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喧鬧的現代電子樂,我們看見地球正在公轉。地球變小,接著我們看見了明亮的太陽,看見了火星。畫面似乎在後退。直到看見火星與木星的小行星帶,我們終於確定畫面像是有人從很遠的地方打量著地球,因為聲音解說的年代在變化,它們不斷倒退。
這隻有在光年之外才能做到,根據相對論,這時我們多年以前的信息才傳遞到別的恆星,如果那裡有人居住的話。畫面還在倒退,沒有了聲音,太陽系、銀河系、銀河系之外,鏡頭向後拉,原來是一顆眼睛,它是屬於小艾莉的,一個對著外太空生命著迷的小女孩。
如今回頭再看這一幕,它更是代表了艾莉巨大的渴望,這股探尋的欲望攫取著她,迫使她不斷採取行動。我們小時候仰望星空許下很多願望,大部分都被忘記了,但艾莉永遠記得。
1994年,羅伯特·澤米吉斯一躍登上至尊寶座,可謂風光無限。因為在「永恆的1995」當中有部電影撥得頭籌,它叫《阿甘正傳》。三年之後,他拍攝《超時空接觸》。
這部電影明顯可以看出《第三類接觸》的影響,主人公同樣是神經質、偏執,像是中邪般對追尋外星生命,並對他們抱有天真般的好感。只不過《第三類接觸》史匹柏的興趣點似乎都放在了特技上面,故事本身反而乏味。而澤米吉斯則兼顧了故事層面,而且至少不是一個爛故事。
澤米吉斯以編劇身份出道,為史匹柏寫了多年劇本之後,轉型導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其執導、史匹柏做製片人的《回到未來》三部曲,至今還有餘熱,2015年的未來年,大批粉絲狂歡。
從《誰陷害了兔子羅傑》(1988年)就可以看出,澤米吉斯對於技術很感興趣,《阿甘正傳》中阿甘從越南森林跑出來,身後連環爆炸,就是使用數位技術做出來的。
這也難怪在拍過寫實的《阿甘正傳》之後,澤米吉斯想做點「技術活」。看看艾莉坐在機器中穿越蟲洞那段,四分鐘的旅行路程,美輪美奐,讓人沉浸其中。「種種仙境奇觀,沒有語言可以形容,只有詩歌。」艾莉的眼中滿是不可思議。澤米吉斯是在向《2001:太空漫遊》大衛穿越星門那段五光十色之路致敬。
艾莉(朱迪·福斯特飾演)是一位天文學家,多年以來致力於外星文明探索,可是政府在這方面已經耗盡了耐心,他們縮減了預算,艾莉和她的團隊只能找投資跑去租用荒無人煙的新墨西哥射電望遠鏡。四年過去了,艾莉被當地人「沙漠女巫」。
有一天,艾莉接收到來自仙女座星雲方向信號,故事發生戲劇性轉折。
在沙漠中的新墨西哥站點擠滿了人。對外星文明狂熱的人、痛斥外星文明的人、學者、宗教人士、政府,像是蜜蜂見到蜂蜜一樣蜂擁而至,甚至還有剛出爐的以仙女座命名的歌曲。
如今我們對這一幕已不熟悉,在1951的黑色電影《倒扣的王牌》中,一個記者借著山洞裡埋著的人進行炒作,山洞外從一無所有到遊樂園、帳篷、樂隊,火車,全國人民一起狂歡和見證,從而耽誤了最佳營救時間。比利·懷爾德尖銳的諷刺了記者和消費事件的群眾。
政府的手果然伸了出來,他們奪取了艾莉科學成果,上臺發言人也換成了官方天文學家布魯姆林,正是他停掉了搜尋外星文明計劃的預算。
哈登先生幫助艾莉破解了夾雜在電波裡外星文明傳送的信息,它是一張三維的設計圖紙,用於建造接觸機器。哈登的形象讓人毛骨悚然,他總是從畫面右側進入,讓人產生不適,在太空艙中他甚至倒著出現,違反視覺秩序。
他代表了父親和指路者的角色,可能還有更多。他總是在主角需要幫助的情況下出現,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守護者。澤米吉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守護者:《回到未來》裡的博士、《極地特快》裡的神秘車頂人。
哈登作為世界性商業巨頭,被各國視為頭號敵人,為了延緩死亡,他先坐飛機,後乘太空艙。也是他多年以前在艾莉絕望的時候投資了她的探索項目。哈登的目的似乎不是為了不死,據他說是「給人類一份禮物」。他最後死在了太空艙中,諷刺的是當時政府正在控訴他。哈登讓艾莉重返了被政府排擠的賽場。
在這部電影中澤米吉斯格外謙虛。圍著桌子,政客、學者、宗教人士大談特談如何應對這次事件,政客已經做好國防準備,每個人都有喋喋不休各有理由。像不像庫布裡克《奇愛博士》的圓桌場面?
外星文明是威脅,還是友好?當兩種文明相遇,是交流還是碰撞?艾莉抱有一種盲目的堅信和狂熱認為外星文明是友好的並且比我們高級,「我們不對他們造成威脅,就像我們不會興師動眾去東非消滅山上的微生物一樣」。從這點看,艾莉承載了史匹柏在《第三類接觸》中的理念,諾伊高高興興踏上了外星船。
朱迪·福斯特扮演的艾莉有一種男性氣質以及不同尋常的粗野,她的穿著是通常一件T恤,長褲,頭髮挽起。看看她和帕默爾好過之後那場對話的戲,她隨便套了件寬鬆難看的T恤就走出了家門。
這是一位假小子。準備建造機器之後,艾莉緊張的對總統秘書說,我有一個很大的麻煩。秘書以為她又有什麼重大的發現。她緊張的問道:「您知道在哪能買到漂亮衣服嗎?」
她永遠都是那個站在自家小屋陽臺用望遠鏡看星星的小女孩,自始至終都是。
艾莉的心靈從沒有長大,所以她才對外星文明如此執著。大人只認現實考慮得失,小孩才夢想幻想不計代價。
如果從兒童角度觀看此片,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全片有一股暗藏洶湧、不為我們理解的躁動。艾莉為何如此狂熱?為何她堅信自己是對的而不顧別人反對?
我想我知道了原因:我們都長大了,忘記了兒童如何看待世界。他們想要公正,對未知的事物好奇,受到不公正會委屈,喜歡分出好人和壞人,做事不顧後果,憑藉一頭熱情。
艾莉一直都是這樣的小孩子,她一直都在仰望星空。
這是一部成人童話,而不是關於外星人的科幻故事。澤米吉斯像是兒童的夥伴,他知道用兒童的思考來表現電影,這就是為什麼朱迪的表演給人一種不適感,這是兒童的表情出現在大人臉上的不協調。
《回到未來》三部曲主人公馬丁只是一位高中生、阿甘的智力表現就是兒童、《極地特快》(2004年)《聖誕頌歌》(2009年)是送給孩子的禮物、《貝奧武夫》是給孩子的故事。
這就是澤米吉斯提供的角度,他用自己的魔法棒點亮兒童世界。
接觸外星人的想像讓所有人都不滿意,這也不是澤米吉斯的關注點。我們沒有看到他們,也沒有看見他們的文明,我們只看到艾莉小時候的畫和她的父親。更為關鍵是,接觸之後,我們與他們完全沒有影響,就像是單純為了打聲招呼。
化作艾莉父親樣子的外星人對艾莉提問的回答
政客、學者、大人們不滿意,他們什麼都好處都沒撈著。但小孩子已經心滿意足,小孩子去很遠地方找朋友,也就是為了打個招呼。
最後一幕艾莉的表現頗為耐人尋味。因為攝像和錄音設備沒有記錄下來接觸情況,艾莉面對數千億美元被浪費的指控。艾莉承認這一切有可能是自己的幻覺,但她辯解道:
「我有過這樣的經歷,我無法證實它,也無法解釋,但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全身心感覺到的,都告訴我那是真實的,我被賜予這樣美妙的東西,它將改變我的一切。一個預見,一個關於宇宙的預見,肯定的告訴我們,我們是何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然後我們又是何等的稀罕和珍貴。一個預見,我們屬於這樣的事物,它比我們自身更偉大,它使我們不再孤單。我希望有人可以與我分享。」
這也是她的男友世俗僧侶帕爾默體驗上帝時候的感覺。就像艾莉問的「這是不是你身體器官某一部分的需要?」
這也是澤米吉斯的疑問,或許也是帕爾默這個角色出現的原因。科學與宗教是對立面,但它們都在尋求真理,無論這個真理是一個預見,還是上帝。
在相逢的酒會,艾莉拉著帕爾默走出屋子仰望星空。
艾莉說:「光銀河系裡就有四千億顆恆星,如果百萬分之一的恆星具有行星,只要其中的百萬分之一具有生命,再只要其中百萬分之一具有智慧生命,那就有一百萬個文明世界。」
帕爾默接下去說:「如果沒有的話,那太浪費地方了。」
作為人類,澤米吉斯不知道有沒有外星文明,他似乎也不在乎接觸之後的結果。他想要的是保持夢幻,保持純真的幻想,保持著單純的好奇之心。孩子抱有天真,哪怕是不可思議的念頭也願意相信,成年人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只看見也只相信現實。
從童年到成年,我們丟失了太多東西。就這個角度而言,艾莉始終都固執地仰望著星空。
————
電影延長三倍生命,世界之大,相遇美好。我是,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