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的美,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豔麗純正飽和度高的顏色,純淨無暇的透明度和純淨度,或光彩奪目,或柔和旖旎的光澤,另外特殊的光學效應也是寶石美麗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主要有貓眼效應,星光效應,變色效應,變彩效應,暈彩效應,發光效應以及主要體現在玉石中的砂金效應。
貓眼效應與星光效應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比如要求寶石內部必須存在絲狀或者柱狀、板狀,並且呈一定規距排列的包裹體或者結構,另外必須切割成弧面型,並且弧面與包裹體排列面垂直。當有一組密集的定向排列的包裹體或結構時,寶石受到光的照耀時,由寶石內部反射出一條聚集的耀眼活光,隨著入射光線角度不同「眼線」在寶石的弧面位置也不同,其形態與陽光下貓的眼睛極為相似,因此這種效應稱為「貓眼效應」。
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金綠寶石,其次有碧璽,水晶,矽化石棉,碧玉等。這裡有個行業規則需要了解那就是:不是所有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都叫貓眼。如果單獨出現「貓眼」或者「貓眼寶石」,行業內特指的就是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這也是唯一一種因為特殊光學效應而名列「國際五大寶石」的品種。其他品種寶石必須加上名稱前綴,比如「碧璽貓眼」「水晶貓眼」「碧玉貓眼」等等。
星光效應的形成原理與貓眼一樣,不同之處在於,能產生星光效應的寶石須含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定向排列的包裹體或結構,並且這些包裹體或結構必須按一定的角度分布,比如星光紅寶石,有三組呈細針狀金紅石包裹體,相互之間以60度角相交,當光線照射時三組包裹體反射光在弧面聚攏,而產生「米」字型的六射星光效應。常見於三方晶系或者六方晶系的寶石,也有雙星光或者叫十二射星光。在等軸晶系,或者四方晶系寶石中也可琢磨出四射星光。
星光寶石中最為珍貴的就是星光紅寶石、星光藍寶石。顏色淨度高的星光紅藍寶石三克拉以上並可達到收藏級。
變色效應是當寶石的顏色隨入射光光譜能量的改變,或入射光波長的改變而改變的現象稱為「變色效應」。 「變色」必須有兩個條件:第一是寶石的吸收光譜中,存在著兩個明顯相間分布的色光透過帶,而其餘色光均被較強吸收;第二是透射光的波長與透射強度成正比。
最典型的就是含油微量三價鉻離子的金綠寶石,也可直接稱為「變石」或者「亞歷山大石」。另外藍寶石和石榴子石、碧璽等偶爾也可具有不明顯變色效應。
變彩效應, 由於寶石的特殊結構(三維光柵)對光的幹涉、衍射作用產生的顏色,顏色隨著光源或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這種現象稱為「變彩效應」。這種光學效應常出現在二氧化矽類寶石。如歐泊,是典型的具有變彩效應的寶石。另外還有火瑪瑙,其他矽化的動植物等
暈彩效應,當寶石的細小裂隙中,含有水分或者空氣等形成的薄膜,對光線進行衍射作用,而使寶石表面形成朦朧的光彩,就成為「暈彩效應」,也稱為「虹膜效應」,比如橙色或者藍色月光石,比如孔雀綠黑珍珠等等。
螢光、磷光效應,寶石的發光性有兩種。一種是當外來光源或能量撤走時,寶石的發光隨即消失的現象稱為「螢光」。另一種是當外來光源或者激發能量撤走,寶石還持續發光的現象稱為「磷光」。第一種現象比較普通不足為貴,第二種有史以來為人所稱道,最為著名的就是「夜明珠」。 一般是由於寶石內部含油的放射性同位素,或者某些稀土發光元素形成,常見的有鑽石、螢石等等。圖八人工合成材料夜明珠
砂金效應,是由於寶玉石內部含有散步的雲母、黃鐵礦等,在光線下閃閃發光的效應,比如砂金石(也稱為砂金玻璃是一種人工合成材料),比如東陵石等。
除了上述這些寶石特殊光學效應大家還知道有哪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