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處於人體中部,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就容易出問題,再加上關節的壽命是有限的,只有60年,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衰退,更容易出現問題了。
很多人感到膝蓋不舒服,來看的時候,聽到醫生說到游離體這個詞,滿臉的疑問,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這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膝關節游離體,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學會保護好關節。
膝蓋裡為什麼會出現游離體?
形象一點的說,膝關節游離體就是關節裡面有一個到處亂跑的小老鼠,這樣比較好理解一點,游離體就相當於小老鼠一樣,不受什麼限制,可以自由的活動,但在它活動的過程中,會影響到關節的健康。
膝關節裡之所以會出現游離體,可能跟膝蓋受傷有關,由於劇烈的撞擊或者其他因素,使得關節受損了,裡面的軟骨脫落了,沒有被及時吸收,就會變成游離體。
膝關節出現了退行性的病變,軟骨也會脫落,游離在關節腔裡面。
髕骨脫位的話,內側軟骨和外踝的軟骨會發生碰撞,碰撞之後,軟骨就會受到損傷,從而形成游離體。
這種「關節鼠」一般在膝關節、肘關節和髖關節處發生,膝關節表現得最為明顯,膝關節游離體在青年人身上較為常見。
膝關節裡出現游離體,會引起膝蓋疼痛,還可能會伴有浮腫、積液的現象,甚至能在關節表面摸到裡面的游離體。
關節還會出現彈響,關節彈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這種就是屬於後者,聽到響聲的同時,可能還會伴有疼痛。而如果是生理性的彈響,聲音是清脆的,不會一下子彈響很多次,膝蓋也沒有疼痛感。
還會影響到正常的走路與活動,可能走得好好的,突然膝蓋發軟,像要摔倒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節裡面軟骨不斷被破壞、發生脫離,影響更大,甚至難以正常行走。
膝關節游離體可以存在於關節內很長時間,早期的一些表現容易被忽視,如果不當回事,拖久了,關節受損會更重,到那時,治療的難度也會大大增加,早重視早治療至關重要。
治療的方式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實際情況來選擇,如果覺得切除游離體的方法更好,要事先諮詢,若是想保守一點,可以從消除疼痛、腫脹、抽出積液這些方面進行考慮。
想要避免出現這個問題,日常一定要學會保護好關節,關節已經出現問題的,在運動上尤其要注意,以適度為準則,千萬不要過度運動。其他人在運動的時候,也要適度,運動前後要熱身、拉伸,以免損傷關節
飲食可以是當補充鈣質,經常吃點豆製品、蛋奶類、魚蝦類等食物,補充優質蛋白和鈣質,保護好骨骼,延緩體內骨質鈣質的流失,減慢膝關節的退化速度。
現在雖然是夏天,氣溫高,但也要注意做好膝關節保暖工作,別受涼。
通過以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對於膝關節游離體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若出現以上幾個異常表現,及時去檢查一下,日常要學會保護好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