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蕩秋天」!但是共振與跑步運動和膝蓋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也會產生共振,不同的部位振動頻率是不同的,而當這種震動發生在關節部位時,就有可能引起身體和關節的損傷!
本期Emma就與你一起來聊一聊這個有趣的「共振」現象與減肥跑步的話題!
共振:傷害了肥胖跑步減肥的你……
很多減肥的朋友,堅持健康減肥=運動!但這並非完全正確,就比如跑步,並非人人都適合跑步減肥,體重超重的人就不適合長期跑步!為什麼?因為體內過多的脂肪容易和運動輸入的衝擊產生共振!結果就是——損傷關節、刺激骨關節炎!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跑步時產生在膝蓋處的共振,我們先來講一個發生在19 世紀的法國昂熱市的一個故事:一支威風凜凜的拿破崙軍隊在指揮官的口號下,邁著整齊的步伐經過一座大橋。瞬間,大橋轟然崩塌,許多軍人和市民跌落水中喪生。導致這件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共振!
物理上,只要物體振動的頻率相近、重疊,引起的共振就會讓物體振動的幅度增大,力度加強,最後會傷害到物體自身。比如故事中的大橋,堅固如斯,在共振的威力下也會坍塌。
Emma檢索到:
共振現象就是當物體的振動頻率相近、重疊,引起的共振讓物體的振動幅度越來越大的物理現象。
以此我們來看看發生在關節處的共振。關節部位的振動頻率和跑步等運動的衝擊頻率(衝擊力的輸入振動頻率是 10hz 左右,脂肪的固定振動頻率是 2-10hz)是非常相近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跑步的時候,跑步的衝擊頻率與關節部位的振動頻率相近時,二者引起的共振讓膝蓋關節震動的幅度增大,力度加強,進而引起關節的損傷。
目前有研究發現,脂肪的體積越大,重量越重,共振的效果越強,對身體的傷害也就越強烈。也就是說,體重越重的人共振的效果越強,對關節的損傷越大。
此外,過重的體重體脂,還會促進脂肪細胞產生更多的炎症促進蛋白,更容易刺激骨關節炎。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建議體重超重、脂肪又比較多的人跑步減肥的原因啦!
超重的人在跑步時膝關節是如何發生共振的?
當我們跑步的時候,膝蓋承受的壓力是自身體重的6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是80公斤,當他跑步的時候,他膝蓋承受的壓力就是480公斤。所以體重基數太大的人,一開始還是需要通過醫生的指導慢慢減肥,不要盲目跑步減肥,以免傷害身體,變成「跑步膝」。
Emma檢索:
為什麼普通人跑步不傷害膝蓋?是因為普通人的肌肉和脂肪的比例比較合適,而肌肉正好能調節身體振動頻率。普通人跑步的時候,肌肉會分出一部分力量幫助調節振動,保護身體和關節。
跑步這條路「斷」了適合「胖友」的運動是什麼?
事實上,除了跑步,以下幾種運動在自己BMI超過30之後也絕對不要做:
1、平板支撐、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硬拉等,主要腰部發力的運動;
2、籃球、足球、排球等,劇烈急停的運動;
3、跳繩、跳高、跳遠等,雙腳離開地面的跳躍運動;
4、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IT),減肥熱門運動類目。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運動適合超重人群呢?
除了合理的飲食外,一般建議需要從遊泳、快走(剛開始,每周走路2~3次,等身體適應以後,逐漸增加到每周4~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和騎自行車等運動來進行減肥,當體能上升、體重指數下降後,再逐步選擇跑步、跳繩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