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小動作,完美預防跑步膝蓋傷病!

2020-12-06 騰訊網

談起馬拉松,除了奔跑的爽感以及實戰的技巧之外,它可能帶來的傷病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話題。關於這個話題,網絡上相關的科普和防治教程已經是不勝枚舉。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跑步傷病,以及一些簡單實用的預防小妙招。

關於膝蓋——髕股關節症候群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跑步百利唯傷膝」。雖然有研究表明,擁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更不容易在膝蓋上出毛病,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跑者被困在了膝蓋的問題上,也就是傳說中的「跑步膝」。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該怎麼預防?

髕股關節症候群——這個聽起來不明覺厲的名詞,其實就是「跑步膝」的學名,屬於過度使用症候群。拋開複雜的學術解釋,我們不妨直接來了解一下它的典型症狀都有哪些。

a、膝蓋前側疼痛,但無法準確定位

這是「跑步膝」的重要症狀——患者一般會覺得髕骨後面隱隱作痛,尤其是擠壓髕骨前方時會引發疼痛,但當你請他指出疼痛的具體位置時,他往往只能描述是膝蓋前側,而無法指出具體的疼痛點。

b、下樓梯痛感明顯,有時膝蓋甚至發出摩擦聲

「跑步膝」的第二個症狀是平時走路基本沒有不適,但在下坡、下樓梯時,膝蓋受到的壓力加大,就出現了明顯的痛感,有時甚至能聽到膝蓋在做較大幅度活動的時候發出摩擦聲。

c、「劇院徵」——膝蓋長時間處於固定角度後出現不適

所謂「劇院徵」,最初指的是由於劇院前後排座位之間的空間較小,人們坐在這樣的座椅上時膝蓋往往無法動彈,時間長了之後感受到的膝蓋不適。而「跑步膝」的患者也容易在久坐之後感覺到膝蓋疼痛、酸脹。

預防措施

A、力量訓練

——6個動作助你擁有一雙健康的膝蓋

a、深蹲跳(Jump Squat)

伸直雙手置於身前,臀部後坐深蹲,膝蓋應與腳尖方向一致,並且不要超過腳尖;然後儘可能高地起跳並且輕盈地落地。做4組,每組15次。一定要注意姿勢的保持和動作的控制,不要變形,以及落地一定要輕,一定要輕,一定要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b、弓步下蹲(Walking lunge)

向前邁出一步並下蹲呈弓步狀,膝蓋應與腳尖方向一致,並且不要超過腳尖;然後換腿再次向前邁出弓步,動作要領與上文一致。做3組,每組15次,以兩個(即左右腿各一個)弓步下蹲為一次。

c、低姿側弓步(Low side-to-side lunge)

雙手握緊置於胸前,左腿向左側邁出一步,將身體重心放在左腿上,屈左膝同時臀部後坐;然後將重心切換至右腿上,屈右膝同時臀部後坐,兩個動作之間應保持連貫,無需起立。做3組,每組15次,以兩個(即左右腿各一個)側弓步下蹲為一次。

d、登山動作(Mountain Climbers)

作伏地挺身姿勢,屈起右腿,然後伸直,再屈起左腿,然後伸直。在保持姿勢和動作不變形的情況下,儘可能快速地換腿。做3組,每組15次,以兩個(即左右腿各一個)登山動作為一次。

e、側向彈力帶行走(Lateral Band Walks)

用一條彈力帶箍住兩條大腿,保持雙腿分開以撐開彈力帶,然後向左邊橫向移動20步,再向右邊橫向移動20步。做3組,以一次來回為一組。

f、反向提臀(Reverse hip raise)

趴在健身球或者長椅上,儘量保持雙腿筆直,然後將雙腿和臀部向上抬起,直到與你的軀幹在同一直線上,注意臀大肌的擠壓感,然後保持這個動作,隨後恢復初始動作。做3組,每組15次。

B、保護措施

a、訓練循序漸進,不要突然加量

b、保持合理體重,減輕膝蓋負擔

c、按腳型選跑鞋,平衡膝蓋受力

d、適當佩戴護具,少在硬地跑步

關於足部——足底筋膜炎

除了「跑步膝」,跑友們的另一個「大敵」就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所致,是一種由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突然加大的運動量、足部結構問題(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過短等)、不合適的跑鞋(如鞋底太薄或太硬的跑鞋)都可能使足底筋膜超量負荷,從而引起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症狀如下:

a、腳跟疼痛或不適,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b、晨起時疼痛明顯,行走過度時疼痛感加劇,嚴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時也有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是一個相當難纏的毛病,不僅容易反覆發作,還會隨著患病時間的正常而越來越嚴重。所以,最好的方案永遠是未雨綢繆——比起如何康復,我們還是更想讓你知道應該如何遠離這個「磨人的小妖精」。

預防措施

5個動作幫你保護足底筋膜

a、提踵運動(Calf raising)

站在臺階邊緣,腳跟懸空,先踮起雙腳腳尖(越高越好),然後緩慢下落;再做單腿提踵運動,動作要領如上。做3組,每組10次。

b、臺階拉伸(Step stretch)

站在臺階邊緣,腳跟懸空,把腳跟下壓(必須低於你所站立的那一級臺階),然後恢復初始動作。做3組,每組10次。

c、足弓運動(Doming)

單腳站立,腳趾蜷起以拱起足弓,然後放鬆,恢復初始動作。左右腳各做3組,每組10次。

d、腳趾伸展運動(Toe spread and squeeze)

保持坐姿,用一條橡皮筋套住五個腳趾,伸展腳趾撐開橡皮筋,然後放鬆,恢復初始動作;再用一些柔軟的東西(比如海綿之類的)塞進各個腳趾之間,再蜷起腳趾擠壓這個物體,然後放鬆,恢復初始動作。左右腳每個動作各做3組,每組10次。

e、腳趾抓毛巾(Tower Curls)

在地上平鋪一塊毛巾,一隻腳踩在上面,先用腳趾抓攏腳部周圍的毛巾,再用腳趾將毛巾鋪平。左右腳各做3組,每組10次。

運動是快樂的,跑馬拉松更是,但享受這份快樂的前提,永遠都是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大家在進行日常馬拉松訓練的時候,也要記得做一些預防傷病的措施。

(文章來源:跑步聖經)

相關焦點

  • 骨科大夫:別讓跑步毀了你的膝蓋!做到3點,你的姿勢就很完美
    這種影響體現在兩方面 力量方面 打個比方 多幾十公斤甚至一百公斤的重量 所以不建議超重人群跑步 如果想減重 可以嘗試遊泳、橢圓機或划船機 不慎暴斃的膝蓋,要怎麼恢復過來 如果你已經不慎損傷了膝關節
  •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並非跑步傷了你的膝蓋!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跑步百利唯傷膝蓋」的說法。經常跑步是否容易導致關節炎,也一直有爭議。不過,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曾發表文章,給這個爭議話題下了個結論。《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 跟蹤調查了23萬人後,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
    ;2014年,美國貝勒醫學院的 Grace Hsiao-Wei Lo 博士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無論年齡大小,只要進行有規律地跑步,都不會增加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反而還會減少發生膝蓋疼痛的機率;《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 跑步膝蓋疼多久能恢復?四大妙招讓你健步如初
    跑步膝蓋疼多久能恢復?四大妙招讓你健步如初 時間: 2019-09-11 16:18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 肥胖人群跑步減肥要慎重!共振現象「害」膝蓋
    但是共振與跑步運動和膝蓋有什麼關係呢?事實上,我們的身體也會產生共振,不同的部位振動頻率是不同的,而當這種震動發生在關節部位時,就有可能引起身體和關節的損傷!本期Emma就與你一起來聊一聊這個有趣的「共振」現象與減肥跑步的話題!共振:傷害了肥胖跑步減肥的你……很多減肥的朋友,堅持健康減肥=運動!
  • 早知道這10個跑步忠告,才能跑得健康、長久、無傷
    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次長跑,一次速度跑,或者一周大跑量的訓練,能一直跑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在沒跑步之前,你會覺得跑個步嘛誰不會,但開始跑步一段時間後,就發現:呼吸急促、肌肉酸痛、腿部發脹,都怎麼回事?為什麼別人膝蓋沒事,我膝蓋卻疼?
  • 跑步爬山真的會上膝蓋嗎?聽骨科專家講解關於膝蓋那些事兒
    如何保護膝蓋?1月15日,記者採訪了鄭州市骨科醫院關節病Ⅰ科副主任司文騰。近日,鄭州市骨科醫院來了一對年過七十的老夫妻,兩人都出現了膝關節疼痛、變形的情況,上下樓更是疼痛難忍。鄭州市骨科醫院關節病Ⅰ科鄒士平主任、司文藤副主任檢查後,發現兩人都是嚴重的骨性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周圍大量骨贅形成,膝關節內翻畸形,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已經很難解決問題,只能通過關節置換手術來治療。
  • 百年扁氏,為什麼年輕人膝蓋會痛,這些事情要少做
    在我們身體裡面,主要的承重部位就是膝蓋,而現在又是由關節軟骨等組成,一旦某一個地方出現問題,那麼整個膝蓋都會受到傷害。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膝蓋疼痛好像只會出現在老年人的身上,可是現在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年輕人,也會覺得自己的膝蓋疼。
  • 想要正確的跑步姿勢,你得繞過這 4 個大坑
    而因為錯誤的跑步姿勢受傷後,卻去抱怨「跑步」是個傷身的運動……這個鍋,跑步真的不想背。 如何擁有科學高效的跑步姿勢,首先,你需要先繞過下面這四個大坑。 蹬地會產生往上「蹦」的力,會延長觸地時間,會加大接下來落地時的衝擊力,會造成跨大步及體前著地,會帶來傷痛…… 總之,說蹬地是跑步各種傷病的萬惡之首實不為過
  • 東方紅航天生物保健品:認識膝蓋結果,預防膝蓋損傷
    據東方紅航天生物保健品公司的技術人員統計,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每100人就有46個人有膝蓋疼痛的現象,而70歲以上則接近100%膝蓋疼痛。簡單來說,膝蓋由三部分骨頭組成,分別是股骨(大腿骨)遠端、脛骨(小腿骨)近端和前面的髕骨。為了讓膝蓋可以順暢的打彎和伸直,這三部分骨頭上都覆蓋著一層非常光滑的白色軟骨。
  • 歐文兩蓋庫裡卻輸給傷病 膝蓋傷情令詹皇擔憂
    更加糟糕的是,騎士主力控衛歐文傷了膝蓋,傷勢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檢查。  【彈盡糧絕】  詹姆斯打光最後一顆子彈  比賽結束,甲骨文球館陷入黃色風暴的狂歡之中。詹姆斯鐵青著臉,一言不發走向更衣室。進入球員通道,他邊走邊摘下護臂,然後把它扔進垃圾桶裡。  44分、8個籃板和6次助攻,詹姆斯這個晚上的表現無可指摘。
  • 吳京自曝傷病嚴重到可領殘疾證:膝蓋軟骨沒了,下肢癱瘓過
    吳京自曝傷病嚴重到可領殘疾證:膝蓋軟骨沒了,下肢癱瘓過作為知名武打明星的吳京,登上了《學習強國》的舞臺,為觀眾們展示吳京的另一面,吳京和觀眾聊起了自己身上的各種傷痛,主持人認為吳京是憑著自己的衝動堅持完成拍攝的,這也是不少觀眾心裡的想法。
  • 「您都這樣了,就別跑步了!」跑步忽視這些原則,一定會受傷!
    跑者世界的第一代編輯和曾經出版過三本女性跑步書籍的 Joan Ullyot 博士,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了這個原則,Ullyot 博士說,那些很快提升跑量的人很容易受到傷病困擾。 當然這個數字也不是說要你必須嚴格按照 10% 增加就不會受傷,它主要想表達的是,訓練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只會事半功倍。
  • 闢謠:靠牆靜蹲可以改善膝蓋疼的問題?別鬧了,小心越做越嚴重
    跑步是一項入門門檻比較低的運動,所以很多想要減肥的小夥伴都會首選跑步!但問題來了,雖說跑步門檻低,但是如果跑步姿勢不對,或者臀腿肌肉太弱,會導致跑步膝蓋痛!每當出現膝蓋痛,很多人都會選擇進行靠牆靜蹲的訓練,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動作可以有效強化膝蓋周圍的小肌肉群,從而穩定膝蓋!但事實是,你很可能因為做了這個動作,導致膝蓋受傷更重!為什麼這麼說呢?
  • 跑步導致許多人膝關節損傷,無法治癒,應該怎樣正確跑步? - 紅太陽...
    第三遠離跑步膝的準備1、熱身運動:跑步前,進行5分鐘的熱身,讓全身肌肉骨骼關節進入運動狀態。2、拉伸運動:針對膝關節的熱身動作有蹲起、原地高抬腿、後踢腿,另外拉伸大腿肌肉也有助於運動時保護膝蓋,拉伸運動可以讓膝蓋的關節腔內的潤滑液分泌更充分,減少運動時關節之間硬對硬的「碰撞」。
  • 跑步小腿損傷應對策略有哪些?怎樣恢復的快,科學理解很關鍵
    導語:近些年來跑步這一項運動越來越受人們歡迎。在公園中可以看見有很多暴走團,甚至還有跑步團,一個人在前面扛著大旗,身上背著音箱,每個人看起來都非常有精神,很長時間都不會累。對於剛剛接觸跑步的人來說,有的人沒跑多久,小腿就會有酸痛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 20條跑步冷知識,知道一半算我輸!
    >02:偶爾走跑結合進行跑步,可以有效保護膝關節和腳踝,防止運動損傷; 03:每跑一步,你都需要用上身體200塊肌肉(難怪跑完之後全身都很累); 04:體重每增加1kg,走路時膝蓋就需要多承受3kg壓力,跑步時膝蓋就需要多承受10kg的壓力,還敢長胖嘛
  • 跑步不受傷,才是自律的高級表現
    小編有個朋友,自從10月中旬開始,跑馬的步伐幾乎沒有停過,起初是一周一個半馬,最近跑完錫馬,跑西馬,一個月跑了2場半馬2場全馬。  從錫馬開始,他膝蓋就有些不舒服、腳也磨出了泡,可他認為跑馬哪有不累的,並沒有在意;第二周又去跑西安馬拉鬆了,結果成績一場不如一場,越跑越累。
  • 速度VS耐力 新手該怎麼奠定跑步基礎?
    羅比-沃森是加拿大的一位馬拉松跑步教練,他認為跑步新手的訓練計劃應該取決於跑步目標、時間和年齡等因素。沃森認為初跑者應該從最基礎的訓練開始。「跑步新手需要知道應該如何跑步。當你以較慢的速度奠定基礎時,身體受到的衝擊力較小,有助於保護膝蓋免受傷。」沃森表示:「跑者絕大部分的傷病都是由於訓練過度、速度過快,所以跑者首先要奠定有氧運動的基礎,增強有氧適能。所以跑者首先要增強耐力,再考慮提升速度。」當跑者奠定了跑步的基礎之後,並且能不間斷的跑完數公裡,那麼就可以加入一些速度訓練了。
  • 【跑步加油站】你的體質究竟適合跑步嗎?
    ,我也好想動起來,可是我到底適不適合跑步呢? 過度肥胖的人並不適合跑步 很多人跑步的目的是為了減肥,尤其是女性跑者,為了能有一個修長的身材,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跑步成為他們的首選。但長距離跑步是一項有氧運動,在跑步20分鐘後,人體開始消耗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