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8-01-27 10:56:15
螢光,又作「螢光」,是指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且立即退激發並發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長長的出射光(通常波長在可見光波段);很多螢光物質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具有這種性質的出射光就被稱之為螢光。另外有一些物質在入射光撤去後仍能較長時間發光,這種現象稱為餘輝。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廣義地把各種微弱的光亮都稱為螢光,而不去仔細追究和區分其發光原理。
螢光由多重度相同的狀態間發生輻射躍遷產生的光,如S1→S0的躍遷。
分子由激發態回到基態時,由於電子躍遷而由被激發分子發射的光。物質經過紫外線照射後發出螢光的現象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自發螢光,如葉綠素、血紅素等經紫外線照射後,能發出紅色的螢光,稱為自發螢光;第二種是誘發螢光,即物體經螢光染料染色後再通過紫外線照射發出螢光, 稱為誘發螢光。
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時,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圍的一些電子由原來的軌道躍遷到了能量更高的軌道,即從基態躍遷到第一激發單線態或第二激發單線態等。第一激發單線態或第二激發單線態等是不穩定的,所以會恢復基態,當電子由第一激發單線態恢復到基態時,能量會以光的形式釋放,所以產生螢光。
螢光是物質吸收光照或者其他電磁輻射後發出的光。大多數情況下,發光波長比吸收波長較長,能量更低。但是,當吸收強度較大時,可能發生雙光子吸收現象,導致輻射波長短於吸收波長的情況發生。當輻射波長與吸收波長相等時,既是共振螢光。常見的例子是物質吸收紫外光,發出可見波段螢光,我們生活中的螢光燈就是這個原理,塗覆在燈管的螢光粉吸收燈管中汞蒸氣發射的紫外光,而後由螢光粉發出可見光,實現人眼可見。
磷光是一種緩慢發光的光致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通常具有和基態不同的自旋多重度),然後緩慢地退激發並發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長長的出射光(通常波長在可見光波段),而且與-{zh-cn:螢光;zh-tw:螢光}-過程不同,當入射光停止後,發光現象持續存在。發出磷光的退激發過程是被量子力學的躍遷選擇規則禁戒的,因此這個過程很緩慢。所謂的「在黑暗中發光」的材料通常都是磷光性材料,如夜明珠。
磷光是不同多重度的狀態間輻射躍遷的結果,由於該過程是自旋禁阻的 ,因此與螢光相比其速度常數要小的多。
螢光是由激發單重態最低振動能層至基態各振動能層間躍遷產生的;而磷光是由激發三重態的最低振動能層至基態各振動能層間躍遷產生的。
螢光主要用於元素及有機化合物的螢光測定,照明, 印刷防偽技術,生化和醫藥方面等。
磷光主要用於測定有機化合物,如石油產品、多環芳烴、農藥、藥物等方面。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