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是終身打造。長期目睹父母爭吵所帶來的恐懼感,使孩子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正常,影響孩子情緒辨識及情緒表達的能力。
一位已在中學做訓育組長的學生,回來學校看我。他問:反社會行為跟功課不好是否跟大腦有關係?為什麼抽菸、打架、惹事生非的學生都是在班上跟不上同學的人?
我很驚訝,也很欣喜這個學生有觀察和歸納的能力。的確,它們跟角回(angulargyrus)和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有很大的關係。
角回在頂葉下方、顳葉上端,跟枕葉相交的地方,是視覺、聽覺、身體感覺,平衡等各種知覺交會的所在地,是大腦最晚發展出來的地方之一,掌管的是複雜行為和思考,因為複雜的東西需要不同領域信息的整合才能處理得好。
前額葉皮質在額頭後面,是整個大腦最重要的地方,叫「總裁腦」,是計劃、策略、情緒控制的所在地。
腦造影實驗發現左腦角回新陳代謝的低落與孩子的語文能力有關;它若失去功能,會引起閱讀和算術的困難,連寫字都會受到影響。
角回受損的病人寫字會有標點符號、字母的省略、遺漏或重複。因為聽、說、讀、寫是學校學習的基本功,角回的功能受損,孩子功課自然落後。
功課跟不上,他在教室中沒有成就感,心思就花到學業以外的地方去了。過去不知道,以為他們不用功,其實是用不上功。
家暴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
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不全是所有暴力犯罪和反社會行為的核心問題。
研究發現家暴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長期目睹父母爭吵、打架所帶來的恐懼感會使孩子的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正常,從而影響孩子情緒辨識及情緒表達的能力,造成他們社交功能不全。
更糟的是,幼年期的學習主要是模仿,他們從小看到父母一言不合、拳打腳踢,以後碰到情緒挫折時,也會像父母一樣,用拳頭去解決問題。家暴在臺灣很普遍,很多人以「清官難斷家務事」來搪塞責任,那是不對的,兒童大腦的傷害不可掉以輕心。
學生的第二個問題是:用語言或文字來宣洩情緒要禁止嗎?心中反覆想的報復念頭,有可能做出來嗎?他在學生的周記中發現很多負面情緒性的字眼,自從北捷隨機殺人案後,他變得很敏感。
有可能,我們在實驗上看到冥想可以改變大腦。冥想時所活化的大腦區塊跟實際動手做時,是同樣地方。沙盤演練會有效是因為先在心中走一遍時,已經把相關的神經迴路活化起來了,一旦要用時,它像識途老馬,立刻出來。
長期冥想某個念頭,在抑制力鬆懈時,一不小心,就會跑出來。中國人說「酒後見真言」就是心中已有這些話,因為顧忌,不敢說出,當酒精解除了禁令,話就跑出來了。
青春期的教育是品格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學不完,品格偏歪了,不易扳回。我們可以從正心誠意著手,因為心由意轉、相由心生,需要教孩子如何去控制和導正情緒。
從研究得之,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是終身打造;我們可以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最後穩定成性情。
內容來自洪蘭教授《學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