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在前 中國氫燃料電池車何時能趕超前輩?

2021-01-15 網易汽車

近年來,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備受關注,燃料電池汽車也逐漸成為世界能源和交通領域的研發熱點。日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在2019年正式實施「十城千輛」推廣計劃的消息傳出。據悉,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張家口、成都、鄭州、如皋、佛山、濰坊、蘇州、大連等城市都有可能入選。

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計劃如果順利實施,或將與十年前電動汽車的推廣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2009年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等13個城市進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示範。

氫燃料電池優劣勢

提到燃料電池,最核心的材料是質子交換膜、催化劑、氣體擴散層以及雙極板。作為汽車動力源,氫氣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氫通過陽極向外擴散,並與電解質發生反應,釋放出的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陰極,是一種將存在於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

相較於鋰電池,氫燃料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續航裡程長、充電時間短、重量輕、性能提升空間大等諸多優點。據國外一項實驗數據表明,鋰電車車起火到完全燃燒大概需要3分鐘,氫氣只需要30秒。

不過,鋰電池技術難度相對較小,生產相對成熟,同時整個製造產業鏈完善,正處於規模效應的擴大階段,而氫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雙極板等國內產業鏈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同時製造成本及加氫站建設成本等高昂。

雖然氫燃料電池利用氫和氧化學反應釋放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無須燃燒,具有高能量轉換效率和零排放。但氫燃料電池的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個待解決的難題就是燃料電池鉑電極的一氧化碳「排放」問題。

當下,氫主要來源於甲醇和天然氣等碳氫化合物的蒸汽重整和水煤氣變換反應,由此產生的氫通常含有0.5%至2%的一氧化碳。作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核心零部件」,燃料電池鉑電極容易被一氧化碳雜質氣體影響,導致電池性能下降和壽命縮短。

據悉,學術界比較看好的車載氫氣淨化法,是將特定催化劑放置在燃料電池的入口處,在氫氣進入燃料電池之前,使氫氣中的一氧化碳雜質氣體優先和氧氣發生反應,從而避免一氧化碳雜質氣體進入電池毒化電極。遺憾的是,現有的催化劑只能在高於室溫和極窄的溫度範圍內工作,使得氫燃料電池汽車無法在頻繁冷啟動期間得到有效保護,很難步入實用。

日韓遙遙領先

億歐汽車梳理發現,各國對於氫能源汽車的建設規劃路線都不相同。如美國、韓國、法國注重建設氫燃料汽車電池產業的基礎設施,日本則更重視氫能源技術的發展。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328座正在運營的加氫站,新增64座。其中歐洲139座,佔比42.38%,亞洲118座,佔比35.98%;北美68座,佔比為20.73;南美1座,其餘地區則有2座。

其實,在氫能的發展領域走在最前的國家應屬韓國和日本。前不久,韓國鐵路研究所宣布正在開發氫燃料電池列車,作為國土交通省的鐵路技術研究項目。據稱該氫燃料電池列車基於氫燃料電池的混合鐵路車輛,能夠以110公裡/小時的最高速度行駛,續航裡程超600km。

韓國方面表示,到2019年底完成該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系統、鐵路車輛動力轉換系統、加氫站建設計劃和鐵路技術技術標準的開發,並在2022年,完成鐵路試驗線穩定性、效率和系統驗證。此外,韓國還希望通過提高加氫站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由40%提升至80%以上),來降低加氫站建設成本,由目前的30億韓元降至2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04萬元)以下。

除此之外,在韓國蔚山市政府大樓召開的氫能經濟戰略報告會上,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正式對外發布了該國《氫能經濟活性化路線圖》,計劃到2025年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年產能提升至10萬輛,售價降至目前的一半。韓國總統文在寅也參加了報告會,為該國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站臺。

目前,韓國氫燃料電池車累計產量不足2000輛,政府計劃到2022年將累計產量提升至8.1萬輛,並使得主要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達到100%。最終目標是到2040年,使得氫燃料電池車累計產量達到620萬輛,其中290萬輛面向韓國國內市場,330萬輛用於出口。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次官鄭升一指出,中國計劃到2030年推100萬輛氫燃料電池車上路,而日本的目標是80萬輛。

具體來看,韓國計劃今年在7座城市推廣35輛氫燃料電池巴士,2022年增加到2000輛,2040年進一步增至4萬輛。氫燃料電池計程車也將於今年在首爾開始試運行,而後到2040年增加到8萬輛。從2021年開始,韓國垃圾收集車、灑水車、清掃車等專用車領域將引入氫燃料電池卡車,而後擴大到物流車等領域。

再來看看日本的發展情況,日本富士經濟調查會社(以下簡稱「富士經濟」)近期發布了《燃料電池相關技術及市場未來展望(2018年版)》。該份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約4兆92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42億元),比2017年增長28倍。其中,亞洲燃料電池市場規模約為2兆130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17億元),比2017年增長49.8倍,增勢顯著。富士經濟經調查認為,2017年的燃料電池市場規模約為1757億日元,包括燃料電池汽車(FCV)、驅動用及工業和商業等應用市場。

富士經濟預測,2025年全球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將有望超過1兆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8億元);2030年則將達到約4兆92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42億元)。很顯然,美國和韓國燃料電池市場正在穩步擴大,這與兩國政府出臺的補助措施不無關係。

富士經濟經調查還指出,亞洲(特別是中國、韓國)燃料電池市場有望迅速擴大,而且隨著燃料電池應用市場的逐步擴大,燃料電池系統成本正在不斷降低,未來很可能實現不依賴補貼而產業獨立化發展。

中國「後生可畏」

不同於電動車的是,燃料電池汽車不僅現階段不受補貼退坡影響,而且各地方政府還額外給出支持政策。據汽勢Auto-First的統計,廣東明確將省級補貼資金的30%用於支持燃料電池;武漢按中央1:1進行補貼;上海、海南、青海按中央1:0.5補貼;重慶按中央1:0.4補貼;河南按中央1:0.3補貼。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一部分,政府支持直接表明了燃料電池汽車的重要地位。

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曾提出:要系統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汽車批量生產和規模化示範應用。隨著氫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入成熟階段,以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的推進下,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時期。

雖然國內燃料電池仍處於前期發展階段,2017年底累計運行1000輛,2018年年產超過1500輛,全國投入運營的加氫站達到12座,在建20座。其中,2018年,氫燃料客車銷量1418輛;氫燃料電池貨車銷量為109輛。

但是國內對於燃料電池汽車一直積極支持態度,2018年的補貼按照額定功率與驅動電機的額定功率比值確定補貼係數,乘用車、輕型客車和貨車、大中型客車和中重型貨車分別單車補貼上限為20萬/輛、30萬/輛、50萬/輛,補貼在2020年前不會退坡。

總的來看,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平穩且順利,但國內外產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技術領域的差異十分明顯。如關鍵材料,國內無法形成批量生產,仍需要進口,如此受制於人,也進一步導致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難以穩定生產;另在車控系統中,如空壓機、加溼器、氫循環裝置等附件系統仍需要進口;另在新能方面,如電池續航能力、電池壽命、溫度適應性等均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

對此,萬鋼建議,發達國家已把加氫站作為「能源管理「的一項,創造了科學安全的氫加注建設和車載的氫罐技術標準、檢測體系,有力地推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我國應借鑑先進經驗,總結試點成果,抓緊研究氫能加氫站和儲罐技術標準,提升檢測能力,儘快破除標準的檢測障礙和市場準入壁壘。並在氫能加注、儲運技術上建立健全相關標準法規。」

歐陽明高則表示,中國氫能技術想要實現快速發展,不僅需要核心技術上的提升,更需要全鏈條各環節突破。「必須發展新一代具備高能量、低成本的儲氫系統,並在液化上進一步降低能耗。預計到2025年-2030年,新一代氫能技術將會出現。」

總的來看,隨著電池汙染的增加,以後氫能必然成為發展趨勢之一。以後是多種能源共同發展,百花齊放的市場發展狀態。目前,我國已有多家企業涉足燃料電池業務,這預示著燃料電池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市場體量如此龐大,誘惑力足以相見。前有日韓遙遙領先,後有中國緊追猛趕,氫燃料這個市場的戰役,或許才剛剛打響。

本文來源:億歐網 責任編輯: 馬洪超_NA2888

相關焦點

  • 又是日韓!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是韓國,其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也高居第一達到了408MW。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
  • 日韓氫燃料電池市場:「狼也來了」!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是韓國,其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也高居第一達到了408MW。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 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
  • 聚焦氫燃料電池車:突破「中國心」 駛入「快車道」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聚焦氫燃料電池車:突破「中國心」駛入「快車道」中新社記者 張素已在氫燃料電池車領域深耕20多年的付宇,近來有種「苦盡甘來」的感受。20年間,付宇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新源動力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構從事研發,師從燃料電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後來,他進入知名企業與北美、歐洲和日韓團隊合作,「知道我們與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在哪裡,同時也清楚我們的能力」。2018年底,他覺得時機成熟,拉著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了科技企業驥翀氫能。
  • 氫燃料電池不是電池,但氫燃料電池車是電動車
    文/阮錦程很多人覺得,氫燃料電池車不是未來方向,電動車才有發展前途。因為加氫非常麻煩,而且氫氣還會爆炸,而鋰電池未來存儲密度提高了以後,完全可以替代燃油車。本田Clarity Fuel Cell燃料電池車問題是,電池這事情挺麻煩的,鋰電池存儲密度已經搞了幾十年了都沒有本質提高。其實我也想手機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個星期呀,但這是理想。
  • 本田氫燃料電池車
    動力控制單元全球首次實現將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系統集中收納於前發動機艙內,大幅提升了車內空間利用率,實現可供5人乘坐的舒適空間。電動turbo型空氣壓縮機通過小型燃料電池堆可對空氣進行增壓。動力總成小型化介紹世界首個發動機罩內搭載的燃料電池動力總成全球首個實現將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系統集中收納於前發動機艙內,大幅提升了車內空間利用率。
  • 有理有據,大眾為什麼不感冒氫燃料電池車?| 技術
    有些車企喜歡純電動車,而另一些則認為燃料電池作為未來的零排放技術更有前途。   說到後者,日韓車企可以說在這方面最領先也最積極。豐田汽車不但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面向家用車市場的量產版氫燃料電池車Mirai,去年還把這款車升級到續航裡程更長、空間表現更好的第二代產品,新車也將於今年正式上市銷售。   緊隨豐田的腳步,現代汽車則在2018年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SUVNexo,並且也進入了銷售市場。至於以技術聞名的德國車企方面,奔馳與寶馬也都有涉獵氫燃料電池車的計劃。
  • 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前景怎麼樣?安全嗎?本臺記者專業解讀
    那麼氫燃料電池具有哪些優勢呢?如果說鋰電池是一種儲能裝置,那麼氫燃料電池本身就是一個發電裝置,像發電廠一樣直接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傳統的柴油機、內燃機熱功率的效率只有30-40%,氫燃料的電化學反應,效率能達到70%,能量轉化效率極高。而按照美國能源局的報告,氫燃料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汽油、柴油的3倍,鋰電的10倍。
  • 百威中國率先部署氫燃料電池車 用科技賦能綠色物流
    2020年10月28日,全球領先的啤酒釀造商百威在中國舉辦第二屆「百威中國綠色物流開放日」,並在活動上宣布在中國進一步部署綠色物流,包括首批氫燃料電池車在中國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百威中國減少碳排放、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新舉措。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汽車應用  20輛中國自主研製的氫燃料電池轎車在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舉行赴京發車儀式,它們將在奧運會中投入運營。這20輛氫燃料電池轎車是基於大眾帕薩特領馭車型,通過改制和集成最新一代燃料電池轎車動力系統平臺而成功研發出來的。它們以氫氣為能源,經氫氧化學反應生成水,真正實現零汙染。
  • 真正新能源,氫燃料電池車5年後比電動車還便宜?專業人士這麼說
    氫燃料電池車的製造成本會比純電動汽車更便宜」,真的是這樣嗎?氫燃料電池車在使用便利性上,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傳統的燃油車,加氫和加油一樣便捷,續航裡程卻更長。在今年的沃德十佳發動機榜單中,出現了一款沒有傳統發動機的車,就是來自現代的Nexo氫燃料電池車,這款車最大功率120kW,最大扭矩395N·m,採用現代第五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綜合續航達805km。
  • 乘坐大通FCV80氫燃料電池車是怎樣的體驗?
    所以,國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不再是紙上談兵,未來發展很可能會比我們想像中要快。■ 氫燃料車如何保障安全?廠家稱,大通FCV80整車均經過了規範嚴格的四防(水、火、漏電和撞擊)測試,關鍵系統(燃料電池系統、動力電池及高壓電系統)防水等級防護等級達到IP67,供氫系統具備氫濃度實時監測及保護、氫氣過壓保護、氫限流保護,特殊情況自斷氫保護,主要系統還具備24小時遠程監控,全方位確保乘客安全。
  • 氫燃料電池車將是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
    眾多車企紛紛試水使用氫燃料電池車擁有幾乎零排放的優勢,同時,氫燃料電池能抗住零下30攝氏度的極端低溫環境。理想狀態下,氫燃料電池車的尾氣,排出來的是水,是最為環保的燃料之一。此外,加注時間短和續航裡程長的特點也使得氫能被業界視為傳統內燃機理想的替代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車企都紛紛試水氫燃料電池汽車,未來,新能源汽車或將步入嶄新的氫燃料時代。
  • 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現狀及展望
    氫的運輸對氣態和液態已經實現大規模應用。由於用戶和要求不同,氫氣可以用管網,也可與天然氣輸送管共用,還有通過儲氫容器裝在車、船上,管網適應於量大的需求,船運、車運則適應分散的場合。當前,對FCEV推廣來說主要是建設加氫站問題。世界上第一座FCEV加氫站是1999年5月在德國慕尼黑機場建成。
  • 連奔馳都放棄了,氫燃料電池車還有沒有未來?
    氫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終極能源」,戴姆勒(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在過去30多年來曾致力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目標。不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近期正式被奔馳放棄,原因是成本過高——製造一臺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大約是同類電池電動車的兩倍。奔馳不是第一家退出氫燃料乘用車賽道的車企,前不久大眾、本田均表達過對氫燃料電池車未來的質疑和擔憂。
  • 三家車企規劃 氫燃料電池是否會成為主流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由於政策、技術、成本和商業模式等多個因素,雖然我國優先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但是在乘用車領域氫燃料電池則被看作「儲備性」路線,多年來不溫不火。在2008年的時候,我國就有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亮相,但是它們始終沒有被投向市場。難道,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在中國市場沒有前景嗎?未必如此。
  • 氫燃料電池車發力的車企,現在都怎樣了
    在亞洲,尤其是韓國,政府在各層面支持氫燃料電池車,從政府要員到城市交通建設都有支持的動作。在歐洲,法國新成立一家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合資公司,而我們國內也有很多動作都在進行中,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氫燃料電池汽車有大動作在日本,松下在大阪建造「H2 Kusatsu Farm」氫氣站,為其工廠內所使用的氫燃料電池叉車提供氫能源。整套系統每天可滿足兩臺燃料電池叉車運行,可以在約3分鐘內加滿氫。
  • 氫燃料電池車普及還需要多長時間?
    他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燃料電池未來的,斷言如果有一天氫燃料越來越普及,價格肯定比現在的汽油便宜,不過最後他也強調「這需要一個過程,慢慢來」。當天1個小時內,我也僅僅看到一輛車在加氫,似乎像加油站排長隊的情況是不存在的。但隨後工作人員否定了我的猜想,他們稱最忙的時候,一天能有幾十輛車排隊加氫。
  • 氫燃料電池汽車,憑什麼這麼火?
    當下我們瀏覽新能源汽車資訊時,出現最頻繁的內容不是特斯拉就是小鵬,不是小鵬就是蔚來,不是割韭菜就是哪臺車突然著火,今天曝這家公司破產又是那家公司在破產路上......反之,氫燃料電池車(FCEV)局長几乎沒在頭條版面看見過一次。然而在學術界上對FCEV卻有非常高的評價,甚至冠有「行業顛覆者」的稱號。
  • 漲知識|正兒八經的氫能車是怎樣的?氫燃料電池的原理是什麼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曾提到,氫燃料電池車和普通燃油車的結構非常相似,只是把燃油車的油箱換為儲氫罐,把燃油車的內燃機換為燃料電池的電動機。可以把氫燃料電池車看作是自帶氫燃料發電機的電動車。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中國趕超日韓!2020年鋰電池供應...
    中國趕超日韓2020年鋰電池供應鏈排名出爐2020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中,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十年間幾乎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頭號玩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