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天下第一廉吏」的稱號,清代官員于成龍的故居也頗為樸素。如果不是刻意尋找,外人很容易錯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
12月26日,小雪中,這位清官的故居,更像是一片建築工地。石獅子、石磨立在枯草上,從各處搶救出來的碑刻、石牌底座一片片堆在地上,上面蒙著藍色塑料布,邊角被銅錢形石塊壓住。倚牆放著的「廉政文化園項目簡介」展板斑駁不堪,展示于成龍畫像的那幅更是已經剝落了一半。
不過,這似乎並沒有阻擋一些單位的幹部職工集體前來「接受廉政教育」的熱情。
在最近的來訪記錄裡,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12月25日,市委組織部」,「12月23日,市發改委」,「11月18日,臨縣四大班子領導,張建國,40人」。
這在當地媒體的報導中也得到印證。接受教育的過程大致相似——觀看于成龍專題片,聽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于成龍的生平、廉政事跡和廉政文化,在展覽圖片、陳列實物面前駐足,做筆記、拍照、交流,然後帶隊的領導會講話,說被于成龍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深震撼感染,最後,大家會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和運用廉政的思想,把握好內心的法律和道德底線。
景區經理葛海濱對類似的場景已習以為常。「多的時候一天能來100多人,多是政府機構組織大巴帶人過來接受廉政教育。」有的甚至扛著紅旗,三四十號人在院子裡的22孔窯洞前排成隊宣誓。
而在12月26日這天,山西省的另一個地級市晉城,晉城市委和下屬的陽城縣委分別在上午和下午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和學習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的講話,「深刻領會省委從嚴治吏、刷新吏治的決心」。
大約一周前,王儒林剛剛考察了陽城縣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陳廷敬的德才勤廉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不僅陳廷敬為官清廉,陳氏家族在明清兩朝先後有38人做官,遍及全國14個省,歷時260多年,沒有一個貪官。」
然後,他問道,「山西歷史上廉政名人層出不窮,出了『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著名清官陳廷敬。為什麼現在卻發生了系統性、塌方式的腐敗問題?」
于成龍故居從黯淡無光到柳暗花明
于成龍這個名字正是與王儒林聯繫在一起後,才為更多的人所知,方山縣民營企業家高林清投資修建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的命運才迎來轉機。
2014年8月,當呂梁市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因交不起2700元電費被停電時,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案件查處」頻道裡,呂梁市正吸引著全國的目光,6天內公布3名山西省委常委接受組織調查,加上6月19日這裡已公布接受組織調查的山西省委常委杜善學,4個常委裡有3個在呂梁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而十八大以後,山西7名被立案審查的省級官員多數與呂梁有關。
「呂梁歷史上的傳統文化是重德重廉,歷史上出了那麼多清官廉吏,而且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現在為什麼卻出了這麼多貪官汙吏?成了全國發生腐敗問題最出名的地方呢?」9月17日,王儒林專程到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調研時這樣問道,並指示要儘快修復于成龍墓,「否則將愧對『天下廉吏第一』故裡的榮稱,愧對吏者之師於公的在天之靈!」
呂梁也是他履新山西省委書記後考察的第一站。
正是因為省委書記往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裡一站,陷入窘迫的高林清才看到了光明。書記到來的9天前,文化園還被停著電。葛海濱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天是中秋節。
2009年,高林清投資建設了這一文化園。在這位商人的規劃中,佔地580餘畝的園區將包括廉政文化教育展覽館、廉吏文化廣場、于成龍故居區、于氏家族墓地等。
然而由於資金周轉困難,以至於2014年年初文化園難以為繼,高林清一度不得不貼出聲明,試圖把項目無償轉讓。
也恰在那前後,山西省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頻道保持了1年零41天的無貪腐記錄被改寫。2014年2月24日19時20分後的17分鐘內,山西省朔州市水利局原局長胡彪、山西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任雲峰、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原局長安俊生3人接連被公布接受調查。此前唯一跟山西有關的消息是2013年1月14日發布的「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局長李亞力被建議撤職」。
「于成龍」雖然在老家遭遇困境,但在其他地方開始受寵。山西省大同市精心打造的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龍》在2014年年初上演。在一邊公布貪官被查消息的同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還在2014年5月底開始展播19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頗有意味的是,該網站當月公布的最後一名被查官員,正來自呂梁——退休已一年的呂梁市原副市長張中生,在任時分管煤炭工作。
「一關係到煤炭,那問題就多了。」于吉仁說。他是于成龍的第14代後人。因老祖宗于成龍的蔭庇,王儒林到方山縣考察時,專程到他家看望了他。
得知記者來訪,葛海濱打了一個電話。不一會兒,一個著深藍色勞動服、土黃色褲子和迷彩鞋的瘦老頭兒,推開木門進了偌大的院子。他的左側是並排著的22孔窯洞(代表于成龍為官22年),22個大紅燈籠和23根上面掛著黑底金字大招牌的柱子,把那一片分成22個區域。
「老於啊,你叫啥?」葛海濱問。
「于吉仁。」老頭兒滿臉笑容地回答,露出大塊紫色的牙床和縫隙明顯的黃色門牙。他平時就在景區當工人,搞裝修、幹雜活。
剛好有自稱方山縣煤炭相關機構的人員過來踩點,儘管就在方山縣工作和生活,但他們從來沒來過。「上面要求組織活動,先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可看的」,然後他們再決定是否要集體組織過來參觀學習。
得知于吉仁是于成龍後人,幾個人把他圍在中間拍照,笑容燦爛的于吉仁顯得有些拘束。
葛海濱為他們一個一個地打開窯洞門鎖。窯洞門窗的新鮮油漆看上去幹的時間不久,「身到苦海作廉吏定能建蓋世功勳」的標語後,兩孔窯之間的牆上掛著簇新的招牌:「呂梁市廉政教育基地」,落款是「中共呂梁市紀委,呂梁市監察局,二零一四年九月」。
直到最近,這22孔窯洞才全部裝修好對外開放,這也是有了領導的指示,他們的前景才從黯淡無光變得柳暗花明。
據《呂梁日報》報導,省委書記離開後,9月18日,呂梁市發改委即隨同有關部門趕赴廉政文化園察看,並決定投資4000萬元用於項目建設;9月22日,呂梁市委對廉政文化園區建設和墓地修復等具體事項提出了要求。而方山縣為了貫徹落實好省委書記的指示精神,立即部署,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項目建設領導組和于成龍廉政文化研究會,領導組下設三個工作小組,組長均由縣委常委擔任;給予政策、資金方面的大力傾斜支持,縣政府今後對該項目每年投入500~1000萬元資金,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對于成龍墓地進行保護修繕,搜集整理和保護相關文物等有效措施,加快項目建設的運作管理。
呂梁的官場也暫時進入近兩個月的平靜期。這期間,呂梁市內掀起了一陣「于成龍熱」。10月20日,新編歷史劇《廉吏于成龍》在呂梁市臨縣影劇院上下午連演兩場,場場座無虛席,該縣縣、鄉、村1000餘名幹部觀看了演出。同期,呂梁下轄的孝義市則分兩場組織全市四大班子、鄉鎮(街道)、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級黨員領導幹部,集中觀看了呂梁市晉劇院演出的晉劇《廉吏于成龍》。10月22日,高林清還在《山西日報》發表了文章《千秋凜然於公墓》。
高林清在構思這篇文章時,挖掘機已在9月23日開往已成荒地的于成龍墓作業,將墓旁的山坡挖成墳丘。
「屍骨給挖出來了,有碗、有松香、有白灰(于成龍墓葬建築材料為瓷碗、白灰、松香,寓意一世清白)。」葛海濱煞有介事地講道,「當天晚上就打雷了,聲音特別特別大。」
比這聲雷更驚動人的,是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頻道發布的新一撥呂梁官員被調查的消息。
2014年11月12日18時30分,「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縣委書記王寧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2月2日 22時40分,「山西省呂梁市政協副主席劉廣龍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2月25 日8時,「山西省呂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良森被調查」。
而記者在廉政文化園採訪的當天,「呂梁市原市委常委、離石區委書記閻剛平被『雙開』」。
農民于吉仁不上網,也看不到這些消息。他只是在電視裡看到,「王書記前幾開在哪裡參觀,還提到這個『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了嘞」。
反腐倡廉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應該一直抓下去
老於說的「哪裡」,其實就是王儒林最近考察的陳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在考察時,王儒林要求「山西的各級幹部都要認真讀一讀」《大清相國》一書。
在皇城相府出口的書攤上,就有這本書。與高林清的生意日漸紅火不同,書攤2014年的生意不如以往,12月27日,老夫妻攤主介紹,「書的總銷量大概下降了一半」。
「以前當官模樣的在前邊看,後邊人就過來付錢,也不問價格,書攤上十幾種書每種一本, 十套二十套那麼拿。」他們說。
不同於老夫妻的失落,在景區裡賣紀念品和書的攤主高亮卻很開心,因為他一直深惡痛絕的「重大接待」終於沒有了。過去「只要比這邊村主任、村支書大的官」來了,就都是「重大接待」,「一天鬧好幾次」,「夏天給打著雨傘,冬天給發著棉大衣」,攤主們要提前打掃衛生、著裝整齊、注意文明用語。
「現在反腐倡廉,把貪官抓起來,所以老百姓心情好了,我心情也好了。」 他說,「反腐倡廉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應該一直抓下去。從中央抓,還要抓到基層!」
「我們這裡沒有像去于成龍故居那樣,縣委書記或者副縣長帶著政府班子到那兒去學習、參觀。」皇城相府景區工作人員王晉斌稱,「不管是單位,還是政府部門這一塊,有可能有以活動形式過來接受廉政教育的,但是景區沒有相關資料和記錄。」
王晉斌根據以往的經驗目測,2014年來陳廷敬故居邊參觀邊考察的官員,「最起碼要有上千個,平均每天3個」,但「都是個人來的,像以往那種接待基本上沒有」。
高林清的接待這一年則越來越多。「領導現在比較支持,嘿嘿嘿,一個溫暖的眼神我都很滿意。」他笑著說。
11月11日,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在方山縣就加快推進于成龍墓和于成龍故居修復工程進行專題調研。指出「修復于成龍墓和于成龍故居對於弘揚歷史優秀廉政文化,教育廣大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提高幹部拒腐防變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正如領導所預期的,工程雖然還在進行,已有大量人群湧向這座清官的故居了。
葛海濱回憶,集體組織來的人,有些只是在故居轉轉,半個小時左右就走了。也有「節目」比較豐富的,扛著紅旗,在22孔窯洞前列隊,右手握拳,舉到耳邊,齊聲重溫入黨誓言。「還有從海南專程過來的呢。」他說。
10月18日起,開工初期爭分奪秒的工程突然停工。據于成龍墓地所處的玉米地的主人介紹,挖出的于成龍骸骨後來被重新埋好,然後在墳頭上插了根木桿,上面安了攝像頭,對著埋骸骨的位置,扯根線到旁邊的村民家裡,讓幫忙盯著監控。
「他就是個死人,頂多能當個榜樣。反腐要起到威懾作用,還是得靠法律!」這位農民說。
2014年12月29日21時32分,落在于成龍故居的小雪已經融化,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頻道發布消息,「山西省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接受組織調查」。這位官員在呂梁人眼裡並不陌生,簡歷顯示,董洪運從2006年2月起任呂梁市長,2009年,他調往忻州,升任市委書記。
那一年,高林清在呂梁市方山縣開建于成龍廉政文化園。(本報記者 陳墨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