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之難,家務事之複雜,想斷、能斷、會斷要求之高,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慨。
我非「清官」,也想斷明白一些家務事。
1
遇到的家務事
妹夫計劃在老家翻蓋房子,想讓我父親操心持辦,父親婉拒了。妹夫心裡有情緒,喝酒之後和妹妹鬧了彆扭。
妹夫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我很欣賞他。
去年底,妹夫他哥仨計劃在老家合蓋一棟別墅,加上裝修計劃投資三百多萬。妹夫一是沒有那麼多錢,二來大家住一起也會有想不到的麻煩事,所以沒同意。但是,妹夫或多或少心裡有些不得勁。這不,工程款剛結算,妹夫想著在居住的縣城買一棟房子。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到時輪到贍養父母的時候也有一個好地方居住。
妹夫的理財觀,也很不一樣。他認為,錢花了才是自己的。縣城房價不低,六千多一平。一套房子加上裝修也得小百十萬。不過,這也比在老家花錢買房要強。退一步來講,萬一需要錢,城裡的房子也能更容易換點錢。
我們家人不太認同妹夫的觀點。與其在縣城買房,不如在妹夫所在的旅遊城市買房當民宿租出去收益多。如果這樣的話,可以騰出手把老家宅基地翻蓋一下,贍養老人的地方也就妥當了。
經過討論,在飯桌上通過了這個方案。意外的是父親不願操翻蓋老宅的心。
2
父親婉拒的緣由
妹妹,是我們家老小。當初父親同意把妹妹嫁到我們村初衷就是離他老人家近一些,好照顧他。於理於情,妹夫有事請父親幫忙,不應該被拒絕。
近有近的好處,也有近的難處。
去年,妹夫哥幾個蓋房的事就發生了不愉快。
他們的工程量大,好多施工隊都想幹這個活。本村的也想幹。妹夫的母親,由於某種原因不想讓本村的幹,就對他們說我父親給她找好了施工隊。
父親沒事時候就去人場說話,施工隊的都很尊敬他,只要說話就喊老大。那天父親去了,他們幾個見面就追問父親為啥妹夫家的房子不讓他們幹。父親一頭霧水。父親說,誰幹活都得給工錢,雖有親戚關係,也沒有人讓他幫忙找施工隊啊。母親想去問問咋回事,被父親攔下了,畢竟是親家。
前年,妹夫院子裡的樹賣了兩千多元。是妹夫的母親賣的。這是她們的家務事,賣多賣少和我們家應該沒有關係。
買樹的正要數錢,妹夫的母親說得問問我父親,還說她不當家。買樹的跑到我家問我父親,到底賣不賣。我父親很生氣。賣樹的事,沒有人和他說,包括妹妹也沒說這事。
後來,才算明白,原來都是妹夫母親的事。
有了這兩件事,父親對於妹夫家的事也格外小心,何況妹夫家翻蓋房子的大事呢。
對於父親的顧慮,我問後才知道。和父親談了談,妹夫不知道他的顧慮。妹夫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
3
吾非「清官」也要斷家務事
事情發生後,妹妹和我通了個電話。問了當天飯桌上發生的事情。就該不該讓妹夫知道父親拒絕的原因這個問題,進行了溝通。妹妹的意見是他和妹夫說,我的意見是由父親直接和妹夫說。無論怎樣,必須得讓妹夫知道父親的顧慮,不是不操他的心,而是怕傷害兩家親情。
父親和母親曾經擔心,畢竟那是他母親,和妹夫說了會不會有啥不妥。面對自己母親的行為,妹夫該如何接受。
就誰和妹夫說、怎麼說的問題,我和父親、母親、妹妹、大姐、妻子進行了溝通,大家都有顧慮,意見不一致。父親、我、妻子我們三個人的意見一致,覺得應該當面和妹夫說出自己的顧慮,不過應該注意說話的目的、方式、方法、語氣,既要照顧妹夫的自尊,又要表達出父親對兩家關係的擔憂。
在妹夫臨走的前一天晚上,父親、母親和妹夫談了。聽母親說,妹夫也了解其母親的性格脾氣,他也勸父親不要生氣,他知道該如何和其母親溝通蓋房子的事情。
一個懸了幾天的心終於落地了。
4
父母到底想要什麼
歌手沙寶亮曾經講過自己和奶奶的故事。他和奶奶最親,沒有之一。他領取工資後,都會給奶奶錢,買奶奶愛吃的東西。但是每次回去後,都會發現給奶奶買的東西還剩一大半,奶奶不捨得吃。奶奶屋子裡還會堆放一些他拾破爛拾的瓶子。沙寶亮頓時明白了奶奶到底想要什麼了。過了一段時間,沙寶亮再去看奶奶的時候,帶了一大堆自己喝過飲料的瓶子,對奶奶說這些瓶子他不捨得扔掉,帶回來給奶奶。奶奶笑著說他會過日子了。
這個故事打動了我,也啟發了我思考自己的父母到底想要什麼。
我也一樣,每次回去給父母點錢,買一些他們喜歡吃的東西。尤其是父親,給他錢總是說他不缺錢,買東西他總說又花那錢浪費。有時弄得我們好尷尬。
聽了沙寶亮的故事,我又想起了父親曾經和我說的一件事。原來租房子的時候,樓下那一家,吃的面是從老家帶的,麵條是手擀的,饅頭自己蒸的,父親說人家會過日子。
「過日子比樹葉都稠。」這是父親從小至今一直給我的生活理念。
父母想要什麼?不是錢,不是物,不是富,不是貴,不是明,不是利,而是想要我們會過日子。
5
斷家務事的一些感悟
知道父母想要什麼,是我們斷家務事的基礎。這也是家務事產生的初心。這是其一。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包容寬容,就像我們小時候犯錯,父母原諒我們一樣。這是其二。
其三,轉換角色。過去父母是家長,我們是孩子。如今父母年邁,我們應該承擔起家長的責任,贍養好、引導好、溝通好他們。
第四,先講理後講情。曉之以理在前,動之以情在後,先分對錯,之後用情去包容寬容原諒犯錯的一方。家是情的場所,理是家務事的第一道邊界,只講情只能更加傷害感情。沒有是非之分的情,管不了長久。
第五,家裡應有議事規則。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家裡面也應有自己的一套議事規則,或者家文化。比如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優秀的孝道傳統文化等。
第六,學文明理導行。家庭成員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用道理約束自己,不能去指責別人。把自律挺在道德法律前面。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存在。每一代人受社會發展環境影響,個體化差異越來越明顯,尊重差異,構建溝通管道,確保不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