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meniscus)是膝關節中的纖維軟骨,是保護膝蓋防止退化最重要的組織,它可以吸收運動時的震蕩,傳遞下肢的力量,潤滑和穩定膝蓋關節。
一旦半月板受傷會使膝蓋的生物動力學改變,導致進一步的軟骨受損、甚至早期的膝蓋退化。所以半月板撕裂受傷的病人,目前治療方式都是儘量的保存半月板的完整性,不做半月板切除(menistectomy),而是做半月板修補(meniscus repair)。
半月板撕裂種類
半月板撕裂後進行手術的病人,在進行術後康復運動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分辨是屬於哪種半月板撕裂,撕裂的大小,半月板修補時組織的強韌度如何,才可以推估康復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一般來說,可以分成:
穩定型:vertical longitudinal tear,horizontal tear,bucket handle tear
不穩定型:radial tear,complex tear,posterior root tear
穩定型的病人因半月板修復較快,術後受傷的那腳就可以適量的踩地承重(Weight Bearing As Tolerated),而不穩定型的病人,因為半月板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癒合,所以通常會不踩地(Non Weight Bearing)幾周,在康復進度上也會更嚴謹。
半月板術後康復
康復主要分成四個階段,和以往不同的是,不刻意強調每一期需要花多久的時間,而是強調可以恢復一定的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可以完成特定動作後,再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康復。
第一階段康復
(一)康復頻率:每周三次,在術後兩周內開始
(二)康複目標:
1.保護修補的半月板組織
2.減少疼痛水腫:可以使用電療、冰敷、彈繃,水腫嚴重的甚至可以請醫師幫忙抽水
3.恢復膝蓋伸直到0度
4.重啟股四頭肌肌力
(三)關節活動度(ROM,Range Of Motion):
1.在伸直方面,一定要讓膝蓋可以完全伸直
2.在彎曲方面,對穩定型的患者,在四周前可以在非承重下來讓膝蓋彎曲到90度(可用gravity assisted ROM或CPM),4周後再進行踩地承重下的關節活動。對於不穩定型的患者,可以先讓半月板好好修復1 ~2周後,再進行關節活動運動
(四)肌力運動:
1.股四頭肌訓練:非常重要
2.核心肌肉訓練
3.髖關節肌肉訓練
(五)走路護具使用:
1.穩定型半月板撕裂術後:使用樞紐式膝蓋護具(Hinged knee brace)把膝蓋固定在伸直狀態,前4周可以適量的踩地承重走路,如果走路會疼痛不穩,可以使用腋下拐幫忙。等到股四頭肌力訓練足夠、不會軟腳(約6周之後),再把護具拿掉。
2.非穩定型半月板撕裂術後:使用樞紐式膝蓋護具(Hinged knee brace)把膝蓋固定在伸直狀態,但前4周儘量不要踩地,4周後再開始適量的踩地承重走路
(六)進到下一階段的條件:通常穩定型的約需6周,非穩定型的需6~8周。
1.膝蓋可以完全伸直
2.步態正常,不須拐杖或護具
3.可以直膝抬腿20下
4.膝蓋沒有積水
第二階段康復
(一)康復頻率:每周三次
(二)康複目標:
1.膝蓋活動度完全正常
2.回到輕度負荷的工作和運動(走路、遊泳、直線慢跑)
3.走路步態平衡正常
(三)關節活動度(ROM,Range Of Motion):
1.膝蓋可以完全伸直
2.在彎曲方面,可以使用徒手治療或踩腳踏車,讓關節活動度完全正常
(四)肌力運動:
1.下肢肌力訓練:做閉合鏈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為主,像是腿部推蹬(leg press)、深蹲(squat)、弓步蹲(lunge)等。如果要做開放煉運動(open kinetic chain exercises),記得先不要加重量,因為開放煉對半月板的負荷比較大。
2.核心肌肉訓練
3.心肺訓練:遊泳(不要做蛙式踢腿)、平地騎腳踏車
(五)進到下一階段的條件:
1.可以一腳一階的上下樓梯
2.活動後膝蓋酸痛不超過一天
3.可以單腳站超過30秒
4.可以蹲下兩腳膝蓋彎曲超過75度
第三階段康復
(一)康復頻率:每周三次
(二)康複目標:
1.單腳站立可平衡
2.恢復下肢的本體感覺
3.回到重度負荷的工作
4.可做休閒的網球、羽球運動,可每周慢跑五次
5.切記還不要做會讓膝蓋旋轉的運動(像是折返跑)或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
(三)肌力運動:
1.大腿肌耐力訓練:包含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肌群
2.平衡穩定度訓練
3.低速度低震幅的敏捷度訓練:像前後小跳躍,前後慢跑,側向交替跳步
4.心肺訓練:遊泳、跑步機、滑步機訓練
(四)進到下一階段的條件:
1.單腳站立可以平衡穩定
2.正常慢跑
3.活動時疼痛感不超過兩成
第四階段康復
(一)康復頻率:每周二次
(二)康複目標:
1.正常的雙腳或單腳落地控制
2.回到競爭性的運動(足球、籃球、橄欖球等)
3.肌力或增強式訓練中,膝蓋不會疼痛
(三)肌力運動:
1.大腿肌耐力訓練
2.增強式訓練,敏捷度訓練
3.下肢神經肌肉控制再教育,本體感覺訓練
4.針對運動作的特殊訓練
回到球場RETURN TO SPORT
當達到以下的要求和測試後,就可以準備回到球場,包含:
1.做運動時都不會感到膝蓋疼痛,也不會有積水產生
2.兩腳的大腿腿圍相差不超過1.5公分
3.兩腳膝蓋活動度相差不超過2度
4.通過一系列的功能性檢查,像是Isokinetic test,Y balance test,Lateral step down test,Hop test等
除了球員的生理情況都達到以上標準,這幾年也越來越重視球員傷後的心理狀況。一般來說,手術4~6個後,球員幾乎都能回到球場上,並有高達八成以上能回到他們受傷前的水準。
參考文獻:Meniscus Injuries: A Review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turn to Play. Clin Sports Med. 2020 Jan;39(1):165-183.
來源:康復小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