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養生方式中,很多人都推崇走路、散步這個方式,有人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每天也都會走路,這麼平常的活動居然還能作為鍛鍊方式的一種?走路的確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效果哦,與跑步這項運動相比,走路的有氧強度比較低,即使是身體素質較差、年齡層偏大或者大病初癒的人群都比較適宜,是一項適用範圍更廣的運動方式。通過每天堅持多走路,可以使我們的心肺功能得到鍛鍊,增加肌肉與骨骼的韌性與強度,對於肥胖以及由它帶來的一系列疾病都可以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
然而,就是這樣低強度、運動安全性高的方式,也有人在鍛鍊過程中收穫了反效果,不僅沒有獲得理想的好處,反而對身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一對黑龍江的老夫妻,兩人患糖尿病十幾年,為了穩定血糖,他們不僅控制飲食,更是注重運動養生的方法,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們二人選擇快走這個鍛鍊方法,規定自己每天要走至少10000步。兩位老人的意志力令人欽佩,他們一下子就堅持了十年,這十年間,通過他們的自律與努力,二人血糖成功降了下來,並且沒有再次出現過反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的膝蓋卻出現了嚴重的受損,拍片檢查發現,膝蓋軟骨已經高度磨損,不可修復,只能為老夫妻倆患上了人造膝蓋。
為什麼每天堅持走10000步,卻把膝蓋走壞了?走路難道對身體有害嗎?
通過案例,我們要善於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導致這對老夫妻膝蓋壞掉的原因,並不是走路這項運動,而是運動過度導致的關節損傷。走路雖然是一項強度比跑步低的運動方式,但不恰當的運動行為卻依然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一旦運動的總量超過了膝蓋所能承受的範圍,就會導致膝關節損耗過度,提前老化退休。每天堅持走10000步,這個目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群,對於年齡較大或者有一些基礎疾病的患者,這個目標沒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超過了自己身體能夠負擔的範圍,這也就造成了運動過度發生的損耗。
在走路運動的過程中,需要身體多方位地參與,肌肉、骨骼、關節都牽扯其中,並且走路運動的姿勢單一,是一種重複關節活動的運動方式,在這過程中,膝蓋會受到不斷、反覆摩擦,膝蓋軟骨就會在這一次次的摩擦力變薄、失去彈性和保護力度,再加上老年人自我修復能力較差,日行萬步之後,身體很容易吃不消,這樣更容易在下一次的運動中增加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
因此,走路這項運動,對我們的身體是有益處的,但選擇走路鍛鍊的我們,一定要充分考慮現實情況,不要為了達到鍛鍊效果而傷害了膝蓋,血液指標調節的方式多種多樣,膝蓋壞了卻是無法逆轉的。
對於想採用走路鍛鍊的朋友,我的建議是:控制每天走路的目標,距離不要太遠,一般在5公裡左右即可,步數控制在6000步以內,就能夠起到比較好的鍛鍊效果。不論什麼樣的鍛鍊方式,科學第一、安全第一,傷身的行為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