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前退出餐飲業 生產商在求變中觀望:看政策如何...

2021-01-07 紅星新聞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琳琅滿目的吸管產品 圖據紅星新聞

浙江義烏,擁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是全球日用消費品貿易中的重要一環。這裡還聚集著大大小小的吸管生產企業,生產的吸管不僅供應國內,還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現在,留給塑料吸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意見》 圖據國家發改委網站

就在部分塑料吸管廠家仍在觀望時,7月中旬,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禁限管理細化標準把握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明確禁限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政策邊界和執行要求。

紅星新聞從義烏當地多個吸管廠商處了解到,儘管距政策實施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基於市場反應和成本考慮,部分中小企業塑料吸管廠商仍處於觀望態度。「一旦要換別的材料來替代,我們目前所有的東西,包括設備、原材料、倉儲和庫存都要進行調整。看國家這次怎麼弄,我們邊觀望邊做準備。」有廠家這樣說。

另一方面,行業內有頭部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如浙江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雙童」)2005年就開始研發可降解吸管,目前已擁有較為成熟的可降解和可循環吸管產業鏈。該公司總經理李二橋表示,公司近期不斷接到可降解吸管訂單,目前最關注的還是政策的落地和執行。

「我們十多年前開始做可降解產品,當時環保意識不強,經銷商對產品的接受程度低,推廣起來非常緩慢。如果國內這次不是發改委等部門發文明確禁止,那我們的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李二橋說。

頭部企業:15年前已開始布局,轉型和成本不是問題

「這段時間我們在上新項目,身體感覺有點累。」面對紅星新聞記者的來訪,李二橋難掩昨晚加班帶來的疲憊。李二橋35歲,初中畢業後就進了廠,今年是他在公司的第二十個年頭。他告訴紅星新聞,公司目前正在對產品線進行延伸,新建的廠房剛剛投產,主要生產保鮮袋、手套等膜袋類產品。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紙質吸管 圖據紅星新聞

對此,他告訴紅星新聞說:「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專注做好一根吸管,大家把『雙童』和吸管等同為一個符號。國內年底開始禁塑,其實對我們來說,這個早已經做好準備。目前轉型和成本對『雙童』來說都不是問題。」

資料顯示,「雙童」創建於1994年,擁有吸管行業領域專家在內的專業研發生產管理團隊600餘人。早在2005年,公司就已經意識到塑料吸管的局限和危害所在,並研發出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可食用澱粉吸管、紙質吸管、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等吸管產品線。

2014年,由「雙童」主導起草的《聚乳酸冷飲吸管》國家行業標準正式發布並實施。目前,「雙童」也在著手制定關於紙吸管的國家標準和ISO國際標準。目前,「雙童」的環保吸管銷量已經佔到了公司業務的60%以上,生產系統也在逐步改革轉型,原先六個車間生產塑料吸管,現在只剩下一個車間。

PLA聚乳酸生物質吸管 圖據紅星新聞

「我不敢說(行業)第一這個詞,但從行業內影響力來說那我們是當仁不讓。論規模我們不是最大的,但行業影響力來說我們是最強的,做得更多的是流通領域的中高端市場。」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意見》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提出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對不同類別塑料製品提出相應管理要求和政策措施: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培育形成塑料減量、綠色物流和循環利用新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降低塑料垃圾填埋量。通過系統性治理,推動完善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形成塑料汙染多元共治體系。

對此,李二橋表示,本次在全國餐飲行業禁止塑料吸管,對於吸管行業尚屬首次,範圍主要涉及餐飲連鎖機構、飯店和奶茶店等。

餐飲連鎖品牌麥當勞此前推廣環保紙質吸管,卻因回收問題遇尷尬 圖據CNN

至於沒有全面禁止塑料吸管生產和使用的原因,在李二橋看來,與上遊原材料的供應量有較大關係,如果全面禁止塑料吸管,生產可降解吸管的原材料供應將面臨巨大挑戰,「沒有材料誰都做不出來」,或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值得一提的是,「可降解並不意味可以隨意丟棄,它還是需要回收。目前國內正在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回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說將吸管隨意丟棄不進行分類回收,再降解也是不行的。」

中小企業:原料成本敏感,邊觀望邊準備

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市場位於義烏的稠州路,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第六代市場,建築面積達108萬平方米,構置商位16000餘個,擁有經營主體2萬餘戶。商貿城四區二樓分布有2500多個日用百貨商鋪。紅星新聞通過義烏小商品市場官方平臺「義烏購」查詢顯示,市場涉及吸管銷售的店鋪有58家,產品涵蓋塑料、可降解、紙質、不鏽鋼及玻璃等各種材質。

新型吸管材質可謂五花八門,圖為竹子吸管,丟棄後可以100%生物降解 圖據「雙童吸管」微信號

位於商貿城二樓的浙江俊發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俊發」)是一家專業從事塑料吸管的研發、生產、銷售的吸管工廠,公司建有標準廠房4000平方,擁有40多名員工和各類塑料吸管生產流水線40餘條,年生產各類塑料吸管約50億支。相較於「雙童」,屬於一家中小型的吸管廠商。店鋪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公司目前仍以塑料吸管為主營業務,對於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的政策,仍持觀望態度。

原料帶來的成本壓力,令「俊發」這樣的中小企業在轉型面前顯得有些躊躇。「我們因為是廠家很早就知道這個消息。一旦要換別的材料來替代,我們目前所有的東西,包括設備、原材料、倉儲和庫存都要進行調整。看國家這次怎麼弄,我們邊觀望邊做準備。」該負責人說。

「(可降解吸管)原料成本是塑料的3到4倍。原料價格我們控制不了,不能說這邊禁了塑料,原料那邊又猛漲,那我們企業乾脆換行業好了。這個政策我們也在觀望當中,不能說一棍子打死就不做塑料吸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傳統的PP(聚丙烯)材質與PLA(聚乳酸)材質 圖據紅星新聞

目前,市場上用於替代塑料吸管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一是由玉米或澱粉乳化而成的PLA聚乳酸生物質吸管,丟棄後在堆肥條件下最快幾十天就可以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二是以食品接觸類原紙為主要材料可降解紙漿吸管;三是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精精製而成可食用澱粉吸管。多數廠家主要生產的是PLA和紙漿為原料的可降解吸管。

以「雙童」為例,公司目前的產能呈現塑料、PLA和紙質三分天下的局面,塑料吸管比重稍大。在成本方面,紙質吸管成本為塑料吸管的2到3倍,PLA吸管成本更高,為塑料的3到4倍。

「不同的規格有粗有細,即使一模一樣的吸管也會因密度不同存在偏差。比如生產同樣規格的100根吸管,塑料吸管的原料50克就夠了,紙質的原料要120克,PLA原料要70克。同時原料價格相差比較大,塑料吸管的原料一般在每噸8千元每噸,紙質吸管原料為1.1萬元,PLA原料為3.5萬元。」李二橋告訴紅星新聞。

外貿企業:塑料吸管外銷暫不受政策影響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市場,商鋪除了面向國內客戶外,從事外銷業務的商鋪近9000家。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整個商貿城較往年人流量下降顯著,專程從國外來採購的國際客戶幾乎絕跡。

據「雙童」店面銷售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義烏國際商貿城市場上大多數吸管廠家主營外銷業務,其中中東地區佔比50%以上,其次是非洲和東南亞國家,歐美國家份額較少。如果國外相關國家沒有出臺嚴格的禁塑令,那麼對於這些仍以生產塑料吸管為主的企業影響不大。

供外銷的可食用澱粉吸管 圖據紅星新聞

例如「俊發」公司,外貿佔總業務的30%,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沙特等國。據公司店鋪負責人介紹,外貿出口貨物以塑料吸管為主,此次國內的政策對外貿訂單影響不大。

商貿城內一家主營外貿業務的吸管廠家告訴紅星新聞,公司以生產塑料吸管為主,產品主要出口中東國家。由於大多數中東國家並沒有推出嚴格的禁塑措施,塑料吸管的外銷並沒有受到影響。儘管如此,公司從2019年起還是開始嘗試生產紙質吸管,但訂單較少,機器大多數時間處於閒置狀態。

「這兩年我們外貿走的紙吸管很少,紙吸管的產量都不好意思說出口,還不被客戶認可。我們現在做塑料吸管的有十來臺,做紙吸管的機器只有三四臺,平時機器都是放著,有單再做。商貿城總的來說走外貿比較多,國內的話覺得我們偏貴。」

「雙童」總經理李二橋則介紹說,該公司外銷的客戶主要來自歐洲國家和日本,其中可降解吸管約佔總量的60% 。公司3月份復工復產,但目前因國外的疫情,出口銷量較往年有所減少,處於緩慢回升狀態。

而另一方面,「俊發」店鋪負責人向紅星新聞介紹說,2019年受到國外禁塑大環境的影響,之前兩三分錢一支的紙質吸管一度上漲到5分錢,並且至少需要等兩三個月才能拿到貨。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面前,國內許多工廠紛紛上馬紙質吸管業務,導致行業變得浮躁,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質量問題。2019年年底,一批發往歐美國家的紙質吸管因過海關時貨物進水,導致全部吸管發生黴變,對國內吸管行業影響很大,淘汰了部分企業。

行業態度:觀望,看如何落地和執行

據《國家地理》中文網消息,一項統計表明,單就美國而言,每天消耗的吸管就多達5億隻。2018年早些時候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全世界範圍內,汙染過海灘的塑料吸管累計已達83億隻。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製品達800萬噸,吸管只佔其中的0.025%。儘管如此,吸管依然成為了近年來環保戰爭的焦點。

一名英國男子在峇里島海域潛水時拍下的一幕。海洋中漂浮著大量塑料垃圾:瓶子、袋子、杯子、桶、吸管等等 圖據中新網

另一份來自國內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萬噸,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專家認為,雖然塑料吸管產量僅佔塑料製品總產量0.036%,但是其關注度高,禁用將對全社會產生強烈的示範效應。「塑料吸管量雖然不大,但產生特別分散,又比較輕,容易混入其他垃圾或流散到水體等環境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塑料吸管可替代性較強,一般情況下不至於對消費體驗產生太大影響。

對於吸管生產企業,在觀望與調整之餘,更為現實的考慮恐怕還需要基於政策的落地執行。一位塑料吸管生產商告訴紅星新聞,國家出臺政策企業必須遵守,但也存有僥倖心理,認為會不會像當年的限塑令一樣,由開始的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轉為有償使用。

對此,李二橋也表達了自己的猶豫:「政府出臺了各種政策,最終還是在於政策的落地和執行。有些客戶跟我講這樣一句話,可降解吸管從使用性能上說沒有塑料的好,政府不查到我,我就不換。如果說我們把塑料吸管全部拋棄掉了,而市場上塑料吸管仍然大行其道,對我們企業是一種傷害。所以公司還是處於一種觀望狀態,我們準備好了,但兩手都要抓,塑料吸管也不能放棄。」

7月中旬,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禁限管理細化標準把握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明確禁限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政策邊界和執行要求。《通知》要求各地於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督促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以上城市等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圍繞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提出推進措施,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雖然意見按照穩妥有序的原則對禁限措施做了安排,但在具體執行中,不可避免會對部分行業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便利性等造成一定影響。各項措施的落地,需要社會各界大力配合和支持。後續將及時跟蹤分析各地、各領域實施情況,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推進工作不斷深化。

紅星新聞記者 藍婧 任江波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紙吸管成本高生產難,多數小企業仍在觀望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距離禁令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半年,餐飲行業做好準備了嗎?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 以後喝奶茶不能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了~每一根塑料吸管降解...
    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其中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與一次性塑料吸管說再見,真的做得到嗎?
    原創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
  • 年底!呼和浩特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呼和浩特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020-11-21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最嚴「限塑令」出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芳)一直以來,塑料製品汙染一直是環境汙染治理中的大難題。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毫無疑問,隨著最嚴「限塑令」的出臺,應對塑料汙染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
  • 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將禁 吸管要「管」 重慶部分餐飲門店採用紙吸管
    >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頭部企業供貨商、中船重工鵬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吸管在乳品業佔據半壁江山,據了解,伊利、蒙牛、瑞幸咖啡、喜茶、奈雪、樂樂茶等吸管幾乎都是他們提供。該公司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在年底前將塑料吸管用新產品替代,即紙吸管、PLA吸管和CPLA吸管,並且在產能上完全沒有問題。
  • 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你準備好了嗎?
    塑料吸管唱「主角」喝飲料用吸管,在很多人看來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如果一次性塑料吸管以後不能使用了,飲料該如何喝呢?今年11月份,我市發布新的「禁塑令」,明年在亳州老街的明道宮小吃城,記者在一家奶茶店看到,一個不鏽鋼容器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記者在小吃城裡轉了一圈,發現還有幾家飲品店和飯店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在高新區觀瀾天下小區附近一家全國連鎖的快餐店,擺放了一次性塑料吸管盒子,食客們可以隨意取用。近日,記者隨機走訪了市區多家餐館飯店和飲品店,一次性塑料吸管使用情況較為普遍。
  • 「禁塑令」年底將迎第一階段大限 減塑、禁塑如何「換擋提速」?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號稱史上最嚴的「禁塑令」今年年底將迎來第一階段大限,包括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等一系列塑料製品將被禁止使用,減塑、禁塑有望「換擋提速」。如何有效推進塑料汙染治理,讓限塑從紙面走向行動?
  • 北京實施「限塑10條」:年底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吸管
    《行動計劃》提出了三階段目標:第一階段是到2022年,本市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塑料汙染治理措施全面實施,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充分發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示範引領作用;第二階段是到2023年,全市重點場所、重點沿線塑料汙染基本消除,重點用塑單位報告等基礎性制度基本建立;第三階段是到2025年,塑料汙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撐體系更加完善
  • 全國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有紙質吸管生產商訂單排到4月,受益股一覽
    2020年年初,國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新年第一天 上海商超停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中發現,這裡已經沒有了傳統的塑料購物袋,全部換成了可循環可降解的無紡布袋。
  • ...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
    【南昌、濟南等地年底前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針對電商、外賣等新業態帶來塑料製品消耗量持續上升的現象,江西省出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推進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減量化,督促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落實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要求,實施商場、集貿市場等場所「禁塑」「限塑」行動。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餐飲業全面減塑已經進入倒計時。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塑料吸管「禁令」倒計時 南寧部分店家已改用紙吸管等
    根據南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南寧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實施的《南寧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分工方案》,到2020年底,南寧市範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行業內稱為「禁管令」。距離禁令紅線僅剩3天,南寧的餐飲門店開始告別塑料吸管了嗎?塑料吸管的替代品會是什麼?對此,記者連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 再見了 塑料吸管!
    必勝客日前宣布,2020年底,中國內地所有必勝客餐廳將停止使用塑料吸管。上海、杭州和廈門三個城市率先上市環保包裝,包括紙吸管、紙袋,以及生物降解塑膠袋。同期,全國36個城市的餐廳將把現有包裝更換為紙袋或生物降解塑膠袋,預計一年可節省約9千萬個塑膠袋和7千萬支塑料吸管,預計相當於每年約減少1000多噸不可降解塑料用量。
  • 塑料吸管即將全國禁用,你做好準備了嗎?
    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距禁塑僅剩1周,但紙吸管總被投訴可咋辦?
    「不要紙吸管,否則幫我退單!」最近只要你去飲品店裡轉一圈,就會發現幾乎家家都在更換吸管。按照規定來說,到2020年底全國的餐飲業都需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這就說明,在下周之後,一次性的塑料吸管就要從飲品店鋪退出了。市面上目前能夠替代一次性的塑料吸管主要還是紙吸管以及PLA(生物可降解吸管)吸管。在這其中,紙吸管使用的比例高一些。
  • 湖南:全省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近日,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對湖南省的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及使用明確最新政策要求。   記者發現,針對快遞、外賣等新業態興起導致塑料製品需求增長等新情況,湖南「限塑令」有一系列規定。
  • 塑料吸管將在年底禁用,以後喝奶茶用什麼?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如今一年過半,茶飲品牌準備好拋棄一次性塑料吸管了嗎?奶茶店今後還有什麼選擇?
  • 綿陽市正式出臺「禁塑令」年底前禁產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實施辦法還提出了應用塑料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政策制度支撐保障和強化組織實施,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讓綿陽市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分種類分階段實現塑料垃圾源頭減量在生產和銷售環節,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
  • 「紙吸管」成餐飲業新寵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冉冉、 張露)日前,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距離禁令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半年,廣州星級酒店開始使用「紙吸管」,星巴克、麥當勞為吸管或杯蓋「變裝」,雀巢甚至開起了「智能塑料回收車」……近日,記者在文華東方酒店的Ebony餐廳看到,所有飲品都使用非塑料吸管。而在外賣平臺上,不少餐飲門店都增加了「不使用餐具(塑料吸管)」等選項,倡導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