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多爬山會損傷膝關節,還會影響走路,是真的嗎?

2020-12-06 喬棟談健康

我們看待任何一種運動,都不該因噎廢食,只要是正確合理的運動,不但不會損傷膝關節,還會鍛鍊到相關的肌肉,讓身體變得更好用!

為什麼會損傷膝關節?

之所以運動會出現損傷,主要是由於身體素質較差,不足以支撐這種運動或者運動強度過大超出身體的負荷範圍,或者長期過勞不斷積累,爬山也是如此。另外,除了上述問題,突然性的受到外力,也是可以造成損傷的,例如爬樓梯踩空,扭傷等,在膝關節屈曲的時候易傷到半月板,膝關節伸直的時候易傷到副韌帶和交叉韌帶。

膕肌損傷

對於爬山和上樓梯來講,很多人膝關節疼痛,普遍出現的一個疾病叫膕肌損傷,典型表現是走平路不疼,上下樓梯痛,蹲起困難,尤其做膝關節檢查沒發現病變的人,應該優先考慮這個問題。膕肌是一個屈膝肌,爬山和爬樓梯時會處於緊張,這個肌肉對於膝關節來講體積太小,長期爬山過量,之後也不拉伸,就會導致膕肌出現損傷,蹲起和爬山的時候膕肌進一步緊張,就會刺激脛神經。脛神經有一個關節支會放射到膝關節前側,膕肌損傷就會刺激這個神經引起疼痛,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很多醫生,想不到是膝關節後側下方的膕肌造成的膝關節前側疼痛原因!

控制與鍛鍊

至於控制運動量,因人而異,想要爬山,除了心肺功能要強大,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的膕繩肌要優先鍛鍊一下,它們的強大可以保護好膝關節,減少損傷機率,也可以爬的更久和更高不損傷。

相關焦點

  • 一起爬山嗎?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膝蓋關節磨損
    但爬山也並非完美,其對膝蓋等關節的磨損一直為人們所詬病。 尤其是爬山就意味著下山(或下樓梯),很多人認為後者對膝蓋的傷害更甚,也是他們不支持爬山作為鍛鍊方式的重要原因。 那麼爬山,尤其是下山,對膝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斷裂是個什麼病?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投身於體育運動,隨之而來的是受傷概率的連年增長和各種各樣的受傷形式。今天就來跟隨瀋陽市骨科醫院運動醫學科專家來一起解讀,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斷裂是如何造成的。
  • 膝關節為什麼會出現游離體?身體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應對?
    今天這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膝關節游離體,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學會保護好關節。膝蓋裡為什麼會出現游離體?形象一點的說,膝關節游離體就是關節裡面有一個到處亂跑的小老鼠,這樣比較好理解一點,游離體就相當於小老鼠一樣,不受什麼限制,可以自由的活動,但在它活動的過程中,會影響到關節的健康。
  • 跑步爬山真的會上膝蓋嗎?聽骨科專家講解關於膝蓋那些事兒
    近日,鄭州市骨科醫院來了一對年過七十的老夫妻,兩人都出現了膝關節疼痛、變形的情況,上下樓更是疼痛難忍。鄭州市骨科醫院關節病Ⅰ科鄒士平主任、司文藤副主任檢查後,發現兩人都是嚴重的骨性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周圍大量骨贅形成,膝關節內翻畸形,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已經很難解決問題,只能通過關節置換手術來治療。一聽說要換關節,兩人都有些遲疑。
  • 65歲老人換掉膝關節,只因一個「好習慣」,很多人還在做
    可是就在最近幾個月,每次走路膝關節莫名的疼痛,而且還越來越嚴重了,並且膝關節出現了腫脹,已經開始影響正常的生活。老杜不得不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發現老杜的膝關節已經嚴重變形,並且伴有半月板撕裂,靠傳統的治療已經很難奏效,經過醫生的評估,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後,進行了膝關節置換。那麼問題來了?
  • 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與損傷的MRI表現
    ,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或運動員的訓練及比賽。ACL損傷很常見,在非接觸性運動中,伸展的膝關節扭傷通常發生在足穩定在地面而軀幹扭轉時,多見於滑雪和足球運動;而在身體接觸的運動中,ACL 損傷見於後方直接暴力作用於膝關節或小腿;ACL 部分或完全損傷,多見於橄欖球運動。
  • 走路經常扭腳,膝關節疼痛,別小看高弓足!五個姿勢改善高弓足
    足弓過高易扭腳,腳趾擠緊走路飄。高弓足的典型特點是:1、足底內側離地面過高,嚴重的話會造成足內翻,在自然站姿下,小腿中線和腳跟中間連起來,這條線下端向內偏移。2、足踝內側壓力過大,外側張力過大。踝關節力量不均衡,走路時重心發生偏移,容易扭轉腳踝。3、踝關節力量不均衡,鞋底外側磨損比較大。
  • 膝關節退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好治嗎?
    其實,膝蓋不只會因為退化而疼痛,還有其他原因也會讓膝蓋痛到無法走路。半月板=緩衝墊避免大、小腿骨互相摩擦「膝關節」指的是大腿和小腿中間的關節,平常走路時大腿骨和小腿骨會互相磨來磨去,因此膝關節除了要負責承重以外,膝關節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軟骨構造「半月板」,半月板就像是塊緩衝墊一樣,負責隔開你的大腿骨和小腿骨,避免它們硬碰硬互相摩擦,導致損傷。
  • 半月板損傷之後會造成哪些危害?預防半月板損傷,記住這4點!
    在人體的日常活動中,主要起緩衝、潤滑及穩定關節功能作用,以防止關節面軟骨受到衝擊而造成損傷。臨床上通常根據嚴重程度將半月板損傷劃分為Ⅰ-Ⅲ級。半月板損傷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些嚴重影響,如: 1、關節腫脹。半月板損傷之後,可能會出現膝關節腫脹或者皮下淤血。
  •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長期效果如何?膝關節置換費用是多少?
    藥物預防包括活血化瘀中藥以及西藥抗凝劑等;儘管有這麼多預防措施,但血栓形成仍可能發生。假如術後您的下肢仍有進行的疼痛或紅腫,應該及時與手術醫生聯繫。 假體鬆動: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可能在固定的骨質內發生鬆動。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引起疼痛。一旦確診假體鬆動,就需要進行翻修手術,目前針對人工膝關節無菌性鬆動的翻修,已經研製出多種解決方案,效果良好。
  • 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重視膝關節的保護,遠離膝骨關節炎
    前文我們提到過,關節軟骨承受的摩擦力與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有關,體重增加了,勢必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而超重肥胖的人,更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力不均衡,導致膝關節變形,也會進一步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骨骼對線不齊往往可追溯到青少年時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因為不良的站姿、坐姿及走路姿勢,使得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失衡,導致關節發生移位所致。
  • 協和醫學博士教你如何既鍛鍊身體又不傷膝關節
    ②走路比跑步更傷膝關節!「每天一萬步」受到歡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許多人相信「跑步傷膝蓋」這個說法。他們聰明的認為,既然跑步傷膝蓋,咱走上一萬步,不就既能避免損傷膝蓋,又能達到鍛鍊的效果嗎?確實,單純對於每一步而言,跑步對膝關節的衝擊損傷會比走路更明顯。但是,這個「聰明」的想法忽略了總體步數。
  • 每晚走路40分鐘到50分鐘算運動嗎?到底怎樣才算運動?
    在很多人看來,運動就是跑步、健身、遊泳、爬山等等高強度、高體能消耗或高難度動作,散步或快走似乎不夠格,甚至不算運動,真的如此嗎? 走路鍛鍊是一種不錯的運動方式,需要運用到身體幾乎每塊骨骼、肌肉和韌帶,是鍛鍊協調度的一種運動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晚上走路鍛鍊要注意以下幾點:餐後一小時再鍛鍊;運動強度不宜太大;運動量要適度;最好在21點前結束運動等。此外,步幅不要太大,步幅太大會引起小腿和臀部肌肉酸痛,導致不必要的損傷。
  • 夫妻倆堅持走一萬步,十年後膝蓋雙雙壞了,走路真的有益身體嗎?
    通過每天堅持多走路,可以使我們的心肺功能得到鍛鍊,增加肌肉與骨骼的韌性與強度,對於肥胖以及由它帶來的一系列疾病都可以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走路難道對身體有害嗎?通過案例,我們要善於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導致這對老夫妻膝蓋壞掉的原因,並不是走路這項運動,而是運動過度導致的關節損傷。走路雖然是一項強度比跑步低的運動方式,但不恰當的運動行為卻依然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 戶外講武堂;(807講)爬山過程中需要注意事項和團隊分工。
    爬山是大家非常喜愛的運動,那麼爬山需要注意什麼呢?首先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爬山不宜趕進度,有些山友首次爬山,總希望能一口氣翻越山頂,事實上這既是不易辦到的事,又隱藏著較多的危險性。
  • 親歷者現身說法,告訴你半月板受傷有多痛苦
    膝關節內部本身就會分泌關節積液,這是人體自身的一種免疫調節,積液在膝關節內有潤滑作用。自然的,當膝關節積液過多時,人體本身會自行吸收。為什麼關節內部損傷會造成明顯的膝關節積水呢?因為損傷打破了膝關節內部「分泌與吸收」的平衡,膝關節內部的吸收「裝置」受到病變影響「罷工」,所以積液就持續增多。我的左膝關節被診斷為半月板二度損傷,積液還在一個可控的範圍。
  • 保護膝關節別忽視「預警信號」
    日前,我國科研團隊根據膝關節的解剖學、生物力學、影像學和臨床研究,發現骨質疏鬆是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提出骨骼的「差異性沉降理論」,以此解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和機理。  當人體骨骼發生骨質疏鬆時,疏鬆的骨骼會在體重負荷之下出現「微骨折」,這些「微骨折」日積月累,會造成骨骼塌陷、關節變形等病變,發生「差異性沉降」。
  • 跑步導致許多人膝關節損傷,無法治癒,應該怎樣正確跑步? - 紅太陽...
    大家好,我們今天跟大家來聊一聊「跑步導致許多人膝關節損傷」,俗稱跑步膝。總的來說,跑步運動者會出現「跑步膝」的現象,大都存在跑步前未做熱身活動,跑步姿勢不正確,運動持續時間長、運功密度大等方面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詳細教大家,如何遠離跑步膝。
  • 膝關節總是「打軟腿」 ,警惕前交叉韌帶斷裂
    但是長期以來,虎媽一直有個心結,12年前左腿打球時受過比較嚴重的傷,導致這些年左腿膝關節一直「打軟腿」。十個月前,小李一直小心翼翼保護的左膝再次扭傷,她也想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跳躍、運動,於是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