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之一,腦科學是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的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被稱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

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湧現,腦科學正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也成為發達國家的科技戰略重點,全球科研界下一個必爭之地。

自2013年起,美國、歐洲各國、日本等相繼啟動大型腦科學項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今年出版的《腦科學與課堂: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為我們展示了美國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如何運用於學校和教室,如何與教學實踐緊密相連。腦科學不僅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使我們洞悉課堂內一些複雜問題行為背後的神經加工過程。

對教育研究者、中小學教師而言,了解腦科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個體發展規律和特點,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發生和過程,從而實現因材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仔細通讀中科院心理所楊志老師的譯著《腦科學與課堂: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很有收穫。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重點內容。比如,可以通過用進廢退來說明的「可塑性」;鍛鍊、營養和壓力都會影響的「神經生成」;為學習營造情緒氛圍的「情緒和壓力」;理解學習中注意作用的「注意控制」;包括工作記憶、抑制控制、靈活轉換的「執行功能」;「自我監控和情緒調節」;心情愉悅、鞏固記憶、促進「海馬新神經元」的發展;「運動」對知識的獲得與保持的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階段「各個腦區之間更多的關聯互動,而腦內灰質容積卻顯著減少」和「邊緣系統和前額葉執行功能的連接平衡」;以及睡眠與學習關係「晝夜節律(晚睡晚醒,推遲上課時間)」等問題的解釋說明,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

在此基礎上,書中還詳細介紹了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實踐:由於積極的情緒能提升績效,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選擇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評估來為學習營造情緒氛圍。社會性與情緒學習還可以通過反思和正念訓練、幽默、沉浸於藝術等方法和途徑達成。關注環境特徵,如照明(陽光)、聲音、氣味以及座位安排和教室環境設計等對注意和學習的作用,為學習創造良好的物理環境。通過整體圖景、概念組織、新舊聯繫和概念圖的構建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利用記憶規律幫助學生掌握內容、技能和概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學習評估有關,即採用持續性評估增強學習和記憶的效果。書中在倡導上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案例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解讀,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指南。

上述內容是近來飛速發展的神經科學研究成果與學習和教育關係的一個縮影,接下來我們來拓展一下這方面的描述。我的專業是發展心理學,就從神經科學與個體發展的相關研究談起。

從畢生發展的角度理解神經科學與學習和教育應用的關係

這部分內容與一個新的分支學科的興起有關,即發展認知神經科學。董奇教授在2012年中國科學院院刊上介紹了這個正在迅速崛起的領域: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將以往研究心理行為生物學基礎的「靜態」視角討論大腦發展與心理行為發展的關係,轉向「動態」研究畢生發展進程中各種認知功能的發生、發展和衰退的過程,以及伴隨著學習、經驗等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動態變化及其可塑性。這一領域貫穿個體畢生發展全程。

我們在談論腦發育時,通常認為神經元的遷移在出生前就已經完成。2016年10月《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則首次揭示了大腦發育過程中一個全新的重要階段,在新生兒出生後的幾個月內,一些抑制性神經元會大規模遷移到大腦額葉皮層。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後期遷移可能在建立人類基礎認知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過程的紊亂可能與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

嬰幼兒期大腦各個系統都在發展,但系統間的聯繫卻需要經驗和學習。在一項有趣的兒童研究中,實驗者讓孩子先與實體大小的玩具玩耍,如可供她們爬上滑下的室內滑梯,可以坐的椅子、可以進入的玩具車等。之後,再次進入時室內大型玩具被換成一模一樣的小玩具。孩子們玩小型玩具時,還是用的一樣的方法:試圖爬上滑梯、爬進小汽車和坐在小椅子上。這種行為反映了孩子大腦視覺系統中背側通路和腹側通路間的聯繫還沒有發育成熟。腹側通路識別物體是什麼,背側通路識別它的大小,但信息沒能充分共享。研究證明了背側通路與腹側通路間信息交換的重要性。這些證據也與幼兒教育和腦智開發對「做中學、知行合一」的強調不謀而合。

吻合兒童「學習高峰」與青少年「青春期」等一系列行為表現的則是,兒童與青少年期的基本功能網絡(如運動控制、注意/認知控制、衝突監控、社會信息加工和情緒管理等)已初步形成,但相比成人而言,這些網絡功能並不穩固,尤其是注意控制功能,主要還以自下而上的刺激驅動為主,腹側注意網絡的功能連接更弱。同時,邊緣系統比前額葉更早發育,扣帶回尾部與腹部之間的認知控制等長距離功能連接較弱。結果,青少年往往容易做出一些衝動冒險和物質濫用等危險行為。青少年時期,大腦開始選擇性地修剪那些很少會用到的聯繫。正如交通工程師一樣,通過清除某些街道和建立新的環形公路來減緩交通堵塞,提高效率。同時,額葉也逐漸會和邊緣系統更好地連接,從而更好地進行情緒調節,日趨完善的自我意識背後是大腦的發展。

對於人腦功能和發展的未知和誤解常常導致違背科學規律的教育,進而影響學習和發展的效率。因此了解腦的發展可以更好地理解個體發展規律和特點,也就更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腦的可塑性為教育提供了大有可為的空間

2017年11月,我在兩次學術會議上聆聽了譚力海教授的學術報告,對其中一些內容印象深刻。如「大腦語言功能區文化特異性理論」、中文閱讀與書寫的關係等。他們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總是用手機拼音輸入,缺乏書寫的運動輸入,會影響個體的漢語閱讀能力。國外的研究也表明,文盲個體即使到中年才開始學習閱讀,也還是可以看到腦的變化。這些都說明了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可塑性,學習、經驗、職業等會一直持續地塑造著大腦結構與功能,調節著腦—行為—環境的平衡。與《腦科學與課堂》一書的內容呼應,藝術體驗和運動都塑造著我們的大腦,如音樂訓練可以改變聽覺、視覺、運動等皮層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連接,增強這些網絡之間連接的協調性和同步性。體育運動、動作技能訓練均能使運動區、頂下溝、枕顳皮層等區域的灰質增加。甚至在想像運動的時候,運動員的海馬旁回、前額葉區域也會有更大的激活。經驗幫助大腦優化其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為知識改變命運中教育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神經科學基礎。

20世紀最後10年以來,由於成像技術和計算方法的進步,神經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積累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數據,並被用來解釋個體發展規律及其可能的問題,也常常作為教育政策和教育教養實踐的理論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的科研布局中也設立了「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研究計劃,其中就有一系列研究項目會系統探討兒童腦身心發育規律。2017年9月,由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十八家機構共同發起建立「中國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全國聯盟」,共同籤署了《中國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全國聯盟共識》:希望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深入揭示兒童青少年腦發育、心理適應與學習能力發展規律,基於科學證據,建立、改進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與各類發育困難的評估技術、診斷工具與標準、分型分類系統及幹預促進方案,大範圍應用於基礎教育和兒童醫療、健康相關領域。雖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不只是局限在教育應用的基礎研究,但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成果轉化領域。

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及教育的學科交叉與融合

神經科學方面的發現不僅增進了我們對睡眠、壓力和營養情況如何影響個體發展的理解,同時也有助於我們識別可能存在的發展和學習障礙。將神經科學與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可以使我們在這些理論運用的初期謹慎解讀,避免誤會。當然了解腦功能有助於教育者更加科學地處理如青春期階段個體遇到的「加足油門難以剎車」這類問題,但僅僅對於青少年階段大腦發育情況的了解並不一定就能幫助教育者直接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這也提示未來神經科學與教育領域的融合還特別有賴於那些有教育實踐經驗的專家將理論真正運用並落到實處。

《腦科學與課堂》一書的序言中有句話非常重要——「哈迪曼博士……能從浩瀚的科學信息中找到教師真正想知道的內容,並以一種容易理解和應用的方式傳遞給教師」。研究成果與理論分析如何真正讓一線教師理解和正確運用是一個不亞於發現和總結神經科學研究的工作。也已經有學者開始關注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和教育的融合,融合後的新領域不僅應為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方法,也應從神經科學角度洞悉課堂內一些複雜的問題行為背後的神經加工過程。

未來,如果我們希望教育教學實踐能夠得益於神經科學,那麼兩個領域間的溝通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當然,神經科學所遵循的自然科學解釋框架和發展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的社會科學解釋框架的固有差異,是將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心理發展與教育實踐上時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有時,「神經科學數據可以加深我們對學習者與學習過程的認知限制因素的理解,但不能直接指導設計教學來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但願我們的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能夠充分關注這個問題,促進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和教育的真正結合,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作者系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1日第9版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2021年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雙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招生...
    電子科技大學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以下簡稱麥大)合作舉辦的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雙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成功獲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育部批准號:MOE51CA1A2018959N)。三年期內必須到麥大工作4個月及以上 研究方向:強調學科交叉交融,包含但不限於以下研究方向——腦成像和圖像處理、行為神經科學、生物醫學信號與信息處理、發育神經科學、衰老神經科學、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工程、系統神經科學、學習與記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 畢業文憑:本項目合格畢業生授予雙學位——麥大神經科學理學碩士學位(論文碩士),以及電子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工學碩士學位
  • 2020USNEWS神經科學專業綜合排名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8杜克大學認知與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on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PhD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系 10加州理工學院行為與社會神經科學Behavioral
  •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調整後複試線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調整後複試線 http://kaoyan.eol.cn      2009-03-23  大 中 小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調整後09考研複試線
  • 心理學考研最好的學校和專業
    心理學研究生畢業後能幹啥?是不是不好就業?今天,小編整理了這篇文章,供各位考研黨參考。   在我國的學科門類劃分中,心理學屬於一級學科,其本科教育屬於理學類,研究生教育則屬於教育類,分三個大的方向: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
  • 認知神經科學:人類行為研究新進展
    而對人類心智及認知過程的研究,能夠幫助神經科學更好地理解大腦,了解神經系統如何實現人類的感知、記憶、思維。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相結合的認知神經科學,定位為「心智的生物基礎」,旨在闡明認知活動的腦機制,即人類大腦如何調用各層次上的組件,包括分子、細胞、腦組織區和全腦去實現各種認知活動。了解認知神經科學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取向,對理解人類大腦—心智—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 簡單介紹心理學專業、就業方向和5所最好的心理學大學
    開設心理學的大學還是很多的,主要是北大和師範大學,尤其北師大的心理學系在國內首屈一指。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心理學專業和相關學校。心理學專業介紹心理學是一級學科,下面還分3個二級學科: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和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腦科學轉化應用入歧途 教育神經科學鬚髮力
    腦科學轉化應用入歧途 教育神經科學鬚髮力 原標題:   教育神經科學之於教育,正如生物學之於醫學,教育神經科學的發展將為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專業區別
    基礎心理學的概念  研究方向有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其研究的都是心理學的根本性問題,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學科。基礎心理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很適合有濃厚學術興趣和學術理想的考生,經過深入的專業研究。
  • 2015考研專業介紹:臨床認知神經科學[0402Z2]
    2015考研專業介紹:臨床認知神經科學[0402Z2] http://kaoyan.eol.cn      2014-07-21  大 中 小   臨床認知神經科學[0402Z2]開設院校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這裡,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理解(當然,實際的學科領域不僅僅局限於這些範疇):心理學=生理學+神經科學+實驗學+統計學+社會學心理學可以籠統地分為以下十一個分支:生物、臨床、認知、比較、發展、教育、演化、工業-組織、人格、社會、積極心理學。而每個分支又可以分為多個子類,目前心理學的細分領域有數十種之多,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梳理。生物:從生物角度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
  • 2010年考研擇校指導—心理學專業院校篇
    目前全國心理學比較好的學校有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大、中科院心理所、浙江大學等。但是就專業而言,也有的學校不錯,比如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等。心理學門類主要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學科專業。
  • 上海交大舉行心理學高峰論壇 聚焦交叉學科研究應用
    目前已形成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與心理健康、認知神經心理等三個主要方向,並將不斷推進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理工學科和醫學及人文學科的交叉合作。  據了解,與會期間,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英國諾丁漢大學、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近20所國內外院校的知名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專家和教授聚集一堂,圍繞大會主題「神經科學與心理學」,集中報告和展示了神經科學與心理學交叉研究和實踐應用的最新成果。
  • 雪城大學心理學碩士錄取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和人際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
  • 贈書 | 認知神經科學前沿譯叢書籍推薦!
    注意認知神經科學就是這一發展的重要成果,為傳統心理學的注意行為研究和注意行為背後的生理基礎及其神經機制的探求搭起了一座橋梁,而神經科學特別是無創腦成像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計算機科學的影響則開闢了注意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新紀元。
  • 心理學核心期刊大全
    行為與大腦科學 英 5 Psychological reports 心理學報告 美 6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諮詢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雜誌 美 7 Perceptual motor skills 感知與運動技能 英
  • 2016心理學考研五大院校盤點
    心理學專業最引人矚目的十所高校的心理學,最頂尖的是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的基礎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浙江大學的應用心理學是國家的重點學科,他們的實力有目共睹。中山大學在楊中芳教授的帶領下發展迅速,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是其兩大方向。中科院心理所也是不可遺漏的,他們在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方面走在全國理論前沿。
  • 日本跨專業考心理學的難度大嗎?
    心理學作為如今社會發展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種專業,申請人越來越多,那麼,日本留學心理學專業要提前了解哪些內容?首先想本科是非心理學的申請日本前幾的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很難,當然雖然難但也不是不可以,難度大不大主要還是看你專業知識、研究計劃書的準備情況。
  • 「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愛德華·李·桑代克,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採用實證主義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學研究走向了科學化的道路,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是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被稱為「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
  • 理學門類——心理學專業解讀
    心理學是交叉學科,研究內容極其複雜,發生在多個層面,受多種因素影響;心理學從社會學、人類學、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借鑑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因此心理學學生能夠擁有廣博的知識面,掌握多學科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心理諮詢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除去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廣泛學習其他領域知識,不斷提高諮詢技巧和能力。
  • 心理學專業實力最強的五所大學,第一不是北師大,第三名有點意外
    近些年,隨著社會問題的逐漸顯現,心理學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主要學習以下課程: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量、生理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