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跑步減肥要慎重!共振現象「害」膝蓋

2021-01-07 鳳凰大健康

共振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蕩秋天」!但是共振與跑步運動和膝蓋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也會產生共振,不同的部位振動頻率是不同的,而當這種震動發生在關節部位時,就有可能引起身體和關節的損傷!

本期Emma就與你一起來聊一聊這個有趣的「共振」現象與減肥跑步的話題!

共振:傷害了肥胖跑步減肥的你……

很多減肥的朋友,堅持健康減肥=運動!但這並非完全正確,就比如跑步,並非人人都適合跑步減肥,體重超重的人就不適合長期跑步!為什麼?因為體內過多的脂肪容易和運動輸入的衝擊產生共振!結果就是——損傷關節、刺激骨關節炎!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跑步時產生在膝蓋處的共振,我們先來講一個發生在19 世紀的法國昂熱市的一個故事:一支威風凜凜的拿破崙軍隊在指揮官的口號下,邁著整齊的步伐經過一座大橋。瞬間,大橋轟然崩塌,許多軍人和市民跌落水中喪生。導致這件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共振!

物理上,只要物體振動的頻率相近、重疊,引起的共振就會讓物體振動的幅度增大,力度加強,最後會傷害到物體自身。比如故事中的大橋,堅固如斯,在共振的威力下也會坍塌。

Emma檢索到:

共振現象就是當物體的振動頻率相近、重疊,引起的共振讓物體的振動幅度越來越大的物理現象。

以此我們來看看發生在關節處的共振。關節部位的振動頻率和跑步等運動的衝擊頻率(衝擊力的輸入振動頻率是 10hz 左右,脂肪的固定振動頻率是 2-10hz)是非常相近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跑步的時候,跑步的衝擊頻率與關節部位的振動頻率相近時,二者引起的共振讓膝蓋關節震動的幅度增大,力度加強,進而引起關節的損傷。

目前有研究發現,脂肪的體積越大,重量越重,共振的效果越強,對身體的傷害也就越強烈。也就是說,體重越重的人共振的效果越強,對關節的損傷越大。

此外,過重的體重體脂,還會促進脂肪細胞產生更多的炎症促進蛋白,更容易刺激骨關節炎。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建議體重超重、脂肪又比較多的人跑步減肥的原因啦!

超重的人在跑步時膝關節是如何發生共振的?

當我們跑步的時候,膝蓋承受的壓力是自身體重的6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是80公斤,當他跑步的時候,他膝蓋承受的壓力就是480公斤。所以體重基數太大的人,一開始還是需要通過醫生的指導慢慢減肥,不要盲目跑步減肥,以免傷害身體,變成「跑步膝」。

Emma檢索:

為什麼普通人跑步不傷害膝蓋?是因為普通人的肌肉和脂肪的比例比較合適,而肌肉正好能調節身體振動頻率。普通人跑步的時候,肌肉會分出一部分力量幫助調節振動,保護身體和關節。

跑步這條路「斷」了適合「胖友」的運動是什麼?

事實上,除了跑步,以下幾種運動在自己BMI超過30之後也絕對不要做:

1、平板支撐、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硬拉等,主要腰部發力的運動;

2、籃球、足球、排球等,劇烈急停的運動;

3、跳繩、跳高、跳遠等,雙腳離開地面的跳躍運動;

4、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IT),減肥熱門運動類目。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運動適合超重人群呢?

除了合理的飲食外,一般建議需要從遊泳、快走(剛開始,每周走路2~3次,等身體適應以後,逐漸增加到每周4~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和騎自行車等運動來進行減肥,當體能上升、體重指數下降後,再逐步選擇跑步、跳繩等運動。

相關焦點

  •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並非跑步傷了你的膝蓋!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跑步百利唯傷膝蓋」的說法。經常跑步是否容易導致關節炎,也一直有爭議。不過,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曾發表文章,給這個爭議話題下了個結論。《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 【跑步加油站】你的體質究竟適合跑步嗎?
    過度肥胖的人並不適合跑步 很多人跑步的目的是為了減肥,尤其是女性跑者,為了能有一個修長的身材,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跑步成為他們的首選。但長距離跑步是一項有氧運動,在跑步20分鐘後,人體開始消耗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 體脂率高的人如何減肥
    核心提示:提到體脂率高,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往往是指外形看起來不是很胖,但是檢測時卻發現皮下脂肪卻已經超出了正常的量,對於體脂率高的人來說,雖然不會對外形產生影響,但是卻會影響到身體健康,那麼,體脂率高的人如何減肥效果好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如何正確輕鬆地跑步減肥?
    實踐證明跑步是種非常簡便有效的減肥方式,不需要特別的場地,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既環保低碳又簡捷實用,不過,跑步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很多人跑步不注重方式方法,每次跑步都折磨得自己筋疲力盡,無法長期堅持,最後只落得個事倍功半,減肥的效果也未必顯著。那麼,怎樣跑步既能省力又能保證減肥效果呢?
  • 不要再用跑步減肥了!危害這麼大,現在知道還不晚
    跑步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歸因於大力宣傳推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跑步具有太多其他運動所沒有的優勢,如門檻低、花費少、場地不受限、簡單易操作等。但是今天,小編必須提醒你:請不要再用跑步減肥了!你可能跑了很久並沒有感覺不舒服,你可能看到網上很多人試圖為跑步的損傷洗白,未來你也可能會減肥成功,但更可能的是,你會更早地跑去醫院換關節。
  • 跳繩減肥的副作用是什麼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聽說過跳繩減肥的方法,通過適當的跳繩,其實不只是可以幫助減肥,對身體也是有一定好處的,但同樣不正確的跳繩,對身體也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說採取跳繩運動的減肥方法時,掌握好正確的跳繩方式是非常關鍵的,那麼跳繩減肥的副作用是什麼呢?
  • 跑步膝蓋疼怎麼辦?
    減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計算每天的熱量消耗要大於攝入。其實相較於「大魚大肉」,缺少蛋白質,米飯、麵條、饅頭這類碳水化合物卻過高的飲食結構更不利於減脂。因此,建議不要糾結到 K4 的課程,寧可降低到自己適合的訓練強度、提升訓練質量,同時降低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確保每日的運動消耗大於攝入。
  • 11個小動作,完美預防跑步膝蓋傷病!
    雖然有研究表明,擁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更不容易在膝蓋上出毛病,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跑者被困在了膝蓋的問題上,也就是傳說中的「跑步膝」。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該怎麼預防? 髕股關節症候群——這個聽起來不明覺厲的名詞,其實就是「跑步膝」的學名,屬於過度使用症候群。拋開複雜的學術解釋,我們不妨直接來了解一下它的典型症狀都有哪些。
  • 有4種運動方式的減肥,或比跑步更有效,更省時,不妨一試
    導語:跑步目前是很對減肥人士的選擇,跑步能夠讓我們全身的器官得到鍛鍊,除了達到健身的效果,還有減肥的效果,但是如果你想要更快減肥燃脂的話,跑步並不是最佳的選擇,這四種運動,效果更好,時間更短,能夠儘快燃燒你的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 跑步五公裡和步行五公裡是否消耗相同的卡路裡?答案出乎意料
    有些人喜歡跑步,有些人喜歡走路,有些人喜歡做瑜伽或遊泳等,都能達到鍛鍊的效果。跑步和步行是最流行的兩種鍛鍊方法。兩種方法的卡路裡消耗量有區別嗎?我們來看看跑步5公裡和步行5公裡所消耗的卡路裡是否相同。跑步五公裡和步行五公裡所消耗的卡路裡當然是不同的。首先,兩者的速度不同。跑五公裡比走五公裡快得多。速度越快,需要的能量就越多。
  • 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長期久坐再加上缺乏鍛鍊,導致下肢肌肉無力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無力的肌群無法為膝關節提供應有的穩定性。肌肉力量不足則無法固定骨骼在它原有的位置之上,使之產生偏移,導致膝關節的受力變得不平衡,引發不必要的磨損。 而強健有力的下肢肌肉,可以幫助膝關節將身體的壓力均衡的分散,幫助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 關於跑步減肥的幾點建議,別讓自己的汗水白流
    相信關於跑步減肥這個話題已經講的實在是太多了,有一些朋友可能已經有點厭煩,但是即便是如此,有些事情還是不得不知。 如果你想要藉助跑步來達到減肥的效果,那就應該知道如何正確跑步,才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才會讓自己的汗水不會白流。
  • 福祉康養|打好膝蓋保衛戰,這些傷膝蓋的習慣你有嗎?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40歲以下的人群中,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為10%~17%; 60歲以後,患病率飆升到50%;到了75歲,80% 的老年人都不能逃脫,遠超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一些年輕人因為長期跑步、爬山,又不懂得保護膝蓋,也造成膝蓋軟骨的提早磨損和受傷。
  • 骨科大夫:別讓跑步毀了你的膝蓋!做到3點,你的姿勢就很完美
    作為一個常破PB的馬拉松愛好者 經常有人問我 「九叔,為啥你那麼喜歡跑步?」彈性、延展性下滑 最終造成慢性損傷 雖說跑法不對容易損傷膝關節 但有一群人 他們就算是站著也能受傷 那就是超重人群
  • 跑步膝蓋疼多久能恢復?四大妙招讓你健步如初
    跑步膝蓋疼多久能恢復?時間: 2019-09-11 16:18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我們都知道,跑步的時候膝蓋所承受的負荷是極大的
  • 「肥胖基因」的存在會影響減肥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現的與常見肥胖指標相關的基因位點超過500個,科學家們也還在不斷的探索中,但是這些所謂的「肥胖基因」真的會影響我們的減肥進程嗎?為此,世界各國的肥胖專家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2016年,《英國醫學會期刊》就刊登了一項系統回顧與薈萃分析研究,研究目的就是想一探FTO基因和減肥效果之間的關係。
  • 中國成人肥胖指南_減肥知識庫_39健康網
    要提倡健康體重的理念,保持合理體重。將積極預防和控制與超重和肥胖有關的疾病、改善健康狀況、延長積極的生命期限和提高人群生活質量作為公共衛生的根本任務之一。  超重和肥胖症的防治不單純是個人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從宣傳、教育和健康促進入手,做好社區人群的監測和管理,及時發現高危個體及可能伴發的併發症,並進行具體指導,也應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
  • 每天跑5公裡、10公裡,對膝蓋好還是壞?健身達人幫你解答!
    導語:現如今最常見的運動方式就是跑步了,有些人每天5公裡、10公裡的跑量,其實跑量並不算大,甚至是有厲害的人能夠一天跑到15公裡或者是20公裡,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跑步的人膝蓋是沒有問題的,而有些人跑步的時候膝蓋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這實際上是與自己本身體質的原因有著很大的關係。
  • 研究證實,肥胖讓癌症更危險!減肥不為變美,為救命
    【2】丹麥一項為期40年(1977-2016年)的全國性研究顯示,相比於普通人群,超重和肥胖人群癌症風險增加了12%;這種風險在男性與女性中又有所區別,男性為14%,女性為11%,相比而言,超重和肥胖對男性患癌風險的影響比女性更大。
  • 膝蓋疼是怎麼回事?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因為體重的每增加1公斤,走路時膝蓋要承受的壓力就增加3公斤,跑步時膝蓋要承受的壓力則增加10公斤! 所以,想要為膝蓋「減負」,就得拒絕發胖。 大家都以為跑步傷膝蓋,但其實久坐人群的膝蓋發病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