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經常扭腳,膝關節疼痛,別小看高弓足!五個姿勢改善高弓足

2021-01-11 大漠身心療愈瑜伽

足弓過高易扭腳,腳趾擠緊走路飄。

高弓足的典型特點是:

1、足底內側離地面過高,嚴重的話會造成足內翻,在自然站姿下,小腿中線和腳跟中間連起來,這條線下端向內偏移。

2、足踝內側壓力過大,外側張力過大。踝關節力量不均衡,走路時重心發生偏移,容易扭轉腳踝。

3、踝關節力量不均衡,鞋底外側磨損比較大。

4、由於過多的力量向腳底外側偏移,腳趾容易蜷縮在一起,不容易向兩側伸展張開。

5、足弓過高,導致足內翻,無法正常負重行走,步態異常,造成足部負重失衡,重心集中在腳底前、中外側,磨出厚繭。

足弓過高對身體的影響是什麼?

1、導致小腿變粗,向外展,小腿中間難併攏。

足內翻導致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重心偏移,力的傳導失衡,進而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常見的現象是,走路或跑步時,腳底外側受力比較大。

腳底和地面的衝擊力會作用到小腿外側,造成小腿向外擴展,形成O型腿,小腿腓骨側肌肉增厚,拉力較大,小腿中間難併攏。

2、損傷膝關節

隨著足內翻,小腿向外展,這樣膝關節之間的壓力失衡。

上圖:長期足內翻(高弓足)導致小腿腓骨側向外展,膝關節內側壓力加大,外側張力加大。造成膝內翻,身體重量就過多集中於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脛骨平臺塌陷,繼發骨性關節炎。

3、髖關節失衡,造成骨盆傾斜

當膝關節出現了失衡,髖關節也會隨著外旋。造成腿外展肌、髖外旋肌過緊,腿內收肌和髖內旋肌無力,如此形成髖外旋型O型腿,大腿和小腿之間都無法併攏。

隨著臀肌縮短,容易形成骨盆後傾或骨盆前移體態。

4、隨著骨盆傾斜,脊柱也會隨之傾斜。

隨之骨盆後傾或前移,出現脊柱傾斜,常見情況是駝背,而且腰椎不穩定,在行走或跳躍時,腰椎兩側肌肉韌帶牽扯或擠壓,造成腰區疼痛,進而影響肩頸的穩定性。

上圖:骨盆後傾早成腰椎過直,胸椎向後凸,出現駝背,進而引發肩頸不適。

哇,果然是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腳不正,引發一系列身體問題。那麼高弓足該如何調整呢?

高弓足這樣練習

第一、放鬆過緊的腳底肌肉

把一個網球或筋膜球放在腳底,反覆前後滾動按摩。

第二、腳趾練習,試著把腳趾張開,反覆抓取毛巾。

1、先坐立,雙腿向前伸直,隨吸氣,張開腳趾,腳背接近小腿前側;呼氣,腳趾抓在一起,腳背向前伸直,配合呼吸,反覆練習。

2、站立姿勢,張開腳趾,每個腳趾都試著伸直,並壓實在地面上。大腳趾向下壓實地面,其餘的腳趾依次向外展開,小腳趾張開下壓。

3、隨後,在腳底下放一塊毛巾,反覆用腳趾抓取毛巾。

第三、拉伸脛骨前肌

1、金剛坐姿準備,立直脊柱,雙手放在體側。

2、深吸氣,保持,隨呼氣,雙小腿緩慢向上抬起,伸展小腿前側,靜止保持。

如果小腿前側過緊,在小腿下面放上一個坐墊,支撐小腿保持大概20秒後,放鬆下來。保持時間因人而異,不可勉強。

3、如果小腿前側過緊,可以先用泡沫滾軸滾動小腿前側後,再做拉伸練習。

4、放鬆後,雙手觸地,雙腳腳背向後伸展,再向回勾,反覆練習,活動腳踝關節。

第四、伸展腳踝內側肌群

站立,雙腳分別站在兩塊木板上。腳外側緣踩木板,內側緣懸空向下沉。吸氣,立足脊背,大腿內側肌肉啟動向上提;呼氣,雙腳內側緣向下沉,靜止保持20秒。

腿內側力量不可鬆懈,啟動上提的同時,伸展腳內側。

第五、強化足外翻力量

藉助一個彈力圈,套在雙腳腳底,雙腳向兩側分開,把雙腳向外翻。吸氣,稍保持;呼氣,雙腿發力傳到腳踝,足外翻保持,雙腳向兩側拉。保持20秒後,放鬆下來。

以上練習為完整一組練習,每次練習兩組,每天練習三次。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高弓足?常見有4個類型,別等嚴重了才發現
    高弓足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足部畸形,患有高弓足的人,其站立跟行走能力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高弓足的情況嚴重,患者需要經過特殊的治療,才能維持正常的行走能力。在患高弓足的人群中,兒童群體較為常見,一般是由於神經肌肉性疾病,導致患兒的前足固定性蹠屈,使得患足的足縱弓增高。
  • 一小時問診|走路或運動後腳疼是何原因?鞋子一側磨損是啥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足部畸形分為很多種,包括高弓足、扁平足、拇指外翻等,不僅影響外形美觀,長時間不治療還可能導致我們的踝關節內翻畸形、膝關節外(內)翻、髖關節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不僅為治療帶來困難,也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這些畸形該如何矯正?哪些可以保守治療?哪些必須手術?手術效果如何?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奔跑一英裡腳承受載荷相當於110噸 過度運動或致足踝傷病
    西南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唐康來教授介紹,人類每隻腳大約有100個複雜組件,其中,包括26塊骨頭、33個關節和與之相連的肌腱韌帶,人體骨骼大約25%集中在足部。從常見的踝關節扭傷到各種先天足發育問題,比如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以及慢性勞損引起的足部症狀,如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等,足部健康已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除先天性(如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平足症等)外,大部分足踝部疾病(如踝關節韌帶損傷、跟痛症等)都是後天獲得的。」
  • 屁股大,走路扭的女人更迷人
    扭屁股也不是為了性感,否則如何解釋圖 2 所示二師兄扭屁股的行為。以二師兄的智商,如何知道什麼是性感?圖 2: 大屁股二師兄邊走邊扭好銷魂其實人走路的時候屁股都會扭,因為重心會在左右腳之間交替,導致承重的那一條腿的跨部向上側外側頂起。至於為什么女人看起來屁股扭動比男人劇烈,主要是因為女人的腰臀比比男人大(圖 3 )。
  • 錯誤跑步姿勢引發「跑步膝」。兩種常見類型,不同訓練方法
    別驚慌,混入體式圈的冥想老師大漠告訴你:若做到正確練習,建立更多的身體內在覺知,幫你逐漸修復,不會影響你跑步哦!混入冥想圈的功能性私教老師大漠又說了:了解身體肌肉解剖,清楚肌肉功能,改善這些問題不是問題。跑步膝是如何產生的?
  • 女子崴了個腳,命沒了!崴腳後這4原則千萬要記住!
    讓小吳崴一次腳就送了命...... 1月10日缺鈣導致腳抽筋導致走路不利索崴了腳。中年少女實在是傷心了。 1月11日軟組織腫脹似見皮質翹起,應該不是骨折吧。醫生也說應該沒問題開了兩貼膏藥,但這個疼啊,扎心了。
  • 車禍截趾女孩想穿涼鞋 醫生為她安「機械腳」
    車禍截趾女孩想穿涼鞋 醫生為她安「機械腳」 遼瀋晚報 2016年08月19日 08:51
  • 11個小動作,完美預防跑步膝蓋傷病!
    b、下樓梯痛感明顯,有時膝蓋甚至發出摩擦聲 「跑步膝」的第二個症狀是平時走路基本沒有不適,但在下坡、下樓梯時,膝蓋受到的壓力加大,就出現了明顯的痛感,有時甚至能聽到膝蓋在做較大幅度活動的時候發出摩擦聲。
  • 腳拇指內翻矯正怎麼辦七個必學的矯正方法
    「拇指外翻」如何改善——就症狀較輕者來說,在初期時只要換穿寬頭的鞋子、拖鞋,或藉由浸泡溫水及穿著有弧形的足弓墊或是改穿腳掌心部分有支撐設計的鞋子,來緩解站立及走路時將重心放在前腳尖的壓力,以減少腳指頭的負擔。在配合拇外翻矯正輔具進行矯正,即可暫時緩和疼痛,限制趾囊腫進一步惡化。長期堅持使用拇外翻矯正器矯正可以很好改善。
  • 腳崴了以後,到底是熱敷還是冰敷?
    >扭到腳可能是運動損傷裡面最高頻的一項了吧那團團今天就來告訴你一些這方面的小知識吧自從一年前右踝關節扭傷後,穿高跟鞋走路總崴腳。小張:「當時沒怎麼處理,休息兩天後腫消了一點,就正常上班了。但現在走路時,總覺得踝關節不舒服,而且更麻煩的是,我現在穿高跟鞋走路總崴腳。最近去拍了個核磁,報告單上寫著『韌帶損傷』,感覺還挺麻煩。」另外,穿高跟鞋走路對踝關節不利,尤其對於習慣性扭傷的人來說,建議儘量不要穿。崴腳要小心,別讓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 「觀步態,知其病」家中有人這樣走路,別猶豫,快送醫院!
    「觀步態,知其病」家中有人這樣走路,別猶豫,快送醫院!一個人的神態和他走路的姿態,可以體現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雖然大多數人,並不是對醫學深有研究的,也可以從一個人的大概狀態,看出這個人是病態和健康狀態。古人云:「望而知之謂之神」,就是這個意思。
  • 協和醫學博士教你如何既鍛鍊身體又不傷膝關節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記得如下公式:膝關節總體損傷=每一步損傷✖️總步數英國廣播電臺(BBC)最近組織的一次醫學調查研究發現:在達到同樣鍛鍊效果的前提下,走路對膝關節的總體衝擊磨損比跑步要高出一倍之多!主要表現為膝蓋前方疼痛,按壓髕骨有鈍痛和摩擦感,上下樓時膝蓋疼痛,下樓時疼痛更為明顯。所以,女性朋友,為了膝關節健康,請遠離高跟鞋和跑步機!
  • 腳形狀已基本恢復正常
    28日,經過一個月來的多次手術治療和康復,小峻熙的腳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終於要告別醫院和病床,回到自己的家了。 出院前,小峻熙心情很好,用一首手勢舞,表達了對醫護人員的感激。據胡勇介紹,現在小峻熙穿著特製的鞋子已經可以走路。「目前外固定架還沒拆,主要是為了繼續再穩定一段時間治療效果,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後期,科室黃政醫生將保持和小峻熙家人的聯絡,指導後期的複查和康復訓練等。 「住院期間,醫護人員一直對我們特別照顧,謝謝他們,也謝謝所有好心人對峻熙的關心。」
  • 一爬樓梯就膝關節疼痛?可能是骨性關節炎在搞鬼,牢記4個護理要點很...
    對於一些經常爬樓梯的人來說,沒有比爬樓梯的時候膝蓋疼更糟糕的事了。很多人平時在平地上走路沒有感覺,一爬樓梯就膝蓋疼,也不知道是哪裡出現了問題,以為不是大問題,自己默默忍受。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上下樓梯膝關節疼,有可能是骨性關節炎在背後搗鬼。
  • 膝關節退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好治嗎?
    其實,膝蓋不只會因為退化而疼痛,還有其他原因也會讓膝蓋痛到無法走路。半月板=緩衝墊避免大、小腿骨互相摩擦「膝關節」指的是大腿和小腿中間的關節,平常走路時大腿骨和小腿骨會互相磨來磨去,因此膝關節除了要負責承重以外,膝關節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軟骨構造「半月板」,半月板就像是塊緩衝墊一樣,負責隔開你的大腿骨和小腿骨,避免它們硬碰硬互相摩擦,導致損傷。
  • 經常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不要小瞧了
    腳後跟痛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遇到過,腳後跟一痛起來,走路都只想掛著移動。很多人的腳後跟痛是勞累後或是站久了發生的,用手按著不痛,休息以後就可以得到緩解。腳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發生疼痛時,事實上就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別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