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古氏大頭蛙(Kuhl's Fanged Frog,Limnonectes kuhli)被認為廣泛的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至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
這些形態非凡的「野獸」,其雄性成員的頭部特別寬大且肌肉發達,並且還有著標誌性的」犬齒」。
這種實際上是顎骨突起形成的「犬齒」,可以幫助它們有力的爭奪最佳的溪流棲息環境。
但是,直到2010年科學家們進行的系統性線粒體基因組(Mitochondrial DNA)測序表明,至少有16種形態相似但遺傳上不同的「古氏大頭蛙」物種進化分支。
最近,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曾經被認為分布於柬埔寨東北部維拉奇國家公園(Virachey National Park)森林小溪中的古氏大頭蛙,發現它們無論從頭部形狀,身體大小,皮膚質感等各方面數據都與之截然不同。
基於這些證據,最終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柬埔寨大頭蛙(Cambodian Fanged Frog,Limnonectes fastigatus)。
柬埔寨大頭蛙的拉丁種名「fastigatus」的意思是尖銳,表明該物種有著特別尖銳的「犬齒」。
另外,柬埔寨大頭蛙的一些雄性個體,也擁有所有已知的大頭蛙物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頭部肌肉!
(所有物種種名均以拉丁學名為準,中文名僅作參考。)
▶ https://www.biotaxa.org/Zootaxa/article/view/zootaxa.4894.3.11
▲ 柬埔寨大頭蛙(Limnonectes fastigatus)雄性正模標本 A. 全身側面視圖;B. 全身正面視圖;C. 背側俯視圖;D. 腹側仰視圖;E. 頭部正面特寫;F. 全身側面視圖(副模標本)。▲ 地圖標註柬埔寨大頭蛙(Limnonectes fastigatus)正模標本(星形)和副模標本(方形)的採集地點,並且與越南大頭蛙(Limnonectes kiziriani)採集地點進行對比。看完記得點這裡呀!