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科學院傳感王國的探索者 心系解決部分行業關鍵技術

2020-12-03 環京津網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31日 10:11 來源:中新網甘肅分享到:

圖為工作中的甘肅省科學院傳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的宋玉哲。

中新網甘肅新聞5月31日電 (王秀蓮 李小波)現任甘肅省科學院傳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的宋玉哲,畢業時正值該院傳感技術研究所的轉型期和瓶頸期,急需能夠從事敏感材料的製備及其傳感性能研究方面的專業人才。

憑藉身上那股不服輸的狠勁兒,在堆積如山的學術書籍和成百上千次的實驗中取得了滿意的成果。他的同事們也經常說,這項研究太難了,國內也沒幾個能搞出來,都勸她不要那麼拼命。對此,她總是微微笑道,「科研工作沒有豪言壯語和遠大的理想抱負,有的只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 。

圖為宋玉哲。

2011年,在她的努力和帶領下確立了「MEMS傳感器」的研究方向,成立了MEMS研究室,從實驗室的規劃建設,到前端自旋閥、磁隧道結的研製,直至成功研發出MEMS傳感器,前後堅持了近6年。MEMS傳感器的研發成功,不僅僅只是一款傳感器的成果而已,而是標誌著傳感所打通了所有巨磁阻MEMS傳感器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工藝,為後期其它MEMS傳感器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傳感所以巨磁阻傳感器的研製為MEMS傳感器的研發突破口,不斷擴展研究領域,宋玉哲著力於具有巨磁阻效應的自旋閥和磁隧道結的研製,這兩類晶圓是巨磁阻傳感器研發最前端的關鍵環節,該技術被跨國公司長期壟斷,是國內亟需解決的行業關鍵技術。

研製自旋閥的期間,恰逢宋玉哲的哺乳期,但她依舊克服了諸多困難,和研究室人員一起不分黑白和節假日的進行技術攻關,從設備磨合和修正,到巨磁阻理論研究和製備技術研究,終於獲得了製備工藝穩定、性能參數優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自旋閥晶圓。

宋玉哲孩子出生後剛過哺乳期,因為研發國產磁隧道結項目的迫切需要,在科研和家庭之間,她帶著依依不捨的留戀,毅然投入到了項目的研發,將孩子託付給家裡的老人照看,赴美國進行歷時9個月的培訓和技術深造。回國以後,宋玉哲成功實現了國際領先的磁隧道結的製備。自旋閥和磁隧道結的成功研製,為後期巨磁阻MEMS傳感器的研製奠定了基礎。宋玉哲經常給同事說:「對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心裡也挺慚愧,但是一想到自己所從事的研究,會解決部分行業關鍵技術,心裡也就好受多了」。

在進行自旋閥和磁隧道結攻關的同時,宋玉哲又帶領研究室人員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百級潔淨實驗室的建設,從爭取實驗室的建設經費,到實驗室的規劃和設計,建設的招標和各類程序,乃至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不敢有絲毫馬虎。最終,用了2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國內先進的百級超淨實驗室,保障了後續MEMS工藝的環境條件,建立了一條國際先進的MEMS傳感器研發線。

隨後,在建設百級潔淨實驗室和購置儀器設備的基礎上,她又帶領研究室科研人員進行了MEMS的工藝技術攻關,打通了MEMS工藝的流程參數,完成第一款MEMS傳感器-轉速傳感器晶片的研發,相繼研製出了巨磁阻MEMS磁場傳感器。

一路走來,宋玉哲主持和參加了20餘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科技論文30餘篇,申請美國發明專利和中國發明專利共6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甘肅省三八紅旗手」1項。(完)

相關焦點

  • 3D傳感行業專題報告:下一代圖像傳感升級方向、AR定位底層技術
    因此未來D-ToF將是遠距離應用 的關鍵,而在中近距離的應用上,目前結構光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 I-ToF 侵 蝕。3 目前的消費單子 3D 傳感技術主要應用於手機,從可選走向必選的關鍵是 AR。不得不承認,目前 3D傳感的應用還只是「可選」階段,需要仰仗終端廠 商的應用,而不是「必選」;而從可選走向必選的關鍵在於需要一個關鍵產品來普及化、使3D 傳感下沉至中低端機型以及更多場景中。我們認為其中一 個可能的關鍵產品即是AR的應用,將在下文中詳解。
  • 探究3D傳感和近眼顯示應用的關鍵技術
    打開APP 探究3D傳感和近眼顯示應用的關鍵技術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7:20:37   新冠疫情的爆發,
  •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打開APP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11 10:58:00 市場是永遠不缺探索者的。於是科研人員紛紛投身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隨著柔性基質材料的發展,滿足上述各類趨勢特點的柔性傳感器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
  • 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粉體材料實現產業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1月8日,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粉體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在蘭州籤約。
  • 引入RFID、傳感等技術 農科院團隊用大數據管理牧場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物聯網技術和服務創新團隊的科研人員歷經14年,創建了物聯牧場理論方法與國家綜合平臺,研發畜禽生態—生理—生長多維專用感知技術,研建畜禽養殖智能調控裝備與大數據云平臺,形成畜牧業物聯網技術體系,加快了我國畜牧業信息化發展。
  • 油頁巖半焦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討及項目推進會召開
    會議分為工作報告和研討會兩部分。報告會上,甘肅綠錦環保功能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匯報了礦物生物炭項目進展情況;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匯報了礦物生物炭對土壤氮素損失的影響、設施西瓜產量品質的影響和土壤及糧食作物生長的影響;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匯報了油頁巖半焦在土體加固中的應用研究和水泥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西北師範大學匯報了油頁巖半焦在地膜和橡膠助劑等方面的研究;蘭州化物所匯報了油頁巖半焦基複合保水劑的研究和轉白及其應用進展。
  • 全國科學院聯盟光學與精密機械分會成立
    本報訊 近日,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牽頭,聯合地方科學院所屬相關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全國科學院聯盟光學與精密機械分會」理事會在長春成立。
  •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8月18日訊(記者 邢晨) 8月18日上午,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在煙臺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和中國科學院姚熹、宋振騏等6位院士,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蔣莊德院士發言院士齊聚煙臺 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微納傳感技術是高端傳感器智能製造的核心、關鍵環節,能夠結合產業需求,進行定製化的設計和加工,有效解決封裝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標準化等一系列關鍵性、共性的問題。
  • 甘肅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每日甘肅網11月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宇航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工程學部正式院士,他們分別是: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的李得天研究員。
  • 高精度溫度傳感、測量與控制技術綜述
    2. 2 光纖傳感關鍵技術問題2. 2. 1 光纖傳感器探頭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溫度靈敏度提升、封裝技術、多參數測量與交叉敏感抑制幾個方面。在光纖光柵傳感解調系統中應用最多的是具有較高靈敏度與穩定性的 InGaAs 型 PIN光電二極體。2.2.4 高精度波長信號尋峰算法FBG 傳感解調系統的關鍵技術是測量其波長的移動,而布拉格波長又對應其反射譜的峰值位置,因此通過尋峰算法對反射光譜進行準確的峰值提取對於提高傳感系統的波長解析度和檢測準確度至關重要。
  • 全國科學院聯盟光學與精密機械分會召開第二屆理事會
    9月1日,全國科學院聯盟光學與精密機械分會第二屆理事會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召開。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紫金山天文臺、甘肅省科學院傳感所、河北省科學院自動化所、河北省科學院數學所、國家環境分析檢測中心、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等來自中國科學院系統、地方科學院研究所,企業單位的46名理事參加會議。
  • 2017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公布,這些天水單位參加的項目獲獎!
    孫周軍、楊揚、任餘龍、鄭波  主要完成單位:甘肅省氣象信息與技術裝備保障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信息中心   2017—J2—033旱作玉米密植增產高效種植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推薦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  主要完成人:李尚中、王淑英、樊廷錄、王磊、黨翼、張建軍、趙剛、程萬莉、王葉南、王勇  主要完成單位
  • 中科院青促會第一屆青年微納傳感技術論壇舉辦
    部分院外青年科研人員應邀參會。  葉甜春在開幕式上致辭。他結合自身多年科研工作經歷,指出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本質需求,創新的涵義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從過去的填補國內空白到如今的全球行業領先,從技術工藝革新到原理性突破,從跟蹤到引領……無不滲透著創新的時代特性。在當前「萬億傳感器革命」的背景下,只有主動創新才能在傳感技術領域佔據先導地位。
  • 多位院士齊聚煙臺共話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 鍾欣 攝中新網煙臺8月18日電 (張玉雷)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18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熹、宋振騏等人齊聚山東煙臺,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 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不論對於家人,還是對於社會來說,老人健康都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老人由於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都在退化,因而很容易發生跌倒,而跌倒的發生將會對老人的身心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所以對老人的跌倒進行檢測,研究跌倒報警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2020年「太空達沃斯」論壇即將舉行 探討全球空間創新技術和平利用解決方案
    國際宇航科學院秘書長讓-米歇爾·康坦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孟彥):以「同一個太空、同一個家園」為主題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空間大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
  • 地市|山東省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創業共同體舉辦院士論壇及...
    共同體與學會籤署五年合約,牽頭承辦「明石杯」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將煙臺作為全國總決賽舉辦地,圍繞共同體建設任務發掘創新人才和創新項目,為我省微納傳感技術創新搭建了高端行業交流平臺。多位院士專家圍繞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梳理技術布局,提出多項阻礙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問題,勉勵共同體勇於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破解產業發展瓶頸,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為我國微納傳感產業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 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打開APP 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Q: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Scott Smyser:近紅外光譜法可以用於測定土壤中的氮、磷、鉀等養分。通過了解這些養分在農田間的分布,農民可以優化施肥。藉助Si-Ware的微型低成本傳感解決方案——NeoSpectra掃描儀,農民可以在現場實現這種分析,而不必把樣本再送到第三方實驗室。
  • 奧比中光黃源浩:用最好的3D傳感技術賦能人工智慧時代
    2013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個16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黃源浩拿著上千萬元的天使投資,開始了3D傳感技術的研發和積累。自主設計研發的關鍵是一「芯」一「線」:「芯」是3D感知深度算法的核心晶片,「線」則是3D傳感攝像頭模組的生產線,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 解析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不論對於家人,還是對於社會來說,老人健康都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老人由於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都在退化,因而很容易發生跌倒,而跌倒的發生將會對老人的身心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所以對老人的跌倒進行檢測,研究跌倒報警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