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MRI成像快了4倍,核磁檢查再也不用排隊了

2021-01-08 虎嗅APP

你應該看到過這種情況:各大醫院中,核磁共振(MRI)檢查室門口總是坐滿了排隊的人。甚至在很多三甲醫院預約一個MRI需要等一周以上。

而造成令人頭疼的排隊問題的原因是複雜的,例如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有財力配置MRI儀器,這就導致了大量的病人集中到核心醫院中。而進一步加重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MRI所需的時間相對於其他的檢查手段來說是非常長的。

MRI通常是診斷器官、肌肉和其他軟組織問題的最佳工具。但是,即使是當前市面上最好最先進的儀器也需要至少20分鐘的時間來收集必要的數據。而且在掃描時,有些類型的組織是在不斷運動的,所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生成的圖像有時會過於模糊,無法發揮作用。

這就要求在檢查的過程中,病人要儘量保持靜止狀態。這對任何的病人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事情,而對於兒童、老人及重病的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當然醫生需要快速獲得疾病的信息時,他們也會選擇使用其他檢測方式,例如X射線和CT掃描,它們的速度要比MRI快很多。但是,對於很多疾病的檢查中,MRI可以呈現比其他兩種檢測方式更多的細節,它是很難被替代的。因此如何讓MRI用更短的時間呈現出醫生需要的結果,縮短病人的等待時間和確診時間,一直是研究人員致力於解決的問題。

兩年前,Facebook的AI研究人員與紐約大學Langone Health連結的醫生和醫學影像專家合作,希望通過AI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給這種技術起名為fastMRI。

目前,這種技術可以達到,讓AI從收集到的四分之一的原始數據中,自己創建完整的圖像。也就是說,如果完整的檢查需要20分鐘,那麼利用這個技術,病人只需要躺著儀器中5分鐘,fastMRI 就可以通過這五分鐘收集到的數據,自己創建出一個完整的圖像。這比傳統的 MRI 快了四倍。

經過兩年的努力,Facebook和紐約大學Langone Health的這項fastMRI計劃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一項即將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上的新臨床研究首次表明,fastMRI圖像與普通MRI的圖像是可以互換的,該研究專門針對膝蓋掃描,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努力將結果擴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AI與MRI的結合

要了解fastMRI的方法,首先回顧一下MRI的工作原理是有幫助的。

為了創建需要審查的圖像,MRI使用磁場與身體軟組織和重要器官中的氫原子相互作用。這些原子然後發出電磁信號,就像燈塔一樣,指示原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這些信號被掃描儀收集為一連串單獨的二維頻率測量,即所謂的k空間數據。

一旦所有數據最終收集完畢,系統就會將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逆傅立葉變換—應用到該原始k空間數據中,以創建膝關節、背部或大腦或身體其他區域的詳細MR圖像。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數據點,數學無法準確地指出每個信號的來源。

fastMRI團隊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創建圖像,這種方式需要的原始數據要少得多。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神經網絡,並使用世界上最大的膝關節MRI開源數據集對其進行訓練,該數據集由紐約大學Langone Health創建和共享,並作為fastMRI計劃的一部分。

fastMRI研究團隊刪除了每次掃描中大約四分之三的原始數據,然後將剩餘的信息輸入到AI模型中。然後,該模型學會了從有限的數據中生成完整的圖像。重要的是,AI生成的圖像並不只是看起來像普通的MRI,它生成的圖像與標準的MRI過程創建的地面真實圖像相匹配。

打個比方就是,AI把一個1000塊拼圖中的250塊拼圖拿出來,然後靠自己的能力生成了整個圖像,這不是模仿不是看起來像,而是可以做到和盒子上顯示的完整拼圖完全匹配。

fastMRI的方法與其他將人工智慧用於醫學的嘗試不同。通常這些算法的目的是像醫生一樣,自動審查醫學圖像,試圖發現潛在的問題。但fastMRI並沒有試圖成為一個醫生,它只是一個工具,來從稀疏的信息中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圖像,從而縮短 MRI 的時間。

為每一個需要MRI的病人節約寶貴的時間

fastMRI背後的研究人員必須確保他們的模型在追求速度的過程中不會犧牲準確性。僅僅是圖像中的幾個缺失或不正確的建模點,就可能意味著找到撕裂的韌帶或可能的腫瘤,並給患者一個不正確的全清楚的報告之間的差異。

即將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上的臨床研究表明,fastMRI的AI模型確實能夠生成與標準MRI一樣準確、有用、可靠的圖像。研究表明,fastMRI可以生成 「可診斷互換 」的膝關節損傷MRI圖像,而掃描機的原始數據使用量卻減少了75%左右。參與研究的專家放射科醫生無法將AI加速的圖像與傳統圖像區分開來。

fastMRI只需要安裝在現有MRI機器上即可使用,這也大大提高了該技術的推廣可能。

fastMRI目前的臨床研究是向前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它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接下來,Facebook人工智慧和紐約大學Langone的研究人員希望證明,fastMRI對其他重要器官,如大腦,也同樣有效。

FastMRI還在GitHub公布了它的數據、模型和代碼,以便其他研究人員可以在他們的工作基礎上,貢獻新的想法。fastMRI團隊希望這種開放的方式能夠加快這項技術的進展,並帶來使用fastMRI掃描的新突破。

更重要的是, MRI製造商現在就可以自由地公開的數據,用他們的機器測試fastMRI,並將由此帶來的優勢迅速帶給患者。

對於fastMRI來說,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很快有一天,AI加速的MRI 可能會造福全球數百萬人。

參考資料:https://www.ajronline.org/doi/abs/10.2214/AJR.20.23313https://ai.facebook.com/blog/fastmri-breakthrough-shows-ai-accelerated-mris-interchangeable-with-slow-traditional-mrishttps://about.fb.com/news/2020/08/how-ai-is-accelerating-mri-scans/

https://www.theverge.com/2020/8/18/21373335/faster-mri-scans-ai-machine-learning-facebook-nyu-research-clinical-study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AI系統將MRI成像快了4倍;夢來自哪裡?
    1,讓核磁檢查不再排隊,Facebook的AI系統將MRI成像快了4倍來源:學術頭條也就是說,如果完整的檢查需要 20 分鐘,那麼利用這個技術,病人只需要躺著儀器中 5 分鐘,fastMRI 就可以通過這五分鐘收集到的數據,自己創建出一個完整的圖像。這比傳統的 MRI 快了四倍。經過兩年的努力,Facebook 和紐約大學 Langone Health 的這項 fastMRI 計劃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腦科學日報:AI系統將MRI成像快了4倍;夢來自哪裡?
    1,讓核磁檢查不再排隊,Facebook的AI系統將MRI成像快了4倍來源:學術頭條如何讓 MRI 用更短的時間呈現出醫生需要的結果,縮短病人的等待時間和確診時間,一直是研究人員致力於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完整的檢查需要 20 分鐘,那麼利用這個技術,病人只需要躺著儀器中 5 分鐘,fastMRI 就可以通過這五分鐘收集到的數據,自己創建出一個完整的圖像。這比傳統的 MRI 快了四倍。經過兩年的努力,Facebook 和紐約大學 Langone Health 的這項 fastMRI 計劃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快四倍!Facebook用AI給模糊核磁共振圖像「填空」,會犧牲準確度嗎?
    與其他成像工具相比,核磁共振成像通常是診斷器官、肌肉和其他軟組織問題的最佳工具,因為它們提供的細節水平較高。但這種掃描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收集必要的數據,這使得人們很難在檢查過程中如要求那般保持靜止,尤其對於好動的兒童來說。這不僅使得病人在檢查中感到不舒服,而且還限制了一天中可以進行掃描的人數——這就要求醫院購買更昂貴的設備或定量提供核磁共振掃描。
  • Facebook用AI將核磁共振檢查加速10倍 未來MRI診療更輕鬆
    Facebook用AI將核磁共振檢查加速10倍 未來MRI診療更輕鬆  Evelyn Zhang • 2018-08-22 17:20:21 來源:前瞻網 E3456G0
  • MRI成像基礎(1)--MRI發展簡史
    1971年,美國物理學家雷蒙德·達馬迪安證實核磁共振波譜技術可以用於區分體內惡性腫瘤和正常組織。1977年7月3日,該團隊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全身醫用MRI設備首次為病人做MRI檢查,獲得了第一幅人體磁共振圖像——胸部軸位質子密度加權圖像,標誌著MRI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的開始。
  • [The Basics of MRI 5.5]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5.5
    網站:https://www.cis.rit.edu/htbooks/mri/index.html原著:Joseph P. Hornak, Ph.D.為了更好地解理傅立葉變換在核磁共振中的作用,需要先了解一些常用的傅立葉變換對。傅立葉變換對是一組函數——頻率域形式和其相對應的時間域形式。在此給出了一些在磁共振成像中非常有用的傅立葉變換對。由於磁共振成像與傅立葉變換對的振幅係數相關不大,因此在示例中我們暫且忽略傅立葉變換對的振幅係數。
  • 寵物的檢查五花八門?X光、B超、CT、核磁,究竟有何區別
    B超:回聲原理成像B超不是用射線,而是用超聲波來觀察身體內部結構。其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不同的組織,特別是組織界面時會產生反射波,超聲探頭一面發出超聲,一面接受反射波,並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打邊通過反射回來的聲音推測西瓜熟了還是不熟。
  • B肝檢查B超、CT與核磁的比較
    今天我們來和大家具體了解B肝檢查中的B超、CT以及核磁檢查。這三項都屬於影像學的範疇,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監測慢性B肝的臨床進展、了解有沒有肝硬化、有沒有佔位性病變和鑑別其性質。首先,我們先說一下這三者的原理。
  • X線、CT、B超、核磁…哪個檢查輻射更大?你絕對想不到!
    ,現在多排螺旋CT檢查是通過採集掃描範圍內人體的每一個體素進行成像,說白了就是把要檢查的部位劃分無數體積不足一個立方毫米的微小方塊,看得更細,很細微的病變也能被發現。1輻射大小超聲檢查是利用聲波反射成像,沒有輻射!
  • 醫學影像學資料:MRI血管成像
    磁共振引起無創性和良好的軟組織分辨力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其成像原理複雜,核磁相關題目難度普遍偏高,要求我們掌握的知識也是相對偏難,偏多。除去需要我們掌握的基礎理論,如成像原理、成像序列等,我們還需要了解MRI的功能成像,其中血管成像是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兩種形式,第一種不用對比劑即可顯像,第二種是利用毒性小的釓對比劑成像,因其獨特優勢在臨床獲得了廣泛應用。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MRI血管成像。
  • 2019年我國磁共振成像(MRI)行業發展研究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學成像技術,國際上從1982年才正式用於臨床。在近40年的時間裡,磁共振成像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與X線成像、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並列構成影像學四大檢查手段。一、MRI概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特定頻率的射頻脈衝對置於磁場中含有自旋不為零的特定原子核的物質進行激發,從而產生核磁共振現象,在此基礎上利用感應線圈採集信號,並按一定數學方法進行處理而建立數字圖像的成像方法。
  • 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與MR(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想必有很多家長不是很明白,孩子有病做什麼檢查好,是不是MR一定比CT強。下面我們談談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是X線束圍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小部分身體被吸收,大部分穿透身體被探測器吸收,後經計算機重建生成圖像。CT的優勢在於檢查速度快,對於不配合的兒童要求低,易於完成檢查。
  • ...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用它給自己做身體檢查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原標題:有人認為它是診斷疾病的「神器」,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用它給自己做身體檢查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其實,用「核磁共振成像」才能更準確地定位這種臨床檢查儀器的本質,因為它是靠強磁場中的原子核共振現象成像的,這裡的「核」不是核輻射,而是指「原子核」,核磁共振與核輻射沒有任何聯繫。   1980年核磁共振成像首次被應用於臨床診斷   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愛德華·米爾斯·帕賽爾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
  • 【導醫臺】核磁室內禁止一切鐵磁性物質進入
    所以一定要謹記:核磁室內,無論檢查有沒有完成,無論有沒有人在裡面檢查,禁止一切鐵磁性物質進入!    磁共振成像(MRI)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人體組織結構三維成像檢查方法。相對於CT、X線而言,核磁檢查對身體沒有輻射傷害,但限制較多、檢查時間較長。為什麼核磁檢查要有很多限制呢?有什麼潛在危險?儘管核磁檢查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其潛在的危險卻鮮為人知。核磁設備具有強磁場,在工作與非工作的常規狀態下磁性都不會消失。
  • 臉書聯合紐約大學利用AI縮短核磁共振時間,比原來快四倍
    如果你之前曾做過核磁共振(MRI),相信你會有同樣的感覺:MRI是一項非常讓人不安的檢查,患者需要在一個幽閉的空間裡完全靜止,無法與外界交流,並且看不見醫生。為了改善患者MRI檢查體驗,來自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FAIR)和紐約大學 Langone Health放射科醫生成立了fastMRI團隊,利用AI來減少MRI檢查時間,可以比正常檢查快四倍。雙方科學家共同對低解析度和高解析度的MRI掃描結果進行了機器學習模型訓練。通過訓練後,只需要輸入四分之一的數據,就能預測最終MRI的掃描結果。
  • 核磁乾貨視頻,不用再等一年了!iCMR 2019圓滿結束
    1973年紐約州立大學的勞特保教授對磁場信號進行空間編碼,獲得了核磁共振圖像, 作為新的科學檢測手段,核磁共振很快被應用到化學和醫學等領域。現如今,核磁共振波譜儀是生命科學、材料、公共安全等領域廣泛需求的科學儀器,在科研、教育、生產、信息、衛生以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應用需求以及技術發展的深入,固體核磁、核磁成像等核磁新技術、新方法一直吸引著大家的眼球。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組成的專家檢測組認為,該磁體各項指標均滿足於3.0T核磁共振系統高質量成像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臨床應用及醫療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
  • 淚奔淚奔再也不用排隊兩小時去做核酸血清檢測了~~~【附回國最強最全流程攻略,看完秒懂】
    【強烈建議 預約之前請各位花三分鐘閱讀一下回國攻略】點擊👉👉👉一文在手 回國不愁【回國核酸血清檢查隔離交流全攻略
  • CT、核磁、X光、B超,這些檢查手段哪個有輻射?會不會導致癌症?
    通常情況下,除通過症狀分析外,就會涉及到各種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那麼有人就懷疑了,我們在做這些檢查時,到底有沒有輻射呢,會不會因為這些輻射而導致癌症的發生呢?我們選了四種最常見的影像學檢查來簡單分析。,X線會一層一層地穿過人體,之後經過處理計算後二次成像,幹擾更小。
  • 再也不用站到腳酸!日本智能椅子自動幫你排隊
    現在,有了「自動排隊椅」,讓你坐著就可以排隊,你的雙腿再也不用受苦了!無論你是要排隊搶購新出的蘋果手機還是買溫網比賽的門票,或是在郵局等候,現在看來,這一切都不會那麼折磨人了。Japanese car-maker Nissan claims to have just the thing to relieve the sore legs of weary queu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