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小李(化名)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還有一個身份是退役的桌球運動員,平時生活工作中都特別幹練,是典型的虎媽。但是長期以來,虎媽一直有個心結,12年前左腿打球時受過比較嚴重的傷,導致這些年左腿膝關節一直「打軟腿」。十個月前,小李一直小心翼翼保護的左膝再次扭傷,她也想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跳躍、運動,於是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尋求幫助。
圖源 視覺中國
12年前一次意外 左腿膝關節受傷
大約12年前,那時小李還是職業桌球運動員。有一次,小李正在做側身位正手拉球的訓練動作,由於用力過猛,力量過大,左腿膝關節發生了過度的旋轉和彎曲,只聽見「啪」的一聲,小李摔倒在地,當即膝關節就不能活動了,伴有劇烈疼痛。當時受條件的約束,小李只是採取了石膏制動固定6周的保守治療。之後,小李左膝的疼痛完全消失了,但總感覺膝關節有種不穩定的感覺,也不敢完全發力,後來小李因傷退役。
據了解,這些年來小李的左腿膝關節一直有「打軟腿」不穩的感覺。她一直小心翼翼保護著她的這條腿,平時不敢運動、跳躍。十個月前,她在陪兒子跳繩的過程中,跳起又落下,結果左腿的膝關節再次扭傷了。
圖源 視覺中國
常年膝關節不穩定 原來是交叉韌帶斷裂了
為了得到進一步診治,患者小李慕名找到中大醫院骨科副主任陸軍主任醫師。陸軍主任仔細檢查了小李的左腿膝關節,並讓患者做了前抽屜試驗等一系列體格檢查。
「和右腿相比,你的左腿的膝關節很鬆弛,並且脛骨相對股骨向前的位移增大了,所謂的前抽屜試驗是陽性的,也就意味著高度懷疑你的前交叉韌帶是損傷斷裂的,建議完善膝關節核磁共振的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陸軍主任對小李說。
果然核磁共振檢查一出來,小李的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了。小李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陸軍主任解釋,前交叉韌帶斷裂是運動損傷中非常常見的損傷,我們可以採取微創的手術方式,取患者的肌腱來進行前交叉韌帶的重建,手術做完後,膝關節的穩定性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圖源 視覺中國
微創手術讓小李不再小心翼翼地走路了
小李診斷了陳舊性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陸軍主任團隊很快給小李制定了取自體的膕繩肌腱移植,在膝關節鏡下微創行前交叉韌帶重建的手術方式。
手術大概進行了90分鐘,陸主任帶領的手術團隊就完成了小李的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術後第二天,該院康復醫學科的運動康復師郭建業治療師就對小李進行了術後康復的指導,並在支具的保護下下地行走了。術後第五天,小李就高高興興地出院了,「膝關節終於找回了『穩定』的感覺,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走路了。」
據介紹,現在小李手術後已有10個月時間,通過定期隨訪得知小李已經完全恢復了正常的生活,還在兼職教授打桌球。小李說,沒想到手術效果這麼好,當時就應該早點就醫,早接受正規的治療,就可以更快恢復體育運動了。
如何判定自己的前交叉韌帶斷裂了?
據悉,前交叉韌帶斷裂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在進行一些劇烈活動的時候,如打籃球、踢足球時突然急停、變向、扭轉、起跳、落地,就可能會造成前交叉韌帶的損傷。
陸軍主任介紹,剛剛受傷時屬於急性期,患者可能會感覺到關節內有韌帶撕裂的「砰」一聲。隨即,會感到關節內劇烈疼痛。而後,出現膝關節軟弱無力、不能繼續參加運動,甚至無法行走。受傷後,關節很快出現腫脹,一般在12小時內腫脹達到最高峰。到了慢性期,疼痛逐漸減輕,關節活動度可逐漸恢復。可以行走、慢跑,但不能劇烈活動、以及快跑、急停、急轉等。大腿肌肉萎縮,經常伴有膝關節「打軟」感、「錯位」感、「不穩」感。
專家提醒,如果患者膝關節受傷並出現上述的部分症狀,建議到正規醫院通過結合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法明確診斷是否有前交叉韌帶損傷。專家指出,不是所有的前交叉韌帶撕裂都需要手術治療。對於完全撕裂的前交叉韌帶,目前趨向於積極的手術治療,即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這是一種創傷小、技術精細、定位準確、併發症少的手術方式。
康復鍛鍊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陸軍主任指出,康復鍛鍊對保守治療和術後康復都有明確的療效。康復鍛鍊固然重要,但需在骨科醫師和康復醫師共同評估下,為患者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康復治療計劃,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規範化的鍛鍊。因個人病情不同,切不可在網上尋找相關資料盲目鍛鍊,也不要聽信他人的建議,可能會適得其反。
據悉,中大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外科和該院康復醫學科已形成一體化診療小組,康復醫師全程跟蹤參與指導患者的診斷、治療、康復等進程,為患者提供更專業的康復治療意見和建議。
通訊員 崔玉豔 林禹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