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影響心情 專家提醒心病還需心藥醫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型肺炎)應對疫情影響心情 專家提醒心病還需心藥醫

  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因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蔓延,一段時間以來,魚龍混雜的各類疫情相關信息,通過各種渠道「狂轟濫炸」,讓社會和民眾情緒深受影響而「洶湧澎湃」。

  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當下,該如何應對疫情影響心情?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平臺「科學大院」2日刊發心理學專家學者科普文章,梳理分析疫情怎樣影響心情,提醒公眾如何調適應對,以「心藥」醫「心病」。

  疫情如何影響心情

  心理專家稱,每當重大事件發生,一些新奇的、具有一定程度不確定性的信息出現時,很容易吸引個體注意力。如果這些信息具有很大危險性,對個體心理產生一定威脅,個體就會產生很強的不確定性,這種「未知」和「不確定性」產生的失控感會使人感受到恐慌和焦慮的情緒,並可能對引起不確定性的事物產生憤怒指責的情緒。

  具體到此次疫情,人們對新型病毒知之甚少,個體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不確定性,因為人們無法從外界尋求足夠的相關信息來滿足對於有關問題和事件的認知性需求,而過度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會使個體產生一種無望、無助感,再加上疫情持續嚴重,疑似、感染和死亡病例持續增加,可能會使人產生失控感,進而產生焦慮和恐懼情緒,憤怒和指責的情緒也隨之產生。這種普通民眾焦慮和恐懼情緒也可能因為個體對信息的誤解而加劇(如人們對於隔離、封城的誤解),在社交網絡的運行機制中被放大。

  心理學家通常把這種特殊的焦慮稱作「感染焦慮」,病毒的傳播性和致死性未知、潛伏期長且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使得人們感到焦慮和恐懼,讓人感到難以放鬆,注意力全部被牽制在疫情信息上。這種特殊的焦慮與人們普通生活事件焦慮的性質不同,已有研究證實,過度焦慮和恐懼情緒會引起身體的各種不適,導致免疫力下降。

  由於新冠病毒潛伏期長,一開始不知情、在無任何防護情況下出門的個體,可能產生被感染的擔憂;最近有輕微感冒和其他身體不適症狀的個體,可能會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大量有關和無關的病人都湧入醫院,對醫院的正常運行可能造成壓力,甚至在醫院發生交叉傳染。當個體長時間專注於這種不良情緒,產生並接受消極的心理暗示,就會產生疑病心理,既對人們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也會無效佔用公共醫療資源。

  同時,普通民眾通常是個體在網絡、電視等媒介中看到有關疫情的文字、圖片、視頻後,產生對患者、醫生等人不幸和痛苦的共情和同情。相反,有些民眾對不斷變動的疫情數字,已心生麻木之情,因為在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會自動啟動一種心理保護機制——「同情疲勞」。這種個體對他人病痛感受的過於敏感和麻木都可能對身心健康不利。

  普通大眾似乎沒有能夠幫助解決疫情的措施,這種無力感,也可能使人陷入更深的焦慮中。研究表明,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的想法(例如希望病毒自己消失),不僅沒能緩解人們的焦慮,更嚴重的是使得身心健康受損。

  此外,當疫情愈發嚴重、造成更大消極影響時,個體會對引起疫情的人、事、物表現出更強的厭惡和憤怒,這是「認知失調」的一種表現。在產生厭惡和憤怒過程中,人們也可能會傷及「無辜」——「武漢」「疫情來源」「湖北來的」「隔離」這些本不相關的詞,因疫情而聯繫到一起,由於對事情和相關群體之間的認知缺乏,人們也可能產生對於某些特定群體的「公眾汙名」,可能導致對武漢人、湖北來往者產生恐懼、躲避、排斥甚至是攻擊行為。

  心病還需心藥醫

  心理專家指出,抗擊疫情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疫情引發的社會情緒和公眾心理問題,也需要「對症下藥」,公眾至少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科學認識新冠病毒,學習了解關於新冠病毒的知識,緩解自己的過度焦慮和恐慌,並對信息獲取渠道進行篩選,通過準確可靠的信息來源了解疫情發展動態。

  二是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是對防控疫情做到的最大貢獻。

  三是樂觀應對新冠病毒,應坦然面對和承認真實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強迫自己否認存在的負面情緒,也不要太過於關注疫情信息,使自己過度焦慮。人們應使自己的焦慮水平保持在一個適中程度,不要輕易被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所感染,當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處於一個自我無法調節的消極狀態時,可以尋求外界專業的心理援助。

  四是充實假期生活,多關注自己的情緒和心理變化,並把注意力轉向有意義的事件上。面對這個春節的超長假期,人們應該給假期每天的生活做一個計劃,合理安排好假期生活。(完)

相關焦點

  • 防治「心靈感冒」: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心病需心藥醫
    錯誤認知影響早期診斷  多年在臨床實踐一線工作,甘照宇觀察到,無論是認知還是就醫,大眾對精神醫學都有著急迫的需求。主要表現出心情壓抑、愉悅感缺乏、興趣喪失,伴有精力下降、睡眠障礙、自我評價下降等表現,甚至有自傷、自殺的念頭或行為。「像今天因被老闆罵了一頓,心情壓抑此類的短期抑鬱情緒,可通過自我調節緩解和消除的,不用擔心。」甘照宇指出,當以上症狀多個出現且持續存在2周以上,有可能已患上抑鬱症,那就要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了。
  • 心病還需心藥醫,人生這六味心藥,我們要備好!
    心病還需心藥醫,人生這六味心藥,我們要備好,以防自己心理出問題。這六味心藥,不僅可以治癒我們的心理疾病,還能提升我們自己的修養,更能升華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內心,更美好,更豐富。心若計較,煩惱不斷,憂愁不散;心若放寬,大事化小,煩惱消散。心寬天地寬,心寬路也寬,別把自己的心,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你要打開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世間的遼闊。
  • 農村老人常念叨的「心病終須心藥醫」,這「心藥」到底是什麼藥?
    就如這句「心病終須心藥醫」,直到現在,也還是我們時常念叨並認同的一句話。「心病終須心藥醫」,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心有鬱結,靠醫院、藥店裡的尋常藥物是醫治不了的,一定要找到讓自己心傷難過的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才能治好心病。
  • 心病為何還須心藥醫?
    心病為何還須心藥醫?中醫與西醫不同,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找到生病的根源,既「治標又治本」。西醫講究快速簡單,並不尊崇五經八脈陰陽五行,所以治病「治標不治本」。我講一個故事,看完這個故事,各位就能明白中醫的博大精深,西醫只能是望塵莫及。
  • 我對付失眠的方法就是:心病還需心藥醫,堅持心理訓練是有用的
    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失眠訓練,大概思路是堅持訓練的同時,正常的生活工作,完全不把睡眠當回事,當時我用這個方法真的有效了,不過還沒有徹底恢復,至少能睡著了,沒那麼擔憂了,然後在打卡兩個月後,忽然有一段時間一下子想開了,失眠也一點點的好了,現在幾乎完全正常了,當然也會有睡眠質量不太好的問題,但是對於我來說,已經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現在我把我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飽受失眠痛苦的朋友有所幫助
  • 火影:「心病還需心藥醫」,火影最強心理醫生原來是他!
    大家都知道火影裡最好的醫療忍者是木葉的五代火影綱手姬,她號稱沒有看不了的病,不過小編知道有一種病她是治不了滴,那就是心病,正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整部火影裡唯一可以治療心病的忍者,他就是漩渦鳴人。很多火迷現在肯定會說,喵喵你又亂講,鳴人哪裡會治病啊,呵呵別急,等喵喵說完被鳴人治癒的這些人,你們就服啦!大家上車,喵喵要發車啦!
  • 疫情「心病」怎麼治 多位心理學家支招
    原標題:疫情「心病」怎麼治 多位心理學家支招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了全網熱議的話題,在鋪天蓋地疫情信息的「轟炸」下,有的人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失眠、抑鬱等心理問題,影響情緒,進而影響人的免疫力。因此,疫情「心病」的問題備受關注。
  • 台州:「心病還需心藥醫」 治療失眠提升自愈力很重要
    都說心病還需心藥醫,針對失眠這樣的疾病,確實應該在心理建設上有所舉措,希望醫生的研究能給大家以幫助。 文章來源:新聞110
  • 心病還須心藥醫,31種心藥總有一款能讓你去除心病
    心藥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可以決定人的生死與健康。在「杯弓蛇影」故事中,客人以為酒杯裡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從而生命垂危,無藥可救;而當他知曉飲下的不過是「弓影」而已,便立即恢復健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當她得知寶哥哥與寶釵結婚,便魂歸西天,正是心藥不是砒霜勝過砒霜,害命於彈指之間。心病還得心藥醫,此話十分有理。
  • 不無自我中醫心理療法:心病還需心藥醫
    還有人認為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就不需要治療,沒有病還治要治嗎?其實心理疾病也是病,其痛苦和危害甚至超過軀體疾病,不治療怎麼能好。比如我經常害怕髒病,雖沒有查到心臟病的證據,但經常心慌胸悶,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發作欲死,不治怎能消除症狀?3.心病還需心來醫,解鈴還須繫鈴人 ,心理疾病需要治療,但需要的是心理治療,若用軀體方法治療是徒勞的。
  • 心病還需心藥醫,看廣東心理醫療隊如何給湖北醫患送上「心靈解藥」
    疫情之下,很多人的心理防線都會變得脆弱,確診患者就更不用說了。「心病還需心藥醫」,2月25日,廣東省衛健委選派30名心理醫生組成心理醫療隊出徵武漢,為醫患開展心理幹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文關懷。
  • 《增廣賢文》心病還需心藥醫,不開心時,想這4句話,專治不開心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煩惱,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解決煩惱的過程,有的人呢,想得開,什麼事情都不往心裡去,但是有的人呢,想不開,將事情反覆在心裡咀嚼,越想越難過,越想越不開心,忍一時,越想越氣,弄得自己很不開心,這心病啊還需心藥醫,想開了,也就能夠釋然。今天送大家4句話,專治你的不開心。
  • 心病還須心藥醫,西洋參與三七總相宜!
    當人們聽到「心病還須心藥醫」的時候,往往會認為是因傷心事導致鬱證時需要心理開導。事實上,人體的心臟也會有功能性及器質性的病變,這種病變難道就不是「心病」嗎?我們也知道,人體的心臟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著,而心臟在人體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
  • 心病得需心藥醫,心靈的圍牆要用真誠去衝擊,用善良去瓦解……
    對一個交際場上的失敗者來說,朋友似乎變得不再那麼重要,那麼可靠了,友情在她的眼裡成了一種廉價的商品,她不再相信世間有知己,患難之交,以前所謂「朋友」的冷言冷語時刻環繞在她的耳邊,她那顆純真、善良的心也從此封閉,在她自築的高牆──冷漠下獨自舔著傷口。
  • 失戀的傷是心痛,沒有心藥的心病該如何治療
    失戀的傷是情傷,是心病,心病需要心藥醫。然曾幾何時,正在遠去的心藥其實就是毒藥。情傷唯一的療法就是自愈,用時間的力量來自我消磨心靈的創傷。哭得天昏地暗,哭的痛定思痛,釋放自己壓抑的情感,讓受傷的心不再繼續承受著煎熬,讓纏繞在心間的最後一份執念一絲絲的隨風淡去。這一場哭泣,不為留戀,不為遺忘,只為永別,為曾經的逝世的愛情舉行一場只有一個人悼念的葬禮。收回那已經失去焦點的目光,重新正視曾經被自己忽略的想做的喜歡做的但因為某種原因而沒有去做的事情。
  • 心病還需心藥醫 但這過萬元的「藥」代價有點高……
    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住所,卻美中不足,自家院子裡的大樹,影響了房子的採光。住在屋子裡的人,忍不住找人動手砍了兩棵長勢不錯的香樟。理由涉及「風水」,還有一塊「心病」。近日,家住城西某小區一位業主,因為在自家門口砍伐公共綠化,被人舉報給了執法部門。不但要接受罰款,還自行在原位把樹木給補種了回去。
  • 身病還是心病?——身病還要心藥醫
    我的觀點是,因為這些疾病雖然病位在身體上,從根本來說卻是心病。若不治心而單純治身,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南轅北轍。(一)心的作用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困擾始終沒有停止。疾病既有身病,亦有心病,甚至身心俱病。何謂心?
  • 心病巧用心藥醫
    長期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心病要靠心藥醫!為此,我採用細心觀察、耐心引導、活動激勵等多劑藥方、多管齊下,對症下藥,根治孩子們的心理疾病。「習相近,性相遠」!為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徵,我每天進入教室、深入課堂、深入孩子們中,細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性格脾氣摸得一清二楚,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 李小波:複雜先心病勿拖延需及時治療
    李小波:複雜先心病勿拖延需及時治療發布時間: 2014-08-21 08:54:01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據南方日報報導,雙胞胎弟弟小亮在出生前就被查出患有大動脈轉位,如不在新生兒期儘快手術可能面臨夭折危險。於是,在小亮出生後第10天醫院為體重只有1.65千克的他進行了手術,手術進行的很成功。
  • 身病有良醫、心病無藥醫。正確的施加壓力使之化為動力
    身病有良醫、心病無藥醫。壓力需施加正確才能使之化為動力。家,和為貴,福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