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寶石光學效應中的「兩束光」——螢光與磷光

2021-01-20 寶石指南
有人說:「石頭是上帝隨手捏的,礦物晶體是上帝用尺子丈量著精心設計出來的。」作為礦物中極少數的寶石,更是難得的精品,歷經億萬年水與火的「洗禮」,寶石以其最美麗的姿態展現在人類面前。寶石之美,不僅在於材質之美、顏色之美、工藝之美,具有特殊光學效果的寶石,更是美中之美。



總的說來,寶石中的光學效應主要包括火彩效應、變彩效應、貓眼效應、星光效應、螢光效應和磷光效應等,今天小南主要來和大家聊一聊最後兩種——螢光效應與磷光效應。



用過驗鈔機的人應該記得這樣的現象:當你把人民幣放在驗鈔機的紫外線下進行照射時,真鈔上就會顯示出平時用肉眼看不到的亮光,這是利用了螢光物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夠發光的原理製成的。



螢光,最初就是在螢石身上發現的。1824年,德國礦物學家莫斯就已經注意到,有些螢石在紫外線照射下所呈現出的顏色完全不同於它在日光下的顏色。


1852年,英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斯託克斯,發現了螢光的存在。後來的地質學家陸續發現了一些具有螢光特點的礦物,如金剛石在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下發天藍色或紫色螢光,矽鋅礦在紫外光下發鮮綠色螢光,矽鈣鈾礦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很弱的黃綠色螢光。



現在,我們已經搞清楚了礦物中螢光產生的原理,當高能量短波長光線射入到螢石中時,它的電子吸收能量後,會從基態躍遷至高能級,但是,處在高能級的電子極不穩定,會從高能級躍遷至低能級,從而釋放出能量發出螢光,這種現象被稱為螢光效應。螢石之所以能發出螢光,是由於它含有其他一些罕見的金屬元素,如稀土元素釔和鈰,它們可以替代螢石中的一小部分鈣離子,由於這些微量元素並未完全融入其所在的晶體結構中,它們的電子結構處於不穩定狀態,更容易被激發,從而發出紫色或紅色的螢光。



傳說在古代,隨國的君侯某日出遊途中遇到一條大蛇,那條蛇身受重傷,在路邊苦苦掙扎。隨侯不忍,急忙令人給蛇敷藥包紮,然後將其放生。數日之後,這條大蛇身體痊癒,便來到隨侯住處,言其為龍王之子,特獻上夜明珠一顆以報答隨候的搭救之恩。



東晉史學家幹寶在其所著的小說集《搜神記》中這樣描述隨侯所得的夜明珠:「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李斯在《上始皇書》中曾寫有「陛下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這說明,隨侯的夜明珠之後連同和氏璧都被秦始皇獲得,但是它們最後卻不知所終了,有人說可能藏在秦始皇的墓葬中,地方志《三秦記》一書中記載:「始皇冢中,以夜光珠為日月,殿懸日月珠,晝夜光明。」這裡所謂的「日月珠」或許就是「隨候珠」。



可是,隨候珠是何物呢?後世的歷史學家只能根據史料進行推測,有人認為是珍珠,有人說琉璃,還有人說是金剛石。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說法則是螢石。不僅僅因為湖北隨州北部確有螢石礦,更重要的是,螢石的確是可以發光的礦物。礦物的發光性有兩種情況:其一,礦物因受外界能量激發而發光。但當外界激發能量停止後,礦物即停止發光,這種光為螢光;其二,如果外界激發能量停止後,礦物發光還能持續一段時間,這種光被稱為磷光。


有些螢石中含有硫化砷,在白天陽光照射或經過加熱之後,可以產生磷光效應。它們到了晚上會慢慢釋放出能量,產生微弱的光芒,並能可以持續數小時之久。照此推斷,古人所說的夜明珠,可能就是這種具有磷光效應的螢石。



在古印度,有人發現在一個小山崗上,總是有很多眼鏡蛇,為了查明眼鏡蛇聚集在這裡的原因,人們晝夜觀察,後來發現,在漆黑的夜晚,這裡的巖石會發出微微的亮光,許多具有趨光性的昆蟲聚集於此,得知這裡小飛蟲眾多,青蛙也趕來覓食,於是喜歡吃青蛙的眼鏡蛇也不斷前來飽餐一頓。其實,這裡會發光的巖石就是螢石。


寶石的各種光學效應,都是由於其內部結構造成的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幹涉、衍射等現象,在寶石顏色、光澤、透明度及外形的襯託之下,將光學物理現象展現得如夢似幻。





展會回顧|VAN CLEEF&ARPELS於巴黎展出L'Arche de Noé racontée par系列高級珠寶


鑑賞|MONETA推出新季高級珠寶作品 彩色寶石完美還原金剛鸚鵡彩羽


鑑賞|瑞氣華光:高級珠寶演繹「馬賽克」協奏曲


佳士得×Vogue 合作舉辦「The Protagonist:可持續發展高級珠寶」展




免責:本平臺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臺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臺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以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相關焦點

  • 好看又好玩的寶石特殊光學效應
    如果單獨出現「貓眼」或者「貓眼寶石」,行業內特指的就是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這也是唯一一種因為特殊光學效應而名列「國際五大寶石」的品種。其他品種寶石必須加上名稱前綴,比如「碧璽貓眼」「水晶貓眼」「碧玉貓眼」等等。
  • 寶石的九大特殊光學效應
    不同的寶石有著不同的顏色、光澤等,也正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構造,寶石在光照下會出現一些特殊光學效應。  1、星光效應  弧形凸面寶石在點光源的照射下,寶石表面呈現交會的四射、六射或十二射星狀光芒的光學現象,似夜空中的星光,被稱為星光效應。  常見的有星光效應的寶石有星光紅寶石、星光藍寶石、星光芙蓉石等。
  • 寶石中的光學效應之貓眼與星光
    作為礦物中極少數的寶石,更是難得的精品,歷經億萬年水與火的「洗禮」,寶石以其最美麗的姿態展現在人類面前。寶石之美,不僅在於材質之美、顏色之美、工藝之美,具有特殊光學效果的寶石,更是美中之美。 總的說來,寶石中的光學效應主要包括火彩效應、變彩效應
  • 分子螢光和分子磷光
    根據分子受激時所吸收能源及輻射光的機理不同分為:光致發光:以光來激發而發光有分子螢光分析法和分總磷光分析法。當然,在激發光譜曲線的最大波長處,處於激發態的分子數目是最多的,這可說明所吸收的光能量也是最多的,自然能產生最強的螢光。繪製螢光或磷光光譜曲線:固定激發光波長為其最大激發波長,然後測定不同的波長時所發射的螢光或磷光強度即可。
  • 寶石鑑定知識之六-光的幹涉
    在寶石學中,幹涉是一種光學性質,由寶石內的結構反射光線所致。不同於「顏色、光澤「這兩個廣譜光學特性,幹涉與火彩類似,並不出現在所有寶石身上。並且,幹涉更加少見,它與寶石內部結構有很大關係。我們先深入了解一下光的幹涉的原理。
  •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 螢光及磷光印刷簡介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 螢光及磷光印刷簡介 2019-05-23 11:39:1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在於激發分子由激發態降落至基態所經過的途徑不同
  • 珠寶鑑定知識之十七-觀察寶石的紫外燈
    驗鈔的燈發出的光也含有紫外光,但這和太陽光中含有紫外光一樣,只是數量大小而已。鑑定寶石的紫外燈又有一些不同。一、紫外燈介紹及原理我們說寶石鑑定用的紫外燈,顧名思義,是能產生(大量)紫外光的燈,之前在寶石光學基礎知識中,我們曾介紹過光譜,無色光是由其中不同波長(顏色)的光組合而成的,形成肉眼可見的光譜,其中紫色的光是波長最短的,但是在紫光之外,還有波長更短的紫外光,是我們人類的肉眼看不見的。
  • 寶石鑑定知識之七-光的衍射
    寶石基礎知識篇章裡面的大量內容都是在介紹與光相關的知識,因為光學效應影響著諸多寶石的多種外在表現,更是多數寶石鑑定儀器的理論基礎,不了解這些光學原理,就很難熟練掌握寶石鑑定儀器的使用方法。在我們學習了火彩、顏色、光澤、幹涉等概念後,我們再來學習光的衍射這一光學特徵在寶石中起到的作用。光的衍射: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光將偏離直線傳播的路徑而繞到障礙物後面傳播的現象,叫光的衍射。
  • 厚德齋---可以發光的寶石——「彩虹寶石」
    礦物發光性礦物的發光性是指礦物受外來能量的激發下,發出可見光的性質。能激發礦物發光的因素很多,如摩擦、加熱、陰極射線、紫外線、x 射線都可使某些礦物發光。而在寶石學中經常遇到的是紫外線激發下的發光性!1、螢光寶石在受到外加能量的刺激下發出可見光,當外加能量撤除後發光立刻停止。
  • 圖文詳解螢光和磷光如何在OLED中應用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螢光和磷光是如何在OLED中應用的。磷光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展史中,自從發現電激發磷光的材料與技術並將其應用在白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照明的用途上開始,器件內部的量子發光功率效率可由25%提升至100%。而在器件外量子效率也突破電致螢光的5%~6%的上限,有機會上升至20%或更高。而電致磷光材料在發光功率效率上是電致螢光材料的三到四倍。
  • 光學顯微技術:「阿貝極限」的百年突破之路
    所謂「阿貝極限」,是光學元件的衍射效應造成的。光學顯微鏡的照明光經光學系統聚焦後在樣品上形成的光斑實際上是個光的衍射斑,在此斑範圍內的樣品會發出照明光引發的螢光,使這部分樣品的細節信息無法被分辨。要實現超越「阿貝極限」,關鍵是設法減少單個掃描點處的有效螢光發光面積。
  •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是什麼?
    螢光是物質吸收了光或其他電磁輻射後發出的光。在大多數情況下,發射出的光具有比吸收的輻射較長的波長,因此能量較低。
  • 螢光原理_磷光和螢光的區別-電子發燒友網觸屏版
    螢光概況 螢光,又作「螢光」,是指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且立即退激發並發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長長的出射光(通常波長在可見光波段);很多螢光物質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具有這種性質的出射光就被稱之為螢光。另外有一些物質在入射光撤去後仍能較長時間發光,這種現象稱為餘輝。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廣義地把各種微弱的光亮都稱為螢光,而不去仔細追究和區分其發光原理。
  • 原子發射光譜法與原子螢光、分子螢光、分子磷光光譜法的差別
    原子發射是利用高溫等產生氣態原子並將它們激發,收集測量回到基態時所發出的光,原子發射光譜的特點是複雜,一個原子可能有好多條譜線,可定性,也可定量。原子螢光,可分為兩種,一種是x-ray螢光,是對於內層電子的激發,導致外層電子向內層躍遷,產生的螢光。另一種是用特定光源去激發外層電子,並測量螢光。
  • Chemical Science天津大學:分子二聚體在純有機室溫磷光 (RTP) 中的作用
    ,目標化合物CS-2COOCH3同時具備室溫磷光(RTP)、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和單線態激基締合物發光(singlet excimer emission)的特性,清晰描繪了室溫磷光的詳細光物理過程及其分子二聚體扮演的具體角色,首次通過明確的實驗結果揭示了分子二聚體在RTP效應中的實際作用。
  • 【OLED材料技術】磷光發光材料vs.螢光發光材料
    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從材料的發光機制來看,根據所有原子旋轉可能性組合,可以產生四種類型的激子旋轉分布狀態:一種非對稱性的單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和三種對稱性的三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前者為螢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後者為磷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
  • OLED發光材料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導讀】: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 寶石鑑定知識之十五-觀察寶石的二色鏡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第二種簡單的寶石鑑定光學儀器,二色鏡。一、基本概念及原理二色鏡是用來觀察寶石多色性的光學儀器。當光線進入某些各向異性的有色寶石中所顯示的二種或三種體色的現象。當一束光射入晶石內,因雙折射而分成兩束方向垂直光(極化),該兩束光的速率和路徑不同,被吸收程度有別,因此當它們離開晶石時,便顯出了相異的顏色。多色性可分為二向色性與三向色性。在礦物學和寶石學,多色向性是分辨物質的重要性質。
  • 從試劑「雜質」中發現一篇《自然·材料》:咔唑異構體誘導超長有機磷光
    然而,這類有機材料純度對磷光的影響一直飽受爭論。因此,對雜質的分子結構進行分析論證對於探索有機功能材料的磷光性能至關重要。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劉斌團隊發現與商用產品相比,高純度咔唑(Cz)的螢光發生了藍移現象,同時其室溫超長磷光幾乎消失。
  • 寶石的發光性了解一下
    礦物發光性是指礦物在外來能量的激發下,發出可見光的性質。能激發礦物發光的因素很多,如摩您加熱、陰極射線、紫外線、x射線都可使某些礦物發光。在石學中經常酒到的是紫外線激發下的螢光和解光。一一雙螢光 寶石礦物在受外界能量激發時發光,激發源撒除後發光立即停止,這種發光現象稱為螢光。 磷光寶石礦物在 受外界能量激發時發光,激發源撒除後仍能繼續發光的現象稱為磷此。寶石物的發光性與晶格中微量雜質元素(通常小於1%)和某些晶體缺陷(陷阱)的存在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