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是大家非常喜愛的運動,那麼爬山需要注意什麼呢?首先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爬山不宜趕進度,有些山友首次爬山,總希望能一口氣翻越山頂,事實上這既是不易辦到的事,又隱藏著較多的危險性。
因為當爬山之際,隨著高度的不斷增加,心臟的負荷也越來越大,具體表現為心率加快、心搏加強,血輸出量增多,心臟氧耗量增大。
因此,爬山時不必求進度,更不宜互相比賽,須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寧可把爬山的時間放寬些,也不要急於求成,儘量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上山容易下山難,有爬過山的人,大多以為上山費力下山輕鬆,事實上未必如此。上山時儘管確實需要付出較多的能量,但下山時的安全性卻遠比上山時小。而且下山時小腿肚(腓腸肌)高度緊張,以至從高山返回平地後,多數人要痛上好幾天。
補救的辦法是切勿一口氣衝下山,其間多加休息,休息時應不斷用雙手按摩腓腸肌,以使痙攣解除,血循環改善。
另外,下山走得太快,人體有運動慣性,有時會產生不能及時減慢或止步的情況,甚至會絆腳摔倒滾下山來,非常危險。
同時還應做好以下準備:
爬山前應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隨時攜帶藥物;有高山反應及身體不適者,勿勉強上山。
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巖石有無風化。
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溼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領,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爬山時思想要沉著,動作要緩慢。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的人更要注意這一點,走半小時就休息10分鐘,避免過度疲勞。
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這樣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
在雪地行軍過程當中不要大聲喧譁避免造成雪崩。
愛護自然環境,不破壞景觀資源;維護風景區環境整潔,不任意丟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