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探究神秘的深海碳分子

2021-01-20 AGU美國地球物理學會

發表於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的一項新研究採用新技術對海洋中的低分子量溶解有機碳分子進行了直接研究,這些碳分子可將碳在海洋中儲存數千年。

地球的海洋以溶解有機碳(DOC)的形式吸收、儲存和循環大量的碳1。海洋DOC由一系列不同的分子組成,這些分子通過各種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以從天到千年的不同速率在全球碳循環2中移動。海洋DOC的眾多分子還沒有得到很好地分類。


地球海洋中溶解的大量有機碳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對於理解全球生態系統、生物地球化學和氣候變化非常重要。圖片來源:NASA


在一項新研究中,Broek等人首次對構成DOC關鍵亞類-低分子量DOC(low–molecular weight DOC)的分子進行了直接研究。低分子量DOC不太適合生物消耗,所以人們認為它可以在海洋中積累和儲存碳長達數千年。


為研究這些重要但難以捉摸的分子,研究人員應用了一項新技術3得以從其他形式的DOC中分離出低分子量DOC。他們分析了研究船在中太平洋北部和北大西洋中部從海面到2500米深處採集的海水樣本中的低分子量DOC的特徵。


放射性碳分析證實,平均而言,低分子量DOC比高分子量DOC和其他DOC都要老。在低分子量DOC中發現的分子組成在整個海洋中非常一致,這與現有的關於該DOC分子種類可能在海洋中存在幾千年的假說一致。


在這兩個地點的調查也使人們能夠對DOC在深海中緩慢環繞地球移動4時的命運進行新的觀察。例如,儘管低分子量DOC以能長期留存而聞名,但作者發現了一些它們在深海中被消耗的證據。


作者呼籲進一步研究低分子量DOC的分子結構及其反應性的差異。研究這些分子的性質以及它們在深海碳儲存中的作用可以增進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解。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20GB006547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主要發表關於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學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能夠在區域和全球尺度上對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基本含義進行論證的本地化研究成果。研究內容涵蓋遠古地質年代,最近地質時期,以及未來可能的生物地球化學交互作用。


2018年影響因子:  5.77

5年影響因子:         6.00

從投稿到一審意見的中位數時間:96天

1.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Ocean Carbon Cycle: https://eos.org/features/dissolved-organic-matter-in-the-ocean-carbon-cycle

2. The Carbon Cycle: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CarbonCycle

3. Coupled ultrafiltration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pproach for the targeted study of semi-labile high molecular weight and refractory low molecular weigh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420317300130

4. The Global Conveyor Belt: 

https://oceanservice.noaa.gov/education/tutorial_currents/05conveyor2.html


本文英文原文發表於AGU Eos,中文翻譯僅供參考。

原文標題:A First Look at Elusive Deep-Ocean Carbon Molecules

原文連結:https://eos.org/research-spotlights/a-first-look-at-elusive-deep-ocean-carbon-molecules

作者:Sarah Stanley

Text © 2020. AGU. CC BY-NC-ND 3.0

如無特別註明,文中圖片均受版權保護。未經版權所有人許可,不得重複使用。

建立更多聯結

AGU, founded in 1919, invites you to join in

Transforming Science, Bridging Communities, and Inspiring the Future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訪問Wiley Online Library, 閱讀更多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氮氣發生器:膜分離or碳分子篩?
    膜分離原理圖  變壓吸附技術  變壓吸附制氮的填充材料是碳分子篩,是一種多孔疏鬆的棒狀碳顆粒,當壓縮空氣通過碳分子篩時,同樣也是根據氣體分子直徑的不同,碳分子篩會吸附水汽和氧氣,但是,氮氣不會被吸附,從而被分離。
  • 美國科學家破解巴基球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日(北京時間)報導,經過25年的探索,科學家們最近揭開了富勒烯家族中巴基球的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取得的這一成果,清晰地展示了巴基球是如何自組裝成籠狀結構的,其對於碳納米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也為探究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太空富勒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科學家們於1985年發現了富勒烯。
  • 人類的禁地生命的樂園——深海綠洲
    當地表的萬物無聲地享受著太陽的奉獻同時,卻不知道,在寂靜黑暗的,宛如生命禁區的深海,雖然沒有陽光的撫慰,卻發育著另一種形式的生命綠洲——冷泉、熱液和鯨落。與海岸帶不同深海冷泉系統不依賴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營養物質,取而代之的是營化能合成作用的細菌利用甲烷和硫化氫作為能量來源支持冷泉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龐大的生物量。冷泉系統洩漏的流體富含豐富甲烷和硫化物滋養著海底最為生命活力的深海綠洲。
  • 神秘的深海恐懼症你有嗎?
    海洋是許多美麗詩歌、歌曲和文學作品的靈感來源,但對另一些人來講,這是一個巨大、古老的「水夢魘」,神秘而可怕的深海能夠將毫無防備的人們吞噬,一些人患有深海恐懼症(thalassophobia),這是一種對大而深的海洋持久、強烈的恐懼。
  • 共享美好地球,探究生物棲息地|雙語部一年級海洋館探究之旅
    Lifecycles.棲息地的種類食物鏈和相互依存我們保護棲息地的責任生命周期G1 students of PYP went to the Beijing Zoo and Aquarium for a field trip On December 15th.
  • 日本高知縣捕獲神秘深海魚 或與海底異變有關
    人民網東京4月23日電 (滕雪)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高知縣室戶岬附近海域固定網中22日捕獲了105條神秘深海魚,判明為巨口魚科巨口魚屬「明鰭袋巨口魚(日文名:ホテイエソ。英文名:Photonectes albipennis)」,其生態環境目前還是個謎。
  • 科學探索:神秘深海「黑煙囪」隱藏未知生物/圖
    科學探索:神秘深海「黑煙囪」隱藏未知生物/圖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深潛器拍攝到奇異的「海星」遊動在深海熱液噴口處  喬恩·科普利認為實驗室分析結果可發現新的深海物種,從身體形態上判斷,我們已經發現了幾個新品種,比如一種新的海葵,罕見的蠕蟲類生物,還有一些甲殼類動物。
  • 日本高知縣捕獲神秘深海魚 或與海底異變有關(圖)
    人民網東京4月23日電 (滕雪)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高知縣室戶岬附近海域固定網中22日捕獲了105條神秘深海魚,判明為巨口魚科巨口魚屬「明鰭袋巨口魚(日文名:ホテイエソ。英文名:Photonectes albipennis)」,其生態環境目前還是個謎。專家稱,在21日就已捕獲了9條該神秘魚類,而在短時間內又出現大規模深海魚的現象,恐與海底環境發生異變有關。
  • 毒品級自行車品牌:English Cycles,每一臺都是你內心的獨白
    English cycles,英語時代,在中國這個名字看起來更像某個書報亭的英語學習雜誌。但時他卻是個的自行車品牌。在北美手工自行車展上,這個品牌設計的車,從2013年到2016年裡,除了2015年以外,每一年都是車展全場最佳自行車的獲得者。這個品牌的名字源自於品牌的創立者,Rob English 。
  • 《深海迷航:零度之下》最新更新上線!追加神秘沉船
    Unknown World旗下深海生存遊戲《深海迷航》的獨立擴展《深海迷航:零度之下(Subnautica: Below Zero)》的最新更新「Lost Ship」現已推出,更新預告片也同時公布,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美國科學家2500米深海發現神秘「鬼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4日報導,近日,科學家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8200英尺(約2500米)處發現神秘「鬼魚」。隨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了相關視頻。深海遠離人類,是許多奇異神秘生物的家。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的「鬼魚」就是其中一種。它看起來像外星生物。
  • 潛入「神秘海洋」:深海裡有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文、圖深海萬米之處是科研「無人區」,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19日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全球最深的海溝,未來將為我們開啟更多海洋的秘密。
  • 海底變化多端,深海地區存在什麼?貿然闖入後果會怎樣?
    除了宇宙之外的事物,海洋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因為海洋環境尤為特殊並且人類能力有限,有一些深海地區是我們無法到達的地方,所以它對我們而言是一個神秘而又奇妙的地方。1相信大家都看過海綿寶寶,它們主要生活在深海地區,並且在深海地區有屬於自己的文明,也讓很多人對深海地區比較好奇,想要去探究一番,當然這些幻想過於美好,現實還是異常的殘酷的,
  • 來廣東科學中心探究《神秘海洋》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吳晶平)11月20日,大型國際科普巡展——《神秘海洋》展覽在廣東科學中心亮相,該展覽分8大主題展區,設超多互動體驗展項,並配套新奇的展教活動、科技電影,將帶領觀眾踏上一段海洋世界的「神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