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凌晨4點半,載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五遙五火箭點火,成功起飛升空!
無數國人守在電視前熬夜觀看直播,為嫦五加油,為中國航天加油。在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12秒,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萬眾矚目下點火升空。
按計劃,它會用五天時間到達月球軌道,再經多次變軌修正,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球表面著陸,釋放的月球車會挖取地下2米的月球土壤,再數天之後,著陸器會搭載上升器在月球表面升空,回到月球軌道,大約在12月中旬,探測器會返回地球,預計落在內蒙古。
這次任務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因為它在歷次探月工程中難度最高,是「繞、落、回」三步戰略的收官之作,也是自1976年蘇聯探月任務之後,人類44年來唯一一次取得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的探月工程。
多家外媒在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次發射,繼續用「雄心勃勃」來描述此次探月。
採樣地點,月球「風暴之海——呂姆克山」
這次前往月球所採的月球土壤,十分具有研究意義。嫦五探測器將降落在巨大的月球火山平原「風暴之海」(Oceanus Procellarum),呂姆克山(Mons Rumker)地區。1969年,阿波羅12探月任務也曾在那裡探索過。
嫦娥五號著陸後會用照相機、雷達和光譜儀探查周圍環境,然後釋放的月球車會在合適地點鑽探到地下2米勘採土壤。由於著陸器是太陽能驅動,所以它在夜間不會工作,因此會停留在月球表面數天。
呂姆克山的地表之下藏有12億年前才形成的巖石土壤,所以這次探月任務將有助於了解月球晚期歷史的演化。之前美國阿波羅和前蘇聯所採月球樣本,更多的是古老時期形成的,可見我國探月是以探索月球演化為目的,十分具有科學意義,而非外媒口中的源於航天競爭。

對於地外天體的採樣返回,不僅有嫦娥五號,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也收集了一些小行星碎片,12月份將在澳洲降落,美國的探測器也捕獲了一個小行星的樣本,大概在未來兩年降落到地球。
隨著對地外天體越來越多的採樣返回和進行研究,相信人類會加速了解太陽系的演化,地球和生物的形成之謎終將被徹底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