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會有人讓你悲傷,嫉妒,甚至咬牙切齒。並不是他們有多壞,而是因為你太在乎。所以想心安,首先就要不在乎。所以佛說:從今往後,不要在乎這兩點,未來便能活出真我,活得開心:
從今以後,不在乎年齡
孟子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老與不老的問題,不是取決於你的年齡而是決定於你的心態。只要一個人還有追求,他就不算老。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這世上有的人不到二十便已白手起家,有的人三十多歲仍在為生活發愁,可少年得志的人不一定可以保證往後一直這麼風光下去,甘羅十二歲拜相,然而也是年僅十二歲離開人世;傷仲永四歲出口成詩,可也落得江郎才盡的下場。
這世上有的人三十多歲還一事無成的人,但誰又敢保證不會大氣晚成,姜子牙80歲助武王伐紂;百裡奚70歲才助秦國稱霸天下;黃忠60歲在定軍山一役計斬夏侯淵,他們大半輩子平平無奇,但卻從沒因為年紀而放棄自己的追求。
心若年輕,即使經歷坎坷,人生與天地不老;心若老去,就算經歷平靜,人生已步入荒年。佛家講: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再看如今的人們,總認為壓力大,總認為這個世道很市儈,所以拼命的賺錢,轉眼年過三十,被家人逼著到處相親,起初認為沒什麼,過後被這個說說,被那個說說,因為自己的年紀越來越不自信。
後來這些恨嫁的女子,這些想成家的少年,開始不斷降低自己的要求,最後勉強跟不在一個平行線的人結婚,結果不僅委屈了自己一輩子,還害的下一代在沒有感情的環境下長大。
所以,不要把什麼都看得那麼重,人生最怕什麼都在乎,什麼都放在心間。繁華三千,看淡即是雲煙;煩惱無數,想看便是晴天。何必太執著,從今以後,試著放下,學會釋然,放寬心態,依心而行,無憾今生。
從今往後,不在乎得失
達摩祖師云:「若得榮謄好事等,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
生命中任何的得失,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愚痴的人只會用有限的見解去排斥,而智者選擇接受、理解與包容。同樣面對逆境,愚痴的人只會怨天尤人,而有智者除了接受面對,往往能轉禍為福,因為智者早已看清了生命的本質,不會因所謂的得失而動搖心志。
如今的時代,很多人太過在意得失,一遭富貴後不斷的追求人往高處走,這固然沒錯,但誰的人生可以逃過起起伏伏,每逢遭遇波折後便茫然失措,心灰意冷,好像已經被世界拋棄,完全不知道怎麼辦。須知風光的景象皆是自己的努力,而落魄的現狀也是自己造成的啊。
人生有鮮花,自然也會有泥沼,由奢入儉是很難,但難的並不是東山再起,而是自己的心能否可以放下,看淡一些得失,試著換個心情重新看看身邊一直都在的美好,得空的時候多去看看那些曾經相見卻沒有時間的人,從前忽略的,現在珍惜還不晚。
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沒有帶來什麼,自然也就不會失去什麼。很多東西,能夠失去的,那它本來也就不是你的。即便是得到了,也只是暫時的擁有,等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統統都要放下。
得失隨緣,閒淡由之。人生在世,不必執著於得失。要知道,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給的,內心滿足即圓滿;若內心不知足,就很難得到真正的幸福。
看人生得失,一切因命中注定,不必過於在意。生命本是虛幻,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你對事不在乎,它就傷害不到你;你對人不在乎,他就不會令你生氣。學會隨緣接受一切,包容一切,心不隨境轉,才會是自在人生!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心中若無煩惱事,便是人生好時節。摒棄心中的雜念,過自己最想要的生活,這才是你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