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讀書特輯 | 做一個清官為什麼這麼難?

2020-11-23 搜狐網

原標題:夏季讀書特輯 | 做一個清官為什麼這麼難?

當下「反腐」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中央說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貪必查,有腐必肅」。於是乎,十八大以後,媒體頭條經常被各路貪官所佔據。從中央常委周永康到某某村長,貪汙腐敗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政層級。

電影《私人訂製》中有個片段,廉政公署在某富豪(葛優飾)女兒的成年禮上將其帶走,並對在場所有嘉賓留下一句話—— 「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先拉出去槍斃,再調查,保證沒有一個冤假錯案!」

電影中的這段臺詞,振聾發聵。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貪官那麼多呢?

歷史感悟篇

文 | 南京大學2014級MBA學員 馬兆明

身懷利器

吳思先生引用明代張居正的總結——官員之所以貪腐,是因為他們有貪腐的資本,因為他們「身懷利器」。

何為「利器」?即「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書中還舉了美國打伊拉克的例子,美國有巡航飛彈,可以隨心隨欲地炸伊拉克的任何地方,但伊拉克卻打不著美國。這正是「利器」的妙用。美國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否認。美國就把伊拉克打得稀巴爛,再翻個底朝天,結果也沒發現什麼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如何?美國說:哦,沒有。沒有就沒有吧。這就算是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了,但又有哪個國家去和美國較真?

中國有句古話「身懷利器,殺心頓起」。因為官員有被合法賦予的權力,利器在身,自然有人主動依附:美國有一群跟屁蟲、官員身邊有一群跟屁蟲、連古惑仔身邊都還有跟屁蟲。這都是一個道理。

中國古代的史書上經常出現一個字——「賕」。這個字就念「求」,不過這是個很明顯的會意字,這不是「空口白牙」的求, 這是「帶著誠意、撲面而來」的求。中國綿延幾千年的歷史,權錢交易一直貫穿其中,幾乎從未斷絕。

貪官越抓不完,越得抓

貪官是抓不完的,因為人性貪婪。但是,因為貪官抓不完,所以就不用反腐了嗎?恰恰相反!因為貪官越是抓不完,就越得抓。因為貪官用的是國家賦予他的合法權力,中飽私囊,損傷的卻是社會公平和國家根基。

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2015年推薦圖書——《中國歷史的教訓》,這本書也是人民日報2015年的第一本薦書。書中痛陳貪腐對國家的侵蝕。遠的姑且不說,就拿離我們比較近的明、清和民國來說吧。

明朝嚴嵩父子權傾天下二十年,極盡貪腐之能事,使明代官場風氣敗壞,後經劉瑾、魏忠賢再擼一遍,明朝的根基被腐蝕殆盡。崇禎雖殫精竭慮,但終究無力回天。北京城破前,崇禎曾請求京城的官員捐獻白銀作為軍餉,崇禎的嶽父帶頭出來哭窮,說朝廷俸祿微薄,家無餘財。清史說北京城破後,李自成居然在這些官員身上搜刮出七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明朝每年1700兩軍費的五倍! 如果早前拿出這些銀子,他們還會成為李自成的刀下鬼麼?

史書說「清亡於嘉慶」,但我認為始亡於乾隆。 乾隆在執政的中後期,官場風氣江河日下,「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見清代官場的貪腐之風到了何種程度!所謂的「康乾盛世」後,清朝迅速走向衰弱。

解放戰爭期間,蔣經國親赴上海整頓經濟秩序。初到上海灘,就來大手筆——直接封了青紅幫大佬杜月笙的倉庫。杜月笙沒有直接反抗,只是說:「在上海灘,我只是個小角色,真正的老虎你敢打嗎?」 蔣經國經過調查發現上海灘真正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的正是孔、宋家族,種種原因導致蔣經國終究沒能做到「老虎蒼蠅一起打」,轟轟烈烈的「上海經濟保衛戰」宣告失敗。至此,國民政府再無勝算。

官員貪腐對於國家的危害,中央政府洞若觀火,目前反腐力度很大,但我們如果能分析出為什麼一個官員會逐步成為貪官,找出這個過程背後的原因,或許更能找到解決貪腐的本源。

腐敗是如何產生的

經濟學上的「尋租理論」是說「政府運用行政權力對企業對個人的經濟活動進行幹預和管制,妨礙了市場競爭的作用,從而創造了少數有特權者取得超額收入的機會」。

政府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政府的權力是靠各級官員來行使的, 官員就是政府動用行政權力的執行人。既然官員手裡有了權力,想獲得特權的人自然會主動找上門來,「甜蜜蜜地膩上你,叫你在絕對不好意思翻臉的情境中繳械投降,放下武器,跟他們變成一撥的,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而且,官員拒絕這種「賕」,還需要幾分惡意,需要翻臉不認人的勇氣和楞勁。因為這些人都是通過親朋故交的路子找上門來的,官員不僅要翻臉不認謙恭熱心的送禮人,還要翻臉不認這些親朋故交, 這樣一來,清廉的「成本」無疑更高,不僅拒絕了經濟上的利益,而且還失去了眾多親友。在中國這個極其講究「人情往來」的社會,清廉的成本實在是太大。所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成了最好的藉口,自我安慰「官員也是人啊」,然後就半推半就地被糖衣炮彈擊中,於是一位位清官就此消失了。

我們從「尋租」和「成本」的角度解釋了「清官難做」,那麼針對這個症狀,我們黨、國家、甚至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怎麼做,其實答案已經有了。

知易行難,前路漫漫。肅貪事艱,諸君共勉。

經濟分析篇

文 | 南京大學2014級MBA學員 馮勇

吳思通過中國歷史上的潛規則故事為基礎,完成了《潛規則》這本書。其副標題為: 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該書對潛規則的定義、特徵進行了描述,也列舉了中國封建社會中帝、官、百姓的不同情景與抉擇。 這樣社會現象難道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嗎?是否可以從經濟學上解釋?而這樣的潛規則是如何演變的?是否可以避免呢?

潛規則是成本優化的結果

《身懷利器》節選

據《鏡湖自撰年譜》道光十七年(1837年)記載,這年九月,小地主段光清(當時已經中了舉人,即有了國家幹部的身份)的佃戶及其家境稍好的幾戶鄰居,忽然被差役傳喚,誣陷他們接了賊贓。 段光清說,這是失主與捕役串通好了,囑咐盜賊咬他們一口,藉此敲一筆錢。佃戶找到段光清的哥哥哭訴,段光清的哥哥就找他商量對策。

段光清首先回顧歷史,從前人的智慧和經驗裡尋求啟發。他說,父親曾經說過, 嘉慶初年(1797年前後)鄉裡有一種惡習,乞丐生病倒斃了,地方無賴就要藉機生出波瀾,說必須要經過地方官驗屍才能掩埋。而地方官每次下鄉驗屍,必定要帶一大群人。仵作和刑書自是必需的,還要包括縣衙門裡院的門印、籤押、押班、小使,外院的六房、三班,再加上地方官的儀衛、皂隸、馬僕、轎夫,浩浩蕩蕩多至百餘人。於是,只聽得地方官驗屍的鑼聲一響,鄉下有數百畝家產的人家,就要傾家蕩產,連灰也剩不下了。

段光清說,父親當時的辦法是:召集同鄉的紳衿到縣裡向領導請示,如果乞丐確實是自己死了,經檢驗沒有傷痕,可以由地保掩埋,無須報官府驗屍。領導同意了,還把這條規定刻在石碑上,立在路旁。段光清沒有說他父親拜見縣領導的時候帶沒帶銀子,從情理推測,應該不至於空手去求人。 從下文推測,前輩很可能以某種方式孝敬了父母官。

段光清聯繫現實,說如今囑託盜賊栽贓,這又是一種惡習。 兄長最好召集同鄉開一個會,大家湊一筆經費,每年給負責本片的捕役數千,作為他們辛辛苦苦為我們抓盜賊的獎勵,同時要求他們別再囑託盜賊誣栽良民。段光清的哥哥接受建議,召集同鄉開了會,果然大家踴躍掏錢,賊開花的問題就這樣得到了雙方滿意的解決。至於和吏胥談判的具體過程,段光清沒有記載,但有三個意思恐怕兜多大圈子也要表達出來:"我們承認你們能害我們,我們掏錢,你們別再用這種手段害我們了。"這看上去很像是和黑手黨打交道,我也承認,在辨別專制政府與黑手黨的實質性區別時,我經常感到自己愚鈍無能。

看了前面案例:身懷利器,老百姓是個冤大頭。文中出現了一個「賕」字,「賕」字的解讀:第一層意思是行賄,第二層意思是受賄,第三層意思是非禮而求,強求。老百姓為什麼要行賄,官員們為什麼要堂而皇之的收費?而且久而久之,形成潛規則雙方的默契,雙方的行為也受到這種潛規則的約束,矛盾趨於緩和。 這種緩和著實是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是成本優化的結果。

交易成本的減少,以「身懷利器」中陋規「賊中花」例子:

從交易成本角度分析:

所以從上面潛規則形成前後分析,在潛規則形成前「官」千方百計魚肉鄉裡,勞民傷財;而「民」傾家蕩產,受盡折磨。 時間長了,總會妥協形成潛規則,而這類潛規則對老百姓來說是交易成本優化。交易成本角度看,「民」和「官」形成了妥協,從「民」的角度看交易成本明顯由於「官」的妥協下降了, 而從「官」的角度看,管理成本也下降了,實現了潛規則的雙方成本都下降,所以這樣的潛規則就得以形成。

由於潛規則的雙方的成本都減少了,就可以減少潛規則雙方的衝突。對潛規則者和被潛規則者形成了行為約束,有的就變成約定俗成的行業規則,甚至是進入該行業的門檻。 雙方對潛規則形成默契,如果誰要違背現有規則,那麼就破壞了平衡,就會衝突。那麼衝突的後果是什麼呢?這就產生了雙方的博弈。

潛規則是博弈中策略均衡的結果

借用一下博弈論中純策略均衡的存在理論解釋一下,該理論是達斯古普塔和馬斯金提出不連續博弈存在性定理:第一假定滿足擬凹性,他們提出了比連續性更弱的條件(上半連續和極大),該條件允許使用角谷定理來保證純策略均衡的存在;第二他們提出了在不是擬凹收益下的博弈中混合策略均衡存在的條件。

我就簡單的畫了下面的圖,說明一下以下純策略均衡的存在性條件:如果存在不連續的收益,則一個緊的策略空間就不能確保參與人對於其對手策略的最優反應一定能夠存在。為了保證存在性成立,我們假定收益函數是上半連續的,一個上半連續的函數是不向下跳躍的含數。例如:潛規則者和被潛規則者,在發生潛規則時候可以把一樣物品(或者服務)賣給出價高的人,對被潛規則者而言就構成一個不連續博弈。

舉例解釋:

以張集馨處理號草為例,簡單分析一下各自策略的選擇:

所以這種惡政與惡棍集團的潛規則相得益彰,迅速膨脹到老百姓不能接受,規則破裂結果可能有兩個方面:或者統治集團高層出政策自我修復這樣的關係,產生新的均衡的潛規則;或者老百姓通過革命獲得。

從《潛規則》書中例子例如,官和民,皇帝和官,官,吏和民這些例子中無不存在博弈的身影。從開始的博弈到均衡就是一個潛規則產生的過程,然後潛規則又因為條件的變化,這就體現了動態博弈然後再趨於均衡。如果不能均衡要麼是第三方——更高的官或者是皇帝通過立法來約束,如果還不能均衡,就會釀成民變。例如,康熙皇帝決定改革明朝向民間攤牌養馬任務的制度,就是擔心李自成起義的重演。

關於第三方的幹預:

潛規則者手中掌握著權利或者關鍵資源,所以是強勢群體或者壟斷群體。而被潛規則者是普通老百姓,是弱勢群體。 如果沒有第三方的幹預隨著時間推移,矛盾增加,會打破平衡造成革命會影響第三的利益,所以代表第三利益的統治階級會幹預部分不可平衡的潛規則。

潛規則研究的現實意義

潛規則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有其特性,總結如下:

1

行為的約束為了減少交易成本

a. 行為的約束其實是博弈的均衡。這種私下的約束,就是行為越界必將招致報復,對這種利害後果的共識,強化了互動各方對彼此行為的預期的穩定性;

b. 既然是博弈有其動態性,所以這種行為約束,依據當事各方的造福或損害能力,在社會行為主體的互動中自發生成,可以使互動各方的衝突減少。

c. 潛規則產生本質是交易成本降低,而交易成本減少主要是衝突的減少帶來其它成本減少獲得。

2

隱蔽性

a. 隱蔽性,是因為潛規則背離了正義觀念或正式制度的規定,侵犯了主流意識形態或正式制度所維護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隱蔽的形式存在,當事人對隱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確的認可.

b. 隱蔽性是為了利益的提供,同時也是避免第三方以外的人員介入。通過這種隱蔽,當事人將正式規則的代表屏蔽於局部互動之外,或者,將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憑藉這種私下的規則替換,獲取正式規則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由於潛規則在社會中普遍存在,對企業發展是極其危害的。例如在食品行業的三聚氰胺導致三鹿奶粉事件,又如網際網路行業的快播事件;正面的例子,例如萬科地產就承諾不行賄。企業管理者不能為了眼前利益,就墮落進潛規則中。

既然潛規則有這麼多不好的方面,怎麼應對呢?

1. 信息透明化,減少不對稱性,減少其隱蔽性

2. 完善規章制度,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

3. 全員監督,對權利的監督。

4. 企業管理者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要樹立正確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人之本性篇

文 | 南京大學2014級MBA學員 秦勇

這個世界,說白了就是利益交換的世界,或者可以大白天下,或者只能暗箱操作。大白天下的,交易的原則,我們稱之為規則或者規章,上升到統治階層的意志,就成了法律。規則一旦制定,制定者總希望人人遵守,但往往制定後的規則,就成了人們攻擊的對象,而不是遵循的章法。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規則總是漏洞百出。「補丁補漏,補丁漏」。所以有補不完的漏洞。而暗箱操作,雖沒有形成書面的文字,卻也有自己的規則,姑且稱之為潛規則。這種規則雖然見不得陽光,卻在一些場所大行其道,十分流行。奇怪的是,卻很少有人質疑,知道者多是人人遵守。 潛規則,更像是規則,大家對潛規則的認知和遵從,驚人的一致。

「潛規則」的定義

1.潛規則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

2. 這種行為約束,依據當事各方的造福或損害能力,在社會行為主體的互動中自發生成,可以使互動各方的衝突減少,交易成本降低

3. 所謂約束,就是行為越界必將招致報復,對這種利害後果的共識,強化了互動各方對彼此行為的 預期穩定性

4. 這種在實際上得到遵從的規矩,背離了正義觀念或正式制度的規定,侵犯了主流意識形態或正式制度所維護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隱蔽的形式存在,當事人對 隱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確的認可。

5. 通過這種隱蔽,當事人將正式規則的代表屏蔽於局部互動之外,或者,將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憑藉這種私下的規則替換,獲取正式規則所不能提供的 利益

吳思在《潛規則》一書中,列舉了多種場合中的潛規則,主要有:

1

官員潛規則

要講官吏與老百姓的關係——「合法傷害權」。合法傷害權是指官吏披著法律的外衣,能夠合法予奪他人資源(包括生命資源)的權力。

有了權力,自然就有了對結果的正義性的裁判權,哪些希望影響、改變結果性質的關係方,自然有了影響裁判權的需求;官吏們有了合法傷害權之後,也就自然成了關係方巴結、影響的對象,這樣官吏就便可藉機進行敲詐勒索或者打擊報復,繼而攫取利益。受害者則只能任人宰割。原則上,官吏辦事,應以「公開的法律」作為依據,但法律的「漏洞」或者沒有周全所有可能的情況,就需要官吏個人進行判斷,這就為官吏提供了機會。傷害者與受害者雙方,處於傷害權力極端不對等的條件之下。

因此,傷害者在獲益的過程中,只需承擔極小的風險或成本,便可得到極大的收益。既然是無本萬利的買賣,擁有合法傷害權的人幾乎都對魚肉百姓之道樂此不疲。

2

制度潛規則

每一個政府、執政者都希望通過成文的法律條文,來維持日常的管理,規範人們的行為,並想方設法防止潛規則的蔓延,包括各種相互制約的稽核制度、立法司法權的分離等等。但潛規則就像人的身影,揮之不去。利益的追求者變著法的接近執法者,做出與明文規定的法規相對應的潛規則形式,千變萬化,五花八門。隨著時間的推移,執法者往往會被潛規則所收買、同化,甚至充當起潛規則的主力軍,迫使其他關係方遵守潛規則。

這樣,正式規則成了場面上的事,雖高高在上,群束之高閣,而潛規則,雖沒有被「扶正」卻大行其道。而平民老百姓由於無法接受潛規則的侵害而聚眾起義,打破既有潛規則,重新制定正式規則。如此往復,循環演義,不斷重複著相同的故事。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潛規則之所以揮之不去,這與人的「趨利避害」的本性相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任何個體,只有趨利的本性,才能求得自保。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更是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提出了基因是趨利避害的基礎單位。他認為相互競爭的除了物種,還可以是個體或者基因;生存,也不一定是指個體或物種的存亡,還可以是基因的延續。它存在於每一個生物的軀體內,包括你和我。基因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複製自己,而肉體只是基因複製自己的工具,當任務完成後,就被拋棄。

依據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的理論,這種趨利避害,是自然賦予每一個生命的稟性,不可改變,不可消滅。 自然賦予了每一種存在的形式「求生」的本性,為了生存,不惜代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物鏈循環中的一節不會脫落;同時每一種生命存在的數量又不能超出一定的範圍以免打破生物鏈的平衡,所以又物物相剋。

同時,潛規則的存在也與中國傳統人情關係的文化背景相關。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的在當前急功近利的社會大環境,再加上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也助長了潛規則的流行。

如何解決「潛規則」的問題呢?我想,首先要從自然賦予每個生物的自保稟性出發,維護人「求生」的需求,從個體入手,斷難根除潛規則的痼疾;其次,加強民主、監督制度建設;雖然依靠制度不能完全杜絕的各種「潛規則」問題,但卻有助於消除潛規則;最後,也是更根本的,應該從文化的角度,批判「關係」文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華,要批判的繼承和發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沒有文化支撐的制度是空洞的,必須建立民主,加強監督,將規則化潛為明,唯有如此,這個民族才能持續保持生機。

耿強的公眾平臺號

南京大學耿強教授,對經濟的原創評論,經濟政策解讀,經濟周期趨勢判斷,新聞評點,原創的行業分析。

微信號: gengqiangNJU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耿強老師的夏日書單

身懷利器,殺心頓起

人讚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清官難斷家務事,可能是清官不清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之難,家務事之複雜,想斷、能斷、會斷要求之高,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慨。我非「清官」,也想斷明白一些家務事。1遇到的家務事妹夫計劃在老家翻蓋房子,想讓我父親操心持辦,父親婉拒了。妹夫心裡有情緒,喝酒之後和妹妹鬧了彆扭。妹夫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我很欣賞他。
  • 網友:做個西瓜都這麼難了?
    西瓜,是夏季最常見的水果之一了,空調、西瓜加wifi,可以說是夏季完美搭配。直接切開或者做成美味的西瓜汁,是非常常見的吃法,但是又很多網友曾經腦洞大開,將西瓜在開水中煮了兩個小時,想看看西瓜是否會融化,最後的結果很多人也許看過,西瓜切開之後雖然變軟,但是形狀完好。
  • 作文高分為什麼這麼難?孩子必須了解這些寫作規律
    作文高分為什麼這麼難?如果不了解這些寫作規律,孩子一生都畏懼寫作。 1、演講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成為新時代優秀人才的標配。而寫作能力又影響著演講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發現各行各業的考試都非常重視寫作。
  • 清官死後裹草蓆下葬,300年後其墓地被發掘,挖出10億珍寶
    即便是在國家危難之際,這些奸臣們所想的依舊是自身的利益,一個標準的利己主義者。只有清官們才會為了各種不妥的事情向皇帝進言,就算遭到了叱罵,他們也是甘願的,這也是為什麼清官們大多數都得不到重用的緣故。沒有一個皇帝想要聽到難聽的實話,他們也是人,對於虛假的稱讚也是會樂意的。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名清官,清官死後裹草蓆下葬,300年後其墓地被發掘,挖出10億珍寶。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 高中物理為什麼這麼難?一線老師深度分析
    經常有人吐槽高中物理特別難學,甚至有同學還為此編了段子:人被逼急了什麼都做得出來除了物理題。很多中考成績非常不錯的同學到了高中物理學的也是一塌糊塗。那麼高中物理為什麼這麼難學,為什麼讓這麼多有些的學生折戟沉沙?作為一個高中物理老師,老李今天給同學們系統的分析下這個問題。
  • 一年級語文考試題這麼難?難哭了學生,愁壞了家長
    一年級語文考試題這麼難?難哭了學生,愁壞了家長,我們知道一年級的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多,但是對於從零開始的小學生來說,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拼音、單詞、造詞,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壓力也很大,在以前的幼兒園裡,稍微學會了一些字,也有了拼音的基礎。
  • 《來自海洋的你》周雨彤特輯「不能流淚」的傷心
    由青年導演吳強執導,姚瑤擔任總編劇,總製片人李爾雲,人氣偶像李宏毅、周雨彤、王秀竹、胡浩博、陳美林、劉文翰領銜主演的奇幻愛情劇《來自海洋的你》正在熱播中,日前,該劇曝光了周雨彤版花絮特輯,滿足劇迷好奇心。
  • 2021考研英語難出新高度,中國人考英語,題為什麼要出這麼難?
    2021考研初試已經結束有一段時間了,在所有公共課考試中討論最為激烈的就是考研英語,很多同學都說今年的考研英語難出了新高度,還有同學說今年的考研英語難度超過了2010年的考研英語,進而就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考研英語為什麼要出這麼難?更有甚者開始抱怨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學英語有什麼用?
  • 為什麼製造光刻機這麼難
    最近晶片行業備受關注,為什麼光刻機這麼難搞?光刻機是生產晶片最核心的設備技術,難度非常高,日本荷蘭佔據目前百分90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而最先進的技術只有荷蘭公司ASML一家能做。荷蘭的 ASML擁有全球晶圓廠光刻機設備高達8成的市場份額,在乾式曝光機、浸潤式光刻機, EUV (極紫外線光刻機)的市場幾乎處於獨霸地位。生產晶片的廠商,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國際半導體巨頭都是其客戶。
  • 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
    文章題目: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你好,我是薄世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ICU醫生。今天,我和你說說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ICU醫生是怎麼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應該怎樣更好的保護自己。圖1:病毒威脅下擔憂的人們(該圖片由Gerd Altmann在Pixabay上發布) 為什麼病毒性肺炎這麼難治?
  • 初二一次函數動點問題為什麼這麼難?
    一次函數有一個類型題就是動點問題。同學們都感覺到學得非常吃力。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說既然是動點問題,就要涉及到分類進行討論。而分類討論是我們大家所不熟悉的。因為初中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很少進行分類討論。這是第一次接觸分類討論。差不多每一個動點問題都需要進行分類討論。所以想得不夠周全,自然答案就不全。第二動點問題,涉及到運動到特殊情況的臨界點狀況。
  • 為什麼現在的人連三十分鐘的讀書時間都沒有?真是太忙了嗎?
    人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現在的人,卻發現自己竟然連每天擠出三十分鐘都好難。如果問起原因,大多數人都解釋為「我太忙了,沒時間呀」。難道,我們果真是因為太過忙碌,就連每天三十分鐘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嗎?非也。以下幾點,才是我們「沒時間」讀書的真正原因。
  • 《星際特工》再曝吳亦凡特輯 周票房登頂破紀錄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劇照 易娛樂9月1日報導 由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巨作《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近日曝出吳亦凡最新片場特輯,首次曝光片場幕後拍攝花絮,該特輯包括吳亦凡在片場拍攝實錄和個人專訪,在影片中飾演角色
  • 《魔弦傳說》曝導演特輯 耐克之子欲徵服奧斯卡
    《魔弦傳說》曝導演特輯 耐克之子欲徵服奧斯卡 特輯中,《魔弦傳說》3D的帥哥導演奈特為觀眾傾情講述自己創作這部動畫的初衷,和對久保的冒險故事的強烈情懷;其中不乏有他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獨特親情觀,更有萊卡工作人員對奈特認真到龜毛的工作態度的大「吐槽」。因其強大的口碑,有網站預測,有了《魔弦傳說》3D的競爭,《瘋狂動物城》的「奧斯卡」大獎會有威脅。
  • 比爾·蓋茨公布夏季書單:「沒有什麼事情比讀書更美好」
    出於這個原因,比爾·蓋茨在寫下書單之餘,還額外推薦了一些其他可以待在家裡做的事情,他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當然,這些額外推薦大部分依然是圖書,可能正如他所言:「無論是想要分散注意力,還是需要在家裡待更多的時間,沒有什麼事情比讀書更好了。」
  • 《瘋狂的外星人》發幕後特輯 外星人原型不止徐崢
    《瘋狂的外星人》發幕後特輯 外星人原型不止徐崢  《瘋狂的外星人》上映六日近14.5億  特效特輯解密「外星人誕生記」截止2月10日23點,由寧浩執導,黃渤、沈騰領銜主演,徐崢特別出演,于和偉、雷佳音、劉樺、鄧飛主演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上映第六天票房近14.5億,發布「外星人誕生記」特效製作特輯,首次解密影片中外星人誕生的幕後細節。
  • 【物理科普】三體問題為什麼這麼難?
    這個問題為什麼這麼難???1887年的時候,Bruns證明三體問題有18個一階微分方程,但是我們可能並不能找到這麼多的運動積分,之後的彭加萊也得到相同的結論,我們找不到足夠多的由坐標,動量和質量的解析函數構成的運動積分。這意味著,我們沒辦法用代數和積分的方式來表示三體問題的解。也就是常說的三體問題沒有一般的解析解(注意是一般的,在某些特殊初值下,是有解析解的)。
  • 人為什麼要讀書?魯政委:讀書為通神(附薦書)
    來源:陸家嘴雜誌魯政委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乍一下被問到「讀書的意義」,我愣了一下。獨坐窗邊,一杯清茶,凝望窗外,那曾經滿身繁花婆娑的櫻花樹,而今黃綠斑駁的樹葉正隨風凋零,我突然覺得:「讀書的意義」的確是個有幾分咀嚼味道的話題。人到底為什麼要讀書?
  • 小學生關聯詞造句,為什麼造個句子這麼難?
    小學生關聯詞造句,為什麼造個句子這麼難?小學生為什麼造個關聯詞,想寫正確真的太難了,學生也如實反映,確實有難度。問題還是主要出在關聯詞的邏輯關係上,也就是說在這個複句組合中,前半句和後半句的某種邏輯關係,對於學生來說,真的是弄不清。
  • 山西清官故居:幹部紛紛前來突變熱鬧 多時一天百人
    接受教育的過程大致相似——觀看于成龍專題片,聽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于成龍的生平、廉政事跡和廉政文化,在展覽圖片、陳列實物面前駐足,做筆記、拍照、交流,然後帶隊的領導會講話,說被于成龍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深震撼感染,最後,大家會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和運用廉政的思想,把握好內心的法律和道德底線。  景區經理葛海濱對類似的場景已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