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大慶油田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而為大慶油田提供設備的廠商便是日本的三菱重工。
在當時,可以說三菱重工早在大慶油田公布之後,就開始從多方面尋找突破口,不過因為我國對大慶油田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日本人根本沒有機會收集到大量的和大慶油田相關的情報。但是,最終三菱重工還是從和大慶油田的交易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當時在我國發現大慶油田之後,我國僅對外宣稱發現了一個大油田,並沒有把油田的具體位置透露出去。
那個年代,可以說日本對我國的關注一直都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在重要資源上的發現上,所以油田消息發出之後,日本立刻組織了專家組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
不過,出於我國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完美,日本的情報機構一無所獲,甚至一度懷疑我國的這個消息是不是真實的。
直到後來我國一篇名為《大慶精神大慶人》的文章發表,這才讓日本人的疑問解開了,我國真的在石油資源方面獲得了重大發現。
不過,確認歸確認,一開始為日本人所知的不過就是「大慶油田」這個名字罷了,就連位置在哪裡日本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說關於油田儲量的信息了。
時間又過去了兩年,大慶油田湧現出的英雄人物王進喜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中,我國的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了王進喜的優秀事跡,也正是從媒體對王進喜的報導中,日本人找到了突破口。
從報紙上的王進喜照片中,日本人大致確定了王進喜的工作地點在北緯46—48度之間,在我國的版圖中,最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在初步確定了大慶油田的具體位置之後,日本人如獲至寶。
隨後,日本人又在對王進喜的報導中找到了兩句話,一句是「用肩膀將幾百噸採油設備扛到了工地」,從這句話中,日本人嗅到了既然可以用人工搬運的方式運輸設備,那這個油田肯定和交通樞紐離得很近,根據當時我國的情況,這裡肯定離著火車站非常近。
另一句是「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這句話是王進喜在馬家窯說的,基本上日本人確定了大慶油田的具體位置:北起海倫的慶安,西南穿過哈爾濱市與齊齊哈爾市鐵路的安達附近,同時這也告訴了日本人整個大慶油田的範圍。
這一篇報導和一戰照片,就完全把大慶油田的位置暴露給了日本人。 但最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並非上面說到的這兩件東西,而是日本人在得知了位置之後,對王進喜的照片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照片中王進喜和井架的距離,居然進一步確認油井的直徑,從而推算出了大慶油田的石油儲量。
要知道當年我國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僅憑不起眼的一篇報導和王進喜的照片,居然完全「出賣」了大慶油田,進而讓三菱重工在大慶油田的投標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不得不說令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