題:A和B明明是同一隻,卻硬是把B看成了一隻新的雪豹個體。所有測試者得到的雪豹數量,都比16這個正確答案多。甚至有位測試者得到的結果高達24隻,憑空多出了8隻「幽靈雪豹」。即使是專家組,平均看到的雪豹數量,也比真實數量多出33%

一隻正在思考豹生的真實雪豹 | 貓盟

虛假的豹丁興旺

數出「幽靈雪豹」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如果現實中的個體識別與這次測試一樣的話……

晴天霹靂啊!

當雪豹遠遠地趴在山頭上看著我們幹活,它們會對我們抱什麼樣的期待呢?會不會在想「我們的生存條件好艱難啊,你們可終於來做調查了!」

結果我們調查完,卻得到「哎呦,你們小日子過得不錯,數量還挺多吼!」這樣的結論,雪豹會很難過很失望的吧……

崽啊,爸爸對你很失望 | 貓盟

2017年,根據當時的綜合調查數據,雪豹在IUCN紅色名錄上從「瀕危」降級成了「易危」。在此之後,有研究表示,對雪豹種群密度的估計過高,甚至可能達到實際值的五倍之多,這種「虛高」為雪豹保護敲響了警鐘。

而現在,基於個體識別的錯誤率,我們更加需要重新審視數據與實際的差異,才能更好地制定保護策略,讓雪豹繼續高冷下去。

高冷的雪豹 | 貓盟

除了雪豹,紅外相機還被應用於很多其他瀕危物種的調查中,例如老虎、獵豹、金錢豹等(據做過金錢豹個體識別的朋友說,金錢豹更令人眼瞎)。如果雪豹的個體識別測試結果同樣也發生在其他物種身上,那麼這些物種的研究者也有必要注意,研究對象的真實種群數量可能會比推測值更低,換言之,它們也就離滅絕的深淵更近

眼瞅著就瘋了一個做金錢豹個體識別的…… | 貓盟

在摸索中拯救臉盲

當然啦,並不是要否定通過紅外相機影像資料進行個體識別這種雪豹調查方法,只是通過了解它的局限性,我們能做得更科學。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發現問題,現在我們發現了問題,就要繼續研究如何解決它。

「多人先獨立識別、然後對答案」的方法很有必要,當然要繼續使用。

雖然專家與菜鳥組雖然都會失誤,但是他們的錯誤率差異,起碼證明了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訓練是有用的!至於具體需要什麼訓練,如何訓練才能降低錯誤率,這些問題還在解決當中(突然覺得小時候玩的找不同遊戲真是太有用了)。

還可以嘗試在做個體識別時先進行類似測試,大致估計出個體識別的誤差率,然後把測試結果融入數據處理的統計學模型中,從而修正到更加貼近真實值的結果。

除了紅外相機數據,還可以結合上糞便DNA的結果,兩者互相佐證,揭開雪豹的數量之謎。(不過,雪豹的糞便DNA法又是另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了……)

最後,作為一個眼睛快看瞎了的調查者,我多希望能有個靠譜的AI來替我們做個體識別啊!(數據上傳一分鐘,結果下載十秒鐘,美汁兒汁兒~)

望眼欲穿地等待AI | 貓盟

文中個體識別答案:

不是同一隻,仔細看它們前腿和右側臉的花紋,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文中的個體識做完還意猶未盡的話,來辨一辨這幾組照片(圖源:參考文獻[3]):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不是同一隻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是同一隻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是同一隻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是同一隻

你答(看)對(暈)了嗎?

感謝貓盟提供圖片

作者:白空片一

編輯:悲催的鉈寶寶

排版:雷穎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文獻:

[1] McCarthy, T., Mallon, D., Jackson, R., Zahler, P. & McCarthy, K. 2017. Panthera unci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e.T22732A50664030.

[2] Johansson, ., Samelius, G., Wikberg, E., Chapron, G., Mishra, C., & Low, M. (2020). Identification errors in camera-trap studies result in systematic population overestim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10(1), 6393.

[3] https://camtraining.globalsnowleopard.org/

本文作者 白空片一,首發於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歡迎關注。

編輯:fengyao

相關焦點

  • 中國雪豹保護者發布「五年計劃」
    《中國雪豹調查和保護狀況報告2018》指出,截至目前,中國雪豹數量調查覆蓋面積僅佔雪豹棲息地的1.7%,在青藏高原南部、天山西部地區仍存在較大空白。未來五年內,建議完成34萬平方公裡內、亦即全國20%的雪豹棲息地調查,初步估測出中國雪豹種群數量,建立重點保護地的巡護監測管理系統、社區保護示範地和雪豹景觀保護規劃,加強「中國雪豹網絡」建設、打造全球合作交流和宣傳教育的網絡平臺。此外,基層保護能力欠缺、氣候變化、社區保護動力不足、人口增長和貧困造成環境壓力成為雪豹面臨最大的威脅。
  • 你知道「臉盲症」嗎?臉盲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生都記不住人的模樣,不管是朋友,家人甚至是鏡子裡的自己,在他們眼中都是一樣的面孔,這就是所謂的臉盲症,那麼臉盲症到底是什麼症狀?它的定義是臉部識別能力缺乏的症狀。在目前的數據統計中,全世界有2%的人患有臉盲症。
  • 「臉盲」到記不住自己的長相
    他們的視力和智力都正常,對人臉的辨識能力卻很弱,我們通常會稱這種毛病為「臉盲」,也有人管這種毛病叫「臉失明」,它還有專業名稱,叫「面孔識別障礙」。對於當事人來說,會帶來非常大的困擾。  有一種情況也普遍存在,就是當我們面對外國人的臉,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還是影視劇中的,這種無法辨識張三和李四的情況會更加突出。不過,這種情況不屬於臉盲症,而是一種「異族效應」導致的。
  • 一分鐘測試你有沒有臉盲症,看看你為啥老是記不住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經歷:走在路上,忽然有人熱情洋溢地同你打招呼:「嗨,好久不見」,你卻一臉茫然:「對不起,你是哪位」,「呃……」這實在太尷尬了....為什麼明明多次見過面的人,你卻總是認不出來呢?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測試:看看自己的臉盲症到什麼程度了~以下問題以此記分:完全符合= 1 分、符合 =2 分、不確定=3 分、不符合=4 分、完全不符合=5 分。
  • 臉盲?你可能是面孔失認症
    核心提示:臉盲症的人無法辨認和自己擦肩而過的熟人,見過幾次面,下次再見的話,也完全認不出,就算日夜相對的人,只要換一個髮型,可能也要辨認半天。這些人並非記憶力差:他們能夠記住名字、電話號碼,甚至讀過的書,只是辨認起來有點困難而已。所以很多人只能通過記憶熟人的聲音來辨認對方。
  • 「臉盲」也是病,得了易社恐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有個研究項目:邀請志願者參與一個關於面部識別能力的測試。UNSW面部測試大約需要15分鐘,且非常困難。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第一作者詹姆斯·鄧恩說:「大多數人的得分在50%到60%之間,但超級識別者得分超過70%。」
  • 臉盲症是為啥?
    隨著人們社交網絡的擴大,我們每天都有可能結識到新朋友,可是在短時間要記住新鮮的面孔和對應的名字並不容易,有臉盲症的人想要識別清楚就更加困難了。  臉盲症只是個俗稱,它的專業術語叫做「人臉部識別障礙」,多見於臨床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後遺症。
  • 他為何一生都記不住一張臉 揭秘「臉盲症」
    英國有一個男子辨認不出任何人的臉,包括自己的臉和老婆的臉,除非老婆穿上紅衣服,否則他壓根認不出誰是自己老婆。  有人居然認不出朋友或家人的模樣,甚至認不出鏡子裡的自己,這聽上去似乎讓人難以置信。但是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其實每一百個人裡面,就有兩三個人是這樣的,他們隱秘地生活在我們周圍,謹慎地藏起自己的弱點,但正是因此,才造成了許多莫名的誤會。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記不住別人的臉?背負著永遠都不認識家人親友的宿命,他們又過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生活?
  • 烏魯木齊天山野生動物園全攻略(含雪豹小視頻)
    本來說好給大家更新半年前在摩洛哥的旅行經歷的,但是今天實在是太高興了,因為我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念的雪豹,就在烏魯木齊遠郊的天山野生動物園。所以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這份喜悅。這樣在路上大概就要花費2個小時。動物園的門票是70元,自駕的話有90元的停車費,而觀光車是30元。因為今天坐觀光車的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我就和司機師傅約定了3點鐘來接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今天最後一班三點半發車的313路公交車了。 觀光車先把我送到動物園最裡面,然後自己慢慢往回走,這樣第一片就是猛獸區了。
  • 你有臉盲症嗎?你會記不住人嗎
    「臉盲症」是什麼?  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該症狀表現一般分為兩種: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患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基本介紹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  有時候我們會這樣:  1、看不清別人的臉;  2、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
  • 「認錯人」不一定是小事 臉盲症或因大腦受損引起
    原標題:「認錯人」不一定是小事 臉盲症或因大腦受損引起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認錯人的經歷,這個時候我們經常給自己貼上「臉盲症」的標籤。那麼到底什麼是臉盲症呢?臉盲症真的是個可以用來隨意調侃的無傷大雅的小病嗎? 臉盲症又稱面孔遺忘症,指不能直接歸因於智力功能退化的面孔識別障礙。
  • 保護雪豹 我學者領銜國際研究是個新開始
    日前,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李娟聯合國內外雪豹研究和保護機構,在國際保護科學期刊《生物保護》上發表英文論文,提出針對性保護策略,這也是中國雪豹研究工作者第一次領銜對全球雪豹保護策略提出科學建議。
  • 新民晚報數字報-閒談臉盲症:我們分不清美醜了嗎?
    臉盲是「面孔失認症」的俗稱,最早是1947年德國精神病學家發現的。臉盲的一般表現,是不能再認出以往熟悉的知名人士及親朋好友的面孔。普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見過一個人,等到下次再碰面時,卻再也想不起他是誰了。但這只是正常現象,因為人們可能是在一個擁擠或不熟悉的地方看過這個面孔,下一次不記得是正常的,這反映的只是記憶受到外部幹擾的結果。
  • 一張圖確定你有沒有臉盲症,很多人竟然都看不出來!
    最早,它僅限於嚴重大腦損傷後導致的梭狀回受損,即後天的臉盲症——像偶像劇中男女主角頭被撞後失憶不認得對方就屬這類;但後來的醫療人員發現,先天的臉盲症也存在,而他們在認知其他事物時,通常毫無障礙。臉盲症,學名「人面失認症」,早在19世紀便被人們確定。由德國神經學家約阿希姆·博達默爾確定,1944年,蘇聯紅軍進攻德國,一名德國中尉後腦中彈被送到醫院。
  • 中國實現世界上數量最大的雪豹個體識別
    中新社西寧2月13日電 (記者 羅雲鵬)在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科研人員利用紅外相機,通過個體識別分析出來這裡有40個雪豹的個體,這也是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大數量的雪豹個體識別。資料圖為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活動照片。
  • 喜馬拉雅山下的雪豹
    作為生態保護措施的一部分,這12個國家已宣布2015年為國際雪豹年,並試圖推動跨國項目,拯救雪豹——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臨物種的動物。雪豹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是報復性殺戮。由於氣候變化,雪豹的自然獵物——比如巖羊、野山羊和雪雞——正在減少。這導致雪豹開始捕食更為容易的目標,比如家畜。由此牧民和農民開始攻擊雪豹,威脅到這種野生大貓的數量。
  • 【腦洞科普】臉盲是真的認不出人,還是在找藉口?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  肖震宇臉盲,醫學上又叫「臉盲症」,雖然不常見,卻困擾著我國大約3000萬人。臉盲症是腦神經對面部識別產生困難的一種表現,俗稱「不識相」。人的面部眼睛、鼻子、嘴數量和位置都一樣,差別是細微的形狀和稜角的變化,分辨這種細微差別能力差的人就容易發生臉盲。因此,臉盲難以分辨他人的長相。臉盲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的。先天的臉盲,很可能連身邊最親近的人長相也難以區分,僅能靠肢體語言和習慣動作來記憶對方。
  • 臉盲症的世界:每個人都是陌生人-青年參考
    過去被認為極為罕見的臉盲症,近年來被證明在全球範圍內堪稱普遍。像他這樣患有「面孔遺忘症」(又稱臉盲症)的人,並不一定是在視力上出了問題,只是大腦無法拼湊零碎的信息,將五官特徵理解為「一張特定的臉」。    據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儘管在神經科學領域,這一情況仍是一個謎,但新的研究向揭示這種怪病邁出了一步。
  • 支付寶認臉能力臉盲測試在哪裡?支付寶臉盲測試怎麼玩?
    支付寶認臉能力臉盲測試在哪裡,支付寶認臉能力臉盲測試怎麼玩。最近支付寶新推出一個玩法,叫認臉能力臉盲測試,很多小夥伴都在玩哦,還有部分小夥伴不清楚在哪裡玩,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支付寶認臉能力臉盲測試在哪裡 支付寶認臉能力臉盲測試怎麼玩  1.首先打開支付寶,選擇【全部】;  2.在搜索處搜索【未來蟻來】;  3.找到【認臉能力測試】,就可以開始玩臉盲測試啦!
  • 臉盲症是怎樣的體驗
    而臉盲症患者,就不能識別出臉孔。不能一眼就能瞄出臉來,要小心翼翼地研究,然後慢慢地回想,通過這些典型的特徵才能認出臉孔。比如有個臉盲症患者認不出所有的臉,包括他自己的臉,唯有三個同事的臉有特徵才能被他記住識別出來:一個人的眼睛眨個不停,另一個的臉頰上有顆很大的痣,第三個則是因為「他又高又瘦,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