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與損傷的MRI表現

2020-11-23 醫脈通

作者:宗敏


膝關節韌帶損傷常見,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或運動員的訓練及比賽。因此,創傷後快速、準確、可靠地評估這些損傷對患者和臨床醫學專家顯得尤為重要。普通 X 線檢查和 CT 對膝關節韌帶損傷的診斷不敏感。而關節鏡技術儘管可以保證高度精確,但屬於有創操作,且有手術風險,近年來單純診斷性關節鏡檢查已很少使用。


相比之下,MRI 有高軟組織分辨力和多層面成像的能力,可以較清晰地顯示關節軟組織的變化情況,有研究報導 MRI 對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的敏感性高達 93%- 96%,特異性高達 89%-98%,後交叉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也與之相似,因此成為診斷關節韌帶損傷的首選方法。本文就從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損傷的 MRI 表現作一介紹。


一、膝關節韌帶的組成、解剖及生物學特性


穩定膝關節的結構主要由 4 個韌帶構成:前交叉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後交叉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內側副韌帶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外側副韌帶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其他韌帶還包括:膝橫韌帶、股板韌帶、內側支持帶、髕韌帶等。


從側面及正面觀察,ACL 和 PCL 成十字交叉狀,又合稱十字韌帶。ACL 起於脛骨平臺內側髁間嵴前方、近內側半月板前角附近關節面,向外、上、後方走行,止於股骨外髁內側面,韌帶在進入脛骨髁間嵴之前該韌帶從上至下呈扇形散開。ACL 主要作用是防止脛骨前移,前交叉韌帶的次要作用是防止脛骨過度內旋、維持膝關節內外翻角度以及防止膝關節伸展過度。


PCL起於脛骨平臺髁間區後部近脛骨骺線處,斜向內、上、前方走行,止於股骨內髁外側骨前部。PCL 是膝關節主要的後穩定結構,可防止脛骨過度後移,限制膝關節的過伸,限制膝關節的側方活動,並對膝關節的旋轉穩定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在膝關節的韌帶中,PCL 最為強大。


外側副韌帶或稱腓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外上髁而止於腓骨小頭(圖 1),此韌帶下延時有輕微的前傾角,因此在連續的冠狀狀圖像時易觀察,其深層沒有附著於外側半月板。膝關節外側副韌帶主要是對抗膝關節內翻的主要穩定結構。

 

內側副韌帶或稱為脛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內髁,位於內收肌結節前下方,附著於脛骨內側面,距脛骨平臺表面約 2.0-2.5 cm,韌帶深層緊密附著於內側半月板旁,內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對抗外翻負荷和限制脛骨外旋的重要結構。特別需要認識的是半月板股骨韌帶,它起自股骨內髁外側面,斜向外下方走行,附著於外側半月板后角。


該韌帶通常有 2 個分支,其中一個分支走行於後交叉韌帶前方,稱為前半月板股骨韌帶(Humphrey 韌帶),另外一個分支走行於後交叉韌帶後方,稱為後半月板股骨韌帶(Wrisberg 韌帶)。Gupte 等對屍體研究發現,93% 的標本中存在半月板股骨韌帶。臨床上,診斷這些正常韌帶是很重要的,以防與半月板損傷混淆。


二、膝關節韌帶損傷機制


ACL損傷的機制較複雜,主要是突然減速、過伸、脛骨前移、外旋和外展等。可同時合併有關節其他結構損傷:如內側副韌帶撕裂、內側半月板撕裂、脛骨後內側平臺骨折、脛骨後外側平臺骨折、股骨外側髁骨挫傷等。


ACL損傷很常見,在非接觸性運動中,伸展的膝關節扭傷通常發生在足穩定在地面而軀幹扭轉時,多見於滑雪和足球運動;而在身體接觸的運動中,ACL 損傷見於後方直接暴力作用於膝關節或小腿;ACL 部分或完全損傷,多見於橄欖球運動。


ACL損傷 MRI 可見形態異常和信號改變,而一旦 ACL 撕裂,脛骨就相對前移,典型表現為外側半月板后角暴露、股骨外側髁和脛骨外側骨挫傷。


PCL損傷是脛骨相對於股骨的過伸、外旋和後移造成的,如「儀錶盤損傷」,常見於膝關節屈曲時,外力作用於脛骨近端前方,多見於車禍時膝關節撞擊前方的儀錶盤,也見於跌倒以後膝關節撞擊地面,使得脛骨前方損傷,而合併 PCL 損傷或撕裂。


外側副韌帶損傷為膝外翻暴力所致,多是由於膝關節彎曲時,小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引起。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在嚴重創傷時,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可同時損傷。


內側副韌帶損傷為膝內翻暴力所致,多是由於膝關節輕度屈曲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造成。由於內側副韌帶較薄弱,膝關節外翻暴力較常見,以近端撕裂尤其是股骨附著點處撕裂最常見。


典型的是剪切傷,當膝關節中度屈曲(10°-30°)時受到一個純粹的外翻力作用,常有脛骨外側平臺和股骨外側髁的損傷。其次,是股骨內側髁的內側副韌帶附著點損傷,可合併 ACL 撕裂、內側半月板撕裂,多見於橄欖球運動員。


三、正常韌帶的 MRI 解剖及信號特點相關性


檢查膝關節及韌帶的 MRI 序列主要有自旋迴波序列 (SE)、梯度回波序列(GRE) 及其衍生序列。最常用的是 SE 序列,包括 TIWI、T2WI 及質子密度加權成像(PDWI),特別是水敏感序列,如快速自旋迴波(FSE) -T2WI 序列、反轉恢復和質子密度加權序列,用於評估膝關節主要韌帶及其損傷的程度,如膝關節韌帶形態和一些常見的損傷。


而目前研究 3D 梯度回波序列 (3D-GRE)、3D自旋迴波序列(3D-TSE) 以及 3D 超短回波序列(3D-UTE) 等的資料顯示,這些三維序列的優勢是能更清楚地顯示關節的細微解剖結構,並能夠進行多平面及曲面重建,診斷準確性有所提高,正在逐漸應用於臨床。當然,加上脂肪抑制技術,更有利於對合併其他結構損傷如骨髓、軟骨、軟組織等結構損傷的顯示。


ACL近端附著在股骨外側髁的後內側面,沿股骨外側髁內側向前下方走行,遠端附著於脛骨髁間隆起的前外側面。ACL 的走行與髁間窩頂一致,長約 1.1 cm,寬約 3.1-3.8 cm,由多條纖維組成,呈線狀或輕度螺旋狀排列。主要分為兩部分,較粗大的前內束和較小的後外束,但在 MRI 上兩者難以區分。


ACL在矢狀面、冠狀面和橫斷面上均可顯示,但在矢狀面上顯示較好。它前面的纖維束在所有的 MRI 序列上均表現為低信號,而在中間和後面部分的纖維束之間常存在少量的脂肪組織和疏鬆結締組織,因此呈稍高信號(圖 1)。



PCL近端起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向後、下、外走行,遠端附著於脛骨後髁間凹和脛骨平臺的後面。PCL 位於 ACL 的後內側,較後者粗大。PCL 主要由前外側束和後內側束組成,從近端至遠端逐漸變細。


其平均長度 3.8 cm,寬度 1.3 cm。在矢狀面上,PCL 常可在幾個層面上顯示,並在不同的序列上均表現為邊界清楚和均勻的低信號帶,這與ACL 有所不同。大多數情況下,PCL 信號強度低於 ACL,而且 PCL 信號比較均勻,不同於 ACL。


外側副韌帶長度為 4.1-6.2 cm,平均長度為 5.7 cm,在冠狀位、橫斷位及矢狀位的 TIWI 及 T2WI 上均呈低信號,與內側副韌帶相同,但在冠狀面顯示最佳。


內側副韌帶呈扁平條狀,長度為 4.5-7.7 cm,平均為 6.8 cm,呈拉緊的細帶狀,在冠狀位、橫斷位及矢狀位的 TIWI 及 T2WI 上均呈低信號,內側副韌帶被脂肪組織包繞。在股骨、脛骨韌帶附著點處,韌帶與骨皮質融合難以區分,內側副韌帶冠狀位顯示最佳,表現為一線形低信號,偶爾在冠狀面 T2WI 上內側副韌帶淺層和深層間有一細線狀中等信號影,為淺層滑囊內脂肪所致。


四、膝關節韌帶損傷的 MRI 診斷


膝關節韌帶主要由膠原纖維組成,其內的氫原子固定在多肽鏈形成的緻密網架上,因此在所有的序列上均呈低信號,韌帶損傷時,多肽網架破壞,出現水腫或出血,表現為 TI2WI 上高信號,韌帶增粗腫脹。


ACL在 MRI 矢狀位顯示最清楚,T1WI、T2WI 均表現為斜行的帶狀低信號,界限清楚,前緣均光滑,大部分後緣欠光滑。ACL 撕裂的程度分為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ACL 撕裂在斜矢狀位觀察最佳,當然同時需要結合橫斷位及冠狀位觀察,最常見的撕裂部位是韌帶中部,其次是股骨髁附著點,而脛骨附著處則較少見。


ACL損傷的 MRI 直接徵象表現包括:信號增高、走行異常、連續性部分或完全中斷以及出現假瘤徵、空虛徵(圖 2)。間接徵象則包括:膝關節外側部骨挫傷或骨軟骨損傷、脛骨後內側平臺骨折合併半膜肌附著點撕裂、PCL 角度改變、脛骨位置前移、半月板和其他韌帶撕裂。在部分和完全性 ACL 撕裂時骨挫傷的發生率分別為 12% 和 72% ,同時可見合併有其他損傷,包括半月板撕裂。

 

ACL急性損傷時,合併半月板撕裂的發生率達 52%;ACL 慢性損傷時,合併半月板損傷發病率高達 83%。而外側半月板撕裂在急性 ACL 損傷時更為常見,內側半月板撕裂在慢性 ACL 損傷時略多見。ACL 手術重建是目前損傷後最常見的韌帶重建。與原來韌帶相比,重建韌帶也可產生損傷或撕裂。關節纖維化是 ACL 重建後一個已知的併發症,可能會導致關節伸展活動受限。


PCL在 MRI 矢狀位顯示最佳,T1WI、TI2WI 均表現為斜行的帶狀低信號,信號略低於 ACL,界限清楚,邊緣光滑。撕裂也分為完全撕裂及部分撕裂。PCL 完全撕裂 MRI 表現主要是 PCL 連續性中斷,殘餘的交叉韌帶退縮、扭曲,而有時也可見 PCL 缺如,多見於慢性損傷後吸收改變;部分撕裂則表現為 PCL 有信號異常改變,部分纖維連續性中斷而部分纖維完整(圖 3)。間接徵象則包括內側脛骨平臺的撕脫骨折等。



內側副韌帶損傷則以冠狀位和橫斷位掃描為主,根據側副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將其分為Ⅰ、Ⅱ、Ⅲ級。Ⅰ級損傷:韌帶形態及厚度無明顯改變,與鄰近的脂肪組織分界清楚,主要為韌帶局部水腫和新生的肉芽組織增生,所以 T2WI 顯示韌帶內出現條形高信號。


Ⅱ級損傷:側副韌帶纖維呈縱行部分撕裂,纖維束撕裂分離出現水腫及出血,但信號連續性依然存在,韌帶局部不同程度增粗,邊緣模糊,韌帶與周圍脂肪分界不清,T2WI 顯示韌帶內出現不規則條形高信號。Ⅲ級損傷:韌帶失去正常形態,信號的連續性大部分或全部中斷,韌帶斷裂處捲曲、攣縮成團塊狀,T2WI 呈混雜信號 (圖 4)。

 



內側副韌帶損傷常合併其他結構的損傷,文獻報導發生率約為 73%。合併的損傷包括骨挫傷,ACL、PCL、半月板損傷等。其中骨挫傷以膝關節的外側部多見,另外脛側副韌帶損傷可合併大量的關節液滲出。


外側副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與內側副韌帶相似,同樣也是在冠狀位上顯示較好,尤其是在脂肪抑制序列上,對韌帶損傷顯示更加敏感、準確。根據韌帶損傷的程度分為3 級,與內側副韌帶分類方法相同(圖 5)。但是外側副韌帶損傷較內側少見,而且多為單發損傷,嚴重者可伴有關節囊和外側半月板損傷。



MRI是評估膝關節韌帶損傷的重要工具。詳細了解這些韌帶的正常解剖和其病變徵象可以早期確診和及時治療,從而減少治療康復時間。


來源:《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4年第13卷第8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斷裂是個什麼病?
    今天就來跟隨瀋陽市骨科醫院運動醫學科專家來一起解讀,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斷裂是如何造成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高的人遭受運動損傷的風險明顯高於正常體重的同伴。高BMI指數可能會影響姿勢控制能力,影響身體的平衡和協調性,不佳的體力伴隨著肌肉疲勞和繼發的損傷;同時,較低的活動參與度與削弱的神經肌肉系統和運動學習能力息息相關。 那些本不適合,卻要像天生運動員一樣透支自己「太多太快」的人,有很高的受傷風險。
  • 距腓前韌帶的解剖與MRI
    ,相較於距腓後韌帶的寬大扇形(在水平面的MRI影像中表現),距腓前韌帶比較細長。跟腓韌帶與脛骨長軸遠端向後夾16~22°,即踝關節在背伸20°時進行掃描,即可在矢狀面及冠狀面上看到跟腓韌帶的全長。踝關節中立位時進行掃描,可在水平面上看到部分跟腓韌帶。
  • 韌帶損傷一定要手術嗎?不手術能長好嗎?
    不同的關節有不同的韌帶,像膝關節有前後檢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肩關節有盂肱韌帶、喙肱韌帶、肩鎖韌帶等,踝關節有距腓前韌帶等,不同關節的不同韌帶的起點止點不同,血液供應來源不同,和重力的關係不同,癒合能力不同,功能也不同。像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前後方向穩定的,主要血供來源兩端骨頭,損傷撕裂後修復困難,就是修復很多都是瘢痕組織替代修復,瘢痕組織是起不到韌帶組織的功能的。
  • 中英文字幕:膝關節解剖(Anatomy of the Knee)
    Anatomy of the Knee膝關節解剖Overview(概述)The knee is the body's largest joint.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此處有三塊骨頭相連:脛骨、股骨、髕骨。膝關節是「絞鏈」關節,只允許腿在一個方向彎曲。讓我們來深入觀察膝關節各個主要部分的解剖。 Bones(骨)The base of the knee is formed by the tibia.
  • 膝關節總是「打軟腿」 ,警惕前交叉韌帶斷裂
    陸軍主任仔細檢查了小李的左腿膝關節,並讓患者做了前抽屜試驗等一系列體格檢查。 「和右腿相比,你的左腿的膝關節很鬆弛,並且脛骨相對股骨向前的位移增大了,所謂的前抽屜試驗是陽性的,也就意味著高度懷疑你的前交叉韌帶是損傷斷裂的,建議完善膝關節核磁共振的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陸軍主任對小李說。
  • 前交叉韌帶移植物與後交叉韌帶撞擊發生機制及解決方法的研究進展
    ACL移植物與PCL撞擊的診斷Fujimoto等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及醫學圖像三維重建方法診斷ACL移植物與PCL之間是否存在撞擊,該研究在膝關節最大主動伸直狀態下建立包括ACL與PCL在內的膝關節三維數位化模型
  • 論神經肌肉系統與前交叉韌帶損傷
    ACL損傷經常發生在一些急停、急轉、突然加減速的運動項目中,並且大多數ACL損傷是在非接觸情況下發生的。 當運動員完成競技動作時(如跳起後的落地、變向、減速),作用於膝關節的力量包括動態力量和靜態力量,這兩種力量協同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動態力量包括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骨骼肌激活。 靜態力量由韌帶、軟組織、骨骼產生的非收縮性力量。在完成關節穩定過程中,這兩種力量的程度由個人特徵和動作要求所決定。
  • 據說多爬山會損傷膝關節,還會影響走路,是真的嗎?
    我們看待任何一種運動,都不該因噎廢食,只要是正確合理的運動,不但不會損傷膝關節,還會鍛鍊到相關的肌肉,讓身體變得更好用!為什麼會損傷膝關節?另外,除了上述問題,突然性的受到外力,也是可以造成損傷的,例如爬樓梯踩空,扭傷等,在膝關節屈曲的時候易傷到半月板,膝關節伸直的時候易傷到副韌帶和交叉韌帶。
  • 人體膝關節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其有效性驗證
    通過應力和應變測試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可以重複使用,可以用此模型來研究膝關節損傷的力學機制。關鍵詞:膝關節;有限元;模型;有效性1 引 言膝關節在人體運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結構複雜,涉及骨、軟骨、半月板、韌帶之間的相互作用,損傷的發病率很高。
  •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長期效果如何?膝關節置換費用是多少?
    手術後不僅肢體是完整的,而且膝關節除了去除表面損壞的軟骨、半月板、前或/和後交叉韌帶外,其餘的結構全部保留 神經損傷:很少發生,多數發生在嚴重的外翻畸形的病人,隨著外翻畸形的糾正,加上術後包紮過緊,,腓總神經容易發生牽拉、壓迫損傷,如能迅速解除壓迫多數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但如果是神經斷裂恢復比較困難,需要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
  •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
    導師囑咐我儘快帶膝關節支具,拄雙拐,避免二次損傷。 醫生點評 陳疾忤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前交叉韌帶(ACL),又稱前十字韌帶,英文中又稱「看門狗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所以,前交叉韌帶損傷後,膝關節不穩定,更容易扭傷。
  • 神經肌肉訓練計劃是如何預防前交叉韌帶撕裂的?
    前交叉韌帶(ACL)是膝關節四大韌帶之一。前交叉韌帶損傷對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 膝關節的穩定性取決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是靜態和動態的膝蓋穩定器。
  • 腰椎黃韌帶與椎板、椎間孔關係解剖研究
    對黃韌帶經典的解剖描述由Naffzinger等於1938年提出,在他們的描述中,黃韌帶起於上位椎板的下方或前下方,止於下位椎板的上方或後上方。後續有學者將其分作棘突間、椎板間和關節囊間三部分,進而分為淺層和深層兩部分。但迄今為止,關於黃韌帶在椎管外側的大體解剖研究很少。深入研究其解剖特點,有利於放射科醫生和外科醫生更好的理解黃韌帶的意義,及在椎管狹窄中的作用。
  • 磁共振報告半月板「損傷」代表什麼含義?大多數人絕對想不到
    說完把他的膝關節磁共振報告交給了我:半月板1度損傷,關節少量積液。我說你不用擔心,你平時訓練量大,半月板1度損傷和關節內有少量積液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你的膝關節有點酸痛是你運動過量引起的,休息一段時間會慢慢好的。
  • 膝關節疼痛易生病?教你幾個方法,拔除痛根!
    滑膜是關節結構中的軟組織,所有關節都有,但一般滑膜炎以膝關節的最多見。 滑膜炎是滑膜處受刺激後產生的無菌性炎症,導致分泌液失調而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數目最多的關節,自然而然,膝關節成了滑膜炎的「重災區」。
  • 吳恩達團隊最新成果:利用MRNet進行膝關節磁共振成像異常診斷
    文章主要介紹了深度學習模型MRNet在膝關節磁共振成像異常檢測上的應用,研究發現,該模型顯著降低了健康患者被誤診為前十字韌帶撕裂的概率。原文連結:stanfordmlgroup.github.io/projects/mrnet/。
  • 中英文字幕:前交叉韌帶重建(ACL Reconstruction with Arthrex RetroScrew)
    本手術通過用Arthrex 倒打螺釘固定肌腱移植物來替換損壞或撕裂的前十字韌帶(ACL)。術者在手術中用稱為關節鏡的微型攝像機觀察關節內部的情況。  為顯露ACL,術者在膝關節兩側作一系列的小切口。術者通過這些切口進行手術,用關節鏡下的工具將受損的ACL清理幹潔,並作關節清理。Inserting the Graft(插入移植物)The surgeon drills a tunnel diagonally through the tibia and into the femur.
  • 國安官方:樸成右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將返京接受治療
    直播吧8月6日訊 北京國安官方公布了,在今晚比賽中因傷下場的樸成的傷情通告,球員右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根據此前記者的報導,樸成將會進行手術,可能會因此缺陣8-10個月。北京國安官方公告如下:根據核磁共振結果顯示,樸成為右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
  • AI讓MRI成像快了4倍,核磁檢查再也不用排隊了
    一旦所有數據最終收集完畢,系統就會將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逆傅立葉變換—應用到該原始k空間數據中,以創建膝關節、背部或大腦或身體其他區域的詳細MR圖像。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數據點,數學無法準確地指出每個信號的來源。fastMRI團隊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創建圖像,這種方式需要的原始數據要少得多。
  • 前交叉韌帶重建中移植物放置的五大要點!
    在美國,外科醫生每年大約會進行20萬次前交叉韌帶重建(ACLRs)。在過去十年中,人們對前交叉韌帶解剖指導(ACLR)的興趣激增。前交叉韌帶AM和PL束的股骨止點實際上,大多數解剖前交叉韌帶重建(ACLR)技術的一項主要手術目標是根據ACL股骨足印區的解剖中心(中心點)來創建股骨隧道。使用單束技術,股骨隧道定位在整個足印區的中心;使用雙束(DB)技術,定位點在前內側(AM)和後外側(PL)束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