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容易出現膝關節退行性病變?6個好方法教你如何預防!

2020-11-30 騰訊網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骨科常見的慢性疾病,大多數患者為中老年人,其女性患者多於男性。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嚴重時還容易影響患者的行走功能。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年紀增長之後,就必須要預防膝關節出現退行性病變。

那麼日常生活中預防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避免長時間進行高強度運動

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是導致膝關節推行性病變的主要原因,長期過度進行劇烈的活動,會使膝關節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在運動過程中關節面受力增大就容易加重損傷。另外長期運動會使關節周圍的骨骼和軟組織受到牽拉和損傷,要想避免膝關節出現病變,就應該力所能及的進行鍛鍊,不要長期進行劇烈活動。

2、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

防止膝關節病變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不代表不可以運動,適當的體育鍛鍊既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使肌肉關節得到充分的舒展,還能夠預防關節疾病的出現。關節軟骨需要吸收營養,在運動時關節液會受到擠壓,營養就會被軟骨吸收促進軟骨的新陳代謝,所以適當的運動可以減輕關節腔的壓力,能夠防止關節出現退行性病變。

3、當關節損傷時及時治療

任何疾病都怕一拖再拖,當關節部位出現損傷時都應該及時治療,否則很容易出現關節的退行性疾病,大多數退行性病變的發生主要是由關節炎和關節內軟骨磨損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造成的,在骨折之後必須要及早進行復位治療,防止關節軟骨磨損不平整引起創傷性關節炎。

4、避免關節部位受涼

當關節部位長期受涼就容易引起退行性病變,入秋之後冷暖交替,晝夜溫差較大,肌肉和血管容易收縮,關節出現疼痛如果不及時進行保暖,關節就容易出現疼痛症狀,所以當天氣變化時一定要注重膝關節的保暖

5、減輕體重

膝關節是承重關節,會承受身體絕大部分的重量,如果體重過多就容易使膝關節負擔加重,很有可能會誘發退行性病變,所以必須要控制體育重減輕關節軟骨的磨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改善飲食結構,防止脂肪大量堆積。

6、儘量少穿高跟鞋

很多愛美的女性都喜歡穿高跟鞋,可以提升自身的氣質和形象,但是長期穿高跟鞋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會引起踝關節的平衡能力下降,而且長時間穿高跟鞋會使膝關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誘發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作為重要的關節,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保護好,防止膝關節出現損傷,無論任何情況下,當膝關節部位出現疼痛腫脹時,都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掌握正確的保養方法,使膝關節和周圍的軟骨發揮正常的運轉功能,維持身體正常的活動。

相關焦點

  • 膝關節為什麼會出現游離體?身體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應對?
    今天這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膝關節游離體,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學會保護好關節。膝蓋裡為什麼會出現游離體?形象一點的說,膝關節游離體就是關節裡面有一個到處亂跑的小老鼠,這樣比較好理解一點,游離體就相當於小老鼠一樣,不受什麼限制,可以自由的活動,但在它活動的過程中,會影響到關節的健康。
  •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長期效果如何?膝關節置換費用是多少?
    全身和局部關節的任何活動性感染;膝關節周圍肌肉癱瘓;嚴重的下肢血管性病變;骨骼發育未成熟;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條件差;膝關節已長時間融合固定於功能位(伸直或輕度屈曲位),沒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狀。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長期效果如何?
  • 膝關節疼痛易生病?教你幾個方法,拔除痛根!
    滑膜是關節結構中的軟組織,所有關節都有,但一般滑膜炎以膝關節的最多見。 滑膜炎是滑膜處受刺激後產生的無菌性炎症,導致分泌液失調而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數目最多的關節,自然而然,膝關節成了滑膜炎的「重災區」。
  • 一爬樓梯就膝關節疼痛?可能是骨性關節炎在搞鬼,牢記4個護理要點很...
    很多人平時在平地上走路沒有感覺,一爬樓梯就膝蓋疼,也不知道是哪裡出現了問題,以為不是大問題,自己默默忍受。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上下樓梯膝關節疼,有可能是骨性關節炎在背後搗鬼。 骨性關節炎就是退行性改變,是發生在骨關節腔內的無菌性炎症反應疾病。一般發生在承重比較多的關節部位,像是膝關節和髖關節就經常得這種疾病。之所以會得骨性關節炎和很多因素有關,常見的有年齡、性別、體重、創傷等。剛剛得了骨性關節炎,會沒有多少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漸漸的出現關節疼痛的感覺。 得了骨性關節炎應該怎麼辦呢?
  • 楊競課題組:神經元軸突退行性病變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領域前沿進展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楊競研究員在近期出版的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和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分別撰寫著作章節,論述神經元軸突退行性病變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領域前沿進展
  • 膝關節,內部感到灼熱感是怎麼回事?
    膝關節在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壓力最大,經過長年累積的耗損,膝蓋軟骨組織中的膠原纖維、蛋白聚糖和含水量都會減少,等到軟骨彈性越來越低。關節失去軟骨緩衝作用,就容易出現各種關節問題。膝蓋內部感到灼熱感也是其中一個現象,如果膝蓋出現灼熱感,可能是如下的原因造成的。
  • 為啥年紀輕輕也會得?這類人群尤其要注意……
    得了能不能治好?今天就來一次說清楚腿變形、膝蓋痛就是老寒腿?沒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寒腿」,在醫學上稱之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那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是由於天氣寒冷才引起的嗎?其實,天冷並不是骨性關節炎的病因。溼冷的環境更容易影響膝關節的血液循環,使膝關節腔各種炎性因子進一步蓄積,導致膝關節疼痛加重。骨性關節炎曾被視為單純的退行性「磨損」過程,常被誤稱為退行性關節病。
  • 65歲老人換掉膝關節,只因一個「好習慣」,很多人還在做
    可是就在最近幾個月,每次走路膝關節莫名的疼痛,而且還越來越嚴重了,並且膝關節出現了腫脹,已經開始影響正常的生活。老杜不得不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發現老杜的膝關節已經嚴重變形,並且伴有半月板撕裂,靠傳統的治療已經很難奏效,經過醫生的評估,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後,進行了膝關節置換。那麼問題來了?
  • 協和醫學博士教你如何既鍛鍊身體又不傷膝關節
    跑步後確實會引起短暫的不適,那是因為骨骼、肌肉、韌帶、軟骨等結構協調性和穩定性下降,往往容易造成微小損傷和炎症,遠遠沒有達到關節炎的程度。只要運動量控制好了,並做好熱身運動,跑步很少造成損傷。③競技跑步和久坐不動一樣有害!
  • 教你5個招數,或能好受很多
    骨質疏鬆的出現和鈣質流失,身體缺鈣有關,如果沒有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骨骼變脆之後容易骨折,還會經常感覺到某些部位疼痛。因此,要通過合理的方式來預防骨質疏鬆,維持骨骼健康狀態。很多人說老年人是骨質疏鬆的高發人群,這種疾病多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事實是否如此呢?
  • 怎樣預防腦出血 6種方法有效預防腦出血
    腦出血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現象,如果腦出血嚴重的話哭鬧會危害我們的生命的,那你知道在平時我們因該怎樣預防腦出血的發生嗎?有腦出血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呢,患有腦出血的患者因該怎該怎樣治療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保護膝關節別忽視「預警信號」
    日前,我國科研團隊根據膝關節的解剖學、生物力學、影像學和臨床研究,發現骨質疏鬆是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提出骨骼的「差異性沉降理論」,以此解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和機理。  當人體骨骼發生骨質疏鬆時,疏鬆的骨骼會在體重負荷之下出現「微骨折」,這些「微骨折」日積月累,會造成骨骼塌陷、關節變形等病變,發生「差異性沉降」。
  • 很多人沒聽過的眼病,可能導致失明,黃斑病變的防治知識要了解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斑就可能會病變,出現黃斑裂孔等情況,這時就會出現視力低下、視物不清,甚至失明的情況。所以需要及時治療,那麼,眼球黃斑病變是怎麼引起的呢?該如何預防呢?01引起黃斑病變的因素可歸為2大類,由第二類因素造成的黃斑病變,可以說是「作」出來的眼病(一)不可控因素1、疾病當患者患有一些疾病的時候,也容易導致眼底黃斑病變。
  • 突然怕冷可能是這些原因 用這6個方法讓身體暖和起來!
    由於天氣冷,身體新陳代謝減慢,血管容易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但是,如果近期內突然明顯怕冷,就要引起注意。
  • 打嗝的原因是什麼,留意是不是身體病變,三個方法可停止打嗝
    1.中樞性很有可能是由於患有腦膜炎、腦炎以及尿毒症或者是酒精中毒等疾病,導致容易出現打嗝的問題。因為這種打嗝是由於膈肌中反射弧抑制功能喪失所導致的,已經出現了一些病變,所以導致延腦。第2種是膈肌周圍出現了病變,病變包括胃炎、胃癌、胃擴張、心肌梗死的還有肺炎及胸膜炎。3.飲食不當在日常生活當中吃飯的時候如果太快或者是一次性吃得太飽,都容易引起這個問題。在平時吃了生冷以及寒涼的藥物和食物,這些藥物以及食物的寒氣會集中在胃部,就會出現打嗝。
  • 趁年輕,把膝關節保護好,8個動作練出強健膝關節
    比如,如果你是年輕人,對保護膝關節的意識有多少?在你的膝蓋沒有疼痛到影響你的生活的時候,是否有去關注它呢?人老先老腿,與其到了不可挽回的時候才去做,不如趁年輕,從現在就開始。膝關節會參與我們非常多的日常活動,又是人體中最大的承重關節,如果膝關節出了問題,它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那麼想保護膝關節,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5大陷阱,你能識別幾個?
    累及周圍神經的病變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5、10和20年後DPN的發病率分別達到30%、60%和90%,其中以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常見。DSPN通常表現為雙側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容易診斷和治療,但一些不典型的DPN也常常「偽裝」成其它疾病,容易誤診、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