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損傷並不少見,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劼若經常被患者問到:「韌帶損傷一定要手術嗎?不手術能長好嗎?」對此,他表示,醫生要綜合受損部位、程度、病人具體情況等因素,才能給出比較科學全面的治療建議,如果經評估受損程度達到3度的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1.看是哪個部位的韌帶受損
韌帶是連接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緻密結締組織(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組成),起到限制骨骼活動、維持關節穩定的作用。從這可以看出,韌帶斷了,不影響四肢的活動,只是關節活動時會變得不穩定,四肢能動是靠肌肉收縮去帶動的。
不同的關節有不同的韌帶,像膝關節有前後檢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肩關節有盂肱韌帶、喙肱韌帶、肩鎖韌帶等,踝關節有距腓前韌帶等,不同關節的不同韌帶的起點止點不同,血液供應來源不同,和重力的關係不同,癒合能力不同,功能也不同。像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前後方向穩定的,主要血供來源兩端骨頭,損傷撕裂後修復困難,就是修復很多都是瘢痕組織替代修復,瘢痕組織是起不到韌帶組織的功能的。
「所以,不同關節的不同韌帶損傷的後果是不一樣的,僅僅問韌帶損傷了怎麼辦是無濟於事的,首先要搞清楚是哪條韌帶受損才能做決定。」李劼若說。
2.損傷的程度
韌帶損傷的程度有輕有重,恢復起來的難易程度也不一樣。
根據損傷從輕到重,韌帶損傷可以分成1度、2度、3度。
1度:磁共振僅表現為韌帶信號有異常,而沒有韌帶完整性的中斷,韌帶比較完整。查體時傷可以有輕微的觸痛,關節穩定性比較好。這時一般休息、適當制動治療1~2周就可以正常活動。
2度:磁共振表現上為韌帶部分的損傷,可以有韌帶異常增高的信號以及韌帶部分撕裂的信號。查體時關節比較穩定。這時需要關節制動2~4周,多數病人能有很好的恢復,少數恢復不良,制動後關節不穩的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3度:磁共振上表現為韌帶完全斷裂、連續性明顯中斷。查體時關節明顯不穩定。這時往往需要手術治療。
李劼若表示,以上的分度是一個總體的分度和原則,具體到每一個韌帶,由於各自的生物特性和解剖特點不同,影像學表現和臨床功能的不同,臨床上還有不同的診治要點,絕不能一概而論。
像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有的磁共振報告雖然只是寫部分損傷(2度),醫生查體會發現明顯的關節不穩,而且再看片子,韌帶纖維已經失去張力,而患者又是20多歲的運動愛好者,這樣的情況是需要手術的。因為前交叉韌帶的生物特性決定雖然是纖維部分損傷,但損傷的纖維就算是修復,也是沒有彈性和張力的瘢痕組織修復,膝關節已經不穩定,也就是說,前交叉韌帶斷了話,自己是長不好的,只有手術重建韌帶才能較好恢復韌帶的功能。
同樣是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修復能力比前交叉韌帶強很多,所以很多的內側副韌帶2度損傷,是能夠通過保守治療(支具保護、制動等)獲得滿意的效果。當然,這是要在專科醫生的全面評估、指導下才能進行,不是只看影像學報告就能得出結論的。
3.病人的個人情況、症狀是怎樣的
同樣一個韌帶的損傷,對於不同的病人的處理可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還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關節狀況、目前症狀、運動需求等等,綜合評估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像「55歲的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病人是否需要手術重建」這樣的問題,必需全面分析才能給出比較好的建議。如果這位55歲的患者,全身情況比較好,前叉斷了後關節明顯不穩定,而目前下肢力線正常(膝關節沒有內外翻)、關節間隙對稱沒有狹窄(考慮骨關節炎程度),病人有比較強烈的運動需求和意願的,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是可以考慮建議手術重建的。但是,如果上面的條件只要有一點不太符合,或者有其他不符合的因素,那就要慎重考慮方案。
另外也經常有年輕患者問,如果前交叉韌帶斷了不手術會怎樣,李劼若表示,關節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大問題,但隨著關節不穩定,可能會出現半月板和軟骨的損傷,那時就會出現關節活動時痛、影響活動等各種問題,軟骨一旦損傷是比較難恢復的,半月板損傷再修復話,花費和時間也較多,所以要慎重考慮。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