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教育神經科學之於教育,正如生物學之於醫學,教育神經科學的發展將為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它注重學與教的腦生理機制,強調教育的實證研究範式,明確指向教育決策與實踐的科學化,近年來已成為許多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基礎,其發展對國民素質的提升與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然而,如今除了讓人觸目驚心的「全腦教育」亂象外,還有很多腦科學轉化與應用的亂象遍及出版業、培訓市場、學校、兒童玩具市場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在我國,還沒有教育神經科學的實體研究機構,接受過教育神經科學系統培養的專業人員還嚴重匱乏,非專業人員出版的沒有腦科學證據支持的所謂基於腦的教育書籍、文章、資料充斥市場與網絡、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培訓機構大行其道,甚至有的機構打著「國家標準、權威機構」的旗號,在中小學開展所謂的「腦科學與教育」的培訓,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我國教育神經科學的專業研究機構相對較少
專業組織、專業研究機構的建立是學科發展的保障。
迄今為止,筆者通過英文和中文網站已經查到80多個教育神經科學的專業研究組織與專業人才培養機構(這裡沒有包括除英文和漢語之外的語言如法文、俄文、日文等提供的信息,因此實際的組織與機構會更多)。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範德堡大學(全美教育學連續排名第一),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2018年QS世界大學教育學專業排名第一)等國際頂尖大學都設立了教育神經科學的專業研究機構與專業人才培養機構,招收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人員。最近這些年來,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哈佛大學等機構還在全球範圍內招聘人才。
相比較而言,我國教育神經科學的專業研究機構相對較少,專業人才培養機構嚴重匱乏,學科整體發展速度緩慢,與國際教育神經科學的迅猛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亟須進一步加強。
教師的教育神經科學知識水平能影響學生的腦發展
目前,教育神經科學在我國越來越被重視起來,教育部教育學類專業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已將《教育神經科學》列為第一批教材編寫基金重點項目。我國也有不少教育神經科學研究者開始將研究成果聚焦於中小學的教育問題。
這裡以乘法口訣表為例。九九乘法口訣表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沿用至今。乘法口訣表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十進位制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也是我國小學生必須背誦的。我們發現,很多國家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沒有教乘法口訣表,大英國協國家小學生背誦的乘法口訣表也和我國的不一樣,他們背誦的是全表,既背誦小數字在前的乘法算式,也背誦大數字在前的算式(即,背誦了3×7=21,還要背誦7×3=21)。在2009年和2012年,我國學生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領域位居榜首之後,上海的數學教學方法輸入英國等國家,中國的乘法口訣表讓英國的一些教師們「震驚」。神經科學的研究也發現,乘法口訣表的不同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的腦產生不同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周新林教授等人考察了內地和香港澳門的大學生背誦乘法口訣表時的大腦加工機制。香港、澳門的大學生背誦的是全表。研究發現,內地大學生在背誦乘法口訣表時與香港澳門的大學生不僅在反應時上表現出不同,而且在腦電波的反應上也顯著不同。在背誦大數在前和小數在前的乘法算式時,內地大學生在腦電模式上是不同的,而香港澳門的大學生則基本相同。這表明乘法口訣表的學習與應用經驗對大腦中的表徵有顯著影響。周新林教授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的這種數學教學方式對成年後的腦電模式仍然有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的腦產生終身的影響。
由此可見,教師們的教育神經科學的知識水平不僅決定了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學生的腦發展。
應儘快建立教育神經科學的實體研究機構
長期以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在傳統的教師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培訓體系中,都沒有開設過教育神經科學的課程。為此,2012年,聯合國學術影響力組織邀請了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共同撰寫了國際宣言,號召全世界的大學無論是在在職的教師教育,還是在未來教師的培養中,都要開設《教育神經科學》的課程。
目前,腦科學在教育中的轉化與應用的培訓包括四種:研究者的培訓、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職前培訓與在職培訓、家長的培訓、社會教育人員的培訓等。其中,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職前培訓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即將走上教學崗位,如何科學地設計課程與教學方案,如何科學地評價學生都需要教育神經科學的知識,這樣才能夠使之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對科學的崇拜與信任,使得家長和社會教育人員更容易接受根據神經科學的證據而設計的教育方案與教育產品。因此才會有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人為了增加教育方案與教育產品的銷售量,打著腦科學的旗號,向家長和社會教育人員推銷商業產品,讓望子成龍的家長趨之若鶩。所以,家長和社會教育人員的培訓也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必須儘快建立教育神經科學的實體研究機構,啟動教育神經科學的智庫建設,招收教育神經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後,制定教育神經科學的培養與培訓標準,審查專業論文、書籍、影像產品等的出版質量,規範教育神經科學的轉化與運用。同時,具備教育神經科學的知識才能使教師與家長具備批判性的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要做好師範生的職前教育工作和在職教育者的培訓,我們必須儘快培養一支能夠講授《教育神經科學》課程的教師隊伍。(作者:周加仙,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心理學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