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龍頭坎坷資本路:運營商資不抵債待「補血」設備商正衝刺...

2020-12-0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彭 斐 每經編輯:魏官紅

3年前,「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讓神秘了100多年的量子物理,終於走上歷史舞臺,也為量子通信豎起了中國標杆。這個頗為神秘的「黑科技」一度引爆資本圈,其市場空間被廣泛看好。

「有人說百億元,有人說千億元,我覺得都不是特別準確。」量子通信龍頭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國盾)一位高管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量子通信市場發展到多大程度都有可能。

不過,在當前的初級發展階段,量子通信還沒有達到資本市場預期。今年7月31日,隨著設備商科大國盾「中止」科創板申請,量子通信第一股又將晚些到來。而就在同一天,「量子之父」潘建偉持股的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量網)開始尋求增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家肩負「打通量子通信產業鏈上下遊」重任的公司,在財務上卻捉襟見肘。國科量網的主營業務是量子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在最近兩年半時間裡,累計虧損達到1.73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已是資不抵債。

在一位長期跟蹤量子通信領域的券商人士看來,這也反映出量子通信當前面臨的尷尬境地,雖然有「墨子號」衛星、「京滬幹線」等引導,但終端用戶更青睞於現有的保密措施和手段,量子通信在商業應用上能否大規模展開,還有待觀察。

而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行業人士的交流中,也有企業高管堅持認為,一旦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無條件安全的量子通信將佔領公眾網廣闊的市場。

國科量網已資不抵債

在量子通信由科研機構向產業實體的發展過程中,代表中科院統一負責進行資產運營的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控股)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6年,國科控股決定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潘建偉院士等技術團隊,發起設立國科量網,目標是引導市場資金參與量子網絡建設,通過網絡建設和運營,打通量子通信產業鏈上下遊。

作為一家年輕的公司,有著中科院烙印的國科量網,為了完成打通量子通信產業鏈上下遊的目標,連續兩年拋出了增資計劃。

今年7月31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國科量網增資項目,本次增資完成後,原股東合計持股比例不低於85.71%,新增股東合計持股比例不超過14.29%。募集資金將用於融資方(國科量網)主營業務發展,補充融資方營運資金,增強融資方資本實力,保障融資方經營的持續發展。

工商信息顯示,成立於2016年11月29日的國科量網,目前有13名股東,其中第一大股東國科控股持股39.07%。天眼查信息顯示,一年前(2018年8月7日),國科量網就完成了一次註冊資本變更,由6000萬元增加至7678萬元,增加幅度為27.97%。

雖然背靠國科控股這棵「掌管著7600億(元)規模的科技資產」的大樹,但成立尚不足3年的國科量網,其財務狀況卻有些糟糕。

審計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國科量網的淨利潤分別為- 3402.21萬元、- 9273.28萬元、-4604.68萬元。在兩年半的時間裡,累計虧損1.73億元。

「財務數據不太好看,這個沒辦法。」一位接近該項目的權威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國科量網目前不僅缺錢,還有一些其他條件。但對於其他條件的具體信息,該人士並未透露。此外,對於虧損原因,8月14日、15日,記者多次嘗試聯繫國科量網方面,但電話始終未能接通。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量子通信當前還談不上一個產業,因為還沒有大規模商用,產業鏈下遊公司的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國科量網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國科量網資產總計5.96億元,負債總計為6.34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884.13萬元。也就是說,截至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已經資不抵債。

在這種背景下,一年後,國科量網再次拋出增資計劃。即便增資信息披露期滿日期是9月26日,但從目前來看,國科量網可能已經找到了意向「金主」。

「一般國有增資項目進場,都是找好投資方的,除非你資源特別強,能夠說服他(國科量網)。」8月14日,上述權威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科大國盾衝刺科創板

在量子通信技術的眾多參與者中,有一對系出名門的同門師兄弟不得不提,一個是不滿「3歲」的國科量網;另一個就是已在此領域奮戰10年的科大國盾。

相比於當下急於增資的國科量網,作為身居產業鏈上遊的老大哥,科大國盾正在向科創板發起衝刺。今年3月27日,上交所公布了科創板第二批獲受理的8家企業名單,科大國盾赫然在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國目前已建成的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總長(光纜皮長)已達7000餘公裡,其中超過6000公裡使用了科大國盾提供的產品且處於在線運行狀態。

正在尋求增資的國科量網,因為其第一大股東國科控股,成為了科大國盾的關聯方。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顯示,2016年初,國科控股與科大國盾「結緣」,當時,國科控股持股8.02%,為科大國盾第三大股東。

科大國盾稱,國科量網主要從事量子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營,系公司的下遊客戶。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公司直接向國科量網銷售金額分別為1822.08萬元、996.41萬元,佔公司同期銷售收入的6.42%、3.76%。

早在2017年10月,科大國盾總裁趙勇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科大國盾已經接受IPO輔導。在他看來,「不管是規模上,還是研製、生產、提供的服務上,在全世界也沒有比科大國盾做的工作多的。」

事實上,早在2015年底,量子通信概念就一度引爆A股市場,但略顯尷尬的是,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科大國盾並未上市。因此,科大國盾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各方關注。

今年3月底,科大國盾招股書提到,還沒有從事生產量子保密通信產品的上市公司。很顯然,科大國盾想實現這個「零」的突破。

不過,這個突破的過程,暫時出現了波折。7月31日,上交所公布的科創板最新進展顯示,科大國盾的申請狀態處於「中止」狀態。

隨後,保薦機構國元證券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據了解,包括科大國盾在內的80多家企業需申報更新2019年上半年財務報表,待更新後將重新恢復審查。」

該說法也得到了科大國盾總裁的證實。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家都在這麼做,(科大國盾申請科創板)後期還會繼續。

中科大起到關鍵作用

雖然還未真正登陸資本市場,但對於量子通信未來的市場規模,各方早已有了50億到上千億元不等的預計。但要實現這個數值,首先要經歷科研機構到產業實體的過程。

在中國量子通信發展初期,中科大起到了關鍵作用。2009年5月,在科大國盾的前身安徽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設立時,發起人包括出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彭承志等人。

2016年8月16日,由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升空,而在「京滬幹線」項目中,潘建偉同樣是首席科學家。

一位長期跟蹤量子通信領域的券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有關量子的爭議不斷,但在這個領域,潘建偉院士在國內外是最權威的,這點也是國內外公認的。

工商信息顯示,國科量網第一大股東國科控股持股39.07%,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科大控股)持股19.54%,名列第二,潘建偉持股比例為5.861%,位居第五。

而在行業龍頭科大國盾裡,彭承志與潘建偉的話語權可能更重。科大國盾現任董事長彭承志,為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和衛星系統副總師,同時也是「量子之父」潘建偉的得力幹將。

科大國盾招股書顯示,潘建偉自2009年5月量通有限(科大國盾前身)成立至今一直為公司股東,其於2016年12月前持有公司18.18%股份;於2016年12月應有關組織部門要求將以330萬元現金出資形成的公司股份予以轉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6年11月30日、2016年12月5日,潘建偉分別與樹華科技以及樓永良、國元直投、國元創投籤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轉讓其所持科大國盾共計270萬股股份,股份轉讓價格為130元/股。

此後在2018年6月21日,潘建偉與合肥鞭影(合伙人主要為私募投資基金等外部投資者)籤訂《股權轉讓協議》,潘建偉向合肥鞭影轉讓其所持科大國盾160萬股股份,股份轉讓價格為167元/股。

根據上述股份轉讓數量及價格計算,作為科大國盾與國科量網的最初發起人之一,潘建偉所持科大國盾股份的轉讓金額累計達到6.18億元。

截至目前,潘建偉持有科大國盾660.8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1.01%。不過,潘建偉已將這部分股份的表決權委託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控制的科大控股。

科大系苦等市場爆發

中國正在量子通信產業化初級階段,國家長期累計投入或將達千億元。這也催生了一批走在量子領域技術前沿的企業,它們開始尋求資本市場的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相比於「量子之父」潘建偉在科大國盾與國科量網均有持股,中科大及科大國盾的多位股東,在國內多家量子通信行業的企業也均已參股。

對於同業競爭情況,科大國盾在招股書中披露,其關聯方中從事量子技術產業化相關業務的公司有:問天量子、國科量網、國耀量子、國儀量子和本源量子。

在這些關聯企業中,問天量子與科大國盾成立於2009年,科大控股持股21.82%,主要業務包括量子保密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設計、建設。其他幾家則成立於2016年至2017年,主營業務均與量子通信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企業的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包括國科控股、科大控股,以及科大國盾自然人股東彭承志、潘建偉等。科大國盾披露稱,科大控股或中科大未控制或與他人共同控制上述企業。

不過,在一位國內知名量子通信企業高層看來,「科大國盾如果登陸科創板,將意味著量子產業化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招商證券分析師董理偉在研報中稱,短期來看,政務、金融、國防專用網絡建設是目前先行建設的領域,其中政策導向下政務專網將是最大的市場客戶。

來自中國採招網的信息顯示,2011年底,濟南市通過單一來源採購方式確定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為唯一供應商建設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採購金額約為6000萬元。

招商證券2017年的研報認為,按2012年濟南城域網,考慮地級市城域政務等專用網絡,平均投資成本在億元左右,全國市場約330億元以上規模。

在上述長期跟蹤量子通信領域的券商人士看來,高昂的成本也成為量子通信在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中的阻礙,「以現在的技術來看,現有的保密措施和手段,其實已經夠用了,所以量子通信在商業應用上能否大規模展開,還有待觀察。」

「前期要(進行)大量的研發,而這些會成為產品的成本,作為企業來講,不能虧本賣吧?」科大國盾總裁趙勇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規模化之前,單體的價格會貴一些,但在規模化之後,單體的成本會降很多。在趙勇看來,量子通信建設就像高速公路、光纖一樣,是基礎設施,而一旦和每個人都有關係之後,這個市場會很大。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上市公司概念龍頭股價值解析(名單)
    應用產業上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滬杭幹線全線接通、第一條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順利通過測試;前沿技術上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量子糾纏,並實現了白天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試驗。此外,「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發現將大幅推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進程,傳統通信加密方式將面臨最強之矛——量子計算機的挑戰,量子通信技術(理論上是不可破解之盾)需求愈發迫切。
  •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_最新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股
    打開APP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_最新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股 發表於 2017-10-27 15:32:52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股——三維通信,代碼002115   三維通信公司是專業提供無線產品和網絡覆蓋解決方案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軟體企業。公司致力於為客戶提供無線網絡延伸覆蓋、網絡優化以及無線系統綜合解決方案,跨越WCDMA、TD-SCDMA、GSM、CDMA等多個網絡平臺。
  • 鄭韶輝:中國量子通信產業跑出「加速度」
    近日, 首屆量子信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來自政商學界的量子通信行業相關人士齊聚一堂,從科技、產業、資本等多個角度全方位熱烈討論量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前景,並見證了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幹線 「滬杭幹線 」(浙江段)宣告開通。
  • 2020年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一覽 量子通信是什麼意思?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股票市場上,那些涉及到量子通信產業,與行業息息相關的上市公司了就是量子通信概念股,量子通信涉及的領域可具體分為:量子密碼、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量子通信。關於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一起來看下文詳細介紹!
  •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解析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解析  12月11日,據新華網消息,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併名列榜首。
  • 量子通信發展情況探底
    資本市場反應迅速,各個版本的量子科技概念股、量子通信概念股企業名單橫空出世,它們很快就被資金「爆炒」。有的企業不得不站出來,跟量子科技、量子通信劃清界線,有的企業則澄清現階段與量子科技相關的業務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
  • A股將迎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企業 多家上市公司潛伏已久
    如若一切順利,A股不久將迎來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企業。  量子通信龍頭企業  2015年底,量子通信概念引爆A股市場,但略顯尷尬的是,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科大國盾並未上市。因此,科大國盾一舉一動都引發了各方關注。經過一年多努力,公司終於進入上市輔導階段,向A股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
  •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一覽 哪些量子通信股值得關注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一覽,量子通信概念股對於我們或許會比較陌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量子通信相比於經典通信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性上,因為量子通信安全性不依賴於算法的複雜度
  • 量子通信龍頭科大國盾估值超10億美元,潘建偉團隊持股
    據合肥日報報導,1月22日,長城戰略諮詢與合肥高新區管委會聯合發布《合肥高新區2018年度高成長企業發展報告》,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科大國盾」)估值超過10億美元。科大國盾的背後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通信團隊。公開資料顯示,科大國盾成立於2009年5月27日,註冊資本6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信息系統、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及通用量子技術開發、應用、諮詢、系統集成服務及相關設備、軟體生產、銷售、服務。
  •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股票?
    量子通信新型通信方式部分人有所了解,量子通信和計算的優點有很多,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那麼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股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量子通信股票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基於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無法被竊聽和計算破解的絕對安全性保證,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種。
  • 量子通信概念真正的龍頭在這!上市公司潛伏科大國盾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6月08日訊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如果一切順利,A股不久將迎來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企業。  2015年底,量子通信概念引爆A股市場,但略顯尷尬的是,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科大國盾並未上市。因此,科大國盾一舉一動都受到各方關注。經過一年多努力,公司終於進入上市輔導階段,向A股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
  • A股將迎真正量子通信龍頭 多家上市公司潛伏已久
    科大國盾接受上市輔導 多家上市公司潛伏其中  上證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大國盾」)近期已接受IPO輔導,保薦機構為國元證券。昨日記者致電科大國盾時,亦得到肯定回應。如果一切順利,A股不久將迎來真正的量子通信龍頭企業。
  • 阿里公開量子通信技術 量子通信上市公司概念龍頭一覽
    據透露,阿里巴巴除了持續深耕量子通信技術,還會通過阿里雲,向全球企業輸出量子通信的安全服務。  機構認為,量子通信在軍事、國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領域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未來市場容量極大。  A股上市公司中:  蘇州科達(38.09 +0.47%):稱正在參與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項目的建設,公司的視頻會議系統已經部署在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項目中。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通過技術驗收 具備開通條件(受益股)
    ,核心量子設備+通信產業——量子通信的產業鏈。量子通信的試點應用催生了一批由科研機構孵化的科技產業實體。在國內,中科大在量子通信產業化方面表現突出,其衍生與合作建立了科大國盾量子、安徽問天量子等公司,進行量子保密通信前沿研究成果向應用技術和商用化產品的轉化。上遊的晶片、設備商,下遊的建設、運營商也會有所受益。
  • 國產量子通話手機要來了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提前布局量子安全行業。「量子安全通話」就是中電信量子計劃推廣的產品之一。  「可進行量子安全通話的手機在功能上與傳統安全手機類似。其不同點在於結合了用量子信息技術製備的量子密鑰。」 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副總經理、中電信量子公司董事鄭家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於「量子安全通話」手機,公司更傾向於將其表述為一款「支持量子安全通話服務的手機」。
  • 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分化與融合持續,優選低估值和高成長龍頭
    預計 21 年 5G 全年建設總 量在 100-110 萬站之間,三大運營商+廣電全年資本開支總量預計在 4000 億 左右。三大運營商有望逐步走出代際切換經營壓力期,從估值上看處於全球 窪地。主設備商仍是當前 5G 優選投資標的,光通信市場持續高景氣下建議 關注數通光模塊和光晶片龍頭。5G 應用和服務端仍在培育期,關注 5G 消息 全面商用後帶來的 RCS 生態服務商投資機會。
  • 科創板再迎行業龍頭,量子通信第一股科大國盾即將登陸
    科大國盾的上市將為中國量子通信的商業化邁出關鍵一步。量子通信商業化仍處於起步階段「科大國盾如果登陸科創板,這將意味著量子產業化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一位國內一家量子通信企業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具體還是要看融資的情況。」
  • 量子通信風口下,中國廣電和三大電信運營商布局幾何?
    這意味著中國把量子保密通信推進到了實用的程度,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伴隨著量子通信發展的方興未艾,四大運營商紛紛擔當起了先行者的角色。2020年10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控股的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與中國廣電控股的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在海口就「共建海南星地一體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完成戰略合作籤約,並同步推出「量子保密視頻會議機頂盒融合產品」。
  • 量子通信三大龍頭股 2020相關概念股一覽
    不同股票的漲跌情況很多投資者都少不了關注,特別是隨著網絡發展的快速,量子科技不少人也都有所了解了,那麼在股市中,量子通信三大龍頭股是哪些呢?還有2020量子通信相關概念股,我們一起來看看!量子通信概念股有哪些 對於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景,未來會越來越好。
  • 量子計算概念股龍頭有哪些?量子計算概念有哪些?
    合肥將打造全市首個量子計算創新創業平臺。該平臺將面向多行業用戶,推出針對量子計算的學習、實驗、開發、應用一整套解決方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解決更多實際問題,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專業化分工,促進量子科技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