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何一生都記不住一張臉 揭秘「臉盲症」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人的大腦為什麼會短路

  ◎怎樣辨別那些「丟了臉」的人

  ◎揭秘臉盲症患者的隱秘生活

  前不久,有一則國際新聞報導說,英國有一個男子辨認不出任何人的臉,包括自己的臉和老婆的臉,除非老婆穿上紅衣服,否則他壓根認不出誰是自己老婆。

  有人居然認不出朋友或家人的模樣,甚至認不出鏡子裡的自己,這聽上去似乎讓人難以置信。但是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其實每一百個人裡面,就有兩三個人是這樣的,他們隱秘地生活在我們周圍,謹慎地藏起自己的弱點,但正是因此,才造成了許多莫名的誤會。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記不住別人的臉?背負著永遠都不認識家人親友的宿命,他們又過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生活?

  許多人患了臉盲症卻在拼命掩飾

  比爾·舒瓦瑟在商業區的人行道上和母親擦肩而過,卻沒有任何表示。母親表示永遠無法原諒舒瓦瑟的這種漠然,他自己則在網上寫道,這全都是因為臉盲——他對母親並沒有什麼不滿,只是沒能認出這個撫養他長大的人而已。

  許多人都會記不住人的名字,舒瓦瑟卻記不住人的長相——這種病叫做面容失認症(也叫臉盲症),可以看見別人的面孔,卻記不住具體的長相。對他們來說,每張臉都差不多——都有鼻子、嘴巴和眼睛,就像許許多多的鋪路石一樣沒什麼區別。人的面部特徵就像石頭上的稜角一樣,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

  直到最近,人們還認為這種特殊的臉盲症極其罕見,全世界記錄在案的大約只有100例,大多數是因為外傷、中風或大腦疾病引起的。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和妻子瑪蒂娜·格呂特爾以及同事們一起發現了數目龐大的患有先天面容失認症的人群。

  美國哈佛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中山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布拉德·迪謝納和我們所作的調查都表明,全球有2%~3%的人患有這種感知缺陷。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僅美國就有600萬患者。他們中許多人不覺得自己的感知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們從來就是這個樣子——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種病一直沒有被察覺。我們最近的研究表明,面容失認症還會遺傳,可能是由一個基因突變引起的。

  考慮到容貌在人類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能辨認容貌會讓人們在社會和職業經歷中遭遇挫折,陷入尷尬和困惑。如果一個人認不出親人、朋友、客戶、老闆或者同事,那就更糟了。一些患者儘量避免在公共場合遇見熟人,因為害怕尷尬。大多數患者用各種辦法來掩蓋他們的缺陷。儘管能夠從別人臉上看出情緒表現和其他信息,但他們常常忽略這些東西,因為這些特徵對他們來說太無關緊要了。

  患有面容失認症的人為什麼記不住別人的臉呢?

  短迴路「抹殺」了臉的不同

  大腦中很多個部位都參與了對容貌影像的信息處理,不過影像學研究表明一個叫做梭狀回面孔區的部位尤其重要,這是大腦顳葉的一部分,顳葉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塊大腦皮層。大腦後部的枕葉面部區可能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負責分辨看到的物體是不是人臉。同樣在顳葉裡的顳葉上溝能夠對被觀察者的表情變化和視覺角度變化作出反應。

  20世紀40年代,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溫濃達爾療養院裡,神經病學家約阿希姆·博達默檢查了兩名在二戰中頭部嚴重受傷的病人,提出了短迴路能夠有選擇性地存於大腦的面部識別系統中。博達默注意到,儘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臉,卻認不出來是誰,最終得出結論:看到和認出人臉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大腦功能。在1947年的論文中,博達默首創了「prosop-agnosia」這個詞,這是由希臘文「prosopon」(臉)和agnosia(意思是認不出來或不知道)構成的。

  在隨後的許多年裡,醫生們在中風病人和其他患神經疾病的病人,特別是那些枕葉和顳葉之間的組織受損的病人中觀察到了這個現象。然而直到1976年,先天性的面容失認症才出現在醫學文獻中:一個女孩經過一兩個月,熟悉了同學的聲音和穿著後,才認得他們。在此後的25年裡,只有大約十幾個病例被報導。

  「丟臉」的秘密如何暴露了

  我也患有面容失認症,在公共場合經常會認不出熟人。我並不是靠人們的面部特徵來辨認他們,而是靠其他的特徵推測出來的:他們特殊的表達方式、步態和聲音。我知道自己認不出別人的臉,但從沒想過這會是一種病,直到2001年,瑪蒂娜恰好在電視上看到關於面容失認症的節目,我突然認識到,那些症狀跟我的十分吻合。

  後來我就向德國明斯特遺傳研究所的一名醫生詢問,認不出別人的面孔是不是先天疾病?他的回答是否定的。瑪蒂娜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她又在Google上用「臉盲」的德文進行搜索,很快找到有關報導,說有兩個德國女人患這種病。從那以後,她在相關論壇上發帖提問,找到了更多患者,並開始了一項研究,再後來,這成了她醫學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

  90位患有這種病症的人都同意接受採訪,而後瑪蒂娜在31人中發現了明確的證據,表明他們患有面容失認症。這讓我們不敢相信,因為報導出來的病例太少了。但英國威爾斯加的夫大學的專家進行的面容識別測驗和複查肯定了我們的診斷。患者集中在6個家族中,包括我自己的家族,更顯示了這是一種遺傳疾病,瑪蒂娜在2004年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

  我們確信將會有重大發現。我和瑪蒂娜、遺傳研究所的同事一起,調查了該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性。我們把問捲髮給當地3所中學的學生和德國明斯特大學的醫科學生,結果顯示10%的人可能患病,我們對他們進行了跟蹤調查。

  我們對這些學生進行採訪,確定他們是否對辨認他人沒有信心,或者遇到「陌生人」的時候有現成的藉口(這表明他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又或者儘量避免在公共場合遇到別人。因為認不出熟人是很尷尬的,臉盲症患者看到有人走過來時會設法躲避,比如走到街對面或裝作在打電話。

  我們採訪過的大部分人並沒有什麼異常,大多數人只是害羞。但在689名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7個人,也就是2.5%,符合我們診斷面容失認症的標準。在徵得同意後,我們採訪了其中14名學生的親屬,發現他們的家族中都有人患有面容失認症。

  2006年,我們把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遺傳學雜誌》上,我們發現,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這種感知障礙,孩子得這種病的機率就有50%。一個顯性基因的突變會產生這樣的遺傳模式:只要遺傳到這個基因,不論它來自父親還是母親,孩子就會患上這種感知障礙。

  那時候,已經不止我們一個小組在研究這種疾病了。2006年哈佛大學公布了中山健和迪謝納的報告,他們在網絡上用一系列面孔識別測試調查了1600人的面容失認情況,大約有2%的受調查者患有嚴重的面孔識別障礙,與我們的結果吻合。

  有的孩子為什麼不敢離開母親

  從一出生我們就喜歡關注別人的臉,但這種感知能力直到十幾歲時才完全成熟。不過我們認為,遺傳病的影響會很早就體現出來。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和妻子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研究了面容失認對孩子的影響。我們採訪了被確診的孩子的母親,母親們告訴我們,在孩子不滿三歲時,一旦母親離開房間,這些孩子就會變得很緊張,並且經常不讓爺爺奶奶抱他們。儘管8~12個月大的孩子都會怕生,這種現象在面容失認的孩子卻持續很久。「當她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時真是一種煎熬,」一位母親回憶說,「其他孩子都在開心地玩耍,只有史蒂芬妮緊張地坐在我腿上,不肯參與。」因為認不太清楚自己的母親,史蒂芬妮害怕,一旦和母親分開就再也找不到她了。

  和其他患臉盲症的孩子一樣,史蒂芬妮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認清每一個玩伴。在這樣的家庭中,我們經常聽說,孩子說不出自己半小時前在和誰玩耍。母親們也注意到,當她們改變髮型或者洗澡後用毛巾把頭髮包起來時,孩子會很不高興,因為這打破了他們對母親模糊的記憶,讓他們很難認出母親來。

  這種病還會給孩子帶來判斷問題。一位也患有該病的母親回憶說,自己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換教室了,她卻還到原來的教室上課,因為覺察不到周圍的同學和往常不一樣,所以最後還是老師來告訴她走錯教室了。

  臉盲症患者14歲後生活會發生重大改變

  目前還沒有辦法治療面容失認症,不過可以教患病的孩子通過其他方法來認人,包括記住別人的穿著和髮型,以及他們的步態和說話方式等。到了14歲,認臉有困難的孩子們就會自己想出這樣的辦法。一位牙醫說,她通過別人微笑時露出的牙齒來辨認他們。另一個患者則注意男士穿著的鞋子,因為男人換來換去就那麼幾雙鞋子。

  當然這些辦法都沒有健全的面容識別系統來得有效,所以這種障礙一直困擾著患者,經常讓他們陷入尷尬中。一個年輕人不好意思地回憶說:「我在聚會上和一位女士聊得很投機,但隨後我去拿了些飲料,回來時已經忘了她長什麼樣了。那天晚上我再也沒有找到過她,她肯定認為我是個白痴!」

  研究人員還在努力尋找導致面容失認的基因。找到這個基因缺陷不僅能增進生物學上對面容識別的認識,還能幫助醫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診斷出疾病。越早發現患病的孩子,就能更好地向他們提供所需的幫助,讓他們愉快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託馬斯·格呂特爾/文 周林文/翻譯 摘自《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總是記不住人的長相人的臉:就是患有臉盲症
    而自己,別說吃一頓飯,就是吃個十頓八頓飯,或許還是記不住,只能說:我感覺我們很面熟啊!在老家的時候,經人介紹,按照鄉裡的婚俗,先是見面,接著換婚約,成為自己的未婚妻。那個時候屬於年紀輕輕,卻連自己的未婚妻的長相都記不住,就別說現在了。有時候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上前握住自己的手說:好久不見了,最近很忙嗎?這個時候,是不敢稱呼的,只是一邊應付一邊不停地在想:這究竟是哪個朋友呢?
  • 三大臉盲星座,見多少面都記不住你的臉!
    三大臉盲星座,見多少面都記不住你的臉!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身邊的她或他值得託付一生麼?快來從TA的星座認識真正的TA吧……水瓶座水瓶座真的是很臉盲了,水瓶座就算經常性看到你,不過每次就像初次見面一樣很懵,明明見過很多次可是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因為水瓶座臉盲,水瓶座見過你一次就忘了你的長相,再見兩三次也還是記不住
  • 那個誰和那個誰,怎麼都長得一個樣,請叫我「臉盲症患者」|臉盲症|...
    而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認錯人時,總會開玩笑地說自己是犯了「臉盲症」。殊不知,這才不是「所謂的臉盲」,而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象——「異族效應」。研究人員給嬰兒同時呈現了兩張面孔,其中一張是熟悉的,另一張完全陌生,結果發現,6個月大的嬰兒對於人臉和猴子臉都能進行良好的識別,而9個月大的嬰兒只對人臉有良好的識別能力,在對猴子面孔的辨別上,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注視時間都差不多。
  • 臉盲症的世界:每個人都是陌生人-青年參考
    傑姆斯·庫克今年66歲,住在美國紐約,他認不出其他人。當他在街上遇見熟人,永遠都用「你好」來打招呼,因為自己根本無法辨認這人是誰。「我看得見眼睛、鼻子、臉頰,但認不出面孔。」他說,「當我的兒子和女兒經過我身邊,我認不出他們。」    庫克不是唯一這樣的人。過去被認為極為罕見的臉盲症,近年來被證明在全球範圍內堪稱普遍。
  • 一張圖確定你有沒有臉盲症,很多人竟然都看不出來!
    如何判斷臉盲症?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名人面孔測試,請看下圖——能認出其中幾個?上圖臉盲測試的標準答案是:A、毛主席;B、歐巴馬;C、普京;D、希拉蕊;E、貝克漢姆;F、麥可·傑克遜。如果認識這些名人,卻辨識不出3個以上,可能就屬於中國數千萬臉盲症大軍中的一員。(等等,小編雖然都認出來了不過我還是感覺自己有臉盲啊!)
  • 一分鐘測試你有沒有臉盲症,看看你為啥老是記不住人
    若總得分高於 60 分則可能是患有臉盲症,分數越高程度越深。測試做完了,就要來詳細了解一下臉盲症到底是個啥?簡單來說:就是無法識別人臉,屬於一種認知障礙疾病。有些人嚴重到,甚至自己的臉都認不清!臉盲症可不單純只是分不清臉哦~它還會有2種不同表現1.對別人的臉,失去辨別的能力這種比較常見。
  • 你有臉盲症嗎?你會記不住人嗎
    大型商務會議對這類人來說整個就是一張「茶几」啊!  「臉盲症」是什麼?  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該症狀表現一般分為兩種: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患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基本介紹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  有時候我們會這樣:  1、看不清別人的臉;  2、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
  • 臉盲症是怎樣的體驗
    把五官組合成一張臉孔,那是要將部份瞬間合成個整體,而識別臉孔,就要將整體上的微小差異放大,才能與其他臉孔區別開。而臉盲症患者,就不能識別出臉孔。不能一眼就能瞄出臉來,要小心翼翼地研究,然後慢慢地回想,通過這些典型的特徵才能認出臉孔。
  • 你知道「臉盲症」嗎?臉盲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生都記不住人的模樣,不管是朋友,家人甚至是鏡子裡的自己,在他們眼中都是一樣的面孔,這就是所謂的臉盲症,那麼臉盲症到底是什麼症狀?它的定義是臉部識別能力缺乏的症狀。在目前的數據統計中,全世界有2%的人患有臉盲症。
  • 「臉盲」到記不住自己的長相
    但我們的身邊都不乏這種人:他們的面孔識別力出現了問題。他們的視力和智力都正常,對人臉的辨識能力卻很弱,我們通常會稱這種毛病為「臉盲」,也有人管這種毛病叫「臉失明」,它還有專業名稱,叫「面孔識別障礙」。對於當事人來說,會帶來非常大的困擾。  有一種情況也普遍存在,就是當我們面對外國人的臉,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還是影視劇中的,這種無法辨識張三和李四的情況會更加突出。
  • 看誰都長一樣?臉盲症是為啥?
    隨著人們社交網絡的擴大,我們每天都有可能結識到新朋友,可是在短時間要記住新鮮的面孔和對應的名字並不容易,有臉盲症的人想要識別清楚就更加困難了。臉盲症一般表現為兩種:一是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二是患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症狀強烈的人即使天天看電視,也分不清所有電影或電視節目裡人們的臉,在他們看來,裡面的人物長得都一樣。臉盲症並不是一種「錯覺」,而是大腦受到了損害。在人的大腦半球中,共分為五個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和島葉。
  • 那些見面不打招呼的人有可能只是輕度「臉盲」症患者
    最近科學家對這一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類對面部的識別能力是沿著一個範圍分布的,完全沒有臉盲問題的人也可以從神經學角度解釋臉難認的現象。&nbsp&nbsp&nbsp&nbsp心理學家表示,所有的認知能力都是在連續系統中分布的,面部識別也不例外。所以即使沒有臉盲症的人,也會偶爾出現分不清別人面孔的時候。
  • 朋友換個髮型後就認不出了丨臉盲症是怎樣的體驗
    卡洛塔的症狀對應的便是面孔失認症(prosopagnosia),一種特指無法通過面孔判斷他人身份的病症,也就是大眾口中的臉盲症。在臉盲症患者眼裡,「眾生平等」,人的臉和其他生物的沒有什麼不同,比如和小貓咪一樣,都是兩眼一鼻一嘴巴,因此只能依靠單個面部特徵如牙齒、疤痕等進行區分,或者通過髮型、聲音、步態、氣味等細節來輔助認人。
  • 原來真正的臉盲是這樣的!(內附臉盲...
    在這之後,她不認識閨蜜、同居的男友,甚至連站在面前的爸爸都認不出。難道是「撞頭必失憶」的狗血劇情?不,安娜患上了「臉盲症」說起「臉盲症」,大家並不陌生,很多人還會把這個詞當做口頭禪:我臉盲,真的,我分不清哪個是徐崢哪個是沈騰,如果把張一山、夏雨、姜文的照片放一塊兒,我都能玩兒連連看遊戲了!
  • 路痴+臉盲症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臉盲症患者,但是我相信每一個路痴可能都不敢一個人出門,每個臉盲症都害怕遇見似曾相識的人。而我卻既是路痴又是臉盲症,各位可以想像,我的生活會遇到多少啼笑皆非的故事。故事一:我最早發現自己是一個路痴+臉盲症患者是在大一第一個學期那個寒假,因為從幼兒園到高中我都是走讀生,城市很小,學校離家很近,總是三點一線,同行的都是幾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所以從來沒覺得自己會找不到路,會認錯人。
  • 「臉盲」也是病,得了易社恐
    「太長不看」版:1.大多數人只是分不清長得相似的面孔2.分不清外國人是一種普遍現象3.臉盲症是大腦一些區域有損傷或發育不完善,目前無法治癒01極度臉盲其實是一種病近日「凡爾賽」文學都快被大家玩爛了,不管是對錢沒概念的馬老師,還是不知道什麼是考生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閒談臉盲症:我們分不清美醜了嗎?
    很多網友都對此表示懷疑,還調侃劉強東「謙虛過頭」了。那麼,生活中真的有臉盲症患者嗎?他們真的從外觀視覺再到情感判斷都分不清美醜了嗎?  臉盲者的「思維常態」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從理論上說,這句歌詞裡描述的情況在生活中是可以達到的,畢竟大多數人對於面孔的識別與記憶能力比識別物體要強很多。
  • 調查稱每100人就有兩位屬於臉盲症患者
    在一項認臉實驗中,研究者向受試者出示了很多陌生人的照片,數天之後重複這一步驟,並詢問受試者是否記得這些照片。這時的成績還算不錯,九成以上的照片都還留在記憶中。然而照片中的人不變,只是改換了照相的光線和角度時,再被認出的概率就陡然降至60%。與普通人相比,臉盲症患者的識別能力更加糟糕。
  • 全村237人長得一模一樣,臉盲症人群的地獄,專家幾個字給出答案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靠長相來分辨人的,因為通常情況下人們所能直觀看到的就是長相,但是其實有很多的臉盲的人,就會很難記住人的臉,基本上是換個衣服就看不出誰是誰了所以她們往往在進入一個新環境的時候,會格外的難受,因為很難記住人,而認不出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你是不是忽視了他。
  • 「認錯人」不一定是小事 臉盲症或因大腦受損引起
    原標題:「認錯人」不一定是小事 臉盲症或因大腦受損引起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認錯人的經歷,這個時候我們經常給自己貼上「臉盲症」的標籤。那麼到底什麼是臉盲症呢?臉盲症真的是個可以用來隨意調侃的無傷大雅的小病嗎? 臉盲症又稱面孔遺忘症,指不能直接歸因於智力功能退化的面孔識別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