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粉體材料實現產業化—新聞—科學網

2020-11-29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1月8日,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粉體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在蘭州籤約。這意味著納米粉體材料生產將在甘肅實現產業化。

「理化氣固法」納米粉體材料核心生產技術來自甘肅省科學院納米應用技術研究室閆鵬勳教授團隊。項目涉及十多項核心發明,是目前國際上唯一真正實現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各類納米粉體的技術。目前,研發團隊已成功研製出十多條不同系列的工業化納米粉體生產線,可大批量生產多種金屬、複合物和半導體納米粉體材料。

納米粉體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將由技術方甘肅省科學院與投資方前海兆和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成立一家集金屬納米粉體研發、生產、應用與銷售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規劃建設100條金屬納米粉體新材料生產線。

據閆鵬勳介紹,納米粉體材料的物理、化學等性能遠優於常態材料,在國防工業和醫療、冶金等民用工業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中國科學報》 (2016-01-1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納米研究新成果:金屬納米粉體運用於小麥 大面積試種獲高產提質
    甘肅省科學院納米室供圖中新網蘭州8月14日電 (記者 崔琳)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多地多物種的試驗,將金屬納米粉體材料運用在農業上,出現了提質增產的效果。甘肅省科學院近日披露今年5月到7月的實收實測結果顯示,河南省襄城縣試種的冬小麥846畝,將納米粉體浸種和兩次噴灑處理,畝產提高27.3%;在新疆種植的600餘畝冬小麥,兩次納米噴灑處理,平均畝產提高13-15%。
  • 廣東省科學院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聲—新聞—科學網
    廣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表示,廣東省科學院採用初創公司的模式育成孵化技術,通過建立利益捆綁、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將技術發明者、技術經理人、工程師、投資人、管理者等的利益以股權形式固化於初創技術公司,著力推動科技成果的育成孵化和產業化發展。 中科雲圖是一家致力於低空無人機遙感與地理空間智能產品研發與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新聞—科學網
    1月20日,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在蘭州揭牌,正式啟動建設。
  • 一文了解冷凍乾燥法及其在納米粉體製備中的應用
    溶液冷凍乾燥法可製備成分複雜的粉體材料,適合用於生產具有特殊光、電、磁、熱等性能的納米功能材料,同時特別適於製備易燃、易爆、有毒、易氧化等特殊粉體材料。為此,冷凍乾燥法製備的功能納米粉體在航天、電子、軍事、生物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 納米粉體粒度檢測方法大PK
    編者按:納米粉體堪稱納米科學技術的奠基石,是介於原子、分子等微觀物質與宏觀物體之間的一種固體顆粒,又稱超微粒子。作為一種亞穩態中間物質,納米粉體的粒度指標對其性能影響巨大,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無不受粒度的影響。從粒度劃分的角度,納米粉體一般在1-100nm之間。
  • 陶瓷納米粉體材料應用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陶瓷納米粉體材料研製及在塑料、橡膠和潤滑油產品的應用,日前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  該項目由安徽省科技廳負責組織實施。項目組針對陶瓷納米粉體應用中存在的硬團聚問題,研發出瞬間高壓剪切液態湍流分散技術和裝備,實現了納米粉體的液態保存和安全使用。
  • ...陶瓷納米粉體材料研製及在塑料、橡膠和潤滑油產品的應用...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陶瓷納米粉體材料研製及在塑料、橡膠和潤滑油產品的應用」項目通過驗收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陶瓷納米粉體材料研製及在塑料
  • 中科院化學所: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雙管齊下」—新聞—科學網
    他們通過加強所地合作,不斷推動著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發展,踐行著國家的科技興國戰略。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中科院化學所副所長王篤金表示,化學所科研成果轉化的整體思路是圍繞化學所的定位,針對國家戰略需求以及社會進步對科學技術的要求,以重大科研成果轉化、為重點企業和地方政府服務為宗旨來推動高新技術創新性研究和產業化,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 推動甘肅光電子器件等產業升級,甘肅省有機半導體材料及應用技術...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近日,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依託蘭州交通大學成立「甘肅省有機半導體材料及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據悉,該工程研究中心的目標將新型半導體材料、尤其是新型發光材料和有機/聚合物光伏材料開發和產業化先導技術研究為核心,力圖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先進有機半導體材料開發、器件製備與測試和應用技術先導研發基地,建成集科學研究-材料開發-器件製備-工程示範-服務諮詢-人才培訓-國際合作等功能於-體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平臺,並建立西部地區領先的科研開發團隊,使中心的科研成果在稀土
  • 博士科技攜手國際歐亞科學院探索技術轉移新路徑—新聞—科學網
    12月18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常務副主席、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景安在2020海交會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交流峰會上如是說。   當天,2020海交會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交流峰會暨「共生·價值」第九屆金博獎全球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廣州舉行。峰會上,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與博士科技籤署共建「全球博士創新共同體」協議,並舉行了揭牌以及受聘儀式。
  • 氧化鋁納米粉對耐火材料力學性能和燒結性能的影響
    納米氧化鋁因其表面原子與體相總原子數之比隨粒徑尺寸的減小而急劇增大,所以顯示出強烈的體積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進而在光、電、熱力學和化學反應等許多方面表現出一系列的優異性能。基於以上特點,納米氧化鋁粉體有望在諸如低溫塑性氧化鋁陶瓷、納米複合陶瓷、微電子工業、納米陶瓷塗料、彌散強化材料、化工催化領域及耐火材料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 一份納米微波陶瓷粉體的工藝總結! 5G介質濾波器對粉體要求及其粉...
    乳濁液法:將兩種或多種互不相溶的化合物溶液混合形成乳濁液,對乳濁液進行共沸蒸餾後煅燒,獲得納米粉體。 納米粉體產生團聚主要是由於粉體顆粒的高比表面能、顆粒間的相互吸引
  • 甘肅省科學院傳感王國的探索者 心系解決部分行業關鍵技術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31日 10:11 來源:中新網甘肅分享到:圖為工作中的甘肅省科學院傳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的宋玉哲。中新網甘肅新聞5月31日電 (王秀蓮 李小波)現任甘肅省科學院傳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的宋玉哲,畢業時正值該院傳感技術研究所的轉型期和瓶頸期,急需能夠從事敏感材料的製備及其傳感性能研究方面的專業人才。憑藉身上那股不服輸的狠勁兒,在堆積如山的學術書籍和成百上千次的實驗中取得了滿意的成果。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全國石墨烯領域專家、企業家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專家、企業家、展商單位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 大會邀請到石墨烯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Andre Geim(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歐洲科學院院士、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項目負責人Xinliang Feng,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科技官兼管理部主席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納米材料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納米材料的主要種類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現階段,納米材料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納米粉體方面,屬於納米材料的起步階段。納米材料有著更強的力學性能(如強度和韌性等),對納米陶瓷來說,納米化可望解決陶瓷的脆性問題,並可能表現出與金屬等材料類似的塑性。
  • ...強化與改性,納米薄膜與納米粉體製備,生物材料,陶瓷材料,雷射焊接
    ,納米薄膜與納米粉體製備,生物材料,陶瓷材料,雷射焊接 聯繫方式 E-Mail: czchen@sdu.edu.cn       電話: 0531*******       郵編: 250061
  • 科學網—塊體非晶態材料首次實現加工硬化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材料系科研團隊合作,首次在塊體非晶態材料中實現加工硬化
  • 科學家開發萃取光學純胺基酸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液—液兩相手性萃取是最近十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外消旋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方法,特別是在生產光學純胺基酸方面展現出了非常好的產業化前景。但是,傳統萃取方法僅能從消旋體胺基酸中進行手性拆分,導致其最大收率僅為50%,且水相中殘餘的對映體胺基酸不易回收再利用。 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研究團隊在新型手性萃取劑及萃取方法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