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現身說法,告訴你半月板受傷有多痛苦

2020-12-08 懂球帝官方

歐冠半決賽次回合被利物浦驚天逆轉後,巴薩馬上又傳來了新的壞消息:蘇亞雷斯在兩回合與利物浦的纏鬥中遭遇半月板損傷,他接受了右膝關節鏡手術。

半月板的作用是什麼,它在怎樣的情況下最容易損傷?為什么半月板損傷那麼難恢復,為什么半月板損傷會感覺整條腿都廢了?半月板損傷都有哪些治療和康複方式?經歷了數月與半月板損傷鬥爭後,筆者對於相關專業知識有了一定了解。這篇文章我將結合自身的經驗,給大家做一個關於半月板損傷的綜合科普。

【半月板的作用是什麼?】

首先還是讓我們從名稱入手,半月板為什麼叫半月板?主要是因為它的形狀特別像月牙。半月板在什麼位置?大多數人可能只是籠統的給出答案:膝蓋。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想要了解半月板的具體位置和作用,讓我們大致了解一下膝關節的組織結構。

膝關節主要有四條主要韌帶。在膝關節內部有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這兩條韌帶主要控制膝關節的前後運動穩定性;膝關節內測有一條內側副韌帶,外側有一條外側副韌帶,這兩條韌帶主要控制膝關節內外方向的穩定性。人體大腿的骨幹和小腿的骨幹連接、人體完成小腿屈伸的動作,主要就是靠四條韌帶的「通力合作」。


韌帶牽引小腿完成屈伸等動作時,膝關節內大腿骨幹(股骨)的盡頭就會和小腿骨幹的盡頭發生「硬碰硬」,這樣幾年下來,膝關節內股骨和脛骨由於過度摩擦就會過度損耗;還有一點,假如膝關節內股骨盡頭和腓骨盡頭真的直接「碰撞」,由於股骨和腓骨盡頭都有自己的弧度,這就會導致接觸面並不吻合,恐怕一發生接觸就會發生相對的左右運動,這樣一來膝關節就毫無穩定性可言。

怎樣才能既防止股骨和腓骨長年累月「硬碰硬」過度損耗;又能避免股骨和腓骨的接觸面不吻合而產生的不穩定?造物主在造人的時候,專門在膝關節內塞了一個神奇的東西——半月板。

半月板的質地是纖維軟骨,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這樣當人在跑步時,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腓骨本來想在膝關節內肆意碰撞,因為有了半月板這層緩衝墊,就直接避免了二者相互磨損。部分醫生有叫半月板「軟骨墊子」的習慣,就是因為半月板擁有氣墊一樣的緩衝和避震作用。

(圖)蘇亞雷斯2014年就接受過一次半月板手術

半月板怎樣避免股骨和腓骨相對的左右運動呢?這得從半月板的形狀說起。從平面上來說,半月板一般呈月牙狀,但從立體感上來說,半月板外周較厚,內部較薄,它是一個外凸內凹的存在,這樣當兩個有一定弧度的骨頭從兩邊加力時,會因為半月板外凸內凹的形狀而增加穩定性。具體來說,半月板上面凹陷,與股骨髁相適應,下面平坦,與脛骨平臺相適應。

半月板的作用主要就是兩個:1、避免股骨和脛骨因為長年累月的「硬碰硬」而產生磨損消耗;2、它的形狀和質地決定了它有減震和緩衝的作用,增加了膝關節的穩定性。

一個膝關節內有兩個半月板,靠內側為內側半月板,靠外側的為外側半月板。

【半月板為什麼會發生損傷】

正如前文所言,半月板是股骨和腓骨之間的一個「墊子」,這個「墊子」本身就有避免股骨和脛骨「互相傷害」的功能,那半月板為什麼會自己受損傷呢?可以這樣通俗易懂的理解,本來兩個壯士就要拳腳相加大打出手,這時候「半月板君」為了隔開二人跑到二者中間,結果兩個人的拳腳全部落在了「半月板君」身上——這就是半月板會受到損傷的原因。

半月板本身在股骨髁和脛骨髁之間有減震和緩衝的作用,但這個「減震墊」有一個承重的極限,一旦股骨和脛骨之間的「碰撞力」超過半月板承重的極限,結果就是「減震墊」徹底壞了。這也是負重訓練更可能傷到半月板的原因。

運動員在場上沒有負重,為什麼也經常傷到半月板呢?運動員的奔跑強度導致半月板受到的壓力是體重的數倍,倘若運動員在高速行進當中試圖做一個急停急轉動作,身體重心會在某些瞬間出現在一條腿上,這時候半月板的受力點就容易發生損傷。

「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在筆者半月板損傷的多次診斷治療中,不同的醫生反覆在強調這一句話。筆者是在野球場上一次拉球轉身倒地不起,我當即可以自我判斷:骨頭肯定沒問題,正常的屈伸小腿沒有太大的障礙感。只是感覺膝關節內測有明顯的刺痛感——要麼是韌帶、要麼是半月板受到損傷。

(圖)半月板損傷核磁共振檢查片子

目前身體的軟組織病變診斷,主要途徑就是拍核磁共振。在確定了是半月板損傷後,我的主治醫生向我引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半月板損傷根據損傷程度不同分為三級,一、二級說明傷勢相對較輕,首選保守治療。因為一二級損傷手術對半月板的幹預,大於它本身受到的傷害;一旦半月板損傷被評估為三級,醫生的建議是儘快進行手術。

其實在拍核磁共振之前,醫生還有一個「手動」初步判斷的方法。這裡我也做一個分享:用大拇指按壓膝關節間隙,如果是內測間隙疼痛,那麼受傷的極有可能是內側半月板;外側間隙疼痛則可能是外側半月板受傷。醫生手動判斷的結果就是我的內側半月板損傷,核磁共振的結果也相同。

【保守治療要重視,不要往受傷的半月板「砸大錘」】

無論是哪個級別的半月板損傷,從治療過程看都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這個概念相對好理解,身體大多數部位一受到外力傷害,一般都會腫脹劇痛。這個病灶「發酵」的過程就稱為急性期。急性期的治療主要就是消炎止痛。

(圖)NBA球星羅斯也曾遭遇過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急性期的「親身體驗」,就是膝蓋水腫,按壓有明顯的疼痛感。其中,水腫的程度,直接到了用手按壓都感覺得到裡面有「水流」的地步。所以,醫生初步治療的方向就是消水腫。膝關節內部本身就會分泌關節積液,這是人體自身的一種免疫調節,積液在膝關節內有潤滑作用。自然的,當膝關節積液過多時,人體本身會自行吸收。

為什麼關節內部損傷會造成明顯的膝關節積水呢?因為損傷打破了膝關節內部「分泌與吸收」的平衡,膝關節內部的吸收「裝置」受到病變影響「罷工」,所以積液就持續增多。我的左膝關節被診斷為半月板二度損傷,積液還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倘若三度損傷積液持續無法吸收,那麼就不得不通過關節穿刺抽出積液——就是用一隻打屁股的針筒,針尖更大,插入膝蓋抽出積液。

二度損傷關節積液還在一個可控的範圍,所以醫生會開一些促進吸收的藥物給你。這裡要向大家分享一個我切身的經驗——按摩推拿最有利於積液的吸收。筆者剛受傷那幾天偶爾出去散個步,幾個小時後膝關節積液就肉眼可見的增多。一個朋友推薦我去推拿按摩,按摩完第二天早上膝關節積液就肉眼可見的減少。並且我關節積液最終的消除,正是依靠持續的推拿按摩。

因為是二度損傷,所以開了一些藥物之後我就回家了。其實醫生當時還有一個建議,最好是打三周的石膏。我給出的回答是:「NO!」因為筆者從小就喜歡運動,一天不動就會感覺自己生病了一樣。再加上那段時間健身兩個多月,胸肌剛剛成型,我怎麼能突然中斷我的健身事業呢?當時醫生只囑咐了一句:「那一定要儘量避免走動。」

一沒傷到骨頭,二沒傷到韌帶,應該問題不大——抱著這樣錯誤的想法,我那段時間每天都一瘸一拐到樓下的小花園裡散個步。整天一動不動都快瘋了!每天散步的距離可能也就一公裡,但正是這一公裡讓我錯過了最佳的癒合期。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說一句話:「不要往別人傷口上撒鹽巴。」我每天散步一公裡的行為,簡直就是往自己的傷口上砸大錘。怎麼講呢?半月板受傷,無非就是因為膝蓋屈伸、扭轉這些動作。一旦你再堅持走路,一到你半月板受傷那個特定的動作、角度,受傷的半月板傷口就會受到股骨髁再次的擠壓和碰撞,整個身體的部分重量「砸」在傷口上,為什麼每走一步膝蓋都會痛,因為每走一步膝蓋半月板都在受二次傷害。倘若手臂上被刀劃了個口子,每個人都知道儘量不能碰傷疤。半月板損傷還每天散步,就是朝著身體內部的傷疤拳腳相加。

(圖)2013年4月長友佑都也曾遭遇半月板撕裂

重視!一定要重視!因為散步的痛感也還可以忍受,所以覺得應該沒問題。殊不知每一次邁腿走路,都有可能造成半月板的二次損傷。作為用血肉之軀趟過這個誤區的「資深患者」,強烈建議剛剛損傷的人聽醫囑打石膏靜養。就拿我自己來說,感覺到膝蓋好轉速度加快,也是從老老實實的臥床開始。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有運動習慣,但我以慘痛的教訓告訴你,這時候——你不得不戒了它。

【為什么半月板損傷會感覺腿廢了?】

半月板損傷,整條腿真的廢了嗎?沒有切身體會,恐怕永遠不會有這個疑問,明白那種感覺。筆者從小到大就是個「頑猴」,經歷過數次脫臼、骨折、肌肉拉傷,還有一次高空墜落腦震蕩的經歷。脫臼、骨折甚至腦震蕩的「折磨」,都無法與半月板損傷做鬥爭相比。半月板損傷最大的折磨,在於對信心、對人心態的折磨——好不容易修養一周,說下床試探幾步,立馬感覺不行了。這樣一次、兩次、三次尚可,但10次、20次下來,有的時候會莫名其妙唉聲嘆氣,有的時候會想——這輩子還會好嗎?

為什麼一個「軟骨墊子」,恢復速度甚至比脫臼、骨折還慢?醫學上有一個詞形容半月板在膝關節內的處境:呈游離狀態。嚴格意義上說半月板並不與周邊的肌肉、韌帶和骨骼發生直接聯繫,這就導致了,它大半部分是沒有血液供應的,它的營養供給主要來自於關節液。而醫生的藥物幹預,最終幾乎都是以血液運輸的形式送達病灶的。

任何的靈丹妙藥,對於半月板的大部分來說,都沒有接收途徑。所以才會有那個問題——半月板損傷是可逆的還是不可逆的?

有人的半月板撕裂被醫生診斷為不可逆,有人的半月板損傷被鑑定為可修復,為什麼會這樣,其中的奧秘在哪裡?其實半月板並非完全沒有血液供應,如上圖紅色區域所示,半月板邊緣10%-30%的區域有少量血液供應,這個區域醫學上稱為紅區。紅區的半月板損傷,因為血液可以將「靈丹妙藥」輸送到病灶,所以經過治療後會康復。

半月板中間的區域稱為白區,白區沒有血液供應,只能任由其自生自滅,任何的「靈丹妙藥」都沒有途徑和渠道送達,所以,白區的半月板損傷幾乎都是不可逆的。

半月板損傷會有腿廢了的感覺,多半就是上述原因。假如你的半月板是白區嚴重撕裂,那麼接受治療之前你的腿可以說就是「廢了」;而紅區即便能夠通過藥物修復,這個區域血液供應量極少,藥物送達和生效速度極慢,所以至少三個月半月板損傷才會有明顯好轉。

這三個月期間,打針吃藥都沒有明顯效果,久而久之心理上就會覺得自己的腿「廢了」。這真的是筆者的親身體會,你能想像那種感覺嗎——每走一步,膝蓋每做一次屈伸,股骨和脛骨就從兩個方向朝著撕裂的半月板「揮拳」……有太多太多次,自暴自棄的都想用什麼東西砸膝蓋。

(圖)醫生正在通過顯示屏觀察患者關節內的情況

一度二度的半月板損傷統稱為輕度損傷,醫生一般都會先建議保守治療;那三度損傷怎麼辦呢?目前的主要醫療手段是關節鏡手術。關節鏡手術一般是朝著膝蓋打兩個直徑小於1釐米的孔,往兩個孔插入兩根空心管兒,一根裡頭裝著打光設備和一個攝像頭,光源和攝像頭進入膝關節後,關節內的任何病變都可以放大數倍投射到顯示頻上——小小的半月板在顯示屏上就像一堵牆一樣,哪兒有裂縫,哪兒有窟窿清晰可見。

另一根空心管裡一般就導入手術用具——要是紅區的半月板縫合,一般就是針線;白區的半月板一旦受到嚴重損傷無法修復,一般只能採取部分切除,這個時候醫生會導入「刀具」做部分切除。

還有一種情況,半月板受傷後經過長期的股骨髁二次擠壓和摩擦,整個平面上已經「高低不平」,這也十分不利於半月板乃至於膝關節內部環境的復原。這時候導管內會導入一張「嘴巴」——實際上是一把鉗子似手的術刀,將半月板高出的、參差不齊的地方「啃了」,讓半月板恢復平整。

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關節鏡手術,度過急性期之後一度要注意康復鍛鍊。康復鍛鍊有什麼作用呢?通過積極鍛鍊防止肱四頭肌(大腿正面肌群萎縮),將來試著下地走路時,肱四頭肌會分擔部分半月板受到的壓力,這樣一是可能更早的下地走路;二是進行下地走路時減小半月板再度損傷的機率。

怎麼防止肱四頭肌萎縮呢?剛剛度過急性期的患者,一定要避免膝關節發生屈伸,筆者就推薦一個實用有效的動作:平躺在床上,直腿慢慢上抬,再慢慢放下。動作的數量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一般是12到15個一組,每天進行三到四組。數月後感覺膝關節明顯好轉,小腿屈伸已無痛感,這時候可以換一種更直接高效的鍛鍊方法:坐在椅子上,通過大腿肱四頭肌的力量帶動小腿慢慢屈伸。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最終還是達到12到15個一組,每天三到四組的練習量。

以上兩個康復動作都能輕鬆完成質量和數量,並且膝蓋沒有明顯的不適感,那麼恭喜你,你離正常的行走已經很近很近了。

相關焦點

  • 154名親歷者告訴你答案,科學家:神奇
    154名親歷者告訴你答案,科學家:不可思議。我們來看看154名親歷者告訴你答案,科學家稱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身心也是非常平靜,這樣類似的說法,其實是比較多的,也就是說,死亡可能就是差不多這樣的狀態。因為在科學家的統計數據中,有70%以上的人在臨死前感到非常平靜,身心放空,有35%的人能感受到自身有靈魂出竅。這裡就引發了一個問題,那麼就是人類是否真的存在靈魂,是不是人死亡之後,靈魂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 記者對話T179次列車側翻事故親歷者
    一名郴州市民告訴記者,「郴州是林邑之城,山多,很多線路都是在山間,事發地距離郴州市中心不遠,開車半個多小時。」該市民還說:「這幾天是下雨,昨天晚上還下了大雨。」下午6點10分左右,記者聯繫上此次事故的親歷者小易,採訪時他正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記者通過電話,對話了小易,還原了當時了情況。記者:你受傷嚴重嗎?
  • 核磁共振發現半月板有損傷,一定很嚴重嗎?是否需要做手術?
    人到老年,腿腳總會有或大或小的問題,半月板損傷算是較為常見的。很多患者因為疼痛來就診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醫生快給我看看,是不是半月板損傷了?」患者的心情,身為醫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半月板損傷,不是哪個醫生說一句話就能夠定性的。
  • 154名親歷者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類成為了地球上的主導者,是站在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等生物,人類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可以支配著地球上的一切資源。不過近不管人類多麼強大,我們都必須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人們對於死亡也是非常恐懼的,因為人們認為人在臨死前是非常痛苦的
  • 2020最新版:半月板損傷術後康復四個階段
    半月板(meniscus)是膝關節中的纖維軟骨,是保護膝蓋防止退化最重要的組織,它可以吸收運動時的震蕩,傳遞下肢的力量,潤滑和穩定膝蓋關節。 一旦半月板受傷會使膝蓋的生物動力學改變,導致進一步的軟骨受損、甚至早期的膝蓋退化。
  • 植髮是年輕人的,中年人選擇與脫髮和解|親歷者說
    親歷者說 Vol.3本期親歷者:脫髮者「您先。」27 歲的小田習慣性伸出右手,讓合作方先上了扶手電梯,自己跟在後頭。合作方不知道小田這份禮貌的出發點——他不想讓人看到自己謝頂跡象的頭頂。像小田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 半月板損傷分幾級?幹細胞療法能否實現半月板損傷的臨床修復?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半月板損傷並不陌生,全民健身熱潮的到來,使得半月板損傷這個常發於愛運動的年輕群體的疾病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半月板損傷是一種以膝關節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軟腿或膝關節交鎖現象,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磁共振報告半月板「損傷」代表什麼含義?大多數人絕對想不到
    我說你不用擔心,你平時訓練量大,半月板1度損傷和關節內有少量積液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你的膝關節有點酸痛是你運動過量引起的,休息一段時間會慢慢好的。正是由於有這麼多疑問,今天我就把半月板損傷這事給大家好好講清楚:包括什麼是半月板、 磁共振報告半月板損傷代表什麼意義、半月板損傷都要手術嗎、半月板損傷具體怎麼治療和康復鍛鍊等。
  • 半月板損傷之後會造成哪些危害?預防半月板損傷,記住這4點!
    半月板損傷可由於外傷引起,也可以由退行性病變引起,主要分為黏膜性損傷及撕裂性損傷。在臨床上,導致半月板損傷的原因多是外傷,因此其也具有可控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4點: 1、避免長期處於蹲位狀態。
  • 154名親歷者給出了答案,科學家不可思議
    感謝大家閱讀,在閱讀之前,麻煩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
  • 印謊報軍情被親歷者揭穿,12架戰機興師動眾,結果只打死了一隻鳥
    這一消息立刻就讓印度國民歡舞雀躍,印度總理莫迪也激動異常,在當天不知疲倦的出席活動,到處露臉,然而,沒想到沒過幾天就被人揭了短,一名親歷者告訴路透社記者,他是唯一一名因為印度空襲受傷的人員,但是,僅僅也就受了一些皮外傷,並嘲弄的表示,可能老百姓在印度眼裡就是恐怖分子。
  • 滑膜炎的救星找到了,仙人掌這樣用,消腫止痛,半月板也好了
    滑膜炎的救星找到了,仙人掌這樣用,消腫止痛,半月板也好了在平時有很多人會感到膝蓋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樓的時候,總感覺關節在這個部位會隱隱的作痛,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外部的原因,比如說經常運動過度,也可能是體內出現了什麼疾病,但是我們如果出現了這種症狀,不要輕視,應該採取下面的辦法。
  • 北京地鐵起火 親歷者稱風扇在我頭頂冒火星(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列車到達崇文門地鐵站時,4號車廂車頂已躥起火苗。  「火苗有一米多高,小半個車頂都是火,煙也很嗆人。」孫先生稱,由於離著車廂很近,面部有炙熱灼燒感。孫先生隨著驚恐的人群衝出和平門站東南口,黑煙緊跟著從站口湧出。  和平門地鐵口的看車人蒙先生稱,隨著人流衝出地面,東南角的地鐵排風口也開始冒出大量黑煙。
  • 科學家證明:幹細胞療法治癒半月板損傷更具有優勢
    在骨科中,半月板損傷患者十分常見。這些患者的核磁共振檢查單上常常顯示:半月板變性、半月板Ⅰ級損傷等字眼,那么半月板損傷該如何修復呢?半月板位於膝關節內部,因其外形是彎彎像個月牙兒,所以叫作半月板。
  • 154名親歷者給出答案,科學家興奮不已
    154名親歷者給出答案,科學家興奮不已!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人最終都是要走向死亡,沒有人能逃過這種結局,即使在數千年前就有人開始了長生不老命題的探索,但我們還是要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沒什麼不好。只是在死亡的路上我們要儘量的多做一些事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的美好而充實,在一生短暫的路上不負春光,不負在世上走這麼一遭。
  • ZION半月板撕裂缺席數周,耐克和喬丹看到又要哭了
    鵜鶘隊今年用狀元籤選到了「胖虎」蔡恩-威廉斯,後者強大的球場統治力和運動能力讓人為之一嘆,季前賽打了很多場好球,場均上場27.3分鐘,能夠得到23.3分6.5籃板2.3助攻和1.5搶斷,數據可謂是非常全面,但是今天根據鵜鶘隊官方的消息,這位天賦異稟的狀元秀膝蓋受傷,將接受右膝蓋外側半月板撕裂的關節鏡手術,預計會缺席6-8周的時間,大概相當於兩個月了。
  • JR史密斯:接受林書豪受傷事實 命運由紐約掌握
    (搜狐體育 紐約恩瀲報導)北京時間4月1日,NBA常規賽繼續進行,尼克斯坐鎮主場迎戰騎士,林書豪由於膝蓋半月板需要動手術的緣故缺陣數周,而狀元秀歐文則由於肩膀受傷無法登場。經過全場比賽的廝殺過後,尼克斯以91-75擊敗騎士。
  • 154名親歷者的回答,讓專家激動
    陶淵明《輓歌》:「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來不復知,是非安能覺!」然而,正如古人所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得到答案,那就只能順其自然。不過,也還是有許多的專家在研究著人類的自然死亡這件事情,畢竟死亡雖然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但還是想知道,人類為何會有死亡這個結局?人類又是怎樣才會走到這一步?
  • 心理學:抑鬱症不可怕,這三個人告訴你該怎麼做
    很多人會跟我講,你這不是真的抑鬱、這個社會人人都抑鬱、你就是太脆弱、你就是想太多……在這裡我先不想討論這些問題,不過如果可以,我希望告訴在閱讀的你一件事——人生而孤獨,並不能彼此了解,很多時候對待我們不了解的人和事,請多給一點溫柔和諒解。我們無法做到完全的共情,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尊重他人的經歷和情緒,捍衛他自我表達的權利。抑鬱最嚴重的那半年,我多年的自我否定達到了巔峰。
  • 死亡很痛苦?醫生和心理學家告訴你真相,瀕死體驗者的真實感受!
    死亡的過程本該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可是不少科學家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怎麼痛苦,與之恰恰相反的是,臨死前大多數人甚至會感到舒服和快樂,身心愉悅放鬆到極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已經死亡的人無法向我們透露臨死前的感受,可是有些活著的人就會告訴我們,那麼他們又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